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微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走流程”是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踐行為民初心的有力舉措,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轉變干部作風的重要載體。領導干部要帶著期盼走,朝著問題改,奔著目標干,以群眾滿意度檢驗主題教育成效。
陣地前移“轉角色”,走出真查真改“新變化”。只有走到群眾中,才能辦好群眾的事。領導干部作為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維護者,要始終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零距離”轉換角色,以“線上+線下”親身辦、陪同辦、坐窗口、跟執法等形式,“沉浸式”“全流程”體驗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事項。要真刀真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來一次深入“體檢”,把崗位“陣地”放到基層、放在現場,以“親歷者”的身份,“一對一”直面急難愁盼,“點對點”精準把脈問診,“實打實”打通難點堵點,以工作成本的“最小化”推動服務成效“最大化”、辦事流程“最優化”。
深挖病根“找差距”,走出好辦快辦“最優解”。辦事難在哪里,堵在哪里,群眾最有發言權。“走流程”關鍵要找出服務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落實的差距、作風的差距。要“零死角”訪流程“通不通”,“零折扣”看質效“優不優”,“零障礙”享體驗“好不好”,重點圍繞政策知曉、業務流程、材料精簡、辦理時限、服務效率、群眾反饋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立體式的“會診”。要直面問題,決不“繞道”,拿出刀刃向內的決心,把情況掌握得更多、問題找得更準,“解剖麻雀式”找難點、治痛點、疏堵點、防風險,挖出病根,消除病灶,推動各項便民服務從“辦得了”向“辦的快”“辦得好”轉變。
流程再造“重長效”,走出便民惠民“快車道”。“走流程”不僅要在“走”上下功夫,更要在“效”上有突破。要承上啟下,聯通“上情”和“下情”,把頂層決策與基層情況“兩邊吃透”,做到胸中有數,有的放矢。要定向攻堅,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研究推出一批切口小、落點準、見效快的舉措。要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前沿科技,推動建設一批服務更精準、更均衡、更充分的數字化示范應用場景,加速“流程再造”,確保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更優化,政策執行“中間一公里”更暢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更高效。
提檔升級“強作風”,走出滿意滿分“高口碑”。走流程“走”的是服務流程,“樹”的是干部形象。要帶頭轉作風、提能力、抓落實,將“嚴真細實快”好作風常態化貫穿“流程體驗、查找整改、環節優化、反饋評價”工作閉環。要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服務形式,暢通訴求渠道,在部門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針對不同服務對象,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推動惠民政策應知盡知、便民舉措應享盡享。要健全“受理、辦理、反饋、督辦、回訪、評價”機制,把“走流程”作為創先爭優、改進作風、提升服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持續查找不足,改進服務,凝聚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以提檔升級的“成績單”,收獲群眾好評點贊的“高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