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喆
(長春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媒體傳播方式和模式的深刻變革,使傳統媒體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新媒體時代,傳媒領域對人才的要求變得更加苛刻和多元化,這意味著傳媒人才需要具備更全面、靈活和創新的能力和素質,以應對市場變革和用戶需求的變化。新時代的傳媒人才不僅要在傳統媒體領域有卓越的表現,同時也要在數字媒體和社交媒體領域有出色的表現。傳媒人才需要擁有多元化技能,如新聞報道、視頻制作、社交媒體管理、數據分析等,這些技能是在各種傳媒平臺上進行內容創作和傳播所必需的。傳媒人才還需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捕捉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并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傳媒人才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勇于嘗試用新的方式來吸引用戶,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和形式,以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更廣泛的用戶群體。總之,新媒體時代對傳媒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他們需要在多樣化的領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以迎接這個變化迅速、發展迅猛的時代的挑戰。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擁抱數字化時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成功。
新聞采寫課程是新聞傳播領域的基礎性課程,因為它與信息制作和傳播緊密相關,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針對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課程需要強化多媒體報道、社交媒體新聞、數據新聞和移動新聞等方面的教學,以培養新聞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推動傳媒事業的進步發展。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采用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以學生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置于中心位置,更加注重成果產出,將其引入新聞采寫課程教學中。這將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提升其實踐能力。
OBE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它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并在21世紀初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早期的OBE理念主要強調對學生能力和技能的評估,而現在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成果的評估。在亞洲,OBE理念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漸擴大。比如,在日本的教育改革中,教育機構開始采用OBE理念,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
國內對OBE理念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OBE理念在國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開始將OBE理念引入教學,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都已開設了OBE理念的教學實踐,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本文基于前人的成果,重點探討OBE(基于學習成果的教育)理念在新聞采寫課程中的應用和實踐。我們將通過對這門課程的觀察、體驗和探索,為更廣泛、更深入的課程體系建設、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
隨著媒介融合的發展,新聞采寫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新聞采寫需要適應多媒體時代的要求,具備跨媒介寫作能力、多媒體編輯能力、數據新聞采寫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媒介環境和新的讀者需求。
其一,跨媒體寫作能力。當前的新聞采寫已經不再局限于紙媒寫作,而是要求學生具備跨媒體寫作能力。學生需要了解并掌握新聞媒體的各種表達形式,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能夠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方式進行新聞采寫。
其二,多媒體編輯能力。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發展,新聞編輯需要具備多媒體編輯能力,包括對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素材的處理和編輯,能夠將多種媒體形式融合在一起,打造更加豐富和有深度的新聞報道。
其三,數據新聞采寫能力。數據新聞是媒體融合時代的新型新聞形式,要求采寫人員掌握基本的數據分析技能,能夠將數據處理成易于理解的新聞故事。因此,新聞采寫課程需要強化數據新聞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其四,跨文化交際能力。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報道的對象和讀者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因此,新聞采寫需要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理解不同文化的習慣和價值觀,并在新聞報道中體現出來。
在制定新聞采寫課程的學習計劃時,首先需要明確課程目標和學習成果。課程目標是指期望學生在該課程中達到的能力和知識水平,而學習成果是表達這些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量化指標。
教師在授課前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所要教授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考慮到學生的背景、需求和未來的職業發展。例如,可以將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撰寫清晰、準確、生動的新聞報道,掌握采訪技巧和新聞倫理”。同時,要將目標細化,以便學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例如,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該了解新聞采寫的基本原則,能夠進行新聞采訪并整理出采訪筆記,撰寫符合規范的新聞稿件,運用編輯技巧對新聞稿進行修訂等。
其次,需要確定學習成果。學習成果是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它應該清晰、可量化、可測量、可評估。例如,可以將學習成果設定為“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新聞報道,包括新聞題目、新聞內容、新聞配圖、新聞編輯和排版,符合新聞倫理和國家法律法規”。
授課教師同樣需要設計好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應該與學習成果相匹配,能夠證明學生是否達到了目標,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例如,可以通過學生的新聞報道、新聞配圖、采訪筆錄等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新聞報道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基于OBE理念,課程設計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成果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點,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策略。
1.以學生為中心
基于OBE理念,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策略。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設置不同難度和類型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采用多種教學策略
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種教學策略。例如,可以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寫作練習等多種方式教授新聞采寫相關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可以采用項目驅動學習法。項目驅動學習法是一種基于問題和實踐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完成真實世界中的任務和問題,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新聞采寫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新聞報道、采訪等項目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
教師也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課堂講授的內容放在課堂之外,通過網絡視頻等方式提供給學生,在課堂上則進行討論和實踐操作。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3.實踐和反饋
新聞采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通過實踐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實踐和反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采訪實踐、寫作練習、編輯討論等活動,并及時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改進和提高。
4.注重知識的關聯性
新聞采寫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注意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將其融入教學策略中。可以將采訪技巧和寫作技巧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如何在采訪中獲取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優秀的新聞報道。
在新聞采寫課程教學中,評估標準需要與學習成果密切相關。評估標準應該明確、具體、量化,并與課程目標和學習成果相一致。
例如,在考核學生新聞寫作能力時,可以根據新聞報道的組成部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等)和寫作技巧(邏輯清晰、語言生動、結構合理等)制定評估標準,并根據標準進行定量化評估。
為了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需要制定有效的評估標準和相應的評估工具。評估標準應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如新聞稿的結構、語法和寫作風格等。評估工具應與評估標準相匹配,并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學期末或學習過程中的適當時間,應實施評估并收集評估數據。評估過程應包括書面和口頭評估,以便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最后,需要分析和應用評估數據,以便改進教學。通過這些步驟,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進而改進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OBE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具備“帶得走”的關鍵能力已經成為教育界的普遍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單一的專業技能評價轉向對學生多維度綜合素質的評價,并且必須真正地付諸實踐。新聞采寫課程的核心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實戰化新聞采寫能力,因此,教學評價的方法應該遵循過程導向和目標導向原則,使課程的實踐效果和實踐成果能夠成為主要的評價標準。為此,需要構建一個立體化教學評價體系,確保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獲得有效的反饋和指導,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基于OBE的理念,長春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開設的新聞采寫課程重塑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實施持續改進策略,提升了教學效果(見圖1)。
第一,學生評估。課程結束后,可以向學生發放問卷,讓他們評估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師表現等方面。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程的看法,并改進教學方式。
第二,同行評估。教師可以邀請其他專業的同行對課程進行評估。同行評估可以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課程在同行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第三,教學日志。教師可以在課程結束后寫下教學日志,記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總結經驗,為下一次教學做好準備。
第四,學習成果評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了解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能。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第五,課程改進。根據學生評估、同行評估和教學日志等反饋信息,教師可以對課程進行改進。這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圖1 新聞采寫課程教學設計
實踐證明,以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有效提升學生的采寫技能和綜合素養。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將這種改革運用到其他新聞實務類課程中。
在實施這種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先轉變自身的觀念和角色,從教學掌控者轉變為教學組織和引導者,注重以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理念。教學前期需要進行充分的規劃,細致地考慮教學的全過程,以確保教學的有效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跟進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在線平臺和智慧教學工具獲取學生的學習數據,并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的實踐成果和作業,并開展個性化輔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終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