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術紅,曾 佳,王 麗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4醫院婦產科,長春 130062)
子宮內膜息肉是常見的一種婦科類疾病,也是導致適育年齡的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其發病機制主要是有子宮內膜的腺體、纖維組織過密以及血管過度生長所致,并因此形成息肉狀的贅生物,且具有不同的體積和形態[2]。常見臨床表現主要有經期延長、月經量陡然增多等子宮異常出血癥狀,嚴重時則會導致其無法受孕,嚴重威脅了女性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3]。目前,臨床上的宮腔鏡手術運用廣泛,并且已經漸漸成為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首選,但即使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能夠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也會有導致患者復發的可能。因此,本研究采用地屈孕酮聯合宮腔鏡手術聯合治療子宮內膜息肉,觀察分析其主要治療效果。
選取2017年7月17日-2021年12月31日在第964醫院就診的8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按時間不同和治療方式不同分為2組,選取于2017年7月17日-2019年10月11日手術患者為對照組(40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為39.08歲;單發息肉15例,多發息肉25例。2019年10月12日-2021年12月31日手術患者為研究組(40例),年齡20歲~58歲,平均年齡為38.73歲;單發息肉17例,多發息肉23例。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3-Y-0002)。
1)納入標準:2組均有患病相關癥狀且符合其診斷標準;入組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具有完全適宜宮腔鏡手術的指標;進行手術前的3個月,沒有使用激素進行治療。2)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對手術使用藥物有相關禁忌癥或有過敏史的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有心腦血管或是糖尿病、肝、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
1.3.1 對照組 實施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手術,其主要過程和措施如下[4-5]:1)督促患者在術前完成所有的相關檢查,并在進行手術前1 d晚和術前0.5 h,給予患者米索前列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68)1片,放置于患者的陰道后穹窿處,以便宮頸軟化;2)在進行手術時使用宮腔電切鏡以及其配套器械,主治醫生使用單切電極給患者灌注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3)予以患者進行靜脈全身麻醉,并對患者的會陰、陰道以及宮頸處進行全面消毒,隨后探查其宮腔深度;4)使用擴宮棒進行擴張宮口,并順其放入宮腔鏡,之后調整合適的灌注速度和膨宮的壓力;5)隨后選擇合適的電切功率(70~100 w),對息肉的基底部以及距離下淺肌層2 mm處,將其切除,并將切除標本送往病理科進行檢驗。
1.3.2 研究組 1)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2)予以患者在術后的月經周期之內的第11~25天間地屈孕酮(荷蘭Abbott Biologicals B.V.,批準文號:H20130110)藥物進行治療,每日2次,每次10 mg;3)連續治療15 d,患者給藥周期為3個周期(每個周期30 d)[6]。
對2組進行為期6個月的采訪,并對結果進行詳細記錄。
1)詳細記錄患者的月經改善和復發狀況,并對2組記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2)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記錄,并對2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其判定標準:顯效:進行手術后,患者的月經量恢復正常,出血量明顯減少,周期性變得規律,貧血情況得到改善,且不孕患者有妊娠;有效:月經量和出血狀況均得到明顯改善,各項癥狀均有所緩和;無效:患者術后的月經量未得到改善,且仍然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狀況,甚至是息肉在此復發[7];3)在不同的時間點(術前、術后3個月和術后6個月)的子宮內膜厚度進行記錄,并進行比較分析。
此研究資料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月經改善和息肉復發狀況比較(n= 40) 例
見表2。

表2 2組治療效果比較(n= 40) 例
見表3。
表3 2組不同時間點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n = 40) 例

表3 2組不同時間點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s,n = 40)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術前比較,△P<0.05
組別術前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研究組10.87±1.245.69±1.25#△ 4.72±1.21#△對照組10.79±1.356.37±1.57△ 5.83±1.85△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是當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是能夠在宮腔鏡的幫助下,可以對息肉的部位、體積或是范圍等情況進項詳細的探查,其結果十分清晰且定位精準,同時對息肉周圍的其他組織和卵巢功能均為明顯的影響,這可以保護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的生殖器保證完整的生理功能[11]。但由于子宮內膜息肉的原因,使得女性機體內的雌性技術得不到緩解,一直保持著高水平的狀態,并且沒有孕激素的抑制作用等等因素,從而會導致患者的復發率增高[12]。因此,在進行宮腔鏡切除術的同時,應在術中用相應的孕激素進行補充治療以便提高治療效果。而地屈孕酮是一種口服性的孕激素,其具有可以加快患者子宮分泌率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在預防雌激素過多從而使得子宮內膜發生癌變或是增生等嚴重情況發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地屈孕酮本身不具備雌、雄等各種激素方面的功效,所以并不會自動產生熱量的同時不會影響到脂代謝癥狀,在提高整體的雌激素水平的同時,可以有效促進處于增殖期子宮內膜轉變為分泌期的內膜,完成周期性的剝脫目標,以此來保證子宮內膜不會出現息肉復發的情況發生[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的月經改善率和息肉復發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并在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2組在進行治療后的子宮內膜厚度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用以地屈孕酮對進行宮腔鏡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輔助治療,是具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