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國游記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知與遺風:1911—1935 年中國西北的鄉土文化圖景
——以民國游記為中心

2023-11-23 01:54:44李高峰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3年5期

李高峰

西北地區①本文所講的西北地區, 主要包括了今天青海、 甘肅、 寧夏、 陜北、 河套等地區, 即關中平原西部及北部的外圍屏障。坐擁“三河”: 河套平原越陰山而通蒙古草原, 河西走廊過沙磧而連天山南北, 河湟谷地經河源而抵西藏高原。 故, 西北是多元中華文化的過渡地帶, 邊疆文化與內地文化在此交流互鑒,相融共生。 古典時期, 蒙古、 西域、 西藏的文化經隴山②草原部族經河套南下, 或由河東而入中原, 或沿隴山南下過蕭關而入關中。而通關中腹地, 為中原大地源源不斷地帶來新鮮的文化血液。 近代以來, 歐美文化自東部沿海強勢襲來, 誘發內地巨大的革命思潮, 進而波及廣袤的西北地區。

一、 政治生態文化

(一)厚重的封建皇權思想

脫胎于左宗棠西北軍事行動中的甘軍, 是民國時期甘青地區大小軍閥的重要源頭。 義和團運動中, 董福祥率領甘軍拱衛京師: 在廊坊狙擊八國聯軍, 在東交民巷圍攻使館區, 在北京各城門血戰侵略軍。 在慈禧西逃途中, 甘軍又一路護送, 對清廷極為忠誠。 日后脫胎于甘軍的各路馬家軍首領們①1898 年, 清廷調董福祥甘軍二十營赴直隸, 除馬安良留守甘肅外, 馬福祿、 馬福祥、 馬海晏均隨甘軍東調。 此時諸馬尚是中下級軍官。 1900 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 馬福祿戰死正陽門, 其子馬鴻賓與馬福祥之子馬鴻逵日后主政寧夏, 是為“寧馬”; 馬海晏護駕途中病故宣化, 其子馬麒、 馬麟日后主政青海, 是為“青馬”。對于這段歷史念念不忘。 1929 年的華陰縣衙署西院, 馬福祥在講座中深情款款地追憶了庚子年(1900 年)的鑾駕西行, 他親自為慈禧扶轎, 獲得慈禧的溫言慰問。 月光映照之下,演講中的馬福祥幾乎要老淚縱橫。 臺下聽講的宣俠父無法理解這種情感, 在?西北遠征記?中嘲諷了這份愚忠。

庚子年對于近代中國無疑是屈辱的, 但是對于日后縱橫西北的馬家軍首領們, 卻是政治生命的開啟。 辛亥革命爆發后, 陜甘總督長庚、 巡撫升允組織東征軍自蘭州進攻陜西革命軍政府。 東征軍分為八部, 其中六部為甘軍舊部。 雙方在乾縣、 禮泉一帶鏖戰四月。 最終因清帝退位, 經多方調停,甘軍退卻。 臺克滿評價當時的情形: “如果時局不是掌握在袁世凱手中, 那么整個西北地區的情況會更加混亂, 也有可能在甘肅建立起一個獨立的穆斯林政權。”[1]10

西北的政治理念落后于內地。 義和團運動失敗后, 被撤職的董福祥回到甘肅, 被地方視為忠君報國的榜樣, 更受到穆斯林領袖的推崇[1]196。 在西寧的城隍廟中, 董福祥的牌位僅次于劉錦堂, 位列第二。 而端王載漪因附和義和團, 被判流放新疆, 在陜甘一帶輾轉居住, 受到阿拉善蒙古王爺②阿拉善盟曾與清朝皇室多次聯姻。 十世親王達理札雅的妻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妹金允誠。 1937 年7 月21 日, 阿拉善旗召開烏日斯大會上, 達理札雅身著清朝朝服, 正式承襲親王之位, 接受旗民叩拜。 對牧區行文發布政令仍然使用清朝時日印房的印信。 馬鴻逵曾就此向南京國民政府告狀。的護佑。 袁世凱命甘肅省庫每年給以數百金, 以濟其困。 1915 年途經寧夏時, 臺克滿聽聞袁世凱妄圖稱帝的消息, 認為“甘肅省及其穆斯林民眾可能會對這一事件持歡迎態度, 畢竟他們對于共和根本就漠不關心”[1]167。 1926 年10 月29 日, 馬鶴天途經甘肅額濟納土爾扈特旗時, 當地蒙古人向其詢問: 吳佩孚③1926 年7 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 9 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 10 月北伐軍攻占武昌, 吳佩孚退守河南信陽。現在勝敗如何? 并說: 希望吳佩孚勝, 宣統復位, 并希望班禪即位, 不愿國民黨勝。 馬鶴天覺得非常可笑, 亦復可憐。 對甘肅來說, “自國體變更后, 諸事仍舊, 共和其名而專制其實”[2]14。 部分縣知事仍是前清官員, 只是換頂帽子而已。 1925 年10 月國民軍進軍甘肅時, 宣俠父就看到平羅縣知事王者賓乘坐騾車, 十多個親兵前呼后擁, 依然是前清的威儀[3]92。 蘭州的省政府大堂內仍然是清末陜甘總督衙門的陳設, “大堂內排列著槍刀矛戟這一類的武器, 前后密懸歌功頌德的匾額”[3]103。 民國成立后, 甘肅因地處邊遠, 諸多地方仍舊承襲清朝舊制。

在更加偏僻的蒙藏地區, 忠君思想尤為厚重。 1935 年6 月, 馬鶴天在青海河南親王的府邸客廳內看到“墻上貼有前清光緒及其二后像, 可知從前皇帝之威力。 拉卜楞一帶寺院墻上多畫清時大吏,朝珠頂帽, 手持元寶, 或怪貌異服, 以車馬載送寶物, 想皆前清時含有深意之畫也”[4]45。 可見在西北的蒙、 藏、 回等民族中, 清廷余威猶在。 但1916 年清宗社黨人呂光在拉卜楞起事復辟, 僅四個月后, 就被查辦剿撫。 1917 年的肅州復辟兵變, 更是三日即被撲滅。 這表明, 即使是在皇權濃厚的西北, 復辟已絕無可能。 所謂忠君, 對于地方王公來說, 實際上一是彰顯自己對于地方管理權的法理來源; 二是希望新政權能夠延續自己的這份地方治理權①河南蒙古首領察罕丹津, 在擁護七世達賴、 反對羅布藏丹津叛亂等重大問題上, 堅決站在清廷一方, 因此不斷受封。 康熙四十年(1701 年), 察罕丹津被封為多羅貝勒。 雍正元年(1723 年), 晉升為和碩親王。 雍正三年(1725 年), 授札薩克。 1958 年以前, 河南蒙旗在大年初一, 要向清皇帝所賜“大印”磕頭, 并用蒙古語致頌詞。。 對普通民眾來說, 則是對先前安穩生活的一種懷念。 1933 年行經青海樂都的林鵬俠遇到一位七十歲的老人, 講述道: “樂都在二十余年前, 當滿清時代, 人民安居樂業, 生活甚低。 自入民國, 捐稅日重, 名目更多, 幾至數十種, 令人頭腦皆昏。 以致百物昂貴, 生活日高, 小民胼手胝足, 終日動勞, 難得一飽。 賣兒鬻女, 視為常事, 而官府追比, 猶不稍貸。”[5]82

