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仰恩大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商貿物流貫穿于商品買賣和交換活動中,具體體現在商品運輸、儲存、配送等不可或缺的物流功能活動中[1]。泉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節點,在地理區位、歷史文化以及產業經濟等方面擁有商貿物流樞紐城市的獨特優勢。正是認識到了物流在我們生活中的關鍵性作用,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的規劃文件中也指出了泉州建設現代化商貿物流城市的必然性[2]。2022年11月,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中,泉州被評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是本次福建省唯一一個入選的城市。泉州商貿物流“需要構建輻射區域廣的全國性的商貿中心和核心物流樞紐,重視本市主導和新型特色產業區域優勢,推動‘貿工聯動’,突出大市場、大商貿、大物流,做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打通線上線下兩條渠道,構建各類線上消費新形式和新業態”,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物流的發展也勢不可擋。如今,泉州產業鏈供應鏈正在不斷優化升級,倡導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而這一發展過程中起到紐帶作用的就是現代化商貿物流發展的支持。
近年來,國家和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以鼓勵現代化商貿物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物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支持和保障?!度菔小笆奈濉爆F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要構筑現代化高質量的“一環三縱三橫三聯”綜合交通運輸總體格局,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海絲重要門戶、閩臺融合重要通道、國家物流樞紐,基本建成“369”出行交通圈和“123”快遞物流圈。泉州市出臺的《“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要“推動物流園區、分撥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樞紐的建設,逐步建設一批占地少、資源配置合理、功能完備的典范物流園區;提出加大相關優惠和補貼政策的力度,增強多式聯運,尤其是鐵路和海運,降低運輸通行的收費標準,降本增效,不斷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方案的實施”。泉州商貿物流的發展,需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才能保證泉州現代化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為其提供更加通暢開放的交流和發展平臺,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商貿業包括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進出口貿易等,它們的經濟水平是衡量泉州商貿物流發展規模的關鍵性要素[3]。2022年,泉州市服務業幾乎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水平,除了房地產業與去年相比增長速度下降之外,其余行業中泉州市批發和零售業增長水平最高(如表1所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 982.94億元,同比增長2.8%,增長速度放緩,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為2 005.35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了6.7%(如表2所示)。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中零售額增長速度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體育娛樂用品類、糧油食品類、金銀珠寶類,增長最低的是石油及制品類(如表3所示)。對于全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是459.07億元,同比增長18.3%,可見當下網上交易已經成為普遍趨勢,這就需要物流作為支撐與保障。

