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龐淳元
影視藝術自然與攝影藝術自然產生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影視藝術是要通過攝影所拍攝下來的每一個片段連接在一起,而產生的影視作品所表達出來的。影視藝術語言的每一個片段中都會包含著畫面藝術語言以及聲音藝術語言,那么攝影藝術則是表達畫面藝術語言的主要表達方式。①
當今正逢中國奮斗兩個百年之時,以愛國題材拍攝的長片短片尤為大家的喜愛。有例如:《戰狼》系列、《紅海行動》等現代維和熱血澎湃的愛國題材電影,也有例如:《金剛川》《長津湖》等以歷史題材所拍攝的紀念抗美援朝等系列,紀念曾經用生命來保衛國家的英雄們的電影。但其中感觸最深的仍然是于前不久上映影院的《八佰》這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因此希望能夠從獨特的視聽語言來分析此部《八佰》電影。這部電影的題材、人物形象塑造、戰斗場景設計以及最重要的視聽語言都設計得十分巧妙,因此也給觀眾們留下一幕幕悲壯驚人的心理沖擊。這便是能夠體現攝影藝術語言的一種強大的藝術魅力所產生的效果,因此電影《八佰》上映銀幕后,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與內心為之震撼的心理感受才會變得十分強烈。
該片的選材是1937 年的淞滬會戰,是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四行倉庫的守衛軍戰士都認為,如果沒能守住而后退一步,那么所有守衛軍戰士身后所有的同胞就會遭到帝國主義慘無人道的屠殺。雖然在歷史記載淞滬會戰其實是失敗了,戰士們很清楚明白這么防守下去是不存在戰略意義的,但是作為中國軍人沒有后撤,而是選擇了堅守在四行倉庫,這正是因為在國際層面講還有一個存在,四行倉庫的全體守衛軍同志們要告訴世界告訴所有的中國人民,中國軍人還在站在這里,該部分劇情在影片當中也有所交代。
《八佰》是將社會階層范疇到一個社會的整體結構的展現,概括融入到四行倉庫南側的河岸邊來從許多不同身份的人的視角來觀看這場悲壯的戰斗,例如在教師身上視角觀看與戲劇三人組的觀看,不同身份的人都產生了不同的感受與不同的面部表情,教師是愁緒萬千時刻關注的緊張氣氛表情與情感,戲劇三人組則是氣憤與悲傷摻雜的表情與情感。這些來自除四行倉庫中國軍人外的其他人物視角下的戰爭情感都匯聚在了這另外一側的河岸上。
《八佰》顯而易見的是一部以愛國為題材的戰爭影視作品,這一部電影不像《戰狼》系列電影,突出的是主人公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也不像《紅海行動》那樣純粹的追尋故事化情節。《八佰》的鏡頭更多集中在了國人面對如此大的危難之下的生活、精神、人性、生存上。它的鏡頭只對在了420位英勇的士兵,但卻展現了全部中華同胞們的思想與情感。
電影《八佰》的場地并不是很大,僅是單純的采取到蘇州河南岸與北岸的。該片有一幕是對于兩岸之間的一個遠景大概括,用該片的一句話講就是:“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來形容。一邊是戰火硝煙四起的北岸,一邊是燈火輝煌的南岸。兩種畫面形成了強烈對比,并且通過運動鏡頭搖動,將畫面從輝煌的南岸搖到了戰火紛飛的北岸,將兩中表達相差甚遠的情節緊密聯合在了一起。
在該片中,同樣燈光的運用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圖1),在描寫南岸與北岸差距的時候,用燈光敘述了兩岸場景相差甚遠的不同區別,南岸運用了的眾多霓虹燈,形成了暖色調,表達了和平與光明。北岸運用了硝煙彌漫的天空與灰色的混凝土建筑以及建筑殘骸形成冷色調,表達了戰爭與黑暗,也更深的一層表達了南岸是生命之神,北岸就是死亡之神。兩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過燈光和色調的搭配,使得該片的鏡頭具有使人深思的意義。這個影視作品當中的光線時刻都在向觀眾表達著與這個影視作品相關的、所要表達的每一個與人物相關的真實寫照。通過不同的光線表現不同的形象這就是現代藝術影視中的光線的藝術語言。②

