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君松 鄢漢科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
文明是國家發展的靈魂,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作為國有企業的湖南電力,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指示,以 “人民電業為人民” 為企業宗旨,為 “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1]。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政治、組織、隊伍、陣地、載體、行業等多種優勢,以 “紅色鑄魂、綠色賦能、金色塑形” 三大專項行動為落地舉措,積極作為、勇于承擔,在服務鄉村戰略實施中展現電網作為,使廣大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
在新時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也是國有企業履行其經濟、政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更是公司高揚旗幟做好電力先行官、架起黨聯系群眾連心橋的重要抓手[2]。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公司的四大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隊伍優勢和行業優勢。
一是發揮政治優勢。湖南電力積極發揮 “國企姓黨、為黨工作” 的政治優勢,以大局觀和系統思維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置于黨和國家事業的宏大格局中,深刻領悟其基礎性、戰略性和長期性內涵,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工程來落實。
二是發揮組織優勢。組織是政黨得以產生力量之關鍵,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百年大黨,其強大的組織優勢體現在各級黨組織能夠全面覆蓋廣大基層一線全域。湖南電力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延伸到基層治理末端,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被廣大人民群眾看見、感知。
三是發揮隊伍優勢。積極發揮湖南電力黨員基數大,黨員整體素質優、能力強的優勢,打造成百支如 “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 這樣的隊伍,進一步發揮廣大黨員和青年志愿者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黨員隊伍的全域覆蓋。
四是發揮行業優勢。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著力打造點面結合的黨建工作陣地,實現市級、縣級和供電所黨建宣傳陣地全覆蓋。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導向,在鄉村社會治理過程中強化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增強電力企業使命擔當,在踐行 “人民電業為人民” 的企業宗旨中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湖南電力積極發揮 “國企姓黨、為黨工作” 的政治優勢,聚焦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緊跟國家電網戰略目標,結合湖南電力發展實際,厘清目標、細化路徑(見圖1),切實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鄉村振興的先鋒力量,成為踐行 “人民電業為人民” 宗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先鋒力量,成為落實國網戰略,推進公司和電網高質量發展的先鋒力量,成為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黨建提質登高的先鋒力量。

圖1 電網企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路徑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強化頂層設計,形成 “圖表單” 指導意見。繪好 “施工圖” ,強化方向指引,細化工作內容,明晰工作重點;制作 “二十四節氣表” ,明確53 項參考活動;實施清單式活動管理機制,分中心、實踐站按月制定服務主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創新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 “十有標準” ,形成實際實效的頂層設計。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發揮組織優勢,形成上下貫通的 “市縣所” 三級體系。指導市(州)供電公司黨委成立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要求,引領組織縣級供電企業黨組織開展各類特色實踐活動,組織指導基層供電所因地制宜打造規范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形成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中心—實踐站” 建設三級工作體系,細化各項工作要求指導,強化各層級間的統籌協調,嚴格工作實施督查考核,引導鼓勵廣大基層單位因地制宜開展各種特色實踐活動[3]。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發揮陣地優勢,建設廣泛覆蓋的 “十百千” 三類陣地。強化紅色引領,深化紅色教育基地應用,發揮 “紅色湘電之光” 政治文化館和十大紅色教育基地的陣地優勢。