施紅玉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將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提到首位,提出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22)。教師不僅要聚焦教材,挖掘內涵,立足課堂,達成目標,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要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指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品質與創造能力,促進其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作業的價值不只是鞏固、拓展知識,更在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受應試教育、教師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初中英語作業仍存在以強化基礎訓練為主的單一、重復性的碎片化作業或大量的試題型作業,單元內各課時作業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單元主題性不強,缺乏目標引領,內容缺乏素養導向,作業重構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雙減”政策的實施敦促教師科學有效、合理合情地設計作業,真正成為為學生減負的推動者。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主題。因此,作業設計要圍繞單元主題,并和課堂教學保持一致,從而實現作業的獨特價值。教師應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單元作業目標,劃分課時,明確各課時應落實的核心素養目標,各課時作業的內容、形式、結構、數量要科學合理,環環相扣,確保質量。這樣,減少了相對隨意的抄寫、背誦等重復性作業,提升了作業的內涵與針對性,改變了平時用現成試卷“刷題”的作業形式,有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根據單元主題整體規劃,整體性設計課時作業,加強各課時關聯,結構完整;根據單元主題設計單元測評作業,評價性更強,凸顯“教—學—評”一體化。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完成有針對性的作業,結合教師的評閱與反饋,能精準解決問題,循序漸進地達到知識的內化、遷移、應用,從而真正提升核心素養。
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的主題是Customs,主要談論不同國家的禮儀和習俗。本單元作業除了涉及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常用表達、語法、語篇等內容,注重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外,還應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各國的文化背景、禮儀習俗,并學會在不同場合得體表現,提升文化意識。因此,在Section A的聽說課后,教師布置的作業圍繞話題“What do people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展開,讓學生了解Korea、Mexico、Brazil、Japan、France、China、the United States 等國家的習俗,并能運用be supposed/expected to do sth.等準確表達相關禮儀和習俗。課后作業可設置為學生間互動的口語作業和獨立完成的書面作業兩部分。學生間口頭交流不同國家的習俗,可以加強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互相學習。同時,分層設置的書面作業讓學生在互動交流、思考、查閱資料后,寫出自己知道的一些國家的習俗,全面鞏固、拓展、應用所學,達成單元、課時素養目標。
書面作業設計示例如下:
作業一: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different 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 of sentences and passage.)
作業二:Write five conversations.A:What are people in China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B:They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chose some countries)
作業三:Write five or more sentences with “be supposed/expected to do...”
For example:People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in(Korea,Mexico,Brazil,Japan,France,Chinese...)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該作業基于單元主題,強調教學后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鞏固與提升,側重語言知識的內化遷移、思維的激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根據需求自選一類書面作業,既保證課堂內容的內化,又發展思維,進一步開闊知識視野,提升文化意識。
在本單元Section B聽說課后,作業設計仍基于單元主題,在Section A的基礎上側重不同國家的餐桌禮儀,在學生學習、熟知一些國家的文化禮儀的基礎上,結合新語言項目,設置口語作業和書面作業。學生口頭交流不同國家的餐桌文化,如什么是禮貌的行為、不禮貌的行為等。書面作業則聚焦我國餐桌文化習俗,要求學生在與家長交流、查閱資料后完成任務:Write something to introduce Chinese table manners.(key point:be expected/supposed to do sth.,shoud/shoudn’t...be important/impolite/polite/rude to do sth.)
書面作業設計示例如下:
作業一: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Chinese table manners.(include how to use chopsticks:be placed closed together,stick into,point at,stir the dish,hit the empty bowl,cross them...)
作業二:Write five or more sentences to introduce Chinese table manners by yourselves.
作業三: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on page 77 to write at least four sentences to introduce Chinese table manners.