(二)民不聊生的匪患兵燹

舊格局已然打破, 新格局尚在整合。 在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灰色力量悄然橫行。 哥老會是辛亥革命中最重要的反清力量。 “陜西幾乎所有的士兵、 土匪, 連同民政和軍事官員, 以及某些地區絕大部分的成年男性人口, 都是哥老會成員。 陜西省的行政管理權也主要掌握在哥老會手中。”但是當革命者取得政權后, 尤其是“強有力的政府實施的第一批改革之一就是將哥老會徹底鏟除、 連根拔起, 與清王朝昔日總是不遺余力清剿哥老會的做法如出一轍”[1]16。 被圍剿的哥老會不可避免地落草為寇。但只要哥老會退出政權爭奪, 新政府也不會趕盡殺絕。 臺克滿認為有這樣幾點原因: 土匪與軍隊出身一樣, 二者的角色可以互換; 政府實際上是在不花一分錢養匪待用, 根據時局需要, 隨時可以招撫土匪, 作為自己的后備力量。

但縣一級的政府及民眾卻承受著匪患的劫掠。 1917 年6 月在陜北考察的臺克滿發現陜北的匪患非常猖獗。 富縣在被土匪洗劫了四次之后, 城內居民由于絕望而放棄了他們的居所, 移居到其他地區或者其他省份去了。 沒有人愿意做這里的縣長。 土匪來襲, 縣警備隊毫無抵抗力, 縣長如果能逃到山里去保住一條性命, 就算是幸運的了。 隨行的一個縣長告訴臺克滿: 用新式槍支武裝當地警察并非明智之舉, 反而會招致土匪的搶掠[1]57。 匪患嚴重到縣長已經完全放棄抵抗的地步了。 同期的延安, 在臺克滿的觀察中是極其荒涼的地區, 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考察期間見到過的除了荒漠之外最貧窮的地區了。 不論是兵還是匪, 陜北的老百姓對他們都深惡痛絕, 這里的道路上一個商人也沒有。陜北的各縣縣城只不過是空殼而已, 大部分都成了一片廢墟。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 未及二十年, 中央紅軍萬里長征來到這里, 竟然落地生根。 這片曾經被遺棄的荒涼之地從此煥發新生, 并孕育著新中國的種子。 看似極端保守的群體, 往往能夠義無反顧地接受更加先進、 更加徹底的革命思想。 因為沒有誰能夠比他們更急于砸掉勒在脖頸之上的貧困枷鎖。在貧瘠的西北, 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 哪種主義能夠解決這一首要問題, 哪種主義才會真正浸潤到這片厚重的土壤之中。

(三)濃郁的鄉黨文化

民國軍閥地域色彩極為濃重: 奉系、 晉系、 直系、 皖系, 等等。 中央權威羸弱, 地方軍閥混戰,使得上至官場軍隊, 下至平民土匪, 地域認同非常強烈。 馮玉祥是個例外, 雖然被稱為西北軍, 但主要將領以河北籍居多。 軍隊也不以籍貫為認同紐帶, 而是以服從馮玉祥為中心。 1925—1930 年馮玉祥作為外省客軍, 主政綏遠、 陜西、 甘肅等地。 當地軍閥多有不服, 時打時和。 1928 年主政陜西的宋哲元多次擊潰陜軍各路將領的聯合進攻, 更是在鳳翔一次殺俘4500 人。 由于陜軍敗而復叛, 難以徹底剿滅。 所以, 馮玉祥主政的地盤, 在各個關卡都嚴查陜西口音者。 1929 年劉文海在高臺縣碰到一同鄉, 因是陜籍, 被扣貨物一月有余。 1929 年5 月的酒泉兵變, 則是甘肅籍士兵不滿外籍當政官員克扣軍餉所致。 兵變以后, 便北上哈密, 接受收編。 劉文海恨其見識淺薄, 斷定甘肅民性懦弱,實屬羊性, 不知就地反抗。 酒泉變兵之所以北上哈密, 是因為當時主政新疆的金樹仁是甘肅人, 新疆官員也大都是甘肅人。 馮玉祥在陜甘歧視本地人, 新疆則重點歧視兩湖人士。 因為1928 年湖北人樊耀南挑動新疆境內兩湖人士起事, 并于宴會中刺殺了主政新疆17 年的楊增新。 繼任的金樹仁隨即撲殺了新疆所有的兩湖籍官員。 劉文海由酒泉前往哈密途中, 因結伴中多有湖南籍人員, 在哈密的沁城耽擱多日。 1934 年孫殿英與馬鴻逵在寧夏交戰, 二者所屬部隊中均多直、 魯、 豫人, 交戰之時,對陣士兵之間竟互相通氣[6]83。

鄉村是中國社會最基層的單位。 中國的鄉土文化源遠流長, 內則鄉紳操持, 外則鄉黨互助; 鄉紳主導著鄉村的社會關系和活動。 而在中央權威隕落, 外部挑戰增多的情況下, 軍閥成為鄉黨文化最高、 最極端的組織形式。

二、 復雜的民族關系

西北地區蒙藏回漢雜居共處, 彼此之間有著復雜的歷史淵源。 蘭州是甘肅省會, 政治中心; 河州是回教重鎮, 各路馬家軍首領的老家; 夏河因拉卜楞寺而成為安多藏族的中心。

西北地區最大的民族問題在回漢之間, 同治與光緒年間的兩次大起義, 席卷整個西北, 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但究其原委, 同治之事起于微末事端, 光緒之事源于回教內部之爭。 但微末之事旋即演變為軒然大波; 內部之爭迅速擴大為回漢沖突。 其中固然有清朝官員處置失當之因, 但其根本還在于近代以來外部宗教思想的進入以及原本的人地矛盾, 其實質與民族無關。 “是故歷次倡亂者, 固多回民; 而平亂者, 尤多回民也。”馬鶴天回溯了甘肅回民的歷史由來, 歸因于明初招募回民開墾的政策, 尤其是將哈密回民遷移至此。 “萬歷以后, 漸有回變, 河州一地, 竟成清代甘肅之亂源, 此則明代之失計也。”“所謂撒拉者, 實突厥族, 乃中亞撒馬爾罕突厥之裔, 于洪武四年由哈密遷入黃河上流, 自成部落。 其人體格雄壯, 深目高鼻, 似亞拉伯人, 操纏語與新疆纏回同。 ……前清歷次回變,實多起于循化之撒拉, 然后波及河州, 再及各地, 世人以為源于河州者, 誤也。”[4]175關于撒拉族的來源歷史, 金樂婷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傳說: 數百年前, 撒拉族在白駱駝的帶領下, 從撒馬爾罕出發,帶著當地的水與土壤, 一路東行, 抵達循化后, 發現此地的水土與其攜帶的水土一致, 于是便在此定居下來[7]160-161。 西北動蕩的起因, 向來說法各異。 但災難性的后果深為各方所忌憚。 對于處理民族問題, 無論是前期的北洋政府、 馮玉祥的國民軍政府, 還是之后的馬家軍, 處置起來都是慎之又慎。沒有哪一個在位的主政者膽敢公然煽動民族不和, 這是政治道德的底線。 但是在野的挑戰者則常常公開利用民族差異來快速積聚力量, 擴大事端, 謀取政治權益。 主政者為一己之私, 暗中教唆也是常有之事。 故而, “西北邊疆, 民族復雜, 宗教亦異, 交通不便, 文化未進, 欲圖民族團結, 須不少之努力”[4]114。

回藏矛盾主要表現在拉卜楞寺以及玉樹爭奪戰上, 屬于上層矛盾, 與普通民眾及信仰無關。 拉卜楞寺之爭是復雜的利益糾葛。 1918 年和1925 年雙方爆發了嚴重的沖突, 拉卜楞寺僧眾不敵, 退居瑪曲歐拉草原。 而對于其余的喇嘛活佛, 馬步芳主導的青海國民政府依舊極力拉攏, 常邀為座上嘉賓。 玉樹之爭, 則是馬家軍應對1932 年西藏達賴當局挑起的第三次康藏戰役。 此役中, 馬步芳獲得了國民政府及四川當局的大力支持, 驅逐藏軍, 占據玉樹。 實質為中央與地方的角逐, 也與普通民眾無關。