強化資源整合,統籌區域內的陣地資源,比如企業文化展廳、黨員教育培訓基地等;細化方向指導,指導廣大基層黨支部,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線上線下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陣地集群的利用率。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發揮隊伍優勢,全域覆蓋建優 “百千萬” 三級隊伍。不斷深化共產黨員服務隊建設,擦亮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品牌,廣泛吸納一線基層黨員和青年志愿者,持續加強志愿服務能力培訓,在市(州)供電公司建立志愿服務總隊,在縣級供電公司建立志愿服務分隊,在基層供電所建立志愿服務支隊,實現工作隊伍全域覆蓋,形成百支志愿服務分隊、千支志愿服務支隊、萬名志愿者隊伍的大格局。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要充分發揮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的規模優勢和專業優勢,系統推進五大任務。充分利用 “湘電求是講堂” 強化宣傳引導、深學理論,通過黨組織 “聯學聯創” 模式強化宣傳教育、宣講政策,打造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強化引領、培育價值,以 “四化一體” 文化建設強化文明培育、豐富生活,以 “黨建+” 工程助力鄉村事業、振興發展。
紅色,是革命的顏色,也是國有企業的底色和本色。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當好黨的創新理論 “宣傳員” ,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向黨組織靠攏[4]。
1.將黨的政策方針傳遞到千家萬戶。湖南電力緊跟黨中央,及時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群眾,宣傳百姓關心的政策方針,勇于創新,依托自身優勢資源在形式上創新,在內容上豐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利用 “5·20” 計量日等邀請廣大市民群眾走進公司,在社區街道利用 “屋場會” 等形式,引導社區黨員牢記黨的宗旨和黨員身份。 “湘電求是講堂” 作為公司理論宣傳的重要載體,目前已經在公司 “省市縣” 三級黨組織開展了200 多次,深受廣大基層員工和群眾好評。
2.將黨史學習教育送到人民心里。湖南電力發揮陣地優勢,提升學習穿透力,如發揮 “湘電求是講師團” 的隊伍優勢,打造 “紅喇叭” ,讓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省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同時發揮 “紅色湘電之光” 政治文化館的教育功能,讓黨員群眾在其中感受 “四化” (指湖湘地域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國家電網公司優秀企業文化這四種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在傳播過程中進一步優化方式方法,挖掘一批善于把大道理講成 “小故事” 、把深理論說成 “大白話” 的宣傳員,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引導群眾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3.將多種文化活動送到群眾身邊。湖南電力深入群眾生活,服務群眾所需,弘揚傳統文化,在傳統的節日慶典廣泛開展各類特色服務活動,比如 “崇德三禮” “強根三紅” “文明三美” ,同時將安全用電、科學用電等知識穿插其中,在提升群眾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安全意識。此外,還積極舉辦道德講堂,強化榜樣的引領作用[5]。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也是清潔電力能源的基色。湖南電力積極做好電力先行的 “引領員” ,以清潔電力助力鄉村快速發展。
1.加強電網建設,讓農業用電強起來。電力作為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基礎保障之一,湖南電力不斷夯實電網基礎架構,深化 “舉旗·黨建+向配網開戰工程” ,為鄉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如常德供電公司傾情助力鄉村振興,積極推行養殖、制茶、烤煙等電氣化改造,190 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結算率100%。再如,永州供電公司助力湖南省東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年內實現電網發展總投入1.3億元。
2.服務鄉村產業,讓廣大群眾富起來。湖南電力深入基層,精準把握服務需求,與村鎮、農村企業黨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 “聯學聯創” 活動,為廣大鄉村產業提供更優質的供電加能效服務。如邵陽供電公司主動為農村產業提供優質用電服務,為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及鄉村旅游提供澎湃動能;探索實踐 “電力夜校” 等活動,積極開展各類電力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訓等。再如,湘西供電公司鳳凰縣椿木坪村駐村工作隊通過電網升級改造,助力創辦茶廠,利用茶廠、光明小屋、籃球場、充電樁頂棚等村集體資產屋頂新建182 千瓦光伏電站,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00 萬元。
3.供給清潔能源,讓鄉村生態美起來。為推動農村生活電氣化,打通供電服務 “最后一米” ,湖南電力積極推進智慧能源服務,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常德供電公司在安鄉縣域實施 “充電站鄉鄉通” 建設,助推綠色能源發展。湘西供電公司在花垣縣十八洞村免費安裝、維護充電樁,幫助該村解決了純電旅游巴士充電問題;在椿木坪村積極響應新能源下鄉政策,提前布局充電樁,為村民出行帶來便利。
