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婷 馮曉旭



摘要:目的 觀察腦梗死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選取各2022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和心理狀態。結果 觀察組FMA、Barthe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腦梗死早期患者實施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和心理狀態,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腦梗死恢復期;早期中醫康復;生活自理能力;護理滿意度
腦梗死高發于老年患者,主要是因為患者腦部血液供應不暢,導致腦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繼而引發語言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1~2]。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完善,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致殘率仍然較高[3~4]。因此,對腦梗死實行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觀察腦梗死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方法及其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62.15±1.17)歲;男25例,女21例。觀察組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60.23±1.13)歲;男25例,女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病情處于恢復期;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心臟病;癌癥;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監測患者血壓、心率等臨床指標;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科學飲食;記錄患者病情發展,便于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患者體位干預;運動康復指導等。
(1)體位干預:正確且舒適的體位能夠有效避免患者肢體痙攣,因此,護理人員要定期幫助患者翻身,并抬高患者患肢,避免患者發生背部褥瘡及下肢靜脈血栓。
(2)運動干預:完整的康復訓練方案是患者自由活動的基礎,對于能夠下床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走步訓練和四肢彎曲訓練;對于不能下床的患者,應每日對其進行宣教,告知其訓練的重要性,提高其訓練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適當進行床上運動。
(3)語言、認知功能干預:遵循從淺至深的訓練原則,保證患者語言、認知功能逐步恢復。首先,指導患者閱讀單個詞語,當患者能夠獨自閱讀單詞后,再指導患者閱讀短句和文章,逐步提升難度。同時開展口腔訓練,如鼓氣、齜牙等,以鍛煉患者口腔肌肉。此外,可以進行認字游戲,鍛煉患者認知功能。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
(1)中醫按摩干預:依據中醫辨證理論,通過揉法、捏法對患者穴位進行按摩,每穴3 min,2次/d。對有風痰阻絡證的患者,按摩患者上肢的內關、極泉以及風池身柱,下肢的三陰交、足三里、環跳以及陽陵泉;對有痰熱腑實的患者,按摩患者上肢的穴極泉、合谷以及尺澤,下肢的穴陽陵泉、委中以及足三里等;對有虛風動癥的患者,按摩患者的穴曲池、百會、風池以及內關等;對有氣虛血瘀證的患者,按摩患者上肢的內關、極泉以及尺澤,下肢的足三里、三陰交以及陽陵泉。此外,順時針按揉足三里、氣海、三陰交以及合谷穴位[5~6]。
(2)情志干預:中醫認為患者的情志和腦梗死病情的發展有關,負面的情緒會導致病情加重。患者因語言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繼而影響治療依從性。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護理人員應定期與患者溝通,及時掌握其心理狀態,獲得其信任,幫助其克服心理問題、正確看待自身病情和治療,從而樹立治療信心,保持樂觀心態。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使用FMA評分量表與Barthel評分量表,分數與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2)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使用NIHSS評分量表,分數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比。(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滿意>7分,患者癥狀基本恢復正常。較滿意3~6分,患者癥狀有所好轉。不滿意<2分,患者癥狀未發生改變。總滿意=滿意+較滿意。(4)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利用SAS與SDS評分量表,分數與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呈正比。(5)比較兩組生存質量:使用SF-46評分量表,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觀察組FMA、Barthe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NIHS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護理滿意率為93.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生存質量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據臨床研究表明,我國每年都會上漲將近160萬的腦梗死患者,且死亡率高達68.75%。其中,大部分腦梗死患者會喪失自理能力,不僅會使患者身心遭受折磨,還會給家屬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與經濟負擔[7~8]。因此,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對腦梗死患者實行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積極改善患者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和神經功能等,提高其生活質量,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歸家庭與社會[9~10]。早期中醫綜合康復護理干預主要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從中醫按摩、情志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干預,不僅可以改善患者預后,還可以針對患者中醫證型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護理效果好于常規護理,且患者預后更佳[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MA、Barthel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對腦梗死早期患者實施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早期患者實施中醫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改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緩解患者心理狀態,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曹旭玲.對老年腦梗塞病人實施早期中醫護理及現代康復護理的意義評價[J].新疆中醫藥,2022,40(4):90-92.
[2] 姜尤,張麗,張晨,等.丹參通脈湯聯合中醫護理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療效及神經、免疫功能的影響[J].四川中醫,2022,40(3):217-220.
[3] 劉艷.中醫護理模式用于腦梗塞患者恢復期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0,39(34):135-137.
[4] 劉培.改良留置胃管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塞早期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營養狀態的改善[J].黑龍江科學,2020,11(18):50-51.
[5] 孫祥麗.中醫護理在腦梗塞恢復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4):158-159.
[6] 王軍鳳.中醫護理聯合現代康復護理對早期老年性腦梗塞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3):115-116.
[7] 陳莉.分析中醫臨床護理在控制急性腦梗塞患者血糖水平中的應用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2):9-10.
[8] 呂樸仙,唐娟.中風(腦梗塞恢復期)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及患者滿意度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33):78,80.
[9] 王愛玲.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塞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臨床評價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4):85-86.
[10] 樊惠菱,吳琳,劉婷,等.中醫護理對腦梗塞偏癱患者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5):32.
[11] 劉宇.早期中醫護理干預對腦梗塞患者認知及預后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26):94-96.
[12] 龔麗麗.早期中醫護理和現代康復護理在老年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4):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