蒙漢關系契合極深。 清代以來, 漢族不斷進入蒙古地區租種土地, 分成則不論豐歉, 蒙三漢七。蒙古人樂于坐收地租, 漢人樂不思蜀, 老死方才歸葬先塋[6]57。 對于過往的商人, 蒙古人則視為貴客。 1919 年穿行內外蒙邊界的林競發現“凡余等插帳之處, 則蒙古男女均集, 必須與以飲食。 臨行后, 復須與以饃饃、 面等, 不能吝嗇。 詢其故, 曰此康熙之遺法也。 凡駱駝所經之處, 所食水草均為蒙人之地, 與之飲食, 聊以相酬耳。 然漢人之至蒙幕, 彼亦與以飲食無異(普通以乳子茶、 酸乳、酸乳疙瘩、 奶子皮、 酥油相款, 其宰羊以獻者, 即特別優待矣)。 留宿則為鋪衣被, 如家人, 雖留數日, 無難色; 或遇駱駝疲乏, 則宿數月, 亦常有之”, “漢人時有在草地遇駝疲不能行, 則寄牧于蒙人。 初不問相識與否也, 其時日不問久暫。 僅與以磚茶一塊, 或葡萄干以及少許布匹而已。 如駝死,則留火印及駝牙, 交所寄者以資憑信。 此種扶危濟困、 誠信不欺之精神, 只能游牧生活時代得之,非敢望于近世號稱文明之域也。 殷富之喇嘛, 其牲畜多寄牧于平民, 歲與以孳生一只, 乳亦歸牧者所得”[8]190-191。 萬里茶道從福建的武夷山, 穿行內地, 延伸至外蒙各地。 有清一代, 內地與蒙古均深得其利。 迨至民國, 蒙人仍以磚茶代貨幣, 除以皮毛直接易米、 布外, 余悉以磚茶定其值[6]48。 “這些善于經營的漢人就像蜘蛛一樣, 把他們的經營絲網結到蒙古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的服務總能讓蒙古人感到滿意。”[10]112而蒙古王爺們在京城居府衙、 享俸祿, 蒙古地方政務仍聽其主導。 清末新政之前的內外蒙古, 各方安寧。 外蒙獨立之后, 于1913 年發動了對內蒙的進攻, 被袁世凱擊退。 多輪和談之后, 1915 年6 月, 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 廢棄外蒙古國號、 帝號、 年號。 上層的爭斗, 并未演化為下層的仇殺。 蒙漢關系始終和諧。 1926 年馬鶴天在經過拜申圖(今外蒙巴彥達賴)時, 聽說外蒙革命后, 陳毅的士兵逃亡至此, 受到當地活佛的庇護[9]52。

青海地區, 自雍正年期間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后, 曾經主導青海的蒙古勢力日漸衰落。 嘉慶、道光以后, 藏族日盛, 蒙族被迫北徙, 原有牧地多為藏族所占。 1908 年游歷于青海湖的科茲洛夫講到: “性情軟弱的蒙古人應該不是剛毅強悍、 精力旺盛的唐古特人的對手……在對這一優美牧場的紛爭之中敗下陣來。”[10]196河南地區的蒙人逐漸為藏人所同化, 知藏語而不知蒙語。 1935 年馬鶴鳴做客河南親王府時, “詢其封爵歷史, 已數典忘祖; 謂原有記載, 前變亂時遺失, 故不明了” 。 1929 年青海改省后, 河南親王的權力收歸省縣, 徒有虛名。 親王僅僅身兼同仁與同德兩縣保安司令。 拉卜楞寺原本是河南親王察罕丹津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出資籌建的, 雙方是施主—福田的關系①“施主-福田”是佛教術語。 出財供養僧人的人, 為“施主”; 僧人和寺院作為“福田”, 接受“施主”的供養。 卓尼的楊土司與禪定寺的關系也是如此。。 但之后二者的發展卻是主客易位。 拉卜楞寺逐漸成為安多地區的政教商貿中心。 拉卜楞寺周邊的30 個村莊均歸其管轄, 而夏河縣的國民政府僅僅只能管轄其中的13 個村莊。 民國時期, 尚能保持自身特色的青海蒙古人退居于柴達木盆地的都蘭一帶。 “惟因其地為沮洳, 土多堿性, 春夏滿泥, 夏秋多蚊, 他族不適環境, 蒙民遂得適者生存。”[4]193幸虧柴達木的茶卡鹽場是西北地區最大、 最重要的鹽場, 這成為青海蒙古人最重要的經濟收益來源。

漢藏關系大體和諧。 藏族的飲食居住用具等, 大半同于漢人。 民國官員根據藏民的漢化程度之深淺, 分為近藏、 半藏、 遠藏三種。 近藏俗稱熟番, 又稱“龍娃”, 近城市通漢語, 半耕半牧, 漸成熟地, 居土屋, 較富者亦居木板屋, 高樓熱炕, 倉儲充盈, 惟服飾仍存藏俗。 洮河及湟水流域屬此類。 所謂半藏者, 俗稱半番, 久已向化內附, 與漢人往來甚密, 且混有漢人血統, 居川口, 成農村,生活習慣, 浸染華風, 近年且多改土歸流, 如岷縣、 臨洮一帶土司所屬之藏民皆然。 又臨夏縣, 元、明間尚多藏族, 今完全同化矣。 至所謂遠藏, 俗稱生番, 純粹游牧, 不通漢語, 且不愿與漢人往來,件黑帳房, 食糌粑, 甚至食生肉, 如果洛一帶之藏民是也[4]82。

1935—1937 年, 馬鶴天護送九世班禪進藏途中, 非常注意民族團結, 經常舉辦蒙回藏漢的大聯歡。 內地的士兵唱京劇, 演話劇; 寺廟的喇嘛跳大神、 演藏戲, 藏民則跳起鍋莊舞。 酒席之上陜西太白酒與藏地青稞酒互贈共飲。 1923 年, 九世班禪因與十三世達賴相爭不利, 出走內地14 年, 先后游歷在內蒙、 北京、 山西、 南京、 上海、 杭州、 沈陽、 陜西、 甘肅、 青海等地, 受到各方勢力的大力優待。 在軍閥割據混戰的背景下, 九世班禪無意中竟成為各方易于接納的“調解員”。 九世班禪曾聯合內蒙古的各呼圖克圖、 汗、 王公發電宣言: “停止內戰, 團結救國。”尤為重要的是九世班禪在內蒙和青海地區的講經說法, 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和解與團結, 極大牽制了西藏親英勢力的獨立企圖,有效抵制了外蒙勢力及日本侵略者對內蒙的煽動。 1933 年12 月17 日十三世達賴圓寂, 藏中無政教領袖, 故國民政府決定護送九世班禪返藏。

對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特性, 民國的官員們有著深刻的認知: “中華民族, 實皆同源。 且數千年來, 各民族接觸激蕩, 風俗、 語言互相同化, 彼此通婚, 血統亦混, 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 已難為明確之分別矣。”[4]177對于現存的民族差異, “極反對專編蒙、 藏、 回文教科書, 增加兒童學習困難, 引起民族情感疏遠。 對邊疆各民族, 特別優待, 但結果反使隔閡愈深, 情感愈疏……在政治上特別優待, 教育上享特別利益, 將來愈分離而愈不平等矣”[4]179。 這些真知灼見對于今天的民族工作依舊是有益的參考。

