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第二實驗小學 陳秀云
在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中衍生出眾多新型作業模式,情智型作業就是其中之一,它涉及智慧、情感兩大領域,“情”是指情境、情感、情趣、品質以及意識等,“智”指的是知識、能力、思維以及意識等,“情智”作業是教師在圍繞作業目標的基礎上,基于綜合角度關注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銜接點,在共同指向核心素養的前提下設計情智結合的立體化作業,旨在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全面發展提供良好助力。
第一,符合數學科學發展規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并不是降低作業質量和要求,而是通過尋找與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相符的設計方法,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情智作業的設計能夠彰顯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夯實學習基礎的同時,助力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第二,有利于作業難度與課程標準的統一。長期以來,與數學相關的題目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這也是導致學生參與課外輔導的根本原因,不僅在無形中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造成數學學習質量低下。而設計情智作業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科興趣有著不謀而合之處,能夠從根本上實現課上與課下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獲得知識與技能。
第三,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教師的精心培養與呵護。傳統作業存在大量伏案學習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在視力、身體發育等方面出現問題,如彎腰駝背、頸椎發育不良等,而學生也不能充分感受生活,無法實現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情智作業主要從情感、智力兩個方面著手布置學習任務,幫助學生緩解沉重課業壓力的同時,起到助力身心健康發展的作用。
情感性原則。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在作業完成中調動情感,以“情”引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鍛煉意識。因此,清晰認知情感和智慧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設計情智作業的重要前提。首先,以趣激智。充分趣味性的情智型作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是教學智慧的直接體現。其次,以賞促智。帶領學生欣賞其他作業,站在評價者的角度贊同或糾正,以對數學產生更深入的認知,反思自身不足,萌生奮發向上的學習欲望。最后,以智生情。組織合作研究,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數學帶來的挑戰,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情境性原則。從情境認知理論分析可以得出,知識本身就具備情境化特點;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情境以客觀的形式存在,主要通過刺激人體感官產生情感變化。由此可見,在情智型作業布置中,以情境為載體,能夠搭建數學知識與素養的銜接橋梁?;诖耍處煈獓@現實情境設計一些問題,并致力于現實生活尋求解決路徑,為學生帶來真實的學習體驗,明白數學與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關的,不僅能夠增添情境創設的科學性和人文性,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實踐性原則。極具創意的作業通常都是從學生的親身實踐中獲得,為此,在情智型作業設計中,教師要與生活情境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成為問題探索的主力軍,實現智商與智慧的雙向提高,學會站在數學的角度認識和觀察世界,使學生在數學領域中暢想、遨游。
層次性原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兩大重點,所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也要彰顯層次性原則,將因材施教理念貫徹落實到實質。因此,情智作業設計除了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外,還要精準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對教材中潛藏的創新元素進行充分挖掘,避免“一刀切”,增強作業設計的梯度、坡度和層次性,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情智型作業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情智型作業設計。
第一,前置性作業設計。這種作業模式一方面能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挖掘內在潛能;另一方面,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從具體問題中逐步掌握化繁為簡、數形結合、等量代換等思想,滲透核心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五年級“容積與容積單位”的情智作業設計如表1所示,不僅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表1
第二,整合性作業設計。數學是一門具有廣泛性和多學科特點的學科,并不是單一學科知識的運用與擴展,而是強調站在綜合性角度調用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所以,相同的作業所獲得的結果和表達方式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通過設計整合性作業,能夠引導學生在獲取信息和感知材料的過程中,逐步拓展問題思考深度、強化邏輯思維,并從多學科聯系中掌握數學本質。
例如,在六年級“生活與百分數”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情智型作業:十一假期來臨,各大超市針對某牛奶推出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單價為每盒3元,英利超市凡購買牛奶的顧客一律打9.5折,購買超過30盒的顧客,在原有折扣的基礎上再打8.8折;昌盛超市購買牛奶商品超過50元就可以減10元;信譽超市購買五盒贈送一盒。問題一:芳芳的媽媽想要買35盒牛奶,去哪家超市購買最合適呢?問題二: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不同的購物優惠方式,編一個蘊含數學問題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這樣的作業設計主要從學生生活的角度著手,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注重數學語言與應用能力的整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將多元信息整合在一起,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
