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實驗中學 吳漳明
隨著核心素養培養、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亞健康人群數量的增加,體育教學備受重視。中考體育制度早已出臺,并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趨勢進行了靈活調整,各地區學校都在積極優化和完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應對中考體育考試內容。當前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部分初中體育教學存在教學理念相對滯后、教學內容較為片面等不足,單純地為了中考而開展體育教學,不僅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與素質,還會降低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活躍度,不利于幫助初中生緩解學習壓力,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本文簡析中考體育制度,針對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對策,以幫助體育教師正確認識中考體育制度,明確中考體育制度折射出的教育現狀與教學目標,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在初中教學中,學生面臨著中考挑戰,并且部分學校、家長以及學生更加關注文化課成績,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大部分學生存在亞健康等問題。初中體育教學的高質量開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科學釋放壓力,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目標。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體育占比分值的提高在提醒學校、體育教師以及家長體育課程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師對中考體育制度的認知深度較為淺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身心素質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評價,導致無法高效滲透體育理念,影響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深入研究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對策,對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方針與體育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中考體育制度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整個初中階段的體育鍛煉活動與教師的科學指引,全面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與抗壓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目標也根據中考體育統一測試內容的變動而適當增加了技能項目的體育運動,其轉變了傳統對學生耐力、下肢力量以及柔韌等方面的考核,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運動技能與上下肢力量。教師的科學指引以及結合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體育課堂上高效配合教師開展相應的放松活動、體育項目訓練以及拓展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在提高自身身體機能與核心素養的同時,以更好的狀態應對體育考試內容。
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要想保證學生取得良好的考試結果,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引、課程結構的合理安排以及學生付出的努力。當前體育教師對中考體育制度與體育教學目標的定位存在偏差,其無法正確認識中考體育制度與體育教學、初中生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內在關聯,導致其在制定教學內容與訓練計劃時,常忽視學生良好思維觀念的養成與運動技能的提升,使得學生在中考備考期間的體育運動興趣下降明顯,不僅不利于學生在中考時發揮真實的運動水平,還無法科學引導學生養成終生體育運動、終生鍛煉的良好意識。
部分教師對中考體育制度的認知較為淺顯,外加學校體育教學器材的有限性,使教師只參照以往體育考試內容進行片面教學,要求學生根據考試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且采用考前大規模訓練的方式追求短期突擊,以增強學生肌肉記憶,保證學生順利通過考試。在考前大規模訓練過程中,教師常常忽視初中生的身體承受能力,也沒有充分結合初中生的個性化需求,一味提高學生的訓練強度,將學生訓練結果與中考成績相互掛鉤,不僅會加劇學生的負面情緒與心理負擔,還會導致學生日常訓練效果不理想,中考成績也未發揮自身真實水平,對學生成長成才產生一定阻礙效果。
進入新時代,中考體育制度雖然結合了不同學生的發展個性,設置了部分自選項目,但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科研經費等存在一定差異,這就使得部分地區的中考體育自選項目依舊擺脫不了傳統的體育項目,如田徑、立定跳遠等,教學內容呈片面性,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導致其相對被動地接受體育訓練。相對片面、單一的教學內容,會使整個體育課程缺乏趣味性與活力,不僅會降低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期待感與滿足感,還會增加學生不良情緒,影響體育課程開展質量。
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較深,學校、教師、家長往往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體育教學的認知較為片面,重心放在中考體育考試內容上,而學生也形成了只重視成績、忽視身體機能養成的不良習慣與思維模式。這不僅無法發揮中考體育制度的反向引導作用,還會由于體育教學內容固化而影響學生良好運動習慣與價值模式的養成,無法推動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體育類項目有相對應的參考值幫助教師完成評分,這就使得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考核結果而忽視學生的過程性考核,尤其是在整個考試中的過程性分值占比較低,甚至完全忽視學生的過程性表現。結果既無法代表學生是否掌握了與考核結果相匹配的體育運動技巧與身體素質,也不能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利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運動習慣以及價值觀念,還會導致學生在其他課程學習過程中也只注重考試結果。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課后休閑模式與思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相比趣味的電子游戲而言,體育教學內容相對單一、訓練計劃不合理的教學無法吸引學生產生強烈的運動積極性,更不能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利用一切時間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加上教師常常忽視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階段性、過程性的教學評價與反饋,不利于學生運動意識和身體素質的發展,無法達到體育教學以及中考體育制度的教學目標。
當前體育分數占整個中考得分的比例不斷提高,目的是提高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因此,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體育教師要正確認識中考體育制度的設置目的,保證教學理念能夠緊跟中考體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提高對學生身心健康同步發展的重視程度,選擇適合初中生的體育項目,切實鍛煉學生的體魄,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終身運動等理念的深入推廣以及針對當前初中生多處于亞健康的身體狀況,學校要緊跟中考體育制度背景,重視完善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保證用于體育教學的專項資金得到專項利用,同時加大專業體育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從而緩解現有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強度,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研究中考體育制度、初中生身體狀況、心理需求等綜合性內容,以提高體育教學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教師要結合中考體育制度內容,綜合考慮并統籌協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中考之間的內在關聯,能夠結合多元化因素,合理優化、豐富完善體育教學內容,增強體育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從而在確保學生運動安全以及運動場地允許的基礎上,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趣味中完成體育運動。
比如,教師可利用學校常見的彈力繩、鼓和乒乓球,結合初中生經常坐著學習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相對薄弱的發展現狀,開展“趣味乒乓球”體育項目。組織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將彈力繩綁在小組內每名學生的腰上,使其圍繞成一個大圈,鼓在最中心,以哪一個小組將乒乓球在鼓上彈的時間最長為勝利參考依據進行判斷,以增強體育教學趣味性與新穎性,高效吸引眾多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教師要采用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長遠地、辯證地看待以往中考體育內容,明確在中考體育制度改革的教育發展過程中,未來體育項目只會不斷豐富考試形式,轉變考試內容。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渠道引導學生與家長轉變傳統只針對中考體育考試內容進行訓練的現狀,正確認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核心價值,以切實發揮家校共育教學模式的優勢,全方位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從而在整體氛圍的熏陶下增強學生鍛煉意識,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并滿足學生個性發展、自身運動需求、增強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幫助學生全力迎接中考體育考試。
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為嚴格落實中考體育制度,發揮中考體育制度的價值優勢,一方面,教育部門以及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共性以及個別學生的特性,科學安排體育分數以及教學時長占比,為體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深入研究中考體育制度,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學校官網平臺等多種渠道,深入解讀中考體育制度,引導學生、家長明確體育運動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中考體育質量等方面的重要性,并積極開發充滿趣味性和價值性的體育運動項目,關注學生體育知識、運動技能、體育精神與運動習慣等發展,確保學生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都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全面落實核心素質教育理念。
學校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結合日常學生、其他教師以及家長等多元主體的反饋情況,明確體育教學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另外,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學校也要完善體育教師的獎懲機制,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從而為體育教學改革引進全新的教學思想,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養,進一步拓展體育教學內容,轉變以往只重視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現狀,謹防“應試化”,更好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體育運動需求,并同步完成中考體育考試項目訓練。
在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學校要加大對體育場地以及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并重視完善體育教師的獎懲機制,積極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另外,教師要以長遠的戰略性眼光看待中考體育制度,明確學生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積極接受新文化與新思想,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采取多元評價方式,重點優化體育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幫助學生在實現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以更好的態度、更佳的精神與更高的能力面對中考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