三、 多樣的宗教信仰

1876 年中英?煙臺條約?的簽署為英國人進入內地游歷掃除障礙。 傳教士們也開始進入甘寧青地區。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遠方的黑暗之地”。 “千溝萬壑的甘肅, 是一個迷失在亞洲中心的省份,如同中國本身一般, 處在文明的邊緣, 而且幾乎與世隔絕。 山脈和沙漠將他們與自己的國家分開,他們的思維也如同冬日冰封的溪流一般遲鈍、 緩慢。”[7]3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天主教頑強地建立了很多據點。 針對天主教的具體發展, 中國官員和英國官員的游記中有著截然相反的觀察。 1916 年途經漢中古路壩的天主教要塞時, 臺克滿高度贊揚了天主教神父們高尚的獻身精神: 很多人在離開歐洲后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的大西北。 他們收養孤兒, 主要是遺棄的女嬰, 教她們讀書, 培養成為天主教徒; 創辦學校, 傳播西方思想與科學; 開辦醫院, 救助病患殘疾; 賑濟救災, 幫助窮苦流離。 但臺克滿依然對于傳教的實際效果表示憂慮: “由于中國人品性中根深蒂固的忘恩負義的因素, 即便傳教士在前一天還在照看他們的傷勢和病情, 第二天他們在大街上遇到傳教士時, 仍會對其怒目而視。”[1]31每一年“圣經會”(The Great Bible Societies)的書販都會在中國散發數以百萬計的?圣經?中文譯本, 但中國人購買?圣經?卻是為了利用其中的紙張制作鞋底。 臺克滿更注意到“中國政府近年來開始推進其相關政策, 即承認教會創辦的某些小學校。 但是提出一些條件, 例如禁止在學校進行宗教教育, 不得舉行宗教儀式, 斷絕教會對學校的支持, 校園與教會完全分開,不再以教會名稱為學校命名, 招收兒童入學時, 無論信仰基督教與否, 都應一視同仁等等”[1]192。

1918 年林競途經包頭一帶時, 注意到“自包頭以西, 沿途到處見基督教勢力, 彼既以神道麻醉吾國人腦筋, 周無論矣”。 并列舉了基督教的四大危害: “沿途所有膏腴土地, 盡由彼從蒙人手中, 以賤價租來, 而以重價轉租于教徒; 教外之人, 不得染指, 此乃土地權之喪失, 一也。 彼既擁有廣大土地, 收獲豐富, 沿途糧價, 無形中遂由彼操縱, 此乃經濟權之喪失, 二也。 教徒與非教徒糾葛,均由彼處理無論矣; 即非教徒彼此間發生沖突, 彼亦往往任意干涉, 濫施刑罰; 地方官不知過問,且亦不敢過問, 此乃司法權之喪失, 三也。 沿途蒙、 漢人民子弟, 我不能教, 彼乃代我教之; 發聾啟聵、 戒除惡習(如放足、 戒煙之類), 功固足多; 然自受神道麻醉以后, 知有宗教, 不知有國; 知有神父牧師, 不知尚有長官國法, 如此之民, 有不如無此; 乃教育權之喪失, 四也。 其他種種橫行非法之事, 更仆難數。 凡行西北者莫不知河套一帶有秘密之王國, 具有無上之權威。 夫沿海租界,其勢雖兇而害顯, 去之尚易。 此則毒入骨髓, 治之誠難。 通國之人, 幸注意焉!”[8]381925 年9 月, 宣俠父也注意到從今巴彥淖爾市黃羊木頭鄉直到今磴口縣糧臺鄉之間的二百里地界都被比利時天主教所占據, 這里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共和國, 不接受中國方面的任何管轄①圍繞磴口的治權和利權, 阿拉善旗、 寧夏省府和三盛公天主教勢力之間有過反復的爭奪。。 1933 年5 月, 林鵬俠經過此地時, 欲參觀天主教堂, 被拒。 遂口操英文怒斥神父: “教堂非禁地, 且君異國籍, 何能拒中國人?”[5]206林鵬俠為基督徒, 每到一地, 均有教友相迎, 但其愛國之心大于愛教之情, 認為“各邊區西教士, 雖以傳教為名, 實則偵察我邊疆山川之形勢, 礦產之蘊藏, 動植物之種類……”[5]82。 總的來說, 中國官員對于基督教種種善舉背后的目的還是有著清醒的認知。 1920 年12 月16 日的甘肅海源大地震中, 一個從事救災工作的傳教士感慨道: “現在機會來了。 地震中不僅山體和房屋被動搖, 陳舊的、 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也被動搖了, ……現在他們正陶醉于有關耶穌的信息中。”[7]62近代西方實際上是以四面佛的形象出現在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中的。 軍隊以堅船利炮洞開國門, 政客以各式主義思想攪動格局、 謀取特權、 劃分勢力范圍, 商人以凝結西方科技的商品謀取經濟利益, 教士以醫療教育慈善為幌子傳播宗教。 我們在評價西方之于中國近代化的意義時, 不能把這一整體分裂開來,去孤立地對待。

由于中國官民的抵制, 基督教在西北開展地異常艱難。 尤其是在藏區, 美國傳教士辛振華1919年來到夏河縣, 傳教十余年。 甚至深入果洛地區, 但也僅僅發展了教徒5 人, 且非藏族。 實際上十三世達賴駐留塔爾寺期間, 還多次接見過在西寧傳教的胡立禮, 并贈予自己的照片①1904 年3 月英軍入侵西藏, 8 月進駐拉薩。 十三世達賴逃亡。 于1906 年10 月31 日至1907 年12 月31 日, 1909 年2 月26 日至6 月3 日, 兩次留駐塔爾寺。 與胡立禮的幾次會見, 當在1906 年至1907 年間。[7]146。 但這對傳教并無實際作用。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本屬同源, 西北回教徒并不抵制基督教的傳教行為, 相反還經常與傳教士們交流辯駁。 主政西寧的馬麒對于傳教士也相當友好[7]114。 但是在耶穌的身份、 神性、 神跡上, 二者存在著教義上的根本沖突, 所以基督教在回民中的傳播極其有限。 截至1935 年, 青海地區的天主教及基督教總計3500 余人, 多為漢人。

喇嘛教是蒙藏地區一直以來的核心信仰。 1918 年的河套地區, “蒙古人喜為喇嘛, 可免當差, 又可致富也。 人有病, 則延喇嘛誦經, 死亦然。 將死者平生所用物件一概送與喇嘛, 如死者無子孫,即將牲畜盡交與喇嘛。 喇嘛一切飲食娶妻, 均無異常人(黃教喇嘛不娶妻, 余同), 惟無辮耳。 又蒙俗婦女喜友喇嘛, 以其位尊而身貴也”。 1926 年途經額濟納的馬鶴天遇到兩個蒙古喇嘛“去印度朝釋迦牟尼回來, 經西寧、 青海、 西藏, 去時共17 人, ……除中間一小段火車外, 大半步行, 來往已7年矣”[9]36。 林競感慨清朝“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的羈縻之道: 重兵駐扎以資震懾, 歲發庫款以為口糧。 但民國以來, 喇嘛口糧斷絕, 日就寂寞, 迥非舊觀矣。 1926 年12 月, 抵達外蒙的馬鶴天進一步發現, 蘇聯主導的外蒙政府對喇嘛教開始采取強制措施: “嗣后非小學畢業者, 不能充當。 但小學校教科書中, 皆形容喇嘛罪惡, 破除迷信的文字, 畢業生誰去當喇嘛, 可謂不禁自禁。”[9]52但是中國的西北地區一切竟如從前, 1935—1937 年, 馬鶴天參與國民政府護送九世班禪自青海回藏事宜。 班禪的隨行隊伍中, 喇嘛數百、 衛隊數千, 左右圍繞, 前后奔馳, 綿延數里, 盛大壯觀, 如同帝王出巡。 得知消息的甘、 青、 川、 康等地的數萬藏民蜂擁而來, 整列道旁, 脫帽合掌, 長伸舌頭于口外,頂禮三度, 垂手并足, 謹曲其躬。 班禪則乘八抬大轎, 且行且對信眾摩頂。

