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力 (湖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物流行業的迅速壯大,根據國家統計網顯示,2021年我國物流行業的總收入已達到了11.9萬億元(如圖1),物流發展與國民經濟關系密切(如圖2)。

圖1 2016—2021 年我國物流行業總收入

圖2 2015—2020 年我國GDP 與物流業相關性分析
隨著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物流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社會對物流專業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顯然已無法滿足社會的要求。基于此,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已成為物流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該融合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更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因此,研究和探索如何在物流專業課程中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針對物流專業課程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方式及路徑展開探討,以期為物流專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張穎(2023)針對電子商務與物流課程展開了課程思政設計,以期將思政教育融入物流課程中[1];王娟等(2023)提出使思政與雙創二者交融,形成合理規范的教育模式,以增強我國物流業人才儲備的數量與質量[2];張順皓(2023)指出在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背景下,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物流專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王淏等(2023)提出要建設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積極落實課程思政[4];水梅等(2020)指出要從教材建設入手,打造專業課的師資隊伍,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手段[5]。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指通過系統、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過程。思政教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整體性,思政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不單是某一門課程或片段式的教育,而是滲透到了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二是實踐性,思政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三是個性化,思政教育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采取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四是長期性,思政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進行,通過多次教育活動來逐步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創新創業教育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和資源來推動創新和創業的教育過程。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包括:第一,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并提出創新性想法。第二,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包括市場分析、商業模式設計、項目管理、風險評估等,為學生未來創業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支持。第三,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際項目、競賽和實習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第四,創新創業教育突破了學科邊界,強調培養跨學科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合作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導向性,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創新性和市場適應性的人才。二是開放性,創新創業教育強調開放思維和包容性,鼓勵學生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其跨界融合能力。三是實用性,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實踐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關注學生在實際創新創業活動中的應用能力和效果。四是系統性,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從課程設置、師資隊伍、資源支持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和組織。
思想政治教育在物流專業課程中的滲透程度因不同學校和課程設置而有所差異。第一,部分學校會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如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會在這些課程中引入相關的倫理道德、社會責任等議題,讓學生了解并去主動思考物流行業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第二,教材在物流專業的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些教材會有針對性地引進思政教育的內容,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增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案例,或在教材的前言及后記中引導學生思考行業的倫理道德問題。此外,除了主要教材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選用輔助教材、編寫講義等方式,將思政教育的內容滲透到物流專業課程中。這些輔助教材或講義中包含的社會責任、倫理道德、創新精神等方面的內容,能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物流行業的發展及影響。最后,教師可通過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小組討論和實踐項目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與思政教育有關的問題。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倫理道德討論、社會責任案例分析等,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斷力。總而言之,隨著高校對綜合素質教育的日益重視和社會責任的提升,思政教育在物流專業課程中的滲透程度有望逐步提升,有助于培養更具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的物流專業人才。
第一,物流專業的師資隊伍雖然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對思政教育理論與方法的了解相對有限。因此,教師在融合思政教育之前需要進行相關培訓和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第二,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得通常較為緊湊,課時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思政教育內容和專業知識的傳授是一項重大的挑戰。需要在設計課程時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思政教育內容能有效滲透。第三,物流專業注重實際應用和操作技能的培養,思政教育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覺悟和社會責任感。如何使兩者有效結合,使學生既具備專業技能又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個具體的問題。第四,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興趣也會影響其在物流專業課程中的滲透程度。一些學生更關注實際應用和就業前景,對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存在認知偏差。
物流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輔相成。通過學習物流專業課程,學生可以培養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技術,并強化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在物流行業中成為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并為行業的創新發展做出貢獻。首先,物流是一個復雜而變動的領域,要應對市場的需求和快速變化,就需具備創新思維。通過物流專業課程,學生可以學習供應鏈管理、運籌學等知識,可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其次,隨著科技的發展,物流行業也在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和工具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物流專業課程能為學生提供了解和掌握這些創新技術應用的機會,例如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有助于培養學生在物流領域運用創新技術的能力。最后,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物流專業課程強調供應鏈管理和運作,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種綜合視角和管理能力有助于學生在物流行業中發現創業機會、創新商業模式,并為創業提供支持。
