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詠薇
【摘要】在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視域下,黨史學習教育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還面臨著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資源融通呈現低效性、融入方式單一性等困境,要依托一體化背景系統地把握培養目標,更好地將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
【關鍵詞】黨史教育;思政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繼續把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同時“要用好學校思政課這個渠道”[1]。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盵2]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會議講話精神,要積極利用好思政課這個主渠道,做好“大中小”思政課縱向銜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一體化視域下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的價值意蘊
1.筑牢信仰之基,堅定理想信念
正所謂“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感悟黨的奮斗歷程,能筑牢信仰之基,有利于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幫助學生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在高中思政課教學中,以黨史教育作為理論支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更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樹立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以主人翁的姿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之力。
2.賡續紅色血脈,鑄就時代新人
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征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紅色文化,通過與思政課的融合能更好地賡續紅色血脈。通過思政課感受黨的百年艱辛歷程形成的精神譜系,中國共產黨可歌可泣的奮斗史、保家衛國的革命烈士和為新中國建設發展作出奉獻的英雄人物等黨史資源,都是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的源頭活水。小學思政教育播下了愛國的種子,初中在各科學習的基礎上將“愛國之情”“奮斗之志”厚植于心,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認同的培育奠定基礎。
3.豐富教學內容,培育核心素養
一方面,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從橫向和縱向角度為思政課提供歷史佐證,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充實課堂教學素材,更好地幫助學生立足于歷史和現實,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留存的革命遺跡,為思政課堂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打下基礎,有利于學生深刻感受思政課的理論內涵并非懸于樓閣,而是源于實踐,更好地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統一,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在回首過去路、走好當下路和眺望未來路的統一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一體化視域下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的現實困境
1.割裂“大中小”思政課關系,影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大中小學中螺旋式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不僅要注重區分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明確好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各階段在使命擔當、政治素養、理想意識、道德情感等目標培養上的區別,而且還要明確好各個階段目標之間的異同點和銜接度。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中要根據階段性的培養目標做到有效銜接。當前黨史學習教育在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系統性不強的問題,對于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中相同的黨史知識缺乏規劃、整合與銜接。教師難以把握大中小學黨史知識的銜接性,在授課時不知該講多少、講的深淺程度如何,容易出現“泛泛而談”或是“重復講授”的情況,影響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實效性。
2.難以把握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的關系,導致資源融通的低效性
黨史教育與高中思政課是相互統一的,受教材篇幅有限性的影響,黨史學習教育在思政教材中的呈現有限。教師的黨史專業素養有差異性,對黨史知識的掌握、黨史理論的理解、黨史脈絡的把握程度不同,如果沒有聯系和查閱具體的黨史背景,容易對一些黨史材料“照本宣科”,無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效果。許多教師難以把握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的關系,為了抓重點,對黨史知識的講授沒有道明其中的原委,理論闡釋不透徹,學生對黨史學習的深度廣度不夠,黨史材料與思政價值難以達到完美契合。
3.忽視黨史教育對思政課的重要性,導致融入方式的單一性
目前的教學評價方式仍以“考試”為主,使得黨史學習教育在融入思政課的過程中出現“形式化”“應試化”的現象,大部分采用課堂上傳統的講授方式為主,缺乏實踐環節,導致黨史教育融入方式的單一性。思政課的教學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的落腳點在于學史力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忽視黨史教育對思政課的重要性,沒有研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沒有發揮好各種互聯網平臺的資源優勢。
三、一體化視域下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的重要路徑
1.做好大中小黨史教學內容的整合銜接,系統把握培養目標
做好大中小學黨史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就要明晰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階段性特點,將黨史教育資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要完善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同時,要加強大中小學的交流互通,打破學段壁壘,秉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理念,強化教學內容的系統思維,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一體化建設。教材編寫組應積極與不同學段的教師充分交流溝通,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講解分析,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關聯性。要適應“大中小”一體化建設要求,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把握大中小學黨史教育的融入情況、黨史資源的利用情況,從而能理解不同階段黨史教育與思政課融合的目標定位。
2.豐富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呈現方式,轉變高中思政教師觀念
黨史教育要用好思政課堂的主陣地,用好黨史教育資源,讓課堂“活起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灌輸性教育思維,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在黨史融入課堂的過程中增強互動性。例如,在講授堅持中國共產領導的內容時,設計辨析式議題“如何評析中國革命已經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應該不需要中國共產黨領導了?!睂W生結合黨史進行駁斥,積極從多角度展開論證,有的從“黨帶領人民走過的百年成果豐碩”分析,有的從“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進行論證,有的從“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角度詮釋。學生在充分的黨史材料論證中堅定共產黨的領導,使得黨史教育巧妙融入政治課堂。教師可以結合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實地參觀革命基地,利用小視頻、微電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3.依托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優勢,有效提升教師的黨史素養
上好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增加黨史知識儲備和提高黨史素養,從而提高自身講好黨史故事與知識的本領,更好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學中。教師要依托合作交流的平臺,打通學段“壁壘”,形成教育合力,融通不同資源,建立共建、共研、共享的一體化機制。大學教師可以依托自身理論研究的優勢,以講座和線上交流等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幫助中小學教師提高理論水平。高中教師也可利用校際交流找尋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的方法,實現大中小學黨史教育教師的資源互補與信息溝通,更好地構建大中小學黨史教育教師隊伍一體化,提升教師的黨史素養。
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大中小思政一體化背景下,發揮好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融通不同資源,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創造性地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課,實現思政課程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繼續把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N].人民日報,2022-01-12.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