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輝


摘要:目的 觀察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6例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83例。對照組行常規手術,研究組行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比較兩組顱內壓指數、治療有效率和神經功能指數。結果 對術后1 d、3 d和7 d,觀察組顱內壓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416,P=0.036<0.05);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指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神經生長因子、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相較于常規手術,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指標、顱內壓指標。
關鍵詞:顱腦外傷;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效果
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且多變,是臨床治療難點。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患者顱內壓會升高,甚至可能造成顱內血腫,威脅患者生命。現階段,顱腦外傷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1]。新型的手術治療為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臨床治療效果較常規手術更好。本研究旨在觀察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的臨床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66例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83例。對照組:男42例,女41例;年齡25~75歲,平均(50.13±2.70)歲;病程0.68 h~3.56 h,平均(1.93±2.70) h。研究組:男38例,女45例;年齡27~78歲,平均(52.11±3.46)歲;病程0.75 h~4.69 h,平均(2.40±1.72) 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格拉斯哥昏迷評分0~8分;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且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伴隨認知功能問題;存在凝血問題;無手術適應證。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基本的止血、抗感染及利尿干預;觀察患者體征變化,了解患者既往史、過敏史等;入院后2 h全方位開展手術干預[2];給予患者氣管插管麻醉;手術后監測全部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引流情況,保證患者呼吸通暢。
對照組行常規手術。即骨板開顱手術,醫師首先明確患者血腫位置,以額頂為切口開顱,對應骨窗直徑為8 cm;完成開顱操作后實施顱內減壓,清除病灶部位及其附近受損的組織,并開展針對性的止血操作;止血結束后進行關顱操作,切開硬腦膜,充分清除剩余血液及受損腦組織,并進行減張縫合、放置引流管[3]。
研究組行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于患者顴弓上耳屏部作一1 cm切口,順著患者耳廓方向延伸切口,以弧形手法擴展切口至前額發際線;翻開皮瓣,觀察額顳方向,用力牽拉,確保顱骨充分暴露;于額顳頭骨部位進行穿刺,穿刺5個骨孔后利用咬骨鉗充分咬除顱骨,構建10 cm×13 cm的骨窗;然后切開患者硬腦膜,暴露其額葉及顱窩,充分清除病灶部位的血液及已經受損的腦細胞組織[4],止血,沖洗,對硬腦膜進行減張縫合,放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顱內壓指數:分別于術后1、3、7 d檢測患者顱內壓指標。(2)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改善,患者基本癥狀全面消失,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部分改善,患者癥狀有所緩解、生命體征趨于正常;尚未改善,患者基本癥狀不出現好轉與改善變化,甚至病情加重。總有效=完全改善+部分改善[5]。(3)比較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相同時間點的空腹靜脈血2 mL,實施低分子肝素抗凝處理,保存在室溫環境,通過低速離心對上清液加以分離,放置在-80 ℃環境中充分凍存[6]。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模式檢測患者神經生長因子、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水平,相關操作按照試劑盒的標準進行。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顱內壓指數比較
術后1、3、7 d,觀察組顱內壓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顱內壓指數比較(±s,mmH2O)
組別 n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7 d
研究組 83 170.20±5.39 162.42±2.45 147.75±3.76
對照組 83 176.04±1.42 169.50±3.71 152.69±2.92
t 16.328 14.207 14.669
P <0.05 <0.05 <0.05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普通手術組對照組完全改善21例、部分改善47例、尚未改善1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5.54%;研究組完全改善29例、部分改善48例、尚未改善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2.77%。研究組治療總有效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416,P=0.036<0.05)。
2.3 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神經生長因子、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n 神經生長因子(ng/L) 膠質纖維酸性蛋白(ng/L) 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μg/L)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研究組 83 0.69±0.30 2.10±0.06 5.43±0.09 0.60±0.05 0.36±0.01 0.16±0.03
