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莉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催生的互聯網教學正逐漸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形式,其中的微課教學以其結構化、可視化、短小化、非線性等“互聯網+”的多樣特征[1],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成為重要的教學形式。“微課”教學主張將課程內容分解為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然后將每一知識點內容錄制為教學短視頻,每一教學視頻播放結束后一般會設置相應學習任務,將系列課程視頻匯總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這樣的微課程就像一個個“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能讓學習者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2]。微課教學依托高效、交互式的信息網絡途徑,構建了互動交流、合作共享的課堂學習新生態,打破了傳統課堂對教學時空的依賴性,讓學生可以自由便捷地進行學習與互動交流,推動了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發展,微課教學也得以逐漸推廣至多門學科與課程教學過程中,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探究微課教學在鋼琴演奏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模式成為“互聯網+”背景下鋼琴演奏教學改革探索的重要主題與重要內容。
鋼琴演奏教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課程核心目標在于不斷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表現力和鋼琴演奏水平。鋼琴演奏的表現力依賴于學生對鋼琴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較高的演奏能力,由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將所領會的作品內涵與情感情緒通過各種演奏技巧表現出來。而傳統的鋼琴演奏教學一般采取小組課或一對一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先進行鋼琴演奏實踐作業的回課展示,教師針對學生回課情況提出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指導與示范演奏。學生課后進行自主練習,復習鞏固教師在課堂所教授的教學內容。而學生在課后進行鋼琴演奏自主實踐練習過程中,難以在遇到演奏難點的時候得到鋼琴老師的及時有效指導,需至一周之后才能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導致學生鋼琴演奏回課效果不佳,學生的演奏能力難以獲得高階性、拓展性、深度性的提升。而微課教學可以實現鋼琴演奏教學的任務分工與效率優化,可將部分基本功、技術性的鋼琴演奏課程內容置于課前或課后由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從而能夠讓教師從日復式的技術性教學實踐中解放出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反復觀看學習,并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自由選擇。線下的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更聚焦于如何解決學生鋼琴演奏音樂表現力、音樂理解等問題,從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因此,運用微課開展鋼琴演奏教學,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心與核心問題置于如何有效解決學生鋼琴表現的難點與痛點,促進鋼琴演奏教學更聚焦于解決鋼琴演奏這一焦點問題。
學生的課后鋼琴演奏練習多是任務驅動式的學習模式,即教師布置所要演奏的曲目與若干具體演奏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練習。但在學生進行自主練習過程中,學生多是通過試誤與反復實踐確定所要掌握的鋼琴演奏技巧,缺少自主性學習課程資源。由此導致學生自主性學習效能較低,同時也導致學生在試誤的過程中存在多樣的問題表現,如演奏技法、演奏表現等方面的不足與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發生需要一定的教學條件,如需要具有明確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具有一定的教學資源等。而微課視頻則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鋼琴演奏微課的課程內容,一般是以演奏的指法運用、演奏技巧、作品分析等作為教學核心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如鋼琴演奏中某一作品中的技術難點,時長一般在3—15分鐘,微課內容多數具有較強的問題指向性,以問題為單位,能夠為學生問題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提供較好的幫助,是一種非線性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需要,結合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程資源中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找到合適的微課視頻進行學習,解決所遇到的實踐問題。此外,學生在微課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學習,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有關鋼琴作品背景、曲式分析、作品中所標注的音樂術語等,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鋼琴作品內容。
傳統的鋼琴演奏教學多是由教師的課堂演奏示范教學和學生模仿實踐以及二者之間的互動交流所組成,注重教師的示范演奏與學生的鋼琴演奏實踐學習過程。從鋼琴演奏學習階段來看,鋼琴演奏教學過程分為課前的鋼琴自主練習、課中的鋼琴演奏回課指導、課后的鋼琴演奏自主練習三個教學階段。然而傳統課堂教學中,三個教學階段中“教”與“學”的聯系不夠密切,課前、課中、課后之間的教學存在脫節情況。學生難以第一時間對自己所存在的演奏問題進行糾正,教師難以對學生的課前練習以及課后練習進行及時有效地指導,導致學生難以高效完成教師所教授的內容。而微課則為鋼琴演奏教學各個階段的教學聯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微課教學課程資源,為學生的課后鋼琴演奏學習提供了學習指導,如通過鋼琴作品的示范演奏微課,讓學生能夠在課后自主練習階段通過觀看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這樣能夠較好地減少學生的試誤過程,提高學生的鋼琴練習實效。鋼琴作品分析微課也可以讓學生能夠在練習新曲目之前,深入了解作曲家生平、作品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使學生在演奏中能更加準確地詮釋鋼琴作品的內涵。此外,通過微課教學形式,也可以較為快捷地圍繞鋼琴演奏學習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和反饋[3],避免鋼琴演奏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鋼琴演奏效果,提高學生鋼琴學習主體性[4]。 通過課前課后微課教學,構建起了課前—課中—課后的有效連接,讓學生課前與課后的鋼琴演奏學習從無序轉變為有序,課前、課后學習與課堂教學更具關聯性,教學更具指導性與整體性,從而更好地提高鋼琴演奏水平。
