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云
摘? ?要:當前,建設共享幸福、共享安全、共享文明的平安中國,迫切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基礎上,認真思考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深入研究鄉村社會安全治理對于共富平安鄉村建設的價值意蘊和實踐方略,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共富平安農村,為群眾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穩定的、文明與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
關鍵詞:安全治理;共富平安;鄉村建設;價值意蘊;實踐方略
中圖分類號:F32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9-0016-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強調“平安中國”建設,指出過去十年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彰顯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維護好和發展好和諧的、穩定的和安全的鄉村社會環境,扎實推進鄉村平安建設,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共富平安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安全需求作為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居于人們對于幸福美好生活滿足的基礎地位,有時候對于人民群眾來說安全的需求甚至超過對于物質生活的滿足,因為有了安全感的滿足,人們才能夠真正享受生活、感受幸福。實現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讓人民擁有了更加富足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人民對于自然和社會環境的滿意度增加以及人與人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安全感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可見,安全和共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經濟、社會、生態、科技等發展成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鄉村安全治理模式,努力開展平安建設活動,為群眾營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穩定的、文明的、安全的鄉村發展和振興環境,全面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譜寫出共同富裕的成功范例。
一、推進共富平安鄉村建設的價值意蘊
建設共富平安鄉村是一項系統的、長遠的、細致的工程。我們要緊緊圍繞平安中國總體建設目標,認真思考和準確把握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推進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全面梳理和理性思考村莊安全治理所蘊含的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建設的價值意蘊。
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是共同富裕建設的必然要求。創新鄉村安全治理模式促進鄉村社會關系和諧、穩定是我們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長期發展要求,也是增進人民福祉、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工作,牢記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不斷提高公共安全水平。”[2]在浙江的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規劃的系列目標要求中,黨和國家特別強調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3],凸顯出努力進行鄉村安全治理實現治理現代化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建設戰略需要。一是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有利于保證人民各種利益的實現,調動各種組織和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積極性,真正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有利于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統籌領導,探索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的有效模式,構建城鄉聯動的整體智治格局,推動鄉村展現社會和睦、團結向上并彰顯共同富裕和諧之美。三是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有利于人們科學把握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內涵,進一步明確安全需求是共同富裕建設和鄉村振興最基本的目標。因此,在共同富裕建設的總目標指引下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時刻不忘社會環境的安全治理和平安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安全的生活需要。
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行動要求。共同富裕示范區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事物和新目標,安全治理是共富建設目標體系中的重要一員,也是提高鄉村安全水平的行動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4]“十四五”期間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目標明確,要實現“風險閉環管控大平安機制更加完善,實現富民與安民有機統一”。彰顯出創新廣大鄉村安全治理模式和健全平安治理體制機制,保障和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以及營造良好的共富平安建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共同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建設必然涉及對現有農村社會利益分配制度的調整和改革,創新第三次分配的體制機制,有可能會產生部分群眾的既得利益出現變動或者減少,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實現快速增長的現象。這導致部分人容易滋生出消極的、不滿的情緒,甚至采取一些違背社會和諧和威脅社會穩定的不理智行動,破壞和沖擊農村社會長期穩定的秩序。因此,在共同富裕目標指引下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在改革農村現有的分配制度、開辟新的實現共同富裕道路的同時,迅速建立起新的平安建設制度機制以強化鄉村的安全治理,確保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安全感不降低。
扎實推進鄉村安全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改革成效的標準。”[5]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根本利益,保護好農民的幸福生活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是我們打造平安中國并實現鄉村振興的價值追求。一方面,它是各省市制定和落實未來共富建設規劃積極謀劃鄉村振興過程中各項平安建設的工作思路和政策的立足點,推進鄉村社會安全治理取得實質性成效的指揮棒。另一方面,它為我們指明了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強化安全治理、平安建設的工作要求,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明確共富與平安建設的緊密關系,明晰各項具體安全治理任務和工作思路。
二、推進共富平安鄉村建設的實踐方略