黃色,是萬家燈火的顏色,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底色。湖南電力用心用力當好廣大群眾的 “服務員” ,做到民有所呼 “我” 必有應、民有所難 “我” 必相幫。
1.一心為民,便民利民。增強服務意識和成本意識,推行 “陽光業擴” ,進一步壓短客戶辦電時長、壓減辦電成本。常德供電公司創新推出 “點單服務” ,廣大人民群眾通過電話、網格服務群進行 “點單” ,常德供電公司根據 “點單” 內容派發工單,已累計實現群眾 “微心愿” 935 次。邵陽供電公司推行 “網格點” 進社區、進村委,網格員每月至少安排1 天時間到網格點開展現場辦公,打通服務群眾的 “最后1 米” 。
2.重點關注,暖心貼心。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湖南電力因人制宜,廣泛開展各類幫扶志愿活動,如電暖 “紅領巾” 、電暖 “紅夕陽” 等活動及 “光明小屋” “用愛點亮心燈” 等青年志愿服務。常德供電公司持續深化 “電騾子” 愛心捐贈公益項目,提升服務覆蓋面,增強服務精細度,目前已募集愛心款近40萬元,先后幫扶慰問30 多名困難群眾。邵陽供電公司組織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98 名志愿者,與轄區內的12 所小學建立 “一對一” 常態聯絡機制,了解留守兒童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學習生活情況,與留守兒童建立聯系卡制度,開展 “面對面” 的關愛幫扶。
3.急難險重,沖鋒在前。湖南電力進一步強化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建設,在危急時刻沖鋒在前,在關鍵時刻展旗幟、亮身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和認可。懷化供電公司組建13 支東方紅共產黨員服務隊、47 支黨員突擊隊,積極投身突發事件搶救、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迎峰度夏度冬、抗洪保電第一線,實現服務隊總服務量12012 人次、服務時長8697 小時。張家界供電公司創造了 “國網速度” ,筑牢了 “國網防線” ,黨旗在用電一線高高飄揚。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時代所需,亦是群眾所盼。湖南電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過程中,堅持實踐與探索并重、點線面結合,以 “國之重器、勇挑重擔” 的政治擔當主動領題,以 “攻堅克難、逢山開路” 的開拓精神精準破題,以 “不忘初心、為民服務” 的優良作風高效答題,寫出了新時代湖南電力的新答卷[6]。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專業資源整合。湖南電力在前期廣泛調研和科學試點的基礎上,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目標任務、體系機制和實施行動,形成了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并及時下發基層。湖南電力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陣地、內容和人員的三融合,實現了專業數據、業務和服務的三協同,使群眾需求與服務供給精準匹配、緊密融合,達到了專業互融共促。
二是廣泛開展活動,精準對接群眾訴求。各中心、分中心、實踐站在形成上下貫通的工作體系基礎上,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公益服務、業務服務、志愿服務 “三大行動” ,實現了服務模式創新化、服務訴求精準化,形成了新時代電力服務的 “新場景” 。同時在服務過程中,不斷創新形式、豐富手段,比如所開展的 “講評幫樂慶” 等形式活動,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和好評。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創新專業服務形式。湖南電力堅持以系統思維為引領,構建長效機制;以創新思維為引領,豐富服務形式;以底線思維為引領,補強服務工作短板,催生出如 “U 電工” “爸爸媽媽團” “用愛點亮心燈” 等系列志愿服務品牌,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四是吸引群眾參與,凝聚黨群內外合力。充分發揮湖南電力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隊伍優勢和行業優勢,利用縣級供電企業和供電所深入群眾、直接服務的工作優勢,不斷提升活動的吸引力、增強群眾的參與度,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在建設美麗新湖南的道路上,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
湖南電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守正創新,探索將企業自身發展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基層思想宣傳工作相結合;堅持不忘初心,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以實際行動踐行 “人民電業為人民” 的企業宗旨;堅持提質創新,在深化 “縣所” 建設的過程中,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對于湖南電力而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一個面廣量大的課題,既要有精心統籌推進,還要有恒心持之以恒,更要有決心合力破題。在后續的探索實踐中,還需進一步強化系統思維、精準思維,深刻把握新時代文明中心的政治性、教育性、公眾性,不斷深化其服務功能、教育功能、實踐功能,畫好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