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征

“從服務到賦能,我們積極推動軟件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介紹。近年來,東軟集團聚焦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互聯、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持續發力,目前研發、服務、產品等已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賦能醫療健康新發展
劉積仁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信息化技術和醫療領域深度融合的充分肯定,為東軟集團指明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對東軟人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東軟集團一直在賦能醫療健康產業發展這條道路上努力奮斗著。”
2020年6月,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中國醫院核心管理系統市場份額報告》,東軟集團連續10年蟬聯中國醫療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位。在新冠疫情期間,從18小時極速裝機,到捐贈價值2700萬元的高端CT設備及軟件,再到7天火速研發出“雷神”方艙CT……東軟集團及旗下相關企業忠實履行著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多次收到來自國務院和國家衛健委的感謝信。2021年1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發來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貴公司積極響應號召,講政治、顧大局,不畏艱苦,日夜馳援,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派出專業團隊支援石家莊市全員核酸檢測工作,迅速搭建了全場景疫情病原體檢測信息系統,提供了信息化解決方案,打通了核酸檢測信息采集的堵點,有效提高了核酸檢測的質量和效率,緩解了抗疫一線的急難問題,為盡快控制疫情作出貢獻,也為全國其他地區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提供了好經驗好做法。”
目前,東軟醫療健康業務已覆蓋智慧醫療健康信息化、醫療保障、醫療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研究、醫療物聯網與5G、醫療設備制造等領域,在大健康領域成功構建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創造人才成長新模式
“總書記在考察時還談到了科技,談到了人才,特別是講到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這對年輕人是特別重要的鼓勵。重視科技、重視人才,也是我們一直在堅守的方向。”劉積仁說。
據介紹,東軟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才為核心的發展路線,通過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期權等方式激勵員工,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同時,東軟集團注重架構員工培養體系,促進了新員工的快速成長,滿足了老員工的持續發展需求,成為東軟集團自身快速發展的保證。
為了培養更多的軟件人才,東軟集團在20年前創辦了三所大學,分別位于遼寧大連、四川成都和廣東佛山,在校學生超過5萬人。三所大學構建的SOVO——大學生創業中心,均已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并已累計孵化1250余家虛擬公司。目前,國內有200多所大學使用東軟集團的教學課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為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革作出了貢獻。今年7月,由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聯合申報的《基于數字工場的“政校行企”多元協同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開拓科技創業新賽道
近年來,東軟集團還在智慧城市、智能汽車互聯、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新賽道不斷取得突破。
今年2月,由東軟集團與廣西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打造的南寧市“區塊鏈+人社”應用平臺,入選工信部2022年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名單。該平臺是全國人社系統首個上線的“區塊鏈+人社”綜合應用平臺,以南寧“智慧人社”系統為基礎,基于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可信存證,打通人社服務各環節數據,實現了數據在政府機構間的依法安全共享。目前,東軟集團已參與全國200多個城市的智慧應用建設,服務于4000多個政府機構用戶。
今年3月,東軟集團正式通過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體系ASIL D等級認證,標志著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功能安全管理過程、系統開發流程、硬件開發流程、軟件開發流程等方面獲得國際最高等級的權威認可。在智能汽車互聯領域,作為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車企創新的核心合作伙伴和產業變革的賦能者,東軟集團擁有30年以上汽車軟件研發經驗,參與了60多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產品覆蓋60多個國家、220多款車型,合作的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商超過50家。
今年8月,東軟集團宣布成立東軟魔形科技研究院,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實施大語言模型系統工程戰略,圍繞“專業性、一致性、可解釋性、安全性”等企業級應用的核心特性需求,打造東軟LLM-SE通用開發平臺,面向醫療、人社、醫保、政務、金融、媒體、人力資源及智能汽車等所有業務領域,構建東軟LLM-SE+領域應用,完成典型場景落地部署及大規模推廣,為東軟AI大模型驅動的業務轉型提供全面支撐。
創新步伐從未停止,始終在路上。劉積仁表示:“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很慶幸從事了一個在數字經濟中最基礎但又十分重要的行業。未來,在強大而普及的算力、算法、連接力的支持下,軟件產業將會在一個新的智能數字空間中擁有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東軟將繼續以軟件技術為核心,以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方向,提前布局,堅持創新,推動信息技術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客戶價值,加速產業升級和轉型,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