互聯網技術為鋼琴演奏教學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思路與方向,通過互聯網技術與鋼琴演奏教學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鋼琴演奏教學的教學成效,也為鋼琴演奏教學的新路徑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問題診斷式鋼琴微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常見的鋼琴演奏問題為教學主題,每一微課視頻聚焦于解決學生鋼琴演奏中的某一具體問題。學生在鋼琴演奏實踐過程中對鋼琴演奏技術的掌握以及鋼琴作品的詮釋會存在不同的問題表征,如有的學生在鋼琴演奏中會存在技術演奏的困難,有的學生可能會在作品演奏音樂表現力方面存在問題。因此,對于學生鋼琴演奏的不同問題表現,應給予學生不同的演奏建議,讓學生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鋼琴演奏實踐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而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練習過程中,對于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以有效獲得解決方案,多是采取不斷試誤的方式,有時還會導致學生形成難以糾正的錯誤演奏方法,影響學生進一步提升鋼琴演奏能力。此外,學生在課后進行鋼琴練習的過程中,演奏問題解決的時效也影響著學生鋼琴演奏水平進步的速度。學生一般一周僅一次線下鋼琴演奏課程,在遇到鋼琴演奏難點問題的時候難以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案,多是在線下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才能獲得教師的有效指導,存在難點問題解決時效性不強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鋼琴演奏難點問題進行微課教學應用設計(如圖1所示)。教師對學生鋼琴演奏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常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系統化分類。教師可將微課視頻上傳至教學平臺,教學平臺可以根據學生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智能推薦,以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也可以結合鋼琴演奏自主練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進行自主選擇性學習。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自主鋼琴練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與問題解決能力,提升鋼琴演奏自主練習實踐成效。讓學生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究者,并通過探究過程實現知識技能的“統整”和“聚合”,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鋼琴演奏學習的成效。
圖1 鋼琴演奏問題診斷式微課教學應用過程
鋼琴演奏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不同的發展,而不是同一性的發展。為此,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應尋求能夠適應學生鋼琴演奏個性特征、滿足學生個體鋼琴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基礎上獲得最大程度發展的鋼琴教學模式與實施策略。鋼琴演奏異步教學是根據學生鋼琴演奏的差異,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特點與需要選擇適宜的鋼琴演奏學習進度、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鋼琴演奏水平差異與演奏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這種教學方式其實是立足于學生鋼琴演奏個體特征與鋼琴演奏潛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性、針對性和拓展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鋼琴演奏線下教學一般多是一周一次課,學生在課后每天要進行4—6小時以上的課后自主練習,所以學生課后的自主演奏練習實踐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而每一名學生在自主練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態與努力程度都會導致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差異,由此形成學生個體之間的鋼琴演奏水平差異。而從鋼琴演奏教學形式分析,鋼琴演奏教學與其他課程相比,多是以一對一教學模式為主,教學過程更為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具有較強的個體性,需要關注學生個體的特點,注重關注學生個體對鋼琴音樂作品的內心理解與演奏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鋼琴演奏課程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來分析,都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教學差異性的異步教學成為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形式[5]。微課教學為鋼琴演奏異步教學提供了重要支撐,學生鋼琴演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在鋼琴練習過程中,所達到的水平與完成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教師在異步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差異,制定具有差異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開展異步教學實踐(如下頁圖2所示),提供給學生差異化的微課教學資源,從而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學習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實踐。學生在鋼琴演奏自主練習過程中可以自主安排練習計劃與學習節奏,在鋼琴演奏練習的過程中,遇到較為復雜的演奏技法以及演奏難點時可以反復觀看老師的演奏示范講解,在遇到疑惑時也可以隨時停下來進行分析思考,或通過網絡尋求老師與同學的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異步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對學生的練習結果進行評價反饋,制定學生的下一步的學習目標,并提供新的微課學習資源。
圖2 鋼琴演奏異步教學過程
鋼琴演奏教學涉及鋼琴演奏作品分析、鋼琴演奏技巧學習、鋼琴演奏表現力提升等主要環節與教學任務,傳統的鋼琴演奏教學因課時所限,致使課堂教學部分內容展開不足,尤其是鋼琴演奏表現力提升方面的教學任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能夠有效轉變鋼琴演奏教學的重心布局,將部分適合學生自學的學習任務置于課前或課后學習階段,而課堂教學階段聚焦于解決學生鋼琴演奏的關鍵問題,實現了教學重心的轉移與提升(如圖3所示)。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可將與曲目演奏相關的內容放在課前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如將作曲家生平、作品創作背景、作曲家創作風格、作品曲式分析、作品中出現的音樂術語等以微課的形式置于課前,使學生對演奏的作品有全面的了解,課堂上將教學的重心置于解決學生在鋼琴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對曲目音樂表現的詮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與學生圍繞演奏作品有更多的溝通與互動交流,獲得對作品以及作品演奏更多個體性的理解與認識,從而為鋼琴演奏個性化表現奠定基礎。課后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作品演奏練習實踐的相應微課,為學生的鋼琴演奏提出具體的演奏要求,并提供解決相應演奏難點問題的微課視頻,從而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
圖3 鋼琴演奏翻轉課堂微課教學過程1 圖片來源:圖1-圖3作者自繪。
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微課教學形式以其智能連接方式為鋼琴演奏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并通過教學應用與教學要素整合,為鋼琴演奏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提高了鋼琴演奏教學成效。微課教學應用是互聯網時代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應重視微課在鋼琴演奏教學應用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發掘鋼琴演奏教學改革的多種可能性,圍繞鋼琴演奏教學目標,創新鋼琴演奏教學模式,有效提高鋼琴演奏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