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玲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 蘭州 730101)
目前,我國已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顯著提高,要求農業經濟不斷轉型升級。農業流通效率的提高是農業經濟持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實施,西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顯著,但受技術落后、財政資金短缺、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限制,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出現下降趨勢。
從商品流通角度來看,流通效率降低會導致流通成本上升,同時,由于市場的自發性,商品流通效率會影響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最終阻礙經濟發展。因此,對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作出測度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2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文件中提到要擴大流通資金規模,重點支持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流通信息化建設。隨著流通體制的不斷改革,已有眾多學者在改善農產品流通效率方面作出大量研究。
繆夢丹(2016)[1]建立交叉對抗的數據包絡模型對我國2011—2012 年31 個省份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排序,得出中部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高于中西部,中西部地區近年來農產品流通效率也在逐步提升。同時,提出高技術水平與整合能力是改善農產品流通的關鍵。
武孟飛等(2019)[2]利用熵權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河南省2010—2016 年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河南省農產品流通效率綜合隸屬度逐年遞增,提出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物流設施建設等建議。
王世波等(2022)[3]運用DEA-Tobit 模型對黑龍江省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測度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流通效益和產出水平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鄒駕云(2020)[4]在市場一體化框架下研究了各種經濟地理要素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長三角的農產品流通效率演進趨勢,最終得出經濟密度、市場化、交通、通信基礎設施等因素會促進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王越(2022)[5]采用DEA-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測度了綠色農產品的流通效率,通過固定效應模型和混合效應模型檢驗各變量對綠色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提出需求和供給能力是提升綠色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條件。
戴明華等(2022)[6]基于CiteSpace 科學知識圖譜軟件和文獻查閱法對現代農產品流通作出概括,提出推進組織結構現代化、流通人才現代化、農產品流通市場現代化等有效建議。
孫偉仁等(2019)[7]通過對2008—2016 年我國省級農產品流通效率面板數據進行回歸,發現渠道勢力對農產品流通效率有促進作用,流通效率在渠道勢力影響生鮮類農產品價格波動過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提出政府要作出農產品流通的前瞻性規劃,健全農產品流通管理機制,不直接干預生鮮類的小宗農產品,不斷優化升級流通結構。
綜上,既有學者對1~2 年的全國農產品流通效率作出測度,也有學者對6~10 年的全國或某個省份農產品流通效率作出測度,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經濟學常用的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BCC 模型或熵權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BCC 模型主要是針對某個年份的靜態分析,而Malmquist 指數法偏向動態分析。目前,少有學者將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探索區域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變化。因此,文章采取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作出更詳細的測度。
為了全面了解近10 年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變化及各因素對其影響程度,采用DEA-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和DEA-BCC 模型對西北地區2011—2020 年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測度,基于規模報酬可變假設的BCC 模型對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靜態分析,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能動態地測量出全要素生產率,并將其分解為具體指標。
根據道格拉斯函數Y=A(t)L1-εKε中的投入產出因素,文章以2011—2020 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批發零售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及投資額為投入指標,以2011—2020 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批發零售業的增加值為產出指標。所有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西北地區統計局統計年鑒及各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具體指標如表1 所示。

表1 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體系
文章使用DEA 模型對西北地區進行農產品流通效率測度,測度出的效率為0~1,正好符合Tobit 模型的要求。運用潛變量將Tobit 模型表示如下。
文章選擇隨機效應Tobit 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以綜合效率為被解釋變量,6 個影響因素為解釋變量構建Tobit 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yi表示農產品流通效率;α0表示常數;α1~α6表示回歸系數;x1i~x6i分別表示6 個影響因素。具體影響因素如表2 所示。

表2 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指標
通過DEA2.1 對2011—2020 年西北地區投入產出指標進行分析,得出西北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效率。其中,通過DEA-BCC 模型得到西北地區的靜態綜合效率值,如表3 所示。

