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李勝基 崔月曦

金秋九月,五谷豐登,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也迎來了自己的豐收季——今年上半年,沈鼓集團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5%、產品訂貨額同比增長125%,工業總產值、利潤總額等主要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沈鼓十年來,沈鼓集團牢記囑托,全力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關,研制出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端裝備,為我國能源化工產業提供了有力的裝備支撐,有力地捍衛了國家產業安全,扛起了中國制造的“沈鼓”責任。
黨建賦能,轉型驅動“雙增收”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沈鼓集團牢記政治使命,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系統推出先鋒示范工程、理論引領工程、素質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為企業改革創新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打下了堅實基礎。
“共產黨員工程”是沈鼓集團的黨建特色品牌。25年來,集團堅持在重大項目中的難點、重點、關鍵點上設立共產黨員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圍繞重大裝備技術研發、企業現代化管理等方面共建設共產黨員工程項目560項,獲評“2022年度全國企業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共產黨員機臺崗”是沈鼓集團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的具體實踐。全體黨員在自己的機臺和崗位上亮明黨員身份,承擔黨員責任,發揮黨員作用。在攻克關鍵技術、接到緊急任務時,沈鼓集團還會組建黨員突擊隊,調集精兵強將共同攻堅。
高質量黨建引領國企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沈鼓集團邁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堅定步伐,譜寫了企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2022年年初,國家先進制造業二期基金入股沈鼓集團,集團股權結構由原來的國資占比76%絕對控股,調整為國資持股44%,形成了國有資本、戰略投資者、其他小股東4∶4∶2的資本結構。集團去除行政化色彩,原班子成員全部辭去市管干部職務,中高層全部實行市場化選聘,各崗位全部落實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落實員工持股政策,劃出近10%股權用于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實現了從傳統國有企業向現代化企業集團的華麗轉身。
改革當年,沈鼓集團營收增長9%、訂單增長32.6%、利稅增長50.2%。沈鼓集團改革經驗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典型案例”,為遼寧乃至全國的大型國企蹚出了一條改革新路。
聚焦核心,破解“卡脖子”難題
沈鼓集團瞄準“大國重器”的“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不僅填補了我國離心壓縮機的技術空白,更實現了核心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主設計、研發和制造能源化工用大型壓縮機組的企業。
乙烯“三機”是沈鼓集團的拳頭產品。今年3月,沈鼓集團為裕龍石化設計制造的我國首臺套150萬噸/年乙烯“三機”正式交付,多項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沈鼓集團深耕超大規模乙烯核心裝備制造領域,連續突破年產100萬噸、120萬噸、140萬噸乙烯“三機”后,再次實現的歷史性跨越。
海上油氣開采對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今年2月,沈鼓集團研制的國內首臺套9MW級大型海上平臺壓縮機順利通過72小時負荷運行考核,完全達到了臺風、腐蝕等惡劣海上環境下穩定運行的要求,擺脫了我國海上天然氣生產設備對進口壓縮機組的依賴,填補了國產化空白。
2022年11月2日,在沈鼓集團建廠70周年重大裝備成果發布會上,15項世界領先的重大裝備新品登臺亮相,展現了沈鼓集團堅持走自主創新和技術革新之路的巨大成果。沈鼓集團建立了“兩站四院五中心”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在全國工業產業戰略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年產2000萬噸煉油壓縮機、年產150萬噸乙烯“三機”、天然氣長輸管線壓縮機、10萬等級空分壓縮機組、150噸大推力往復式壓縮機、大型風洞用壓縮機、CAP1400核主泵等近百種重大技術裝備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加快轉型,緊跟新時代潮流
智能制造,萬物互聯。沈鼓集團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一直充分利用“互聯網+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和場景,積極推動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進程。
“沈鼓云”遠程監測及故障診斷服務平臺是沈鼓集團推出的標志性產品服務平臺,可以提供沈鼓產品的機組診斷服務、消息發布服務、遠程系統運維服務、培訓服務,特別是可以通過監測設備運行數據,實現故障預警、故障診斷、故障排除等在線快速服務,有效保障了用戶的機組安全和經濟利益。
沈鼓集團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則是壓縮機生產制造的智慧“大腦”。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車間生產人、機、料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實現多流程并行、多工序協同,顯著提高了制造效率,降低了人為因素導致的差錯。
“數字化轉型是國有企業特別是老字號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強調,“數字化轉型可從根本上改變企業運營管理和發展的方式模式,從而使要素配置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附加值更高。”
如今的沈鼓集團,正在創建百年企業征程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