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千萬考生拼命爭搶985、211的有限教育資源之時,有些學生家長開始另辟蹊徑,從香港副學士和澳門先修班著手,彎道超車助力子女的教育道路。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展開聊聊香港副學士、澳門先修班是什么?我們為什么選擇港澳名校?
港澳的高校可以稱之為留學高性價比的存在,眾多學生家長一提及留學便有一個固化想法:只有在國內成績差,家里有錢的學生才會選擇留學。但是香港,澳門并非如此,不能以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大學的招生標準來衡量港澳高校的招生標準。相比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熱門英語留學國家,港澳留學的成本降低不少。簡單來說,去港澳讀書離家近,學生還能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稱得上留學高性價比,港澳高校的學費一般在7-12萬人民幣之間,而其他歐美國家動輒20萬人民幣起步。并且香港澳門學校是內地考生彎道上名校的方式之一,申請港澳高校首要優勢便在于:與學生高考時間不沖突,“高考+留學”雙保險,多了一個升學途徑。學生的升學選擇更廣,學業壓力驟減。
截至目前,港澳地區大學在內地招生的高校,共有 21所。其中,香港15所,澳門6所。香港一共八所公立大學,七所私立大學, 澳門三所公立大學,三所私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面向內地招生。這兩所院校已經納入了高考統一招生計劃,對于內地學生而言,無需單獨申請,可以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選擇這兩所院校。除了中文大學和城市大學在內地進行統招外,其他的港澳高校則采用獨立招生方式,通過綜合評定來擇優錄取,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高考成績和面試表現等。因此內地考生既可以提前申請港澳院校,又可以正常參加高考填報志愿。做好兩手準備,避免出現滑檔、無校可錄的局面。
港澳高校屬英式教育模式,可以開拓學生們的眼界,港澳高校的課程以實用為主,與國際前沿科技水平接軌,沒有過時的知識和課程,學生通過頻繁的實習,可以完美地將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授課形式多樣,在授課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無論是將來發展就業,或是繼續深造,對學生都十分有幫助。港澳高校實行的是真正的學分制,教學設置比較科學,只有約一半的學分是用來修讀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而另外一半的學分可以任意跨學院任選,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相關課程,比如商科學生可以選修建筑,佛學。

校內通常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沒有固定的班級,沒有班主任,也沒有輔導員,但是會為每一個學生指定一個mentor,幫助解決任何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港澳高校的師資全球招聘,因此在港澳高校內多元文化交錯,有很強的包容性,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和諧相處。例如香港大學內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總國籍數量為99個。
港澳學歷文憑被國家教育部、全球100多個國家認可。對于學生將來的就業及升學都是非常有優勢的。每個學校的檔次不一樣,在招收內地高考學生的時候,錄取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最高的從需要接近北大、清華的分數線,一直到內地的二本分數線以上都有,不同的成績總有不同的對應的學校。
我們可以將港澳高校對標內地985、211院校,參考2023QS世界大學排名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香港大學(第21名)、香港中文大學(第38名),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學歷含金量和北京大學(第12名)、清華大學(第14名)相差無幾;香港科技大學(第40名)、香港城市大學(第54名)則對標復旦大學(第3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46名);香港理工大學(第65名)排名超過了國內知名985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94名) ;以此類推,香港浸會大學(第281名)和內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第217名)、中山大學(第267名)旗鼓相當;而澳門大學(第304名)排名和內地南開大學(第378名)、四川大學(第406名)排名接近;用內地211、一本院校衡量標準來看,澳門理工大學和香港教育大學可以等同于內地211高校;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恒生大學相當于內地一本高校。香港本科院校可憑高考分數即可錄取,在香港本科畢業后,讀研是申請制,相當于保研,順利避開內地考研激烈的賽道。

