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屹
孕期與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D)是指因盆腔功能受損、退化而引發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便失禁等。以往,臨床對PFD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婦女。但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妊娠和分娩是引發該疾病的主要因素。隨著“三孩”政策的開展,PFDD已成為高發病之一,對女性的生活質量產生巨大影響。
妊娠與分娩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
結締組織是支持盆底功能眾多組織中最易受損的部分,其強度受盆底肌纖維膠原的影響。妊娠時,母體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引發膠原代謝異常,進而對盆底功能產生影響,主要表現為盆底韌帶松弛、器官下移等。這樣的情況會持續整個妊娠期,甚至產后仍存在。妊娠晚期,腹壓增大、子宮重量增加等,均會影響腹部正常的解剖結構,使盆底肌肉逐漸變得松弛,進而影響正常的盆腔功能。分娩時,胎兒娩出、陰道擴張等均會導致盆底肌肉損傷。胎頭對盆底肌肉的壓力時間受產程影響,產程越長,壓力越持久,容易引發盆底功能障礙。
孕期與分娩PFDD的防治措施
PFDD的應對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
孕期的預防
(1)生活方式干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預防PFDD的發生,包括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纖維食物(如玉米、麥麩、大豆等),多喝水;積極鍛煉,避免肥胖;不要做過多的重體力勞動;養成正確的排便及排尿習慣;孕期積極治療糖尿病、咳喘等可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
(2)孕期健康教育:孕婦和家人需要多了解懷孕的注意事項和盆底知識,盡早進行盆底肌訓練,對控制母嬰體重、維持盆底肌肉正常功能、提高順產率和縮短產程具有積極意義。
分娩時的預防
(1)避免不必要的會陰側切:經陰道分娩行會陰側切的產婦發生PFDD概率遠高于未進行側切和會陰自然裂傷的產婦。因此,產婦需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會陰側切。
(2)分娩鎮痛: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可使孕婦在分娩時無明顯的疼痛感,保護會陰彈性和伸展度,避免盆底肌過度使用,降低會陰側切率,減少陰道裂傷的發生,進而保護盆底的正常功能。另外,椎管內阻滯分娩鎮痛不會對孕婦的腹直肌造成影響,可加速第二產程進程,有效預防PFDD的發生。
(3) 改變傳統仰臥位分娩:以往,孕婦在分娩時多采用仰臥位。其實,在不同的產程選擇合適的體位可有效緩解產婦疼痛,促進胎兒娩出,縮短產程,保護盆底功能。
(4)水中分娩:水中分娩可幫助產婦緩解疼痛,降低PFDD發生率。但是,水中分娩目前并未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治療
非手術治療
(1)盆底肌訓練:指參與訓練者有意識地進行以提肛為主的訓練,使盆底組織自主收縮,通過刺激盆底神經,維持和恢復盆底運動器官的功能和形態。產后,孕婦可通過盆底肌訓練預防PFDD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臨床上首選“Kegal”法,產婦在分娩后1年時間內堅持訓練,可有效預防尿失禁。盆底肌訓練簡單、方便,孕婦在家可自行進行。但缺點是訓練模式動作單一、過程相對枯燥乏味,需要產婦有很強的自律性。為達到良好的恢復盆底功能效果,需要家人和醫護人員共同監督、鼓勵和支持。
(2)盆底肌肉電刺激:主要是通過電刺激對盆底功能進行修復,預防PFDD。通過產生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盆底肌肉神經興奮,對喚醒和恢復盆底神經部分功能有顯著效果。另外,電刺激還可以增強括約肌收縮力,并通過抑制膀胱的過度興奮改善孕婦的控尿能力,以達到治療尿失禁和恢復盆底功能的目標。但是,現階段臨床采用電刺激療法治療PFDD處于摸索階段,還未有關于電刺激設備、參數和治療時間的統一標準,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3)盆底生物反饋治療:指利用生物反饋儀捕捉并放大盆底肌收縮信號,使受試者感受到盆底收縮,多次、刻意進行訓練以形成條件反射。生物反饋治療對恢復盆底功能的成功率約為70%~80%,具有操作簡便、針對性強的特點,同時不會對產婦造成較大的痛感,是目前臨床治療PFDD常用方案。但也有研究表明,產婦在生產前就開始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對預防分娩后3個月內的尿失禁并無太大幫助,在生產后進行治療效果顯著。
(4)子宮托:是維持子宮和陰道壁處于正常解剖結構的醫用器具,對預防子宮脫垂有較好的效果。子宮托經濟、實惠,且效果好,深受廣大患者的認可。但是,放置子宮托會出現陰道出血、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應,部分孕婦則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因此,臨床在使用子宮托時需要密切關注孕婦的不良反應,定期隨訪。子宮托輔助電刺激治療PFDD,可顯著改善孕婦盆底功能。
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方案效果不佳或PFDD較為嚴重時,應采取手術治療。
盆腔器官脫垂患者常用的術式有陰道重建術和陰道封閉術。其中,陰道重建術是指通過手術制造一個陰道,以恢復陰道正常的解剖結構,適用范圍廣;陰道封閉術是將陰道管腔進行關閉處理,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考慮選擇全部關閉或部分關閉,達到治療子宮脫垂的效果,具有創傷小、恢復時間快等優勢,適用于無性生活或是年老體弱的女性。
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主要采用尿道中段吊帶術為治療方案,可達到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長期療效可維持10年之久,在臨床廣泛較為應用。
大便失禁的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如果藥物干預無效,一般會選擇肛門括約肌成形術和結腸造口術進行治療。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妊娠和分娩是導致PFDD發生的主要因素。為預防PFDD的發生,可在孕期、分娩時期進行干預。其中,孕期主要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分娩是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和分娩體位。對于PFDD患者,產后主要是通過盆底肌訓練、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等形式進行盆底功能的恢復,一般能取得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