圖1
從拍攝鏡頭的角度來講,該片作為戰爭片自然會充滿許多戰斗鏡頭作為描寫。除了正常拍片的鏡頭,從其他渲染描寫方式的鏡頭來講,還能夠看到許多通過特殊方式形成的第一人稱拍攝鏡頭,例如:教授的單筒望遠鏡(如圖2),用圓形鏡框以及搖鏡頭的拍攝方式表達,這樣鏡頭便增強了窺視感,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懸念。同時也是線索,在整部劇當中起到引導劇情發展的作用,還有記者的相機采用了正方形鏡框,并且畫面采用了黑白畫面,大大提升了紀實感,增強了觀眾的視覺感,并將觀眾帶入了劇情體現當中。

圖2
并且在電影《八佰》中,許多的戰斗場面運用了大量的近景鏡頭(如圖3),端午等人在第一輪艱難的防守過后抓獲了若干名俘虜,當教員強迫他拿起手中武器處決俘虜時,先是采用了近景取景,對一個并沒有參加過戰斗卻要拿起武器開槍的端午的內心恐懼進行了非常細節的刻畫,充分體現了端午十分不愿也不敢拿起武器處決敵人的心理,再到隊長強行把槍塞入端午手中推著他強行進入位置的一個移動過程,采用的中景的跟鏡頭,此時隊長強硬的步伐與端午內心極力抗拒試圖拖慢的步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著端午的內心正在不斷進行斗爭與變化。以及隊長的堅定表情的細節,刻畫教官正試圖讓端午明白戰爭之下是沒有人性的殘忍道理。與此同時又體現出端午在這段風波成長的最后大喊的特寫鏡頭上,再加上這一段所有的細節刻畫鏡頭,充分將端午一個人的內心變化上襯托出了在這段慘痛的歷史背景下,表現出了國難當頭百姓的生活艱難狀態,進而刻畫了更為值得令人深思的打破道德底線而引發著每一名觀眾對歷史的深思。這便是藝術語言明暗刻畫了雙重境界,即明示又包含暗示,不僅刻畫了電影表面的感情,也表達了這部電影對于正在敘述的歷史的一個獨有的感情,這是這部電影不斷沖擊這觀眾的心理的攝影藝術手法所產生的沖擊效果,也是這個電影讓大家為之贊嘆拍手叫好的理由。③

圖3
在該片的制作當中同樣也少不知名的拍攝手法蒙太奇,其中該片利用平行蒙太奇講述了戰爭中南岸的生活狀況與北岸的戰爭狀況。兩岸的差距雖然很大,但因為有了蒙太奇而將南岸與北岸緊密的聯合了起來。當關系越濃烈則會使平行蒙太奇產生的感覺越強烈。
其中該片還有一種心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如圖4)使其看過的每一位觀眾都印象深刻。片段是小湖北看到南岸的三位戲子為他們唱的京劇的時候,回憶起自己和哥哥的白馬,先聯想到了趙子龍騎著白馬,面對曹軍單槍匹馬揮舞著長槍,再到后來哥哥端午戰死,又想到了哥哥就是趙子龍。這樣的剪輯手法給觀眾的心理帶來了強而有力的史詩級震撼感。通過心里蒙太奇的表達,很好得比喻了整部劇中正在堅守最后陣地的士兵們。同時在該片中,隨著帝國主義的呼喊聲表達了戰斗又即將打響以及伴隨著軍事觀察家拿起望遠鏡查看的時候,該片的鏡頭巧妙的從軍事觀察家拿起望遠鏡的視角轉到了房頂陣地上的中國軍人放下望遠鏡的視角(如圖5),在視角身份的巧妙轉化銜接上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圖6)。

