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武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指向地理核心素養的情境教學研究》成果(2023YB0781)
摘要:地理學科高考試題命制基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注重創設與學習、生活、學科發展密切聯系的情境,著重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重視學生對所學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試題情境來源途徑多樣,以生產情境、生活情境和學術情境為主,情境的時空分布富有變化,關注社會各類問題。本文從試題情境的來源途徑、空間分布、組織方式和問題設計四個方面,結合熱點、考點及現實生產生活情境,通過教師自主命題,適應新高考情境類試題的考查方向,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的目的。
關鍵詞:情境教學? 試題命制? 地理思維
一、情境的來源途徑
“無情境不命題”是高考的導向,試題情境主要基于真實生活中的社會生產活動及其知識應用,以及科學性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成果,體現了試題情境來源的應用性和科學性。結合來源的途徑來看,同一組試題的情境主題可能同時反映和聯系著幾種情境類型。
【案列1】桃花雪的形成與影響
2023年3月15日夜間到3月16日凌晨,大片降水云系快速掠過陜西山西兩省南部,以及湖北北部,進入河南省境內。受其影響,河南西部氣溫快速下跌,小到中雨轉為大到暴雪。由于水汽異常充沛,豫西各地開場就是鵝毛大雪,這是當地三月最大的降雪之一。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時節,此時降下如此猛烈的雪花,人們就把這時的雪花稱為“桃花雪”。
(1)今年冬天河南省降雪非常少,此次降雪應該是天降祥瑞。請簡述此次降雪帶來的有利影響。
(2)“大雪中伴有雷暴。”下雪的時候,河南西部出現密集雷暴,這場雪是雷打雪。請分析“雷打雪”出現的原因。
【參考答案】(1)①冬季河南省森林火險等級較高,此次雨雪天氣對降低森林火險等級作用明顯;②積雪融化改善土壤墑情,對小麥等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③桃花雪具有觀賞價值,視覺享受極佳。
(2)①前期以晴朗天氣為主,升溫迅速,蒸發旺盛,空氣中水汽含量高;②來自西北的冷空氣活躍,受冷空氣影響,攜帶大量水汽的暖氣團被迫抬升,形成降雪;③此時暖空氣勢力增強,大氣中能量充足,被迅速抬升過程中出現雷電現象。
【解析】(1)河南桃花雪成因是低層冷空氣滲透南下和較強偏南暖濕氣流共同交匯所造成的,冷空氣南下造成溫度劇降,在近地面出形成冷空氣墊,強盛的偏南暖濕氣流攜帶的充沛水汽,在冷墊上迅速爬升,產生降水過程,近地面氣溫低,在降落到地面時形成降雪。
(2)這次下雪是冷暖空氣在河南、陜西等省交匯的結果。前期陜西、河南等地升溫迅猛,在三月,如此高的氣溫間接意味著空氣中水汽含量很豐富,此時冷暖交匯便會產生大量降雪。之所以會打雷,就是因為暖空氣極強,水汽豐富,雪才會如此之大,正是因為暖空氣強,大氣能量高,所以出現雷電現象,才會有雷打雪。
二、情境的空間分布
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是試題情境的空間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試題情境的區域性,間接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例如2023年全國乙卷地理高考試題情境來源的空間分布廣泛,既關注我國不同區域生產生活及自然地理狀況,又考查了大洋中、南美洲相關區域,命題區域覆蓋度廣。
【案例2】我國大風區域分布及原因
春季風大在全國其實是普遍現象。如果將中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西北、高原、長江中下游、西南、華南七個地區,讀圖完成1~3題。
1.全年風速季節差異較小的區域是()
A.華南地區 B.華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高原地區
2.我國境內每年3至5月份出現大風的概率最高的地區是()
A.西南地區 B.華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東北地區
3.從氣象角度來說,我國屬季風氣候區,在一年四季中,處于冬夏兩季之間的春季是氣象變化最無常的季節。關于春季形成大風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A.受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大,多偏北風
B.受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影響大,多偏南風
C.春季是盛行風過渡時期,冷暖氣流不穩定
D.春季氣溫回升快易形成高壓,產生大風天氣
【命題解析】
此組試題是學生閱讀我國春季多大風相關材料和中國天氣給出的春季大風各省會城市分布情況,引導學生從空間角度命制試題,考查區域分析能力。
1.結合圖示下方月份,概括各省會大風情況,A正確。
2.根據各省會春季風力大小,對圖示大風省會進行整體綜合,D正確。
3.我國屬于季風氣候,春季氣象條件變化大,結合氣流、氣溫變化,C正確。
三、情境的組織方式
根據高考情境類試題的命制與考查要求,命題者需要對情境的來源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重組和處理,形成試題情境的具體信息及其結構。結合試題情境信息中的地理事件或地理活動從發生到結束的全過程可知,試題情境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一)主題信息:對事件發生總過程的中心概括,構成情境的主題。
(二)條件信息:支持事件發生的自然條件或人文條件等前提和背景,是情境產生的條件支撐。
(三)過程信息:包括事件發生總過程中的空間、時間和其他特征等信息,組成了情境中的具體環節。
(四)隱藏信息:包括事件背后隱藏的結果、規律和后續發展方向等信息,以及相關的地理知識和常識等信息,即試題情境所隱含的信息。
【案例3】四川貢嘎山帽狀云地理過程