表1 2022 年服務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情況

表2 2018—2022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情況

表3 2022 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增長情況
交通運輸和商貿物流園區的建設是影響物流發展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是物流發展必不可少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4]。目前泉州市綜合交通運輸建設,在公路、鐵路、航空及港口基礎建設上不斷拓展,著力于建設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與提質增效交通運輸現代服務業,全面提高泉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現代化水平。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內,泉州市公路建成通車的項目有4個國家高速和7個地方高速,通車總里程從最初的270公里增加到68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6.17公里/平方公里,增長了151.85%,全市高速出入口總數為54個,半小時內可上高速的鄉鎮達到約90%。泉州港口已經形成了以泉港、石獅港、晉江港和惠安港為主體的港口群,且擁有湄洲灣綜合保稅區、泉州海關、泉州市物流園區等諸多輔助港口運營的配套設施,促使泉州港口擁有了比較完備的物流系統。泉州還具有較為豐富的商貿物流園區,如晉江國際鞋紡城、石獅電商谷、海西石材物流園等,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在紡織鞋服、體育用品、建材家居等領域建設輻射區域影響全國的商貿中心和快遞物流樞紐。為了泉州現代化物流的發展,政府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對交通運輸與商貿物流發展的投資建設,如泉州交通固定資產的年度投資額連續12年突破百億,2022年投資150億元將重點用于實施“聚城暢通”工程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的拓展改造,加速公路路網的鋪設擴建等。
目前泉州正在逐步建設物流產業集群,積極鼓勵大型物流企業總部、區域總部或者分撥中心等落戶于泉州,吸引智慧化物流和技術研發部門入駐,如大型冷鏈物流、智能倉儲和相關技術研發企業,鼓勵大型物流品牌企業積極參與到項目的建設運營中。但當前泉州市物流資源仍較為分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程度不高,產業鏈不夠完整。雖然目前建設有物流園區,但其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物流業集聚程度不高,急需建成與之相匹配的產業鏈體系。
近年來泉州物流在物流設施條件、市場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不斷地提高運輸、倉儲、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的規范性和系統性,但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泉州目前中小型物流企業較多,但很多企業僅能提供較為傳統和單一的物流活動,商貿業與物流企業之間的交流互動性不足,缺乏先進的物流管理理論與思想觀念引領,導致物流服務過程中效率不高,服務質量不是很好。因而在整體運行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滿足商貿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不能為客戶提供相配套的物流設施和技術的支撐,導致物流運行效率、服務經濟的實際效能不高,需要持續加快推進現代化物流經濟轉型發展,從而提高客戶服務質量水平[5]。
泉州雖然是人口、產業高度聚集區的中心地帶,但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具備扎實的物流管理理論知識和運營管理的實操性人才,缺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級物流人才,缺乏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性人才。而且有很多企業管理層忽視了對企業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企業發展規模和成長空間受限,進而出現人才流失。然而對于很多高層次人才和高校畢業大學生而言,他們在畢業后即使留在省內發展也大多會選擇在廈門和福州工作,也有一部分人才會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發展,那里能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和機會,并且相比于福州、廈門以及省外的城市,泉州企業給予員工的工資水平和待遇并不是很高,這也是導致人才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現代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泉州市物流園區逐步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設施設備,導致大多數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商貿物流企業的規模較小,它們的主營業務方式較為單一和匱乏,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綜合信息化技術平臺對整個過程進行精準高效布局,因此無法有效與客戶對接并幫助客戶制定優化方案。目前泉州市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日常運營中需要投入較高的運營成本,缺乏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型專業人才,缺乏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自動化、機械化設施設備。在各種因素的制約下,泉州市商貿物流發展的信息化和技術化水平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泉州市構建商貿物流供應鏈體系是引領泉州商貿物流和經濟走向更好發展的重要因素,也能夠帶領泉州物流和產業鏈集群走向更高水平。鼓勵物流企業與商貿企業通過簽訂中長期合同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關系,鼓勵產業相關的上中下游企業來泉州落戶,不斷提升物流服務在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推進其與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深度融合,從而提高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協同效率,提高對市場動態需求的響應速度和時效性。要推動商貿物流企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就必須要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平臺作支撐,要擁有突出且難以替代的主營業務,更要綜合的、獨具規模并且核心競爭力強的供應鏈體系。此外,要引導中小微商貿物流企業發掘細分市場需求,做精做專、創新服務,增強專業化市場競爭力。目前,物流供應鏈體系的融合與推廣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政府鼓勵各企業之間加強協作融合,爭取早日建設示范基地,帶動更多相關企業快速發展,優化與健全泉州市核心產業的現代化供應鏈體系。
商貿物流服務質量是物流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因素所在,泉州市物流質量的提升需要以功能齊全的商貿物流園區或配送中心為支撐,需要建設智慧物流和倉儲系統,加快構建全鏈條服務,使其能夠具備綜合的物流服務。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完成,積極鼓勵商貿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給物流企業實施統一管理,從而增加商貿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物流服務模式并不是單一缺乏挑戰的,需要采用多種模式結合進行,如共同配送、企業聯盟等,有實力的連鎖零售企業也可以采用自建與外包相結合的方式,促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些物流功能活動的提升還需要加強物流設施設備改造更新,采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綜合信息平臺,提高作業效率,從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物流需求水平,有助于推動泉州商貿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
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優化產業升級的需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并提升人才培養梯度。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高校要以專業研究團隊為載體,集中式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創建專業與產業融合的特色班,不斷培養有助于泉州產業發展的創新性和應用型優質人才;新增“雙學位”和“聯合學位”項目,有利于培養多學科復合型創新人才。高校通過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實訓基地,不斷深化人才之間的對外交流。同時,政府要加大力度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提供專業人才專項研究資金支持,為來泉工作的人才提供資金補貼和福利。
泉州信息化、智慧化發展需要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支持大型批發市場和連鎖商貿企業、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倉儲設施等搭建綜合信息平臺,推動實現商貿企業現代物流管理與運作的智能化。借助信息管理系統和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作為支撐,提高企業對市場的響應速度。信息化提升還需要實現以下幾點:第一,物流設施智慧化,加快新型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實踐,布局建設一批智慧物流園區、智慧港口、智慧口岸、智慧云倉物流設施,構建智能化物流設施網絡。第二,物流設備智慧化,加快開發相關智能化設備并投入使用,如自動存儲系統、智能分揀系統、無人機等,采用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立體倉庫,促進平層倉儲設施向信息化網格結構升級。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建設,離不開智慧化的物流設施設備的支撐,也必須要有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信息化應用于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