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 黃三樂
摘要:目標管理理論由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在 《管理實踐》一書中正式提出。該理論強調以企業為主體的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對各方面的全方位管理,認為員工進行自我管理等管理環節的重中之重是以“目標”為管理核心,圍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目標展開管理。本文對國內現有的德魯克目標管理中文文獻做分類綜述,嘗試探索我國藝術管理學科在實施管理教學過程中對目標管理理論的活化運用,進一步充實我國藝術管理學科的空間。
關鍵詞:德魯克;目標管理;藝術管理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科學管理理論創始人泰勒提出任務管理與精神革命時,科學管理學派中就已有學者發覺了建設目標的重要性。管理過程學派中法約爾等學者曾將目標的制定看作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人際關系學派中的著名學者福萊特認為,要讓團隊成員自愿將團隊目標視為自身共同目標,從而促進成員間的合作次數、效率與質量;麥格雷戈提出假設員工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工作任務,管理者即可嘗試放手相信員工,給員工機會真正切身加入管理活動之中,進一步通過讓員工實現自我控制來接近更優的管理效果,目標管理理論也正是在麥格雷戈的Y理論上建立起來的;社會系統學派的學者指出要分配好集體目標與個人目標之間的關系,用以防止雙方目標相悖;學者巴納德在當時也已注意到集體目標有著先后順序,需要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早期的目標管理理論前身在這時已產生雛形。
一、有關目標管理理論的學位論文
中國知網的研究數據庫中以 “德魯克”“目標管理”為主題關鍵詞的國內碩博學位論文共有77篇,經過深度閱讀文章后排除1篇與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不太相關的文章,共有76篇相關碩博論文,包含碩士學位論文75篇、博士學位論文1篇。
(一)管理類專業學位論文
從發文聚焦點來看,國內高校當中選擇德魯克目標管理為碩博學位論文選題的專業多以管理類專業為主,其中又以對企業、項目類型的管理以及對政府機構的管理的關注較為多見。按照學位論文作者的專業將論文進行分類,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與行政管理專業研究此方向的人數較多,分別有16篇、13篇、7篇論文;教育經濟與管理、企業管理專業各有4篇論文;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管理專業各有3篇論文;項目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各有2篇論文。
齊喜串[1](2002)從目標管理法研究入手,力求側面說明管理方法的改進對企業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引用與對比德魯克、黃憲仁等中外管理學家的目標管理理論,采用自身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所收集的案例和研究結果,針對國內企業的規律特點對目標管理法在我國企業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作出分析,提出了目標管理法對于企業培育團隊精神、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推進作用的觀點;何淵[2](2006)以新宜公司為個案實例研究,深入探討目標管理方法在新宜公司中的實施方法,在總結該公司使用目標管理法的經驗教訓之上,對于企業如何去設計目標管理方案與如何實踐給出了建議;張朝[3](2018)就工程實施五要素 “人、機、料、法、環”進行了目標管理分析,希望通過目標管理理論應用提高項目管理者對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率,便于服務于當下工業污染土地項目的進一步治理。
(二)思哲、思政類專業學位論文
近年來,思想哲學或思想政治類專業的學生以此為選題進行學位論文寫作的現象越來越多,在政府職能轉換的背景下,用目標管理理論對政府機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的嘗試逐漸多見。從學科專業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選此主題的學位論文共有3篇,哲學、管理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各有1篇論文對其進行研究。這類對德魯克目標管理研究的學位論文常常是針對政府制度改革的探討或針對城鄉鎮政府部門管理的個案研究。
