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此前,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論述,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立足實際,放眼未來,積極構建實體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紛繁復雜,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國際看,國際經濟環境形勢嚴峻,出口壓力加大。世界經濟明顯衰退,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和擴大外貿出口戰略。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我國穩定出口市場的難度明顯加大。一些新興國家則加緊與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展開國際競爭,使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國際市場“兩頭擠壓”,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外部需求的急劇收縮通過出口關聯,從下游的加工貿易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對我國的實體經濟造成直接沖擊。由于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演變,傳統出口優勢和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模式遇到新挑戰,出口增速拐點也隨之到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著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順勢推動供需結構轉型升級,把經濟增長動力更多放在創新驅動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上來。從國內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與經濟發展新常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僅步入速度換擋節點,而且處于結構調整節點。面對增速放緩的現實,既要集中消化低端產業過剩產能,又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通過振興實體經濟,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夯實新常態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基礎。國內經濟增速下降,大量實體經濟發展要素流失,社會資本大量脫離實體經濟流向虛擬經濟,導致實體企業資金成本不斷加大。由于實體經濟盈利空間縮小、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又導致實體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盡管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但我們也要敏銳地看到,實體經濟發展仍可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必將帶來生產技術的重大變革和生產方式的重構,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新機遇。新產業和技術革命將推動產業融合,既包括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也包括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產業融合將促進實體經濟效率的提升。在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推動下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數字產業化,不僅可以讓傳統實體經濟獲得新的動能、實現升級,而且將不斷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催生實體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實體經濟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我們還要繼續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一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近年來,黑龍江省持續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實施產業振興計劃,加快構建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順應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和黑龍江實際的“4567”現代產業體系,向產業創新發展邁出了新步伐。當前,黑龍江省要根據經濟發展新趨勢,結合實際,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能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新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用新經濟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推動形成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的“雙引擎”。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移,各要素組合和成本結構的變化,我國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也在逐漸減弱。雖然科技企業數量和質量有所提高,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許多科技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此,要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聚焦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領域和方向,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力爭實施一批具有較大牽動能力的高新技術攻關項目。按照“攻克技術、培育產品、引導產業、加快發展”的思路,瞄準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等領域,在航空航天、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石油化工、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突破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促進新動能培育發展、舊動能轉型升級。
二是加快打造先進制造業等產業集群。近年來,黑龍江省在產業體系建設、產業集群特色化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糧食加工、食品加工、煤炭化工、石化工業、醫藥工業、機電工業等行業產業鏈不長,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把資源產業做大做強做精,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資源轉化動能,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替代產業提供相對充裕的時間和資金,增強替代產業發展的后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同時,要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提升高質量供給水平。農業方面,著力研發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擴大大豆和雜糧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提升糧食、畜牧養殖和畜產品深加工能力。工業方面,著力開發智能機器人、新型能源、節能環保、現代農機、石墨烯新材料等既有獨特優勢,又有廣泛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服務業方面,著力發展旅游、養老、金融、文化教育、體育健身、醫療保健、交通物流、網絡數據、信息通信等行業。積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著力打造黑龍江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銷售網絡,繼續鼓勵在省外開設黑龍江特產專賣店。鼓勵黑龍江農業種植業、食品加工業、煤炭業、有色金屬業、木業加工業、建筑業、電子信息業、服裝加工業、裝備制造業、中醫藥業等大力開拓俄羅斯市場,搶抓俄羅斯遠東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加快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金融市場的管理中,應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預留一定比例金融資金,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企業金融融資支持力度與支持幅度,保證金融資金可以合理流向實體經濟,避免實體經濟企業受到“脫實向虛”經濟現象的影響,不斷提高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在金融市場上,要保證實體經濟企業的金融籌資途徑健全合理,保證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得以完善。加快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保證實體經濟企業按時、按需得到金融資金支持。加大對實體經濟企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減輕實體經濟企業金融借貸的利息成本與稅負成本,為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