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維 黃德文 周富亮 陳俊全 黃顯良 姜先芽
(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陽江 529500)
甜玉米是由普通玉米突變形成的特用玉米類型[1]。甜玉米籽粒胚乳在乳熟期含糖量高,具有營養豐富、口感清甜爽脆、風味獨特、適口性好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2-4]。廣東是我國甜玉米的主產區之一,也是甜玉米的主要消費區[5]。陽江地處粵西,是廣東省甜玉米主產區,其光溫資源豐富、雨量充沛、高溫高濕,對玉米品種的適應性要求較高。陽江市種植鮮食玉米已有多年歷史,目前存在品種老舊、產量和品質較低等問題[6]。為滿足當前對高產優質鮮食甜玉米品種的需求,加快鮮食甜玉米新品種的示范與推廣,本研究通過對新美甜814等17個鮮食甜玉米新品種開展展示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在陽江地區種植的高產優質新品種,為當地種植鮮食甜玉米提供參考。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白沙街道白沙試驗基地,海拔21 m,土質為紅壤,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均勻,前茬作物為蔬菜。陽江市屬亞熱帶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
參試甜玉米品種共17 個,分別來自11 家單位,其品種名稱及供種單位詳見表1。

表1 參試品種及供種單位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一次重復設計,不設對照。小區長9.2 m,寬6.5 m,面積59.8 m2,每小區種植5壟10行,壟寬(包溝)1.3 m,壟長9.2 m,株距0.3 m,種植密度50 169 株/hm2。
播種前,試驗地一次性均勻施入有機肥[廣東中和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5%),3 750 kg/hm2]和復合肥[東方紅硫酸鉀型摻混肥(N∶P∶K=15∶15∶15),1 500 kg/hm2],用旋耕機進行旋耕翻整,確保試驗地平整、泥土細碎,肥料均勻。隨后起壟覆膜種植。所有品種于3月16日育苗,4月1日移栽。試驗期間培土1次,追肥1次(攻粒肥),生長期間防蟲不防病。
調查內容主要有生育期、主要農藝性狀、抗病性、果穗性狀及產量、品質等項目,調查時間和方法依據《農作物品種試驗與信息化技術規程玉米》(NY/T 1209—2020)。
由表2可知,各參試品種播種5~8 d后即出苗,其中仲鮮甜102、江甜033、金銀918 和滬甜21 出苗較快,新美甜814、新美甜658 和珠玉甜1 號出苗較慢。17 個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出苗至采收天數)為65~77 d,粵甜29號生育期最短,泰鮮甜2號生育期最長。

表2 生育期比較
由表3可知,各品種的株高為182.2~301.1 cm,穗位高為56.8~143.3 cm,株高和穗位高最矮的品種為珠玉甜1 號,最高的為泰鮮甜2 號;各品種的葉片數為15.8~20.2 片;除了金銀918 沒有雙穗外,其余品種的雙穗率為0.8%~9.5%;空稈率最高的品種為佛甜10號,為10.0%,其次為新美甜814,為9.2%,其余品種空稈率不超過7.5%;所有品種的抗倒性較好,倒伏率和倒折率均為0。

表3 植株主要農藝性狀及抗病性表現
由表3 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的綜合抗病性較好,田間主要發生的病害為大斑病和南方銹病。其中金銀粟6號、華美甜28號、珠玉甜1號、江甜012和金銀918 對所調查的病害田間表現為高抗,其余品種對小斑病和紋枯病表現為高抗,或對大斑病或對南方銹病表現為抗。
由表4 可知,參試品種的苞葉長短類型主要為長和中;除了珠玉甜1號穗型是短筒型外,其余品種皆為長筒型;穗長為17.4~22.2 cm,珠玉甜1 號最短,粵甜16 號最長;穗粗為4.3~5.5 cm,金銀粟6 號最細,仲鮮甜102、新美甜658和萬鮮甜330最粗;禿尖長為0~2.8 cm,江甜033 禿尖最長,其次為粵甜29 號,為2.4 cm,金銀918 禿尖長為2.3 cm,其余品種禿尖不超過1 cm;穗行數為11.1~17.6行,珠玉甜1號穗行數最少,粵甜29號、新美甜814和泰鮮甜2號最多;行粒數為33.2~47.0粒,金銀粟6號最少,粵甜26號最多;粒色主要為黃白粒和黃粒;籽粒深度為0.7~1.2 cm,金銀粟6 號籽粒深度最淺,粵甜29 號、仲鮮甜102 和金銀918 籽粒深度最深;鮮百粒重為27.4~42.0 g,泰鮮甜2 號的最輕,珠玉甜2 號的最重。通過對17 個品種的感官品質和蒸煮品質進行評分,品質評分前3 名的品種分別為新美甜658>粵甜26號>珠玉甜1號。

表4 果穗性狀及品質表現
由表5可知,通過實測小區鮮穗產量,折算產量。各品種鮮穗(帶苞葉)產量為15 102.8~24 638.4 kg/hm2,其中泰鮮甜2 號產量最高,鮮美甜814 產量居第2 位,為23 823.9 kg/hm2,新美甜658產量居第3位,為21 412.4 kg/hm2,江甜012 產量居第4 位,為20 347.2 kg/hm2,其余品種產量在20 000.0 kg/hm2以下,江甜033產量最低;各品種鮮穗(去苞葉)產量為9 035.2~18 427.6 kg/hm2,最低為珠玉甜1 號,最高為新美甜658;各品種出籽率為60.20%~79.44%,最低為泰鮮甜2號,最高為金銀918。

表5 產量表現
本試驗結果表明,新美甜814、新美甜658、江甜012、滬甜21、華美甜28號、粵甜26號、仲鮮甜102這7 個品種的抗病性較好、果穗美觀、產量較高、品質優良、綜合性狀表現較好,可作為陽江及氣候相似地區推廣種植的優質高產鮮食甜玉米品種。泰鮮甜2 號產量最高,但其株高和穗位也最高,穗位過高,不利于人工采收鮮苞。同時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與倒伏率呈顯著正相關[7-8],考慮到陽江是沿海城市,常有大風大雨天氣,更容易導致株高和穗位高過高的品種發生倒伏,因此泰鮮甜2 號不太適宜在陽江當地推廣種植。
綜上所述,在篩選優良品種時,除了品種本身外,同時也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種植習慣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