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 竇科峰
我是一名光榮的軍人,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這兩個身份都讓我無比驕傲。
當兵期間,祖國教育、培養了我,讓我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做科研工作,同樣也需要這樣的精神品質,才能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昂首闊步、步穩蹄疾。
我是陜西省咸陽市乾縣人,1970年當兵,做過通信員、勤務員。1973年,我進入第四軍醫大學學習,1975年畢業后,就來到了西京醫院普外科工作,見證了改革開放后我國醫療事業的飛速發展,也成為陜西省以科技創新推動醫療產業進步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事關人民生命健康,一定要把關鍵技術和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占領科技制高點,既要敢為人先,又要遵照科學發展規律,循序漸進。
1997年,我接到了一個病例,患者年僅10歲,患有先天性彌漫性肝內膽管囊性擴張癥、復發性膽管炎,并出現肝硬化。要挽救生命,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肝移植。當時沒有合適的肝供源,只有將患者父親的部分肝組織移植到患者體內。
我國的肝移植相關技術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但是活體肝移植技術當時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我們經過縝密的手術規劃,成功進行了活體肝移植手術。手術填補了當時國內相關移植技術的空白,為器官移植的患者找到了新的治療手段。
轉眼間二十余年過去了,不管是陜西省的醫療技術進步還是整個國家的醫療產業發展,抑或人類醫學水平的提高,都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尤其是陜西省的醫療水平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
2022年,我帶領著團隊,在西安成功開展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豬—猴多器官、多組織聯合移植手術。手術經歷了14小時,成功將一頭基因編輯豬的肝、心、腎3個器官,以及角膜、皮膚、骨骼3個組織,分別為4只受體猴同期實施肝腎聯合移植、心臟移植、角膜和皮膚移植、骨骼移植。4只受體猴及移植器官、組織存活良好。
從移植技術起步,到首次供體、受體同時手術,再到多器官組織移植,僅用了25年的時間。這就是科技創新為醫療事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健康是每個生命個體的最低需求,也是最高標準,是我國民族昌盛、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因此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定要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為使命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