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腦出血是常見的顱內血管性疾病,會對腦組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即便通過規范與系統的治療,依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所以在平時預防腦出血十分重要。
腦出血的致病因素
腦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高血壓。研究發現,約30%的高血壓患者會出現腦出血,約95%的腦出血患者患有高血壓。因為長期高血壓會使腦內小動脈發生擴張,一旦血壓受某種因素影響驟然上升,小動脈可能會發生破裂,導致腦出血。長期高血壓還會損傷腦小動脈內膜,出現透明樣變與脂質沉積,管壁脆性增加,加大破裂出血的風險。另外,腦動脈硬化與腦血管畸形等疾病,以及飲酒過量、情緒過于激動或腹壓增加,都可導致腦出血。
腦出血的表現癥狀
腦出血的表現癥狀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全腦癥狀與局部癥狀。全腦癥狀是由于顱內壓上升或腦出血水腫所致,主要表現為昏迷、嗜睡、嘔吐、頭痛等;局灶癥狀是由于血液進入腦實質后,出現定位癥狀,如面癱失語、中樞性偏癱等。
腦出血的預防
有效管理基礎疾病
長期高血壓會使血液對血管的沖擊力增加,損傷血管,加快動脈硬化的病程;同時,動脈硬化又會使得血壓上升,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對高血壓進行長期規范的治療,對于預防腦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想保持血壓穩定,需定期進行檢查,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則要進行藥物治療。此外,糖尿病患者因為代謝紊亂,也會使得動脈硬化加重;血液疾病如血小板減少、貧血或白血病等,也可能引發腦出血,需要對上述疾病進行優先治療。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要做到戒煙限酒。因為煙和酒都會促進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動脈硬化加快,尤其是冠心病與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時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和家務勞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身體免疫力,但要避免機體過于勞累。
調節情緒
生活中要知足常樂,遇事要保持冷靜,避免過喜過悲,有利于預防腦出血。
飲食調養
飲食以低糖、低鹽與低脂為宜,少食用動物內臟等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保證飲食多樣化,不偏食,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適當補充蛋白質,如豆制品、蛋類與瘦肉等。高血壓患者要多飲水,讓血液得到稀釋,使血容量保持在正常的范圍內。
避免便秘
若高血壓患者排便時過于用力,會使得腹壓上升,進而引起顱內壓與血壓上升,容易使小血管發生破裂而引發腦出血。此外,在如廁時最好選擇坐便,因為蹲便會使下肢血管緊張,且在屏氣排便時腹壓升高。
結束語
總而言之,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當前,由于受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的影響,我國腦出血的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因此預防腦出血一定要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