青海的喇嘛教強力地主導著當地藏人幾乎所有的生產生活。 何處開墾挖渠, 幾時播種收獲, 均由喇嘛占卜; 如有風雨旱災, 亦請喇嘛誦經[4]278。 拉卜楞寺為安多地區最大的黃教寺院, 當地的藏族同胞“只知有嘉木樣與黃司令, 不知有縣政府”②拉卜楞寺的嘉木樣為黃正光(弟), 黃正清(兄)為保安司令。 黃正光年幼, 諸事由其父與兄長籌辦。[4]25。 如有訴訟, 都在寺廟的業倉處理。 喇嘛寺院通過出租土地、 放貸收息、 組建商隊等方式成為當地的經濟中心。

西北地區雖宗教各異, 但各大宗教之間卻相處融洽, 鮮有沖突。 不僅清真寺、 喇嘛廟、 關帝廟可共處一地。 而且道場也可通用。 酒泉南郊, 文殊山上有文殊廟, 該廟為當地漢民與青海藏族的公共崇拜地。 惟團體崇拜, 各有定期。 每逢春季, 先由漢民演戲、 焚香、 禮拜。 約十日后, 由蒙藏禮拜。 化裝跳舞, 男女均參與, 手執泥人, 一番舞蹈后, 揮刀斬之[12]14。 劉文海、 林鵬俠、 陳賡雅、 馬鶴天都聽聞此妖魔為年羹堯, 因當年平亂殺活佛喇嘛甚多, 故咒殺之。 但馬鶴天詢問各喇嘛寺, 均不承認此說[4]161。 刀斬年羹堯的表演實際上是喇嘛教中五大護法神之一的貢巴護法神將妖魔切作數段的藏戲。 看來這只是漢族文人的一種心理暗示而已。 刀斬年羹堯的節目以訛傳訛③青海關于年羹堯以訛傳訛的傳說甚多: 塔爾寺的八個佛塔, 在民國的游記中被認為是年羹堯曾殺八名活佛于此, 故立塔紀念。實則雍正元年十二月, 年羹堯命令陜西按察司事糧鹽道仍帶監察御史許容將塔爾寺“強壯者盡行殺了”, 但許容在塔爾寺“止將蒙古喇嘛六人正法。”[13]320-330, 在如今的青海地區, 已經成為很多地方重要的春節社戲。

四、 艱辛的商業文化

蘭州是西北最大的商業中心。 東通秦、 豫, 曰東路; 南達巴、 蜀, 曰南路; 北通寧夏、 歸化、包頭, 曰北路; 西通新疆、 俄境, 曰口外。 西南通青海、 拉薩, 曰西路。 洋廣雜貨由東、 北兩路而來; 葡萄、 棉花、 桂子皮、 雅爾緞由口外而來; 川縐、 川緞、 茶葉由南路而來; 紅花、 藏香、 稽撞、皮毛由西路而來。 至于湖南之散茶, 漢口之磚茶, 三原之大布, 湖北產之藍布, 以及陜西棉花、 紙張, 均由東路而來。 米則來自寧夏。 至于輸出, 則以毛為大宗, 牛皮次之, 雜皮次之, 藥品、 水煙又次之, 氈毯又次之[8]71。 1920 年的蘭州城大街上有販賣絲綢和珍珠的印度商人, 從麥加歸來的穆斯林朝圣者, 長胡子的中國商人或者俄國人、 土耳其人以及來自中亞的裹著頭巾的穆斯, 從俄國革命逃亡而來的沙俄軍官, 穿著紅色藏袍的西藏喇嘛, 身形強壯的藏民等等[7]44,50。 1932 年, 蘭州城內商業之盛, 迨過西安[5]45。

每年農歷正月過后, 內地的各商號即運裝茶葉、 布匹等貨物至西北蒙藏住所, 交換毛皮特產。待到夏季河冰稍解, 即換得之羊毛皮張, 通過水路, 運往蘭州。 木材則直接放入大夏河、 湟水、 大通河之中, 順流而下匯入黃河, 流抵蘭州。 蘭州的黃河水路經中衛、 寧夏、 包頭, 至河口①河口, 蒙古語名“湖灘河朔”, 因發源于陰山山脈大青山段的大黑河, 自北向南注入黃河, 在河口相會, 故而得名。 清朝征討準噶爾時, 內地物資一度匯集于此, 再轉運至外蒙各處。 寧夏至包頭的河運, 每年清明節至立冬可以行船。 其余時間為冰期。上岸, 轉運火車, 經張家口、 北京, 直達天津口岸, 海運至歐美各國。 上游由穆斯林的歇家收集貨物, 中游是漢人代理商倒手, 港口則是外國出口公司承接。 經過如此漫長的行程, 青海羊毛每擔六七元, 運至天津港成本已達三十元[6]131。 實際上按照條約規定, 外國人攜帶過境單從內地將土產運往沿海, 無需在沿途各個厘金關卡繳稅, 而是在沿海地區的海關繳納一筆固定稅額的過境稅即可[1]154。 但是北洋及國民政府對地方控制有限, 政令不達是常有之事。 對外國人如此優厚的稅收政策是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所不能容忍的。 千般阻撓之下, 外國的進口商只能依賴這漫長的, 但利益均沾的供應鏈。 惟藏民不會硝皮, 只能低價出售毛皮, 獲利有限。 而外來洋貨多有廉價的塑料首飾, 蒙藏番民不知,視若珍寶隨身佩戴。 蒙藏人民極為重視商業, 即便慣于打劫的果洛藏族②果洛藏族居于黃河上游, 大小積石山之間, 分上中下三部, 東南與石渠縣相接, 西北與同德縣毗連。 五谷不生, 森林極少,游牧為業。 為青海地區生活方式最為原始的區域。 康熙時的岳鐘琪, 清末的趙爾豐、 民國的馬家軍都曾深入其境, 試圖管轄,但效果有限, 旋即退出。對于過境的商人也極為優待。

甘肅也是新疆與內地及外蒙貿易的中樞。 當時新疆通往內地, 大致有三條路:

(1)外蒙大北路: 由綏遠出發, 北上外蒙, 沿阿爾泰山與杭愛山脈之間的大湖盆地西北而行, 經烏里雅蘇臺, 至科布多, 然后南下翻越北塔山, 進入北疆重鎮古城(今奇臺縣), 約70 天路程。 這條路平坦, 且水草充足。 清征準噶爾后, 至外蒙獨立前, 這條道路是第一商道, 催生了無數的商號。尤其以大盛魁最為有名, 其掌柜到蒙古各地時巡視時, 蒙人迎送數十里。 1924 年外蒙二次獨立后,內地商號基本被搶, 被沒收。 外蒙所欠內商的債務, 一律取消; 內商在蒙資產, 一律不得轉移出境。少許茍延殘喘的, 也被政府在的重稅折磨之下棄貨而逃。 1926 年馬鶴天行經外蒙, 講述到昔年商路鼎盛之時, 庫倫有內商25 萬人之多, 如今已不到2 萬人。 蒙古第一商號大盛魁, 也難逃厄運。 外蒙各處分號, 一律停止售貨。 百數十萬元借款, 全部打水漂。 僅有少數內地商人, 借用俄國人的名分,將外蒙資產轉移至張家口。

1921 年的北洋政權, 皖系段祺瑞新敗, 直系奉系聯合掌權。 直系軍力遠在洛陽, 大總統徐世昌于是任命張作霖為蒙疆經略使, 就近出兵外蒙。 但張作霖醉心于內地爭奪, 根本無心邊陲。 以征蒙為幌子, 不斷要錢要槍要地盤, 就是不出兵。 而困守外蒙的鎮撫使陳毅根本無力應對各方勢力, 兩路駐軍更是不和, 軍令不一。 1921 年2 月庫倫失守, 外蒙最終分裂而去。 沒有強大的中央政權支撐,商人在亂局之中, 根本無力守護自己的財產, 唯有任人宰割。