該作業分層設置,照顧到學業水平有差異的學生,在第一堂聽說課的基礎上拓展了更多的詞匯和語言表達方式,豐富了世界不同國家的禮儀文化,讓學生通過口語作業互相交流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互相借鑒,開闊視野。書面作業則將范圍鎖定在我國餐桌習俗,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餐桌禮儀,特別是對筷子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教育學生傳承中華美德,舉止文明、得體,增強文化意識,實現育人目標。文化意識體現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在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中,和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
作業不僅要達到鞏固、診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還要具備育人價值。設計有意義的作業,就是落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成長。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通過作業活動讓學生能對所學內容進一步內化,達到靈活運用,并指導其課后學會鞏固、學習。學生在從“不能”到“能”的作業過程中,積累、體驗、感悟知識的內涵和意義,這種獲得感,就是生命成長的意義。比如,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如何讓初中生自主學習單詞的問題時,就要通過課堂教學與作業協同推進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使其體會從不會拼讀到會拼讀、從不會用到能靈活應用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從七年級預備單元的音標教學中,就要融入單詞拼讀規則與技巧,減少相關單詞重復性抄寫作業,設置單詞的拼讀作業,指導學生根據已學音標知識自己拼讀,借助信息技術檢測自己拼讀的準確性,還可以試讀、跟讀,循序漸進。這種作業可持續,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而且能促成其堅持不懈、戰勝困難的學習品質,是生命成長的另一層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與挑戰欲,耐心指點他們自主預習單詞的方法,達成讓其獨立拼讀、拼寫單詞,提升自信心的目標,并推動教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指導。隨著學生獨立拼讀單詞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側重幫助他們學會積累詞塊,提升靈活運用詞塊的能力。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與技巧,學習能力就會快速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3a的閱讀教學后,對于新詞匯custom、bow、kiss、greet、relaxed、value、drop by、capital、after all、noon、get mad、make an effort等的鞏固,教師結合閱讀文本布置了靈活造句的作業。學生可模仿關聯文本,也可再次學習、拓展、創新。
作業一:Try your best to use the words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Write a story or something you want to write.(創設情境)
作業二:Make sentences by yourself.One sentence can include two or more words.(自由組合)
作業三:Write sentences by imitating sentences in our books.You can imitate the sentences in our books,but you should know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sentences.(大膽仿寫)
該作業以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面批為主,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為目的,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品質。學生在文本中理解了以上新單詞的用法,但要獨立運用還需要練習與實踐。通過分層設置造句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掌握詞句關聯與意義,而一段多詞則更有挑戰性,學生需要發揮想象,創設情境寫短文。無論學生選擇哪一類作業,都要充分考慮每一個單詞的意義及用法,這種作業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復習、鉆研精神與邏輯思維品質,讓其感受到學習就是不斷完善、成長的過程。
作業用于鞏固識記是訓練任務,用于問題診斷是檢查手段,用于學習引導是思維路標,用于拓展實踐是協同努力、自我能力展示(王月芬 2021)。富有創新的挑戰性、協作性作業更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與潛質,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比如,根據閱讀教學內容設計的課本劇表演、角色扮演、詩歌創作、手抄報繪制等實踐性較強的作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開其思維空間,激發其多元智能,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鉆研精神、挑戰精神。真正打通提升學生語言、思維、學習能力的渠道,培養他們運用語言做事情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創新作業管理方式,搭建平臺,通過在全班展示分享、點評指導,樹立榜樣、示范引領更多學生大膽表現,展示自我,讓他們在互相欣賞、學習、感悟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作業觀、價值觀,提升作業質量,培養學科素養。
對于閱讀課后的作業,教師應依據語篇類型和內涵,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設置多樣化的作業,激發其興趣和熱情,提升讀后活動質量(姚康2021)。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主題是Music and movies,閱讀文本Sad but Beautiful是關于我國民族音樂的經典《二泉映月》,閱讀策略是根據篇章的主旨找出相關細節信息。在閱讀教學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情設計了以下分層作業,既鞏固所學文本相關內容,又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品質、語言能力、自我學習品質。
作業一:講故事(組織復述)
A.講述全篇 B.講述阿炳的身世 C.講述阿炳的成就
作業二:思維導圖(思考整合)
A.回顧文本完成 B.借助提示完成 C.根據課文整理
作業三:制作一個阿炳的音樂會門票(實踐創新)(收集資料、思考設計、動手完成)
作業一是基于提升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而設計,引導學生圍繞語篇線索進行復述或開展講故事活動,鞏固目標語言,厘清文章脈絡,深化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學生可選擇自己能達到的層級積極完成。
作業二是讀后梳理,通過寫、畫等方式,進行概要式小結,提升分析、歸納、概括、整合能力,同時融入美育元素,激發興趣,激活思維,使學生成為合格的語言學習者,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業三是開放性作業,基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而設計。這類作業綜合性強,跨學科知識融合,打開學生的思維格局,使其綜合各種技能完成自己的作品,具有挑戰性。讓學生自己制作阿炳的音樂會門票的作業留給其較大空間,極具個性,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要求其不拘泥于文本本身,挖掘更廣、更深的內涵,從而發展其綜合能力。
作業的設計、實施與教師的評閱、反饋、跟進關系緊密。教師的反饋是“風向標”,承載著育人的功能,能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作業評語是師生的對話和情感交流,無論個別面批還是整體批閱,都要有客觀、公正的評價。作業的提示、指導、評語等除了要準確鮮明、生動得體外,還要詼諧有趣、親切友好,這樣才能進行思維引導、激勵喚醒。
有溫度的評語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自信、方法與智慧、習慣與素養,是其快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教師曾在接手新的班級時,通過文字、圖像、語音等給予學生恰當、暖心的評語,贏得了他們的信賴,也贏得了他們對這門學科的青睞,短時間內規范了學生作業,提升了作業效率。面批作業時關注方法的指導,肯定學生的優點并及時鼓勵他們;集體批閱時除了紅色的對號與問題提示外,更多的是文字交流,還有師生間特殊的溝通符號。另外,教師還巧用信息技術的方便、快捷優勢,用語音、圖片、表情符號、文字等特殊的作業管理方式,觸動學生的心靈,解決了他們作業中的知識性問題、習慣問題、思想問題,使線上作業問題在溫暖的評語中迎刃而解。
作業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習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也是其逐步形成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過程。素養立意、精心設計、科學管理的作業,能更好地發揮發展性功能,實施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始終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改變教育理念,優化作業設計,使作業設計和作業實施質量得到提升。實現教學、作業、評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達成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