劉鐸[4](2016)在力求客觀把握德魯克的思想來源與主要管理思想的同時,探究了其思想中的人本主義哲學意蘊,將德魯克思想當中的從 “人”出發與創新性的目標管理等管理思想進行深入剖析;劉姍 (2016)將德魯克的生平背景和其管理思想中自由思想的理論來源作為切口,主要從目標管理的自由思想與自我管理的自由思想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針對目標管理中有關自由思想的自我控制、參與式管理與成就激勵進行哲學范式的探索;劉慧麗 (2012)指出我國企業正存在技術濫用和不能有效監控技術的社會現實問題,認為德魯克企業技術管理思想中對于企業組織的目標體現了個人利益與組織團體利益的統一,能夠更好地實現將企業中多個角色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集體凝聚力。
二、有關目標管理理論的期刊類文獻
知網數據庫中所收錄的國內研究 “德魯克”“目標管理”的期刊文章數量已有300余篇,本文嘗試先從其中的51篇核心期刊論文 (包括北大核心、CSSCI來源及擴展版、CSCD)入手來對此類文章以管窺豹。不同分類視角對于全面分析該領域的已有研究能夠起到向前助推的作用。期刊類文獻的研究著眼點主要圍繞經濟與管理科學主題展開,出版此類主題的刊物類型多以行業類刊物為主。
(一)核心期刊文獻研究領域分類
1.目標管理與管理組織
管理學學科囊括的細分專業門類較多,研究該領域的學者大多對目標管理理論進行深度挖掘,并以我國國情為例創新性地結合實際進行研究。
楊宇立 (1992)認為目標管理更注重代表的是一種內容豐富的管理思想而不是一項簡單的管理技術,若要將目標管理落實到實踐當中必須要將事物的活動過程進行量化、分解,而我國的政府行政工作中的多數工作難以定量分解,因此指出目標管理不適于在政府行政機關當中普遍推行;[5]李睿祎 (2006)認為目標管理理論的顯著特點是將目標當作貫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常常以目標的完成度來評判各項管理活動所做貢獻的大小,衡量個人與集體的利益是否實現;沈云林 (2008)提出目標管理績效評價系統的效率成果導向有著 “注水”“負績效”等變形性的結構性缺陷,應避免通過不擇手段的行為來達成績效要求的情況,鼓勵綜合使用效率績效值和對立面負效益因子績效矯正值來共同決定員工的效益績效值,正面實現團隊的管理目標;邱國棟 (2013)等人從后現代視角重新審視了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思想,指出目標管理偏向的不是任務管理或者計劃管理,而是類似于激勵系統的運作,應當從 “世俗管理”走向 “信仰管理”再走向道家 “無為而治”的階段,倡導對人性的精神解放。
2.目標管理與經濟活動
一些經濟類研究者將目標管理理論與國內經濟行業對其理論的應用加以研究。
張遠鳳 (2002)對德魯克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思想進行了分析概括,結合其思想指出非營利組織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可以通過組織的目標來吸引資金投入和人才加入,為有效實現組織目標來建立組織的監督管理機構;任作敏 (2002)認為海爾企業創始人提出的OEC管理法 (Overall,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 Control and Clear,OEC)是在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現代化管理法,他指出海爾公司正是在這樣每件事、每個人、每天乃至每小時的精細化管理下才慢慢實現了企業的總體目標,將海爾公司的管理實踐認作是基于德魯克目標管理法進行的一次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嘗試;朱劍利 (2017)指出企業人才當量密度在按照在編職工學歷、專業技術資格、職業資格等級、人才類別的系數最高折算值之和與本企業長期在職職工人數的比率下,需要結合企業需求依據分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級員工進行綜合考量,要根據指標的目標需求在下一階段的招聘過程中有意地提升員工基礎素質;耿川 (2019)沿著德魯克的博雅管理思想與中國哲學家王陽明思想中對管理實踐有益的思想理論,對于兩位名家管理思想中的對話點展開探索,試著在陽明心學基礎上對中西方的目標管理法進行歸納融合,使中國企業有本土化的管理思想可依,實現剛柔并濟、互益共生的中國式管理目標。
(二)作者出處分類
從51篇核心期刊文章的作者出處來看,除了8篇文章是由或管理工作者獨立創作,或校企背景作者共同完成以外,其余43篇文章均寫自于高校師生學者。對比來看,高校學者比社會從業者要更留意德魯克目標管理的理論及應用。鑒于前文已對出自高校學者的文