(2)內蒙小草地路: 外蒙獨立后, 大北路不通。 新疆至內地的貿易只好改走小草地路: 大致是由新疆哈密東行, 經馬鬃山北麓、 額濟納、 巴丹吉林沙漠北緣、 阿拉善、 河套地區, 抵綏遠城。 長度約四千里, 期間細分的小路很多, 馱運單程, 每次需時都在四個月以上。 與今天的G7 公路大體相當。 每年三月至六月間, 是駱駝休牧時期, 不能行走, 實際商貨運輸一年僅兩次。 這條路山路崎嶇,水草短缺, 駱駝往往暴死于途。 且沿途多匪, 運價昂貴。 政府在額濟納、 阿拉善、 善達廟設有稅卡。酒泉、 寧夏、 綏遠地方政府之間經常為爭奪這些稅卡的控制權而大打出手。 沿途商隊無不想方設法繞道躲避稅卡。 稅卡盤剝之重, 以至于商人懷念昔年跟隨左宗棠大軍, 沿途尚無捐稅, 獲利可達十倍的美好年景。 而如今常憂虧本, 甚至倒閉[6]229。 1929 年酒泉稅卡的卡長, 一年可斂私財20 余萬元。 主要手法是不開收據, 稅入私囊。 而同期酒泉附近人家, 一年若能有10 元收入, 則不致餓死。更有替人放養駱駝者說: “我們日吃粗米粥兩次, 一年工錢兩元, 已覺得老天爺待人不薄。”[11]27,113貧富懸殊, 令人咋舌。 西北人民住土窯, 睡火坑, 一家數口合穿一衣, 數家合用一鍋。 所謂火坑, 即以牛糞或馬糞焙熱的土坑。 窯洞通風差, 火坑的惡臭往往令外地人難以忍受。 十三四齡之男女, 幾乎全數無褲[6]287。 這是在西安至蘭州的大道上, 屢見不鮮的情形。 西北的貧困無不令往來的內地行者痛心疾首。

(3)河西走廊東路: 新疆東出新疆哈密后, 沿河西走廊, 至蘭州。 這是我們熟知的, 也是最古老的絲綢之路。 沿途人口稠密, 城市眾多。 這條路, 稅卡不是主要問題, 惟客商的駱駝會被當地政府征用, 貨物會被扣留。 征用扣留的借口很多。 什么時候歸還, 取決于客商的個人能耐。 例如: 哈密規定, 過往商隊須拉差兩次, 方能取得出境證。 劉文海家中的駱駝曾在酒泉被征用, 拉差至蘭州,后赴青海。 劉文海直接找到甘肅省主席劉郁芳幫忙, 也才追回一半。 家中牲畜及貨物被扣新疆兩年,家兄親赴新疆, 歷時四月, 才要回少許。 劉文海身為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官員, 尚且如此待遇。 其余商人的境遇可想而知。 所以, 這條路上通行的商隊并不多, 以至于高臺縣稅卡的稅丁終日閑坐。

東路的另一支, 是塔里木盆地南緣, 沿且末、 若羌往東通往敦煌, 接河西走廊。 1917—1918 年間, 劉文海的父親曾由此路, 往來南疆馱運貨物。 家兄更是沿途鑿井, 方便后來商家經行。 適逢1918 年俄國內亂, 新疆封鎖了與俄國邊界, 轉而倡導與內地的商貿往來。 1925—1926 年間, 這條道路上的商販往來如織。 可惜隨著1925 年新疆與蘇聯的貿易逐步恢復與繁榮, 1927—1928 年間, 新疆楊增新借口防止亂匪, 毒井塞道。 繁榮一時的商路, 就此歸于沉寂。

1921 年平綏鐵路的全線貫通, 極大地繁榮了西北與華北的商業往來。 內蒙小草地路直接對接平綏鐵路, 其便捷與繁榮程度已超越河西走廊, 成為新疆與內地最重要的商道。 1933 年8 月, 新綏長途汽車公司沿著這一通道開通了由綏遠至迪化的公路。 但總的來說, 商路艱辛, 大漠風雪難測; 時局動蕩, 官匪輪流劫掠。 中央政府羸弱, 對外不能維護華商在他國的權益; 地方勢力割據一方, 對內稅卡林立層層盤剝商人財物。 民國西北的商業就是這在這種境遇中艱難前行。

五、 男女平等與婚姻自由的邊疆文化

內地與邊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 造就了各自不同的家庭組織、 倫理道德以及財富觀念。 婦女在蒙藏民族中充當著首要的生產及生活角色。 蒙古地區, “牧畜及家內事均婦人操之, 男人惟司交際上司及應官差而已”[9]43。 蒙俗男逸女勞, 許多勞動事件, 如放駝羊、 取牛乳、 拾糞、 煎茶等事, 都是婦女[8]191。 青海藏區, “藏人一切勞動, 如背水拾糞, 牧羊擠乳, 煎茶煮肉等, 均系婦女工作。 即不從事生產之信佛者, 每日轉經輪或繞寺叩頭, 其刻苦精神, 亦甚可佩”[4]63。 “藏民重女輕男, 重少輕老, 家中一切勞動, 全為女子, 而經濟權亦在婦女手中。 又家庭或社會事, 概由少年人主持。 凡老至六十歲以上者, 即視為廢物, 各事不令聞問。 有客至, 則老者避至帳外, 由少年、 壯年人招待。無論衣食, 老者均較少者、 壯者為劣。 又因藏民大半為畜牧生活, 牲畜為其生命, 故貴畜而賤人,如殺人者僅償以命價, 不必以人償命, 而搶竊牲畜者, 則必以牛償牛, 以馬償馬, 即若干年后, 破獲者亦然。 冬日牛犢、 羊羔, 必居帳內, 而人因擁擠時, 可臥帳外。”[4]408重少輕老, 愛護牲畜幼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邊疆地區艱辛的生存狀況。

蒙藏地區婚姻自由, 父母毫不干涉, 結合離異, 視若平常; 無所謂私生子, 將來產業, 即傳這個小兒; 故蒙人遺產, 多傳甥而非傳子; 家庭財產, 女不出嫁者, 可子女平分。 這種古樸的男女平等、 婚姻自由風俗令民國的官員們感到驚喜, 認為這恰是當前內地正在學習的歐美新思想。 西北地區的回藏通婚、 漢藏通婚, 極為普遍。 尤其是藏族婦女喜歡嫁給外來駐軍官兵。 藏族婦女勤勞持家、不需聘禮、 不行婚禮的品質, 成為貧苦戍兵成家的優先選擇。 針對西康邊軍大量與藏族婦女通婚的情形, 趙爾豐曾頒布命令: 士兵與藏族婦女一旦結婚, 將來無論在關外居住, 或進關回籍, 皆不得輕于拋棄[14]526。 駐守玉樹的馬家軍換防之時, 士兵每每帶藏婦回西寧。 馬步芳會集體召集, 贈以衣物, 命令不得虐待。 近代漢藏婚姻最為美談者當屬陳渠珍與西原的愛情故事。 陳渠珍在?艽野塵夢?中詳述了其與西原在辛亥革命后, 從西藏經青海輾轉逃亡內地的生死經歷。 西北的大環境也改變著在此居住的漢族。 1908 年在貴德縣考察的科茲洛夫發現, 這里的漢族婦女不纏足, 與蒙藏婦女一樣,承擔著所有的家務與農活。 貴德的漢人也經常與藏族通婚, 從小就學習藏語①1908 年的貴德縣人口總數將近一萬, 漢族占四分之三。 其余為藏族。[10]242-243。