表3 西北地區靜態農產品流通效率值
由表3 可知,陜西和新疆的綜合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及規模效率值都是1.000,說明陜西和新疆農產品流通達到有效前沿;規模報酬處于不變狀態,說明投入產出規模已達到了最優狀態。甘肅、青海及寧夏綜合效率較低且處于無效狀態,甘肅綜合效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純技術效率過低,反映出甘肅目前的技術水平不能做到合理分配資源,同時,其投入產出未達到最優狀態,應適當減少投入,對現有資源作出更科學的分配。青海綜合效率為0.846,主要原因在于規模效率低下。寧夏綜合效率最低,其純技術效率僅為0.861 且規模報酬處于遞減狀態,說明該地區資金、勞動力的投入相對冗余,應減少原始資金和勞動力投入,以技術賦能,尋找創新。
從數據來看,西北地區平均綜合技術效率為0.900,處于半強有效階段,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值大體一致,都在0.950 左右,表明西北地區不僅要在要素投入管理方面進行優化,還要在技術創新方面進行改革。
通過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可得2011—2021 年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年度均值及其分解值,結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可以看出,2011—2016 年,西北地區全要素生產效率處于比較穩定且半強有效的階段,2016—2017 年全要素生產率大幅度下降。通過靜態分解2016—2017 年西北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效率可知,2016—2017 年西北地區全要素生產率達到最低點的主要原因是甘肅和寧夏地區的綜合效率過低,拉低了西北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2017—2018 年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達到最高點,這是因為甘肅2017 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135 億元、增長32%,還與16 個國家開展了33 個產能合作項目。蘭渝鐵路的開通縮短了西南省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距離,大大提高了甘肅綜合流通效率。2018—2019 年全要素效率稍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效率和規模效率大幅度下降。2019—2020 年全要素效率又回升至1.017,但技術進步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均仍處于無效狀態。
對2011—2021 年西北地區的農產品流通效率均值及其分解值進行計算。由表5 可知,西北地區全要素生產率為0.991 8,表示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有縮減趨勢,主要原因是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過低。按各個地區來看,陜西的全要素生產率為1.022 0,其分解值大于1,說明2011—2020 年陜西農產品流通效率處于上升趨勢,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極大地促進了農產品流通行業的發展。青海與寧夏的全要素生產率都大于1.000 0,處于上升階段。甘肅全要素生產率小于1.000 0 的原因是技術效率指數和純技術效率指數無效,甘肅自然環境惡劣,資源比較貧乏,經濟基礎薄弱。同時,甘肅的高校及科研機構較少,人才政策不夠完善,導致創新驅動力不足。新疆全要素生產率低下的原因是技術進步指數處于無效狀態,新疆經濟格局較為單一,人口相對較少,市場規模小,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交通設施差距較大,對交通運輸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十分不利。

表5 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均值及分解值
采用Stata 15.0 軟件通過Tobit 回歸模型對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進行參數估計,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西北地區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
由表6 可知,等級公里路程與貨運量的統計結果不顯著,說明流通基礎設施水平和物流成本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微乎其微。郵電業務總量的統計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與農產品流通效率成正相關,說明信息化水平與農產品流通效率緊密相關。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從業人數和資本投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與農產品流通效率成負相關,說明西北地區對人力資金的布局不完善,與前文得出的規模報酬遞減狀態保持一致。交通運輸方面的財政支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與農產品流通效率呈正相關,即增加政府在交通運輸方面的財政支出能有效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由上述實證結果可知,西北地區近10 年的規模效率均值為無效狀態,且增加人力資金投入后未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因此,以科技賦能,增加流通業的技術支持迫在眉睫。
不能盲目將資金全部用于固定資產的投資上,對于生鮮蔬菜類農產品,要大力發展冷鏈運輸技術,降低該類產品在運輸途中的損耗率。對于其他農產品,應根據運輸距離增加多種交通工具。同時,將資金運用于優化布局、優化結構、優化功能方面,全力打通城鄉地區物資運輸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為解決源頭廠商和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政府可以利用電商直播、抖音商城及愛心助農等方式為廠商與消費者牽線搭橋。
充分發揮西北地區自身優勢。例如,陜西在能源開采、現代農業等方面具有極大優勢。發揮寧夏“銀川綜合保稅區”、新疆“口岸集群”的環境優勢,提高兩地的農產品流通效率。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繼續優化西北地區農產品的流通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