氣流在移動過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結成云,這種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稱為地形云。帽狀云就是一種在山頂穩定氣流和低水汽條件下形成的地形云,主要出現在高海拔地區的孤立山峰之上。貢嘎山被稱為“蜀山之王”,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海拔超過7000米,成為阻擋兩股氣流勢力的“高墻”。
(1)根據材料分析貢嘎山多帽狀云的原因。
(2)請推斷貢嘎山東西哪一側帽狀云出現的頻率高,并說明原因。
【參考答案】
(1)①貢嘎山位于夏季西南季風與東南季風的交界地帶,水汽充足,為成云提供水汽條件;②貢嘎山海拔高,東南與西南季風在貢嘎山兩側抬升,最終相遇并相互抵消,氣流逐漸穩定;③在氣流沿山坡爬升時,降水先增后減,水汽逐漸減少。
(2)西側。①東坡受東南季風影響,且東坡地勢相對低矮,對太平洋水汽阻擋作用較弱,降水豐富。②東坡東南季風氣流強盛,氣流不穩定。③西坡受西南季風影響,高大山脈阻擋印度洋水汽,降水較少,云團較東坡更為干燥。
四、情境的問題設置
試題需要圍繞情境進行設問,除主題信息外,與隱藏信息的對應最多。情境信息又為問題設置提供素材基礎,試題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和試題情境的信息相輔相成,一定程度上體現著試題情境的解讀難度。根據問題設計及其提問要點,可將情境任務的問題設置總結為以下五種類型: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分析影響及措施型,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律及過程型,地理計算或繪圖型。
根據近兩年的高考試題來看,問題設置類型中“總結地理特點及要素型”和“梳理地理因果關系型”的占比最多,其次是“分析影響及措施型”和“推測和描述地理變化規律過程型”,而“地理計算或繪圖型”占比較少且只在選擇題中出現。
【案例4】區域農業發展與鄉村振興
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會盟鎮地處洛陽市北部,北鄰黃河,灘涂面積廣闊,發展農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依托5萬畝黃河灘區,形成了萬畝蓮藕特色產業,夏季荷田“接天蓮葉無窮碧”,秋季涼亭“留得殘荷聽雨聲”,冬季蓮藕“冷比霜雪甘比蜜”,該鎮大力推進黃河灘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土地流轉,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1)推測當地蓮藕的生長習性。(6分)
(2)分析蓮藕冬季集中上市的原因。(8分)
(3)依托當地豐富的蓮藕資源,為當地政府做大做強蓮藕產業提供合理化建議。(6分)
(4)分析該鎮“公司+農戶”模式在助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1)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氣溫較高,喜溫;②葉片大,喜光;③黃河灘涂地(水中)生長,喜濕;④灘涂土壤肥沃,喜肥;⑤秋季荷葉零落,不耐霜凍。
(2)①經過春季萌芽,夏秋季生長,蓮藕果實碩大,營養物質豐富;②冬季荷塘水位低,有利于采挖;③春節前后市場需求量大,蓮藕價格高;④冬季氣溫低,有利于蓮藕的儲存和運輸;⑤冬季為農閑季節,勞動力充足。
(3)①擴大蓮藕的種植面積,提高蓮藕品質;②對蓮藕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③夏季荷花盛開,舉行荷花節旅游活動。
(4)①公司租用農戶土地,農戶獲得土地流轉租金;②增加就業崗位,提高農戶收入;③專業化經營,利于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④利于加強宣傳推廣,打造品牌。
高考評價體系內在的“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和“情境載體串聯線”,這三條線索也是試題命制的導向。高考命題呈現出“無情境不成題”“無思維不成題”的特征,在新高考理念下,試題重視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因而,要善于理解新情境、看透新情境,從命題、解題的角度體會命題者和答題者之間的思維交流,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
五、反思
由于試題情境的來源廣泛和類型多樣,就內容而言,本文中涉及的試題類型較為有限,試題內容還可以更加全面。另外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試題設問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具體推動程度也需進一步檢驗提升。針對上述不足,本文進行了反思,也對教師進行地理情境類試題的命制的建議進行了如下思考。
(一)參與培訓,積極實踐。教研活動是提高地理教師教學技能和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積極參加校內教研活動和校外教科研培訓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同時,把理論知識應用于課堂,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實踐,讓學生參與到情境試題的命制中來,讓學生提供情境試題的素材來源和設問方向。
(二)真實素材、綜合設問。試題情境的素材需要立足于生產生活的真實案例或者地理學科理論研究的真實研究成果、各官方平臺的真實數據、熱點話題和新聞等。試題的設問需要基于這些素材,契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綜合設問。
(三)基于素養,精準設問。基于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和材料里隱藏的內容和知識點找準切入點進行精準設問,在設問方向上實現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素養立意”的轉變。
命題服務于考試,考試指向于教學。試題命制可以為教學服務,從而引導教學。在“三新”(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地理教師應加深對地理核心素養意義的理解,深入研讀最新考綱和新課程標準的命題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加深對地理情境的理解和知識的活學活用,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