豐富作業設計類型在促進思維發展上起到積極作用,針對數學課型、完成時間、實施載體進行詳細分析,對情智型作業設計做出精準化定性,并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游戲強化型。強調在“樂”中獲取技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例如,在二年級“表內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除法對對碰的游戲,以8的除法算式為例,由一名學生開頭說出第一個算式,然后點名其他學生,被點到的學生快速說出與8相關的除法算式,繼續點名,既能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所學知識。
問題解決型。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尋找解決方法,旨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在三年級“面積含義”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作業布置為:油漆工人接到任務,要為學校的兩面墻刷漆,請計算一下哪面墻用的油漆多一點。說出你的理由。該問題不僅能夠讓學生感知面積的存在,又能與前概念產生沖突,激發探究欲望,從而更深入地感受面積含義以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收集發現型。以主題為依托,培養分析推理能力。以二年級“克與千克”為例,教師布置任務:幾個蘋果的質量加在一起能夠超過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同時,給予學生兩天的時間,將解決過程或數據說明表達出來。從表面來看,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數學題,但在完成中需要學生進行數據收集與測量、估算與推理,先估計一個蘋果的質量和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再經過換算和總結得出最終結果,除了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質量單位外,還能實現量感的培養,提高數學邏輯推理能力。
電子交互型。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不一樣的作業體驗,豐富自身情感。如三年級“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筆算除法教學結束后,出示一道除法算式,并將任務布置為:請結合具體情境說一說這道除法算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錄制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如微信群、QQ群),一方面了解學生筆算除法技能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吸收。
多元化類型作業的設計能夠突破傳統單一作業的局限,賦予作業新樣態,有利于學生在作業完成中提高對數學學習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課程標準強調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相應的發展。為此,在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設計中,教師應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看待每一位學生,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有一個全面了解,最大限度地為其提供展示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在作業完成中取得進步,增強成長自信,提高學習成效。例如,在五年級“小數乘法”情智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能力差異以及個體差異布置不同的作業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習得小數乘法基本計算方法。
首先,指向基本素養的基礎層次練習(學習能力一般、基礎較差的學生)。
1.會用轉化方法完成計算0.35×2.2和6.3×0.24。
2.會用四舍五入方法求近似數0.33×3.2(保留一位小數)和0.21×1.5(保留整數)。在簡單計算中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為提高計算水平和理解小數乘法計算意義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指向能力素養的中等層次練習(中等層次學生)。
1.運用兩種方法驗證25×2.4=600是否正確。
2.想一想運用25×2.4能解決哪些數學問題?正確答案下邊畫對號。
①一種水性筆的價格為2.4元,買25支需要花多少錢?
②一個花圃的長度是25米、寬度為2.4米,這個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③剪一個五角星的時間大約為2.4分鐘,剪25個五角星需要多少時間?
3.利用“25×(2+0.4)”這道算式編一道數學問題。
最后,基于綜合素養的高層次練習(學習能力較強學生)。
如表2所示是某小區居民用水的價格表,小博家8月份的用水量是38立方米,但是他家的繳費卡里只有80元了,卡里的錢夠交水費嗎?

表2
分層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我能做、我會做、我想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實現學生共同成長。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提出,教師應注重數學學科發展的前沿數學文化,帶領學生感知中華傳統文化,并加以繼承和弘揚。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數學知識背后蘊含的數學文化是取之不盡的,閱讀能夠起到跨越時空、豐富知識眼界、產生思維碰撞、完善數學知識體系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數學故事,如《我家漂亮的尺子》《小學生數學報》《我超愛的趣味數學故事本》等,了解數學發展史以及數學家成長經歷等,并做好數學筆記,可以是感興趣的數學小常識、數學游戲或閱讀感悟。實施一段時間后,組織一堂特殊的數學課,讓學生分享自己閱讀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數學作業不僅會增強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熱情,還能讓學生積累更多與數學相關的文化,并在閱讀筆記中養成數學邏輯思維。又如,四年級“十進制計數法”教學結束后,教師設計作業:通過翻閱書籍、電腦查詢等方法了解阿拉伯數字、二進制、十六進制的由來,以及古代人們是怎樣計數和計算的,讓學生在自行收集中感受數字的奧秘,達到開闊學生學習視野的目的。
作業是數學學習活動的延伸,科學合理的作業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積極作用,情智型作業設計更是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滲透核心素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诖耍谧鳂I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在精準掌握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創新作業類型,讓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習得知識,提升數學素養的同時,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