第一,創新思維培養。許多物流專業課程已經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了,通過案例分析、團隊合作等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些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希望通過實際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物流行業日益依賴創新技術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部分物流專業課程開始將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納入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了解并運用這些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一些學校還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創新技術應用的實踐機會。最后,物流專業非常注重實踐教學。一些課程會安排實地考察和企業實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實的物流運作和管理。這些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解行業需求和市場變化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
第一,許多物流專業教師創新創業的知識和經驗還存在不足。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學校應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支持,以便教師更好地教授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第二,物流行業變動迅速,涉及的技術和業務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因此,物流專業課程需要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并更新課程內容,以反映行業的最新發展。這就需要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緊跟物流領域的創新趨勢。第三,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提供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讓學生能親身體驗和運用所學知識。然而,鑒于物流行業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尋找合適的實踐機會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學校需與企業和創業生態系統密切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項目、實習機會和創業支持。
在教學內容融合中,首先需要將創新創業意識與思政理論相融合。在物流專業課程中,可將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例如,在教授物流規劃與管理時,可以強調創新創業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等思想,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其次,可以將創新創業案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引入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案例,結合思政教育的核心價值觀開展討論和分析。通過案例研究,學生可以了解到創新創業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并深入思考創新創業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最后,可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物流專業課程中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并結合思政教育的要求,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創新創業的挑戰與機遇。通過實踐項目,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總之,教學內容的融合模式能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也能培養學生使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出綜合素質更高的物流專業人才。
在物流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模式可通過融合教學方法來實現。首先,可以采用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法,使創新創業項目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與實際物流項目,并引導他們思考項目中的道德、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思政素質。其次,在物流專業課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創新創業相關的任務或項目。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相互協作、交流想法,養成團隊合作精神和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最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并參與交流活動,了解物流行業中的創新創業實踐。在考察和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創新創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創新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及其背后的思政要求。綜上所述,融合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思政素質的提升,是一種全面提升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方式,有助于培養更具綜合素質的物流專業人才。
實踐環節是物流專業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為學生提供與物流工作相關的體驗和鍛煉機會。在實踐環節,可以將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雙重屬性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可以要求學生去調研、分析和解決物流領域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引導其關注項目背后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因素。其次,可以在實踐環節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元素,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物流業務模式或產品服務。學生可通過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等方式,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物流業務或產品創意,并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關注商業利益,還要考慮創新對社會、環境和員工福利的影響,體現思政教育的價值導向。最后,實踐環節融合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還可通過實習和企業合作等方式來實現。學生可以進入物流企業實習,親身體驗物流行業的工作和挑戰,同時也能學習到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創業的經驗。與此同時,學校可與物流企業合作,提供實際項目讓學生參與其中,并由企業導師提供指導和支持,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在物流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需要充實師資隊伍,為其提供全面和專業的指導。首先,需要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在物流專業教師隊伍中,應向師資隊伍引入具有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背景的教師。這些教師可以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物流業界人士,也可以是研究領域涵蓋思政教育或創新創業的學者。這些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在課堂上著重講述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其次,鼓勵物流專業師資隊伍與其他相關學科的師資團隊進行跨學科合作。可以與哲學、社會學、創業管理等學科的教師合作進行共同授課、項目指導和課程設計等工作。通過跨學科合作,可將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融入物流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最后,物流專業的教師應承擔起指導和輔導學生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責任。教師可結合自身經驗,指導學生展開相關的課題研究、實踐項目或創新創業計劃,幫助他們將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融入實際工作中。同時,還可以通過一對一的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和反思,以培養其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物流行業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行業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具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的物流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可以促進物流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對物流專業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