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娟 劉 飛
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 是包含腦血管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引起的從輕度認知障礙到癡呆的一類臨床綜合征[1]。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VCI的早期階段[2],其中約50%會在5年內進展為癡呆[3]。腦小血管病是導致認知障礙最常見的病因之一。血管性癡呆的35%~67%都是其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發展而來,其社會負擔重,在臨床實踐中給予合理診療至關重要[4]。
目前國內外研究均表明,血管性認知障礙是惟一可干預的認知障礙,早期識別、治療非癡呆型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有重要意義[5-8]。但其病因、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西醫治療上以控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及膽堿酯酶抑制劑、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和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治療為主,但遠期療效欠佳,且不良作用明顯[9,10]。中醫方面,在古代醫籍中并無與非癡呆型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對應的病名及專門論述,散見于“健忘、呆證、呆病、文癡、癡呆”等病癥。腦欣康是在古方補陽還五湯基礎上加減的臨床經驗方,臨床證明該方治療非癡呆型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方面作用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呼和浩特市中醫蒙醫醫院腦病科2019年8月—2021年12月收治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患者30例。對照組: 男性 15 例,女性15 例;年齡48~85歲,平均(66.47±10.54)歲。治療組: 男性12 例,女性 18 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 ( 61.77±10.25) 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腦小血管病相關認知功能障礙中國診療指南(2019)》[11]中診斷要點,并經頭MRI檢查證實屬于腦小血管病,包括腦白質疏松、血管間隙擴大、腔隙性梗死等(除外微出血)。中醫診斷標準:結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2]中關于老年期癡呆的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同時參考《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3]《中醫診斷學》[14]氣虛血瘀證辨證要點,制定如下標準: 主癥:健忘、倦怠乏力;次癥:沉默少言、心悸、不寐,舌質淡或紫暗、有瘀斑瘀點、脈細或澀。主癥2項+次癥2項+舌脈可辨為氣虛血瘀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患者意識清楚,有足夠的視聽覺分辨力,能接受神經心理學測試;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近期未服用其他促智藥物治療。排除標準:既往有淀粉樣血管病、遺傳性疾病相關性小血管病以及其他小血管病病史;有急性感染情況;有嚴重顱腦外傷,顱內腫瘤、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包括大血管病變、心房顫動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腔隙性腦梗死;失語、視力損害、聽力障礙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檢查;既往證實己患有認知障礙的相關疾病或在發病前有服用過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的藥物;有藥物過敏史,對中藥及其成分禁忌。
1.4 治療方法所有入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均進行一般健康宣教、合理的營養支持。2組均予腦血管病基礎治療及合并癥(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治療。對照組予艾地苯醌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 H10970137) 30 mg,日3次,飯后服用,治療30 d。治療組:予腦欣康湯劑,水煎服,每天 1 劑,每劑 200 ml,分成2袋早晚溫服,療程為30 d。腦欣康組方:當歸15 g,黃芪30 g,三七3 g,土鱉蟲12 g,桃仁15 g,紅花15 g,川芎15 g,赤芍15 g,地龍30 g,全蝎9 g,葛根20 g,雞血藤30 g,烏梢蛇15 g,九香蟲12 g,僵蠶15 g,王不留行15 g,牛膝12 g,桑寄生15 g,骨碎補15 g,香附15 g,枳殼15 g,青皮15 g,陳皮15 g。均由呼和浩特中醫蒙醫醫院中藥房制備。治療前2周停服一切改善認知功能的藥物。
1.5 觀察指標認知功能評估: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和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ADL)。
1.6 療效判定標準西醫療效:分別評估2組的MoCA、MMSE、ADL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痊愈:療效指數≥80%;顯效:50%≤療效指數<80%;有效:20%≤療效指數<50%;無效:療效指數<20%。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中醫療效: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醫診斷標準制定,各癥狀根據輕中重分級,輕(1分)、中(2分)、重(3分),各癥狀所得分值相加即為該證候的總分。計算2組的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冶療前積分×100%]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痊愈:療效指數≥95%;顯效:療效指數≥70%;有效:療效指數≥30%;無效:療效指數不足30%。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7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MoCA MMSE和ADL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MoCA評分、MMSE評分、ADL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oCA、MMSE、ADL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治療后,2組MoCA評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MMSE評分、ADL評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MoCA MMSE和ADL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2組患者西醫療效比較治療后,MoCA評分總有效率對照組均高于治療組,MMSE、ADL評分總有效率治療組均高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MoCA、MMSE、ADL評分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西醫療效比較 (例,%)
2.4 2組患者中醫療效比較2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中醫療效比較 (例,%)
腦小血管病所致的認知障礙早期癥狀較輕,或無明顯臨床癥狀,發病隱匿,進展緩慢,極易被患者及家屬忽視,往往患者就診時已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癡呆,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早期識別腦小血管病患者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因素,對高危患者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其病變的關鍵是腦組織缺血、缺氧后神經細胞線粒體功能出現障礙,最終導致細胞凋亡、神經細胞功能受損[15-18]。艾地苯醌是一種作用于線粒體的輔酶 Q10類似藥物,具有強抗氧化作用,能改善腦功能代謝[19],可以提升患者認知功能[20]。
中醫認為,認知障礙屬“健忘、善忘”范疇[21],腦小血管病亦屬腦血管病范疇,其病因不外乎氣、血、痰、瘀,故非癡呆型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的病機為臟腑功能失調,瘀血痰濁閉塞,導致清竅失養,引起記憶力減退[22]。治療應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要原則,腦欣康主方為補陽還五湯方,因腦為髓海,腎主骨生髓,故方中多加補腎之品。腦欣康以補陽還五湯為主,可祛瘀通絡、補氣活血。方中牛膝、桑寄生、骨碎補補腎強筋;香附、枳殼、青皮、陳皮等疏肝行氣,可緩解認知障礙引起的心煩、焦躁等;雞血藤、王不留行、三七、葛根可行血通經;加全蝎、僵蠶、土鱉蟲、烏梢蛇、九香蟲等蟲類藥以增強活血化瘀通絡之功,且蟲類藥多味咸,咸入腎,可補腎養腦。諸藥合用以益氣活血通絡養腦。現代研究發現,補陽還五湯能改善缺血,改變海馬區突觸傳遞效應及對基因表達,局限性逆轉海馬區損傷,而海馬區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23-27]。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補陽還五湯能促進腦細胞恢復,拮抗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抗自由基損傷和保護大腦神經細胞等作用[28,29]。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在改善MoCA、MMSE、ADL評分上均有效果,且中藥治療組在改善MMSE、ADL評分及中醫臨床癥狀上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腦欣康治療氣虛血瘀型非癡呆型腦小血管病認知障礙具有較好療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認知及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