對照組 83 0.70±0.21 1.53±0.02 5.39±0.07 1.20±0.43 0.32±0.04 0.23±0.01
t 0.425 23.601 0.076 8.524 0.663 27.41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討論
顱腦外傷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的作用使患者頭部受損,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皮血腫、顱內血腫和頭皮裂傷。一旦出現顱腦外傷,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現階段,手術治療為顱腦外傷的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然而,常規開顱術給患者帶來的手術創傷較大,患者術后容易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影響治療有效性,且不利于患者預后[7]。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可以明顯降低患者顱內壓綜合指數,避免患者腦干受到血腫影響或壓迫,有效調整患者腦組織氧分壓或者腦血流指數,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骨板開顱手術雖對血腫清除有一定作用,操作相對便捷化,但沒有充分暴露額極、顳極,若有腦部腫脹現象,很有可能出現側裂血管影響蝶骨嵴的現象,增加腦水腫嚴重程度,對應骨窗相對小一些,阻礙了中線復位的及時性。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增加了骨瓣的去除面積,手術切口相對更加合理,充分暴露額顳頂葉以及顱窩底,醫師可以針對性地去除血腫和壞死組織,避免再次出血。骨窗位置比較低,涉及范圍廣泛,結合手術需求設計內外減壓的操作方式,這樣患者可以有效渡過危險期,促進腦部血液良性循環,改善患者預后[8~9]。
本研究結果表明,術后1、3、7 d,觀察組顱內壓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研究組治療效果更好。常規開顱手術過程中,醫師要結合血腫部位開展骨窗減壓操作,手術視野受限,不利于完全觀察患者病灶情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制定手術操作方案,減壓效果不夠顯著。同時,血腫清除過程中可能需要切除病灶周圍腦組織,很有可能破壞患者腦部神經,增加了病灶周圍腦組織受損概率,從而不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的調節性能和治療安全性[10]。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416,P<0.05)。說明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具有顯著優勢,醫師要全面設計好手術操作方案,通過科學的方法找到患者需要切除病灶部位,準確定位,減少術中出血量,保障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從而減輕神經損傷。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的操作面積較廣,較少出現血腫遺漏的現象。該術式充分實施了外減壓,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受骨瓣小的因素影響手術效果,使患者腦組織維持健康狀態,降低腦組織壞死率。此外,該手術操作還可以較為完整地清除挫裂傷區域壞死腦組織,且手術時間短,促進手術順利進行,保障手術治療效果。
治療后,研究組神經生長因子、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更高。治療中,醫師能夠合理地對患者顳葉底面進行減壓,且位置較低,可以確保側裂靜脈足夠通暢,有效開展手術治療,滿足治療的基本需求,進一步降低水腫風險。同時,該術式可以加快患者血供恢復速度,促進患者腦部血液循環,降低患者缺血性損傷程度,減輕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此外,還可縮短患者治療時間,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該神經損傷,降低患者不舒適感,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手術,標準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顱腦外傷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降低顱內壓。
參考文獻
[1] 馬強,葛永興,王壽海.顱腦外傷后進展性出血性損傷68例診療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24):4103-4104.
[2] 崔寶川.標準去骨瓣血腫清除術對重度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5):36-37.
[3] 李童.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對沖性顱腦外傷患者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 當代醫學,2020,26(27):51-53..
[4] 李文生,黃瑞宏.有創動態顱內壓監測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手術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35):122-125.
[5] 孫桂茂.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與傳統開顱手術治療顱腦創傷合并顱內高壓的臨床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12):1794-1795.
[6] 方九強,李杰,沈斌.雙側骨瓣減壓與傳統單側標準創傷性大骨瓣手術治療顱骨損傷療效差異的比較分析[J],臨床醫學文獻電子雜志,2019,6(93):16-17.
[7] 李童.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減壓術治療對沖性顱腦外傷患者再灌注損傷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0,26(27):51-53.
[8] 梁昊天.探討高壓氧聯合標準創傷性大骨皮瓣減壓術治療嚴重顱外損傷的預后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的電子雜志,2019,3(18):89-91.
[9] 王海華.等容血液稀釋聯合控制性降壓在顱腦外傷手術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系統醫學,2019,4(18):86-88.
[10] 劉小娟,蘇曉麗,李興珍.分級護理模式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在重癥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