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仙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要求:讓低年級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情境,實現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同時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識字,并逐步培養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關鍵詞:培養興趣? 開展活動? 搭建平臺? 調動內驅? 自主識字
一、在活動中識字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開展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一)爭當小助手發作業。一年級初始,發作業本是最費時的一項工作,孩子們雖然竭力想幫老師的忙,卻苦于識字不多,只能干著急。鑒于此,可以讓全班學生制作姓名卡片,每個字都標注拼音,告訴他們誰先把全班同學的名字讀出來,就請誰做老師的小助手發作業。為了能成為老師的小助手,孩子們有的讀拼音,有的向同學請教對方的名字怎么讀。不到一周時間,培養出了一大批能干的小助手,更可喜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彼此熟悉了對方,還認識了不少漢字。
(二)把識字教學有機地融入游戲當中。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愛做游戲是他們的天性。把游戲和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情景中學習生字,避免了枯燥的識記,提高了興趣。比如:識字闖關游戲、識字開火車、走迷宮、摘果子游戲、戴頭飾表演、識字貼等,這些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二、在生活情境中識字
“注重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是部編版教材的要求之一,作為教師,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造機會,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學生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學生就會帶給我們驚喜。
老師可以布置學生將在家里、學校、路上、超市、大屏幕、廣告牌等搜集到的生字,利用課間時間教其他的小朋友。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再加上老師適當設置獎勵機制,讓學生的興趣高漲,為了得到老師的獎勵和同學們的認可,他們會在課余時間自覺、主動識字,把枯燥的識字看成一種快樂的體驗。
三、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一)猜字謎識字。把生字編成一個個有趣的字謎,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從字謎中牢記字形。如教“處”字時,學生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給他們出了一個字謎:半個多,腿伸長,一豎一點,站腿上,是“處”字;“半個多,在一旁,一豎一點站邊上”是“外”字。再如:“們”和“閃”字,“一人在門外,一人在門里”讓學生猜兩個字。再比如:“石頭做的廣場”讀“礦”;“一口咬掉牛尾巴”讀“告”;“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頭曬太陽”是“碧”;“一只狗四個口”是“器”……猜字謎游戲,讓學生積極性高漲,而且記得牢。
(二)編兒歌、順口溜識字。這種方法既幽默風趣,又郎朗上口,深受學生的喜愛。如,“變”字,可以編出這樣的兒歌:“一點一橫長,兩豎在中央,一邊一個點,又字在下邊。”通過編寫“變”字的兒歌,還掌握了跟“變”形近的其他字,如“彎”“戀”“巒”。再如:“一個人它姓王,兜里裝了兩塊糖”是“金”字。
(三)字理識字。漢字演變包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漢字作為一種“以形表義”的文字,每一個字形、字音都反映著遠古先民生活的印記。語文一上冊識字單元第四課《日月水火》中呈現了生活中常見的八個象形字,可以采用字理識字的方法,結合象形字觀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點來教學生識字,也可以通過做連線題的方法鞏固識字。學生看見魚網的圖畫自然會把它和“網”字聯系起來。比如:全國特級教師許嫣娜在教學語文一上《烏鴉喝水》,講解“看”字時,她先把右手遮在眼睛上方,左看看,右看看,近處看看,遠處看看,并且請小朋友也來和老師一起做動作找找烏鴉在哪,所有小朋友都興奮地把手遮在眼睛上方,老師繼而講解這個動作變成漢字就是“看”,老師板書古漢字“看”,然后在田字格范寫“看”,并提醒學生注意“手”變成偏旁時,要把豎鉤變成撇。這樣利用字理講解,學生掌握得更牢固。
(四)歸類識字。歸類識字有利于學生發現構字規律,提高識字效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歸類識字,比如,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我的發現”識字教學中,出現了兩組字:一組是“明、晚、昨、時”,一組“媽、奶、姐、妹”,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大家發現第一組字都是日字旁的字,與時間有關;第二組字都是女字旁的字,都與女性有關。一年級下冊《操場上》又安排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學一個帶一串”,不僅增加了識字量,還遷移了形聲字的學習方法,使識字更加自主科學。
(五)加一筆,減一筆變新字,對比識字。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四、五都有整理好的題目。如:禾減撇就是木,鳥減點就是烏;而木加撇就是禾,烏加點就是鳥。
(六)加減部首,按部首、換部首識字。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二、三都有整理好的加減部首題目。如:漂、飄去掉部首就是“票”;完、園去掉部首就是“元”;直加“單人旁”是值(值日),加“木字旁”是植(植樹);扁加“竹字頭”——篇(一篇小說),加“走字底”——遍(滿山遍野)。一年級語文上冊園地三、四、五、六,下冊園地四、七對同部首的字進行了專門整理。如:常見部首有提手旁、三點水、單人旁、草字頭、足字旁、月字旁等。
(七)拆部件識字。如“日月明”一課,將合成字拆成簡單字來識記,學生在讀文時順便識記了生字,而且影響很深刻,而這個識字法在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又有出現“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
四、在閱讀、背誦中識字
語文教學應該拓展更大的空間,從更廣的層面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平時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從閱讀中也能認識漢字、復習以前所學的生字。每周堅持背誦一首古詩,堅持吟讀《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誦讀。
在進行扎實的漢字識教、認讀及采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教學法的同時,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也要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樣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識字率。
總之,兒童的心智潛能無限,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采用科學的開發方法,合理利用兒童的認知規律,有效運用記憶原理,積極調動兒童心理的內驅力,就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進步、感受成功,有效解決識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