民國時期, 西北地區被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源泉與根據地。 華夏祖先由帕米爾高原遷徙至西北蘭州, 再輾轉至關中西安, 在此開出了中華的第一次文化之花[15]54-55。 1910 年游歷了中國華南、 華北、西南的美國社會學者羅斯認為西安是中國的文化搖籃, 西安文化有如希臘。 另一方面, 民國的文人也清醒地認識到此時的西北已經是中國文化上的邊疆。 吳文藻指出: “東南諸省, 以海為界, 本是國界, 而并不被視為邊疆; 反之, 甘青川康, 地居腹心, 而反被稱為邊疆。 這明明不是指國界上的邊疆, 而是指文化上的邊疆”; 而“文化上的邊疆, 系指國內許多語言、 風俗、 信仰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言, 所以亦是民族上的邊疆”[16]。 昔日搖籃, 今朝邊疆。 西北文化面貌相距華北已是甚遠, 與華南相比更是天差地別。 但是這里卻存留著我們逐漸遺棄的自由與平等的風俗, 盡管它的外表粗俗淺陋, 但這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存為日后的紅星閃耀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六、 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在甘青的實踐

辛亥革命后的甘青地區, 先是1911 年11 月陜甘總督長庚組織東征軍進攻陜西的革命軍政府, 雙方鏖戰四個月之后議和罷兵。 長庚、 升允等人先后棄軍掛印逃亡。 之后, 北洋政府先后任命趙惟熙、張炳華、 張廣建、 陸洪濤坐鎮蘭州, 主政甘肅, 但是政令不出蘭州。 甘肅省由八大鎮守使(隴東、 隴南、 寧夏、 涼州、 甘州、 肅州、 河州、 西寧)各據一方實際控制。 1924 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 聯合奉系張作霖驅逐直系吳佩孚, 擁護段祺瑞組建臨時政府。 奉系入關后, 逼迫馮玉祥退出北京。 馮玉祥憂慮向何處發展時, 李大釗適時“向馮分析西北形勢, 認為該地區雖遠離出海口, 但其他軍閥勢力鞭長莫及, 且人煙稀少, 大有經營發展的余地。 同時緊靠蘇俄, 可以爭取其軍援”[17]1。 馮玉祥深以為然, 于1925 年接受段祺瑞政府的任命, 出任西北邊防督辦。 隨即派劉郁芬率國民軍第二師于9 月下旬自包頭啟程, 經綏遠、 寧夏, 10 月下旬兵不血刃進駐蘭州。 共產黨員宣俠父、 錢清泉隨軍做政治工作。 史稱“國民軍入甘”。 國民軍入甘是近代甘肅的大事件, 到1930 年11 月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為止, 國民軍在甘肅駐扎五年之久。

五年期間, 國民軍首先剪除了八大鎮守使中的反對勢力, 基本實現了全省政令統一。 隨后國民軍開始在政治組織架構、 經濟交通建設、 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大刀闊斧地革故鼎新。 廣泛地宣傳國民革命和新三民主義。 自清帝退位以來, 真正意義上為閉塞落后的西北地區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民主共和新風。 封建皇權思想濃厚的西北人民也第一次接受了國民革命的洗禮。 但由于國民軍自身存在著的巨大問題, 使得這場民主共和之風, 也只是柔風細雨①雖然國民軍對涼州的馬廷勷、 河州的馬仲英等進行了沉重的打擊, 但本質上仍屬軍閥混戰范疇, 與國民革命關系不大。, 未能真正浸染滲透到厚重的西北文化土壤之中。 廣大鄉村地區仍迷信私塾, 所讀之書乃“三百千千”, 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 即使是國立小學的教材也多為?論語??孟子?等。 廣大未讀書的青年男女, 更是蓄辮纏足。 1934年的酒泉, 女子纏足達百分之八十, 豆蔻年華即使衣不蔽體, 也被迫長布纏足[6]32,122,169,174。 可謂新知難解, 遺風猶在。

與大多數以鄉土之誼為紐帶的軍閥不同, 國民軍的構成比較復雜。 馮玉祥為此一直在尋找一個精神或主義, 努力把來源復雜的西北軍黏合在一起。 他在傳統的封建個人權威、 歐美的基督教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蘇聯的共產主義等等之間反復投機, 始終也沒能確立一個堅定持久的主義。 這造成了中原大戰失利之后, 西北軍迅速瓦解, 再也無法重新聚合。 馮玉祥本人也未能重整軍隊。 另一方面, 1928 年二次北伐勝利后, 蔣介石為打壓地方軍閥實施裁軍計劃。 該計劃以省為單位, 核定各方應保留的兵力。 馮玉祥為最大限度保全自己的兵力, 提出將青海、 寧夏析出甘肅, 獨立建省。這無形之中加大了西北的分裂格局, 寧馬占據寧夏, 青馬占據青海, 地方勢力更加分明。

與國民軍的柔風細雨相比, 共產主義在甘青地區卻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實踐。 自1918 年馬麒派軍進駐拉卜楞寺起, 拉卜楞寺方面就一直派人在蘭州請求甘肅督軍兼省長的張廣建、 陸洪濤出面調停,但多年來未有結果。 國民軍入甘后, 黃正清親往蘭州會見劉郁芳陳述訴求。 劉郁芳隨即令馬麒到蘭州商議, 但馬麒僅派代表前往敷衍, 堅決不肯撤軍。 眼見調停無望, 黃正清無意中遇見了共產黨員宣俠父。 得知情形的宣俠父給他們講解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進步”的新思想。 “你們的案件,不是某甲與某乙的什么糾紛, 乃是一個弱小民族受地方軍閥壓迫的問題, 這是不能完全依賴官廳來解決的”[3]129。 黃正清大為震驚: “這些話大大開通了我們的腦筋。 我是草原上經常到外面跑的人,過去一直聽到的是被人稱呼為‘番子’, 處處受到冷遇, 如今從宣俠父口中卻聽到‘少數民族’、 ‘民族平等’這樣親切的字眼, 我們當時喜悅的心情, 真是難以語言形容的。”[18]31-321926 年5 月, 在宣俠父的建議和幫助下, “藏民文化促進會”在蘭州城的浙江會館正式成立。 宣俠父主持并親自執筆起草了組織大綱和宣言。 宣俠父又介紹黃正清加入“少年同志會”, 并介紹其加入國民黨, 使之成為國民黨蘭州市黨部的監察委員。 宣俠父還撰寫?甘邊藏民泣訴國人書?, 廣為散發。 1926 年8 月, 宣俠父作為甘肅督辦代表前往甘南藏區調查拉卜楞案件。 宣俠父從蘭州出發, 沿大夏河進入甘南藏區, 至黃河上游的瑪曲歐拉草原, 會見五世嘉木樣, 受到了極高的禮遇。 在隨后的歐拉草原盟會上, 宣俠父向與會的230 多位酋長發出號召: 立即停止藏民不同部落間的內斗, 實現各部落的大團結, 并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 從此, 甘南藏族有了自己的政治組織, 在共產黨的幫助下, 通過政治斗爭的方式走上了民族覺醒之路。 1927 年馬麒被迫撤軍, 五世嘉木樣順利回歸, 拉卜楞寺地區從青海劃歸甘肅, 持續11 年之久的爭端得以圓滿解決。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藏族地區的第一次革命實踐。 宣俠父為落后封閉的甘南藏區帶去了最為先進的民族平等、 團結、 抗爭的革命思想。 星星之火悄然在邊區萌發。

1936 年10 月紅二、 紅四方面軍相繼在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之后, 紅四方面軍兵出河西走廊, 遭受重創。 1937 年1 月24 日, 馬鶴天在西寧看到被馬步芳俘虜的西路軍戰士, “有六百余人,系新到者。 衣服破爛, 面容枯槁如乞然。 十九無履, 以氈包之, 似極愚呆, 但皆能唱歌呼口號, 步伐整齊, 可知其曾受訓練。 且面帶喜色, 毫無懼容, 詢之大半為川人, 多聰敏, 有相當知識, 實皆國家有用之青年也”[4]134。 可見紅軍戰士即使被俘, 仍不改激昂的精神面貌。 2 月16 日, 共產黨劇團編排的勸夫從軍話劇, 就在西寧街頭上演。 這種精神日后如沸湯潑雪一般澆灌在古老的西北大地上,開啟民智、 倡導新知。