香港“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非本地學生人數統計資料顯示,自2016年開始,香港高等教育階段各個學位層級的非本地學生數量與日俱增,2022/23年度非本地學生就讀情況為:副學士(1,200人),學士學位(17,700人),授課型碩士(31,000人),研究型碩博(13,300人)。香港入境事務處赴港學生的簽證統計情況顯示,2021年內地生赴港入讀人數已達到37087人,同比2020年上漲19.16%。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數據顯示,2021/22年度在澳門高等院校就讀的內地生比上一學年上漲了 22.7%,本科生為15,374人,碩博生為11,759人。
為什么港澳院校申請的熱度會越來越高?其中一部分原因為,能夠稀釋高考錄取壓力,港澳院校獨立招生,內地考生有機會提前拿到院校錄取名額。不同分段的考生都可以通過港澳升學途徑,申請到適合自己的那所學校。在孩子高考成績發揮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家長會將把香港、澳門的高校作為一個備選方案,因此學生家長需要詳細了解香港和澳門的運作流程,入學要求及培養等情況。
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源自美國和加拿大,副學士課程修讀期多為兩年,主要是學士的大一大二課程。在副學士畢業后,可繼續銜接大三大四繼而完成學士學位,是升讀世界名校的黃金跳板。

香港副學士,其實不難理解,可以看成是香港的專科,通過“2+2”的路線,曲線拿文憑,大一大二讀兩年副學士課程,后面兩年可以升入本校的本科、香港其他學校或者海外高校,一共讀四年,香港副學士的門檻可以說是十分誘人,高考成績只需要到二本線,英語要求也沒有本科那樣高要求,也就是說在經過2年的副學士課程學習后,便可銜接到高質量香港高校,達到以較低門檻入學,以高學歷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實現學歷躍升。最后拿到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四年都在本科讀書的人拿到的畢業證是完全一樣的,大家無需擔心學歷含金量,不影響之后研究生的申請和就業。
大學先修班,相當于預科班,意思是為升讀大學做準備,通過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過渡升入普通本科,再選擇專業方向,主要針對高考未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全中文授課,修讀一年,用5年時間獲得和正常高考錄取同學4年本科是同樣的文憑,為全日制本科學歷。先修班修讀結束進入本科大一無任何考試,只需修讀期間無掛科。不過招生人數非常少,一般只有80-100人的名額。一年課程設置為通識教育:語文、數學、英語、通識教育等。

香港副學士和澳門先修班也就成為了一些高考失利學生的共同選擇,一個內地的高考學生,如果完全通過內地高考渠道,要想直接報考香港八所公立的大學本科需要至少600分以上的高考成績。(以高考滿分750分來計算)因此香港的副學士和澳門的先修班可以說是升級本科文憑含金量。
澳門先修班和香港副學士都是本科之前的課程,完成課程并達到要求,就可以申請入讀本科課程,畢業證無任何不同。
1、學制
先修班只需要讀一年,副學士要兩年。
2、學位
先修班并沒有學位,只是本科之前的預科課程;而副學士學位是受到香港本地和國外認可的,可以用副學士學位申請本科課程。
在香港就攻讀全日制的本科及以上學位的非本地畢業生,在畢業時,會獲得一年的逗留簽證(需要在畢業六個月內遞交申請),即IANG簽證。IANG簽證的全稱為“Immigration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這個簽證是可以給內地來港留學的學生第一年無條件留港的,在這一年內,你可以持有有效的IANG簽證,不受任何限制地在港逗留,工作,轉換工作也無需向入境事務處申請。一年以后只要你的工作內容是與學科相關的,收入達到一定標準,你就可以在簽證有效期內在香港不受限制的工作(可換工作),在到期之后就可以辦理續期。在“2年+2年+3年”的續簽政策下,直至獲得永久居民資格。
10月19日,香港特首李家超正式公布上任后第一份《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報告中招攬人才一欄顯示香港政府將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更多人才留港/來港工作。在香港就讀的學生,在讀書期間就能大致完成香港身份的定居時間,本科4年+研究生1-2年,再加上畢業后發放的IANG簽證時長,滿7年后就可以申請永居。可以說,在香港就讀,是一場身份&讀書雙線并行的高性價比留學,真正做到了留學、身份兩手抓。

以上便是港澳院校優勢、港澳院校內地學生就讀情況、以及香港副學士&澳門先修班詳細介紹,教育確實是我們家庭的頭等大事,留學申請門道錯綜復雜,我們需要一個專業的老師作為引路人,助力孩子的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