圖4

圖5

圖6
并且在電影的最后,視角通過搖動與畫面的切換,將觀眾的視野從剛剛的歷史角度一下拉回到了現代角度,畫面是通過無人機的拍攝視角拍攝了現在作為戰爭遺址的四號倉庫,對倉庫進行一個由近景特寫拉到遠景概括的運動鏡頭,四號倉庫的廢墟依舊留著曾經戰火的痕跡,與其他現代的高樓大廈形成了獨特的對比,充分體現了反戰題材電影的意義。
這便是鏡頭的運用在現代影視藝術中所展現的藝術化語言,但是鏡頭的運用卻十分的復雜,需要考慮周圍的環境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來不斷調整、嘗試,才能選擇出更好的鏡頭運用,進而體現每一個鏡頭與其下一個鏡頭之間的關系,再從現代影視中展現出一定的攝影藝術的藝術化語言。
在電影《八佰》中有許許多多的角色以及視角,并且在戰爭片這種群戲是很難把控好一個適當的度,因為同時要產生視覺震撼與心理的震撼,比如《紅海行動》中的群戲是略有不足的,它所展現給觀眾的有些過于偏向場面的混亂。然而《八佰》在拍攝過程中則很好地掌控了這個度。影片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作用,沒有一絲多余。并且每一處人物和人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比如有經驗的老兵羊拐與沒經歷過戰場的老鐵等人所形成的對比,當戰斗打響時,羊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很冷靜地將武器上膛再找藏身處,而老鐵等新兵卻是直接的慌忙四散逃竄。并且他們每一個人都一個屬于自己的陰暗面和一個光明的面,通過不同的場景展現著他們每時每刻的變化。
在該片中的老鐵,是該電影作品當中人物性格變化最大的一個角色,在該片開始的第一次夜晚帝國主義偷襲倉庫一樓時,鏡頭除了給急忙迎戰的士兵,還給了當時被恐懼填滿的老鐵,緊縮在一堆沙袋的下面,當時被其他人發現時,讓老鐵出去作戰,而老鐵卻一臉恐懼的求饒的近距鏡頭。畫面的凝聚在老鐵的眼神以及周圍嘈雜聲音做的衰減,充分將面對戰爭的恐懼感仔仔細細刻畫了出來。隨著劇情的發展鏡頭又給了老鐵在近距離親眼看到了一名犧牲的士兵之后,嘗試救受傷的士兵生命,在恐懼的驅使下伸手救受傷的人之后,而又中彈負傷,從而體現老鐵十分強悍的恐懼心理情緒以及面部表情波動。最后老鐵等人為了掩護剩下人的撤離,老鐵一人背著刀在房頂上唱《定軍山》鏡頭所給的單人鏡頭,揮舞著戰刀,在響亮而又沙啞的聲音配合下,一步一聲。這種視聽結合讓觀眾的心理一種極大的暗示,它表達著老鐵已經徹徹底底的變成了英勇的戰士,也給觀眾的心理一種極為悲壯的震撼感。
電影《八佰》的每一個人物都有一個具有獨特情感線的角色,再加以結合著各種拍攝的手段,將每一個人物背后的形象故事都告訴著每一位觀眾,并用巧妙地視覺傳達力感染著每一個觀眾,帶給觀眾諸多主觀反應的心理活動。
電影《八佰》用極強的視聽語言風格講述了這段充滿悲壯的故事,通過大量的蒙太奇剪輯手法,搖鏡頭、跟鏡頭等運動鏡頭大量的拍攝手法向每一位觀眾展現著中國軍人的骨氣血性,滿足了觀眾的視覺享受與聽覺享受,又通過獨特的視聽風格展現出了這部電影的內涵與意義。影視作品用它獨特的藝術語言,向觀眾敘說著該被記住的時代故事。藝術語言它有著屬于自己的形式和規律,所以要了解現代影視作品所表達的語言意義,就要從它的每一個畫面成片段中的點點分析,并且加以深刻的追問與探尋,才能真正地理解每一部片子的藝術表達意義。
綜上所述,現代影視的電視以及電影都離不開攝影藝術的藝術化語言,現代影視體現的生活現實也好,要闡述表達的社會道理也好,其實都是基于攝影藝術的,只不過是可以通過很多攝影藝術方面的不同的角度來展現給人們,所以,這個影視作品當中的光線時刻都在向觀眾表達著與這個影視作品相關的、所要表達的每一個與人物相關的真實寫照。不僅通過不同的光線表現不同的形象并且還運用各種拍攝手法對每一個人物進行細節刻畫,進而通過影像藝術來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這就是現代藝術影視中的藝術語言,同時也是能讓一部拍攝的好片受到觀眾為之贊嘆的理由,而并不會使片子僅局限于能夠帶動觀眾情感這樣簡單的要求,而是名副其實真正成為眾多影視片當中的一部佼佼者其中的必備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