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教室是離學生生命最近的場所,教室的環境將直接影響一個個生命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教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無與倫比。
10 月8 日放學前,我和學生中心的同事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全校每一間教室都走了一遍,看了一遍。
看教室,就是讀班主任。63 間教室,打上了63 位班主任的烙印。既體現了班主任不同的審美,也隱含著班主任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關注學生習慣養成的班主任,放學前會指導學生排好桌椅,理好桌斗,從黑板到書包柜,都是干凈整潔的;關注學生閱讀積累的班主任,會在教室里放大量藏書,還有各種閱讀評比卡、記錄冊;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班主任,會在墻壁上張貼各類評比表、積分表;熱愛生活的班主任,會將教室布置得如家一般溫馨,連花草綠植都養護得精神抖擻;目標感強的班主任會把各種目標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間教室,藏著一個班主任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
我們把“締造完美教室”視作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完美教室”的建設絕非一日、一周、一月之功,它是師生生命不斷創造、不斷生長的記錄,是一個永無終點、永遠在路上的過程。先來說說班級墻壁板報的布置,這是一件看起來特別微不足道甚至很多班主任不屑于做的事,但這件事的意義特別重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也就是說,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班級環境,都承擔著育人功能。
那么,墻壁應該說什么話?我想首先應該說孩子聽得懂的話,比如一些童話、故事中的語言表達,一些立足兒童視角的表達等,忌大話、套話以及過于成人化的標語。比如在我的“喵星球”“貓的國”教室里,我們一直強調“做一個溫暖的人”,對于關鍵詞“溫暖”又有詳細的解讀,孩子們不僅能讀懂,而且還能照著做。其次,應該說孩子認同的話,也就是張貼在墻壁上的東西都是孩子們熟悉的、認可的,而不是班主任一廂情愿選擇的。比如,“貓的國”教室里張貼的“勇氣”“優雅”“夢想”“溫暖”“擔當”5 個詞語,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并最終確定為班級公約的,他們知道每一個詞語背后的含義和要求。最后,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再兼顧“說”的內容。在我看來,墻壁說的話,至少應該包括3 類——
其主要是指班級的愿景、使命、核心價值觀、公約等指明班級發展方向、明確學生成長目標的話。這些話應該是班主任和學生利用班會課或者其他時間提前商定,得到大家一致認可,并用通俗化的語言表述的。比如,我們班的愿景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目標是“做最好的自己,創最優的班級”,有一屆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正氣、勇氣、書卷氣”,我把這些內容置于前后黑板的上方,既莊重又時時提醒學生。
我們班曾經在黑板的一角開設了“凡人智言”欄目,在“貓的國”教室里,我們把這個欄目命名為“喵言喵語”,主要由學生輪流寫一些鼓舞人心的話,起初是摘抄名人名言,慢慢改為學生自創自編。有時是自己的心得,有時是自己的感悟。千萬不要小看孩子,他們的話不僅生動,而且更容易識記。當時有很多廣為流傳的勵志段子,都出自孩子之手。一個孩子受騙以后在黑板上寫下: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是陷阱。還有一個孩子寫下:比,才會有進步,努力比聰明更重要。這個欄目非常受學生歡迎,大家不僅積極參與,而且從這些話中獲得力量,更有甚者,還鍛煉了寫作提煉的能力。
除了文字,一些照片、圖片也會“說話”,比如,教室里隨處都可見孩子們的集體照和班級活動照,這些照片是成長的印記,更是班級共同生活的見證,它們都在默默告訴學生:“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一家人,一個夢,一起拼,一定贏?!?/p>
比如,板報上開設的“月度人物”“班級驕傲”“閱讀明星”等欄目,一方面給予獲獎者鼓勵,一方面,對其他同學而言是一種成長的榜樣。如果再把這些榜樣人物的事跡摘要也放在板報上,那么其他同學的學習就更有針對性了。再比如,墻壁上增設的各項評比欄、記錄冊,能夠清晰地記錄學生成長的軌跡,更能激發他們向上、向善的內驅力。除了身邊的人物可以作為榜樣之外,我還在教室里增設了圖書柜,里面專門有一個類別為“名人傳記”,孩子們可以從名人偉人的成長經歷中汲取成長養分。
除了人物可以作為榜樣之外,學生的優秀作業、繪畫手工作品、研究性學習成果等,都能夠展示出來,既可以裝扮教室,同時也是一種審美的熏陶,還是一個無形的學習資源。
教室雖然有圍墻,但師生的心和眼界不應該為圍墻所困。教室的板報上可以增設類似于“童眼看世界”“小腳丫丈量世界”等欄目,張貼一些世界各地習俗、時事新聞、科技新發現、國家新發展等彩圖。
我經常買《三聯生活周刊》《看世界》等雜志,讀完后會選擇一些內容張貼在板報上。除此之外,我還訂閱了許多科技類的雜志,其中的“小哥白尼系列”圖文并茂,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我每天早上會瀏覽《揚子晚報》《常州晚報》《武進日報》等報紙,了解時事新聞,讀完后就把報紙放在教室里專門存放報紙的地方。孩子們只要有空,就會去翻閱。當然,學生遇見好的報刊,也會推薦,這樣教室里就形成了非常好的閱讀氛圍和看世界的氛圍,無形之中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
我也會在教室里張貼地圖,一張中國地圖,一張世界地圖,孩子們時不時會去看一看。寒暑假,學生外出旅行,會帶回旅行地的特產或照片,做成“窗外的世界”系列展會。黑板的一角,還有孩子們摘錄的每日“新聞速遞”,有“經典誦讀”。書包柜的一角,是我們的季節桌,上面放著應季的瓜果、樹葉、裝飾,記錄著這個季節的美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些東西靜靜地待在教室里,無言卻分明在說著教育的話。
當然,生活即教育。教室不是脫離生活而存在的,教室里的每一天都是生活,也都是教育。那么,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美好的?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換季要注意什么?如何預防春秋季傳染病?怎么儲存食物?等等,都可以圖文的方式呈現,并且定期更換。
每一間教室的墻壁都在不斷地言說著這個空間里的故事,同時,也在不斷地創造著屬于這個空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