實現共富平安鄉村建設,要緊緊圍繞鄉村社會安全治理的特點進行思路創新和工作創新,從“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地方法律、建設數據平臺、基層服務水平”等維度來探索和采用合適的實踐方略。
加強農村黨組織對安全治理的領導。這是落實各項農村具體安全治理措施開展平安建設活動,及時應對和化解各種不確定性安全風險與挑戰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全面提高鄉村振興過程中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戰勝共同富裕建設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的“定海神針”。一是我們要努力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的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以強化共富平安建設工作的組織保證和政治保證。有了黨員干部的強大領導力、戰略定力、行動力,意味著可以及時化解共同富裕建設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矛盾與風險挑戰,使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抗風險能力得以充分展現,讓各項平安建設工作得以扎實推進并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二是我們要經常對農村普通黨員開展常態化的黨史學習和初心使命教育,以提高各位黨員思想站位和認識高度,充分調動廣大普通黨員參與共富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我們要經常開展各種農村安全治理和平安建設的學習和培訓,提高黨員、干部服務農民群眾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從思想和能力上為鄉村振興構筑起一道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屏障。
完善地方法律,加大安全治理力度。健全的地方法律法規是有效打擊農村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實現安全治理、建設平安鄉村的保證,以及提高農民對鄉村振興的滿意度、幸福度的有效途徑。實踐表明,各地方立法部門應該根據市域農村社會發展特點、平安建設目標和共同富裕建設規劃,及時制定與修改不適應共富平安發展建設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完善或者細化鄉村安全治理的制度或機制。同時,執法部門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征集有效打擊和預防農村各種違法犯罪的線索,梳理農村潛在安全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制定打擊、化解風險的措施和預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平安建設活動以切實增強村莊安全治理的力度。各安全治理協同單位或部門必須在明確自身的權力、責任和義務、協同關系及運行機制等基礎上,做到嚴密配合職能部門和農村黨組織內開展的各種安全治理平安建設活動。各縣(區)、街道、村莊要依法依規嚴格開展安全工作督查、檢查活動,特別關注農村的宗族勢力的動向與具有黑社會性質的村霸勢力,并及時深入開展線上和線下安全知識和普法教育活動,做到切實有效地增強農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素養。
建設數據平臺,健全數據治理機制。《舟山市數字化改革行動方案》指出,“數字化改革將讓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一場深刻而系統的變革,只要一部智能手機或一臺電腦,我們的工作、生活將更加方便快捷、豐富多彩。”[6]實踐表明,統籌推動數字化改革,實現以數字賦能推動鄉村振興平安建設的政策集成化與精準化,必將推動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也為加快村莊安全治理的現代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因此,我們要緊密結合“智慧城市”建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和工作流程創新[7],形成有利于數字化時代的共富平安治理的新規則、新政策與新機制。一方面,我們要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鄉村振興的安全治理與平安建設活動中,打擊和防范各種危害農村社會安全的違法行為,鞏固浙江農村共同富裕建設成果。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到及時采集各類最新數據,更新完善數據信息平臺與健全數據治理機制,“攻堅數字資源系統建設,建立健全數據治理機制”“提升數字資源管理能力”[8]。通過各種途徑進行人員信息填報,收集村民參加聚集活動的類型、次數、人數、時間、地點等信息并及時匯總、歸類并梳理;通過學校學生信息填報收集學生和家長參加各種群眾聚集活動的信息;通過網絡和線下群眾的反映舉報收集村民聚集活動有關信息以及進行信息分類和匯總,以及通過網格反饋信息進行匯總分類,等等。及時地、準確地將不同渠道或途徑收集的數據進行匯總、整理、分析和歸類,實現數據精細化管理,我們就有了最能反映村莊群眾聚集活動實情的信息,可以準確把握并及早發現群眾活動演變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風險苗頭,便于職能部門和村黨組織及時介入,防范問題或者安全風險進一步演變或者擴大成群體事件,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強化基層人員的安全治理數字化能力和水平。我們必須根據共同富裕的發展階段、依據村莊安全治理要求與具體目標,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網格組織工作人員對群眾活動聚集的信息掌控和服務能力以提升安全治理效果。一是要推廣“浙里辦”或者“釘釘”來深化和完善村莊信息的網格化程度,升級網格化信息系統和平臺,立足村莊特點打造“智慧社區”。二是要充分利用和依靠不同鄉鎮、街道各單位和部門黨員的技術、能力和水平,不斷完善“兼合式”黨組織建設,提高村莊安全治理的數字化水平。三是要不斷提高基層管理服務人員的安全智能化治理水平,形成具有市域安全智能化治理特色的社區和農村方案、治理新模式。四是深入開展群眾安全知識教育與加強優秀道德和紅色文化的教育,切實加強群眾的道德素養,“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2]
總之,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建設和鄉村振興的講話精神,勇于結合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建設的難得機遇進行大膽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社會治理為了人民,善于把黨的優良傳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創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機制。”[9]深入理解和研究,系統推進鄉村社會安全治理對共富平安中國建設的價值意蘊,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法治建設、美麗建設等實踐方略,提高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早日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11/01/c_1129089160.htm.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6-11.
[4]? ?孟建柱.新形勢下政法工作的科學指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1-29.
[5]? ?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N].人民日報,2020-10-18.
[6]? ?《舟山市數字化改革行動方案》出爐 數字化改革將帶來一大撥“數字紅利”[DB/OL].http://www.zhoushan.cn/newscenter/zsxw/202103/t20210326_1003673.shtml.
[7]? ?陳一新.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理念體系能力現代化[J].社會治理,2018(8):7.
[8]? ?舟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市實施方案[DB/OL].http://www.zhoushan.cn/newscenter/zsxw/202108/t20210804_1015989.shtml.
[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