七、 結語

溝壑縱橫而道路不通, 官紳盤剝而貧困艱辛, 兵匪劫掠而不得安寧, 風氣未開而因循守舊, 人地矛盾而民族有隙, 教育落后而宗教彌漫……這是民國時期, 令人絕望的西北文化表征。 往來的行者在游記中無不對此感到痛心疾首。 亦多有建議主張, 但細究之下大都是揚湯止沸的緩急舒痛之舉,并無根本之法。 遺老遺少的忠君思想, 國民軍的三民主義, 馬家軍的宗族家法……粉墨登場, 但均未能改變西北落后的文化面貌。 隴上多豪, 秦風猛勁[19]2959。 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20]6919。 西北在漢唐為隴右、 朔方重鎮, 向多世家大族、 富商巨賈、 豪杰猛士, 將相勛貴多出于此。 又為絲綢之路沖要,古典時期的新物種、 新思想均經此傳入。 故, 西北的厚土深澤之中一直沉淀著包容開放、 自由平等的文化基因。 惟盛唐之后中國文化東移南漸, 西北為流沙所掩, 塵土所覆。 但是民國時期的西北,重禮儀、 尚廉恥、 主仁愛、 好平和, 相延數千年之熏習猶在。 只是一直在等待著一個更加激進鮮明的主義, 吹去其落后貧瘠的文化表征, 露出它原有的光彩質地。

附錄1: 民國游歷西北的作者及書目

1.[英]臺克滿: ?領事館在中國西北的旅行?

職務: 英國駐中國(北京)大使館翻譯

事由: 依據?中英續訂禁煙條例?與中方官員聯合在陜西、 甘肅、 四川等地查勘煙苗禁種情況。

行程: 1915 年5 月自西安出發, 考察蘭州、 秦州、 洮州、 夏河、 河州, 返回蘭州; 7 月自蘭州出發, 考察鎮番、 涼州、 西寧, 返回蘭州, 前往寧夏、 包頭, 9 月抵達歸化城; 1916 年4 月自鄭州出發, 考察潼關、 興安、 漢中、 鳳翔、 延安、 西安, 8 月抵成都。

2.林競: ?西北考察記日記?

職務: 京綏鐵路材料處處長、 交通部參事

事由: 奉交通部命令查勘路線。

行程: 1918 年11 月由北京出發, 經察哈爾、 綏遠、 寧夏, 1919 年1 月至蘭州; 2 月自蘭州出發, 經河西走廊, 出嘉峪關, 經哈密, 5 月至迪化; 6 月自迪化東返, 轉道內外蒙古, 8 月返回綏遠。為期10 個月。

3.[英]金樂婷: ?大西北的呼喚: 女傳教士西北見聞錄?

職務: 傳教士

事由: 傳播基督教, 看望各地的教友, 了解傳教情況。

行程: 1920 年金樂婷與其丈夫從西安出發, 經興平、 涇川、 蘭州、 涼州、 甘州、 嘉峪關、 西寧、河州等處實地考察基督教的傳播情況。

4.宣俠父: ?西北遠征記?

職務: 中國共產黨黨員, 西北軍第七方面軍總指揮政治處國民黨特派員。

事由: 受北方黨組織李大釗同志派遣, 宣俠父隨馮玉祥部第二師師長劉郁芬西進甘肅, 秘密開展我黨的地下活動。

行程: 1925 年春自張家口出發, 經綏遠、 寧夏, 10 月至蘭州。 1926 年8 月, 宣俠父作為甘肅督辦代表前往甘南藏區調查拉卜楞案件, 沿大夏河進入甘南藏區, 至瑪曲歐拉草原會見五世嘉木樣,然后繞道洮州, 返回蘭州, 前后歷時五十多天。

5.馬鶴天: ?內外蒙古考察日記?

職務: 西北邊防督辦公署教育科科長、 北平民國大學總務長、 蘭州中山大學校長、 甘肅學院院長、 甘肅省政府委員

事由: 因革命之必要, 被派赴外蒙。

行程: 1925 年冬, 由張家口出發, 經綏遠、 包頭、 五原, 至蘭州; 1926 年9 月, 由蘭州出發,經甘州、 額濟納、 翁金、 三音諾顏部, 12 月抵庫倫。 1927 年2 月從庫倫出發, 經恰克圖、 烏金斯克,乘西伯利亞火車至莫斯科, 旅俄兩個月; 1927 年4 月, 從莫斯科重返烏金斯克, 出發南下, 5 月至阿拉善定遠營, 之后經寧夏, 返回蘭州。

6.劉文海: ?西行聞見錄?

職務: 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院審計員, 此次西行隱匿官員身份, 假扮客商。

事由: 獲悉父親病逝, 帶著10 歲的長子劉邦琛, 前往酒泉料理后事。

行程: 1928.11 自南京乘火車北上直達陜西靈寶, 經西安、 平涼至蘭州; 1929 年1 月從蘭州出發, 經涼州、 甘州, 至肅州; 8 月自肅州出發, 9 月至哈密; 10 月自哈密東返, 經額濟納、 善丹廟,12 月至綏遠; 轉乘火車自綏遠, 經張家口, 至天津; 乘船南下至上海, 1930 年1 月返回南京。

7.林成鵬: ?西北行?

職務: 新加坡歸國華僑, 中國早期女飛行員

事由: 奉母親之命, 考察西北。

行程: 1932 年11 月自上海出發至西安, 經平涼、 過六盤山, 抵蘭州; 1933 年1 月自蘭州出發,至西寧; 2 月自西寧出發, 經亹源、 大通, 至甘州、 高臺、 肅州; 3 月自肅州東返, 經甘州、 涼州,返回蘭州, 乘牛皮筏, 經靖遠、 中衛, 至寧夏、 阿拉善定遠營; 5 月自寧夏東返, 經五原、 至包頭轉乘火車, 沿平綏線至北平。 6 月, 回到上海。

8.陳賡雅: ?西北視察記?

職務: ?申報?記者

事由: 九一八事變后, 開發西北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報社派遣其前往新疆視察。

行程: 1934 年3 月自上海出發, 乘火車北上至北平; 沿平綏遠線, 出張家口, 經大同、 綏遠、包頭、 寧夏, 至蘭州; 5 月自蘭州至西寧, 7 月折返蘭州, 之后前往涼州、 甘州、 肅州、 敦煌、 哈密; 自哈密東返, 經河西走廊至蘭州, 沿西蘭大道至西安, 轉乘火車沿隴海線至鄭州, 轉平漢線北上至北平, 之后返回上海。 歷時14 個月。

9.馬鶴天: ?甘青藏邊考察記?

職務: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駐藏大員, 并被任命為九世班禪大師回藏專使行署參贊。

事由: 護送九世班禪大師回藏

行程: 1935 年11 月自南京出發, 經西安至蘭州; 1936 年5 月自蘭州出發, 經河州, 沿大夏河而上, 至拉卜楞寺; 因故9 月復返至蘭州; 1937 年1 月自蘭州出發, 至西寧; 自西寧飛往蘭州、 南京,3 月飛回西寧; 6 月自西寧出發, 7 月至玉樹, 12 月班禪在玉樹病逝, 馬鶴天前往甘孜。

附錄2:

圖1 劉文海?西行聞見錄?行程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亚洲精品|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欧类av怡春院|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亚洲男女天堂|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国产xx在线观看| swag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色播五月婷婷|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综合色在线| 欧美午夜一区|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www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操|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笫一页|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日韩欧美91|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亚洲精|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高清毛片| 婷婷色狠狠干|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国产av麻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丝袜第一页| 在线va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