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娟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描述,課堂教學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標倡導下,強調了教學評價在課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能把語文課教實、教活、教美,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今年我們開學前的教師培訓內容之一是“什么是大單元設計”。“大單元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高質量育人,基于核心素養,高站位把握課標,立體式駕馭教材,確定大主題或大概念,并以概念性理解為前提,在讀懂學情的基礎上,確定大單元目標,續寫學業評價,創設真實情境,通過挑戰性大任務、開展實踐性大活動,高階思維遷移,成果可視化反饋,根據需求進行作業分層分類設計的結構化的具有多種可行的統籌規劃和科學設計,具有系統性、關聯性、遞進化、科學化特征。明確大單元教學的概念,就為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奠定了基礎。那么,語文課怎樣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付諸實施。
首先,要實現教與學的緊密結合。我們要利用大單元來進行備課,再結合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來設計各個大單元的目標,在設計各個課時的目標,要確保每一堂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能夠前后相連首尾呼應的緊密的整體,從而更好地實現育人功能,所以這個過程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地聯系起來了。例如,高年級語文教研組的“雷鋒杯”賽課姚老師上的《伯牙鼓琴》,就是根據這個單元的體會藝術之美的語文要素來設計教案和課件以及板書,并且這個單元的每篇課文都以藝術之美貫穿其中,這就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系統性、關聯性。
其次,要把教學評價嵌入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課前我們要評價學生的學情,課中評價學生的表現和掌握情況,課后評價學生的作業。總之我們要把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同時還要變換評價的方式,可以學生評、老師評、師生共評等。
課前學情評價:在上新課之前,布置學生們進行課文的預習,讓他們可以標記出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課文中的自然段、課文的主要意思以及對作者的了解等。在上課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朗讀課文,認讀生字等,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多鼓勵表揚,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對新課的學習就會更加輕松。
課堂教學評價:在望城區小學語文“智慧教育視域下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比賽中,所有老師的課堂都體現了不同方式的評價。如賀彥輝老師在《貓》一課的課堂中,老師發任務單——小練筆仿寫一種小動物。寫完之后,老師給了評價標準,讓學生先自評,再同桌評價,然后老師展示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舉手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老師相機進行評價。這樣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李惜青老師在《兩小兒辯日》課堂上布置任務:找一找兩小兒的觀點和理由,并填寫思維導圖。請兩個學生扮演兩個小兒進行辯斗,并叫學生進行評價,老師適機評價。課堂評價及時、到位。
課后作業評價:作業是學生學習的外在表現,是個體學習品質的外露。以往人們更多地把作業看成是一種練習,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而設立的一個環節。過去的教學中,老師往往以“√? ”和“×”來評價學生作業的正誤,這對教學情況的反饋和了解學生學習差異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新課標理念中,作業評價更多地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匡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為了更好地通過評價來促進被評價者改進,促進其發展,我在評價學生的語文作業時,進行了一些思考,建立多元的評價方式,并作了如下嘗試。
一、盡量不打“×”
在評價作業中,部分語文老師還是習慣按自己既有的思維,正確的打上一個“√? ”,錯誤的畫一個“×”,然后把學生的作業按照固定的標準打上等級。學生看見“√? ”時,心里會感到歡躍,而看見一個紅紅的大“×”時,心里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這種情緒不斷反復加深后,學生就會產生挫敗感,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對出錯的地方使用橫線標記,當學生訂正好后,再打“√? ”。
二、分層評價
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我采用了“分層評價”的方法。根據學生作業的解答情況分兩個層面評價。作業本上的作業評價:1.按照正確率高低分別評價優、良、中等;2.按照書寫認真程度分別得三顆☆,二顆☆或者一顆☆。作文評價:1.按照作文內容分別評價為優、良、中等。2.按照書寫認真程度分別得三顆☆,二顆☆或者一顆☆。長此以往,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認真書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積分評價
我會在“班級優化大師”軟件程序中對學生們的作業以及課堂的表現進行記分,建立積分評價。每天孩子可以自己將自己的加減分登記到優化大師中,全班同學進行監督。為了鼓勵潛能生、培養尖子生,我們又規定作業有進步的也可以加分,每個月進行一次評獎,獎勵班上積分前十名和進步獎3名,評選出“最佳作業”獲得者。這種作業評價方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比以往的評價方式更全面、更完善。
四、評語評價
評語,是一種作業審閱的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的進步。在評價作業時,我們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巧用評語,通過語言上的激勵打動學生的心,激活學生的情,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優秀。
同時,還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應該結合學生的自主發展、實踐創造、責任擔當等各個方面作為學生的評價標準。只要評價標準改變了,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方向的改變,才能更好地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
總之,落實教學評一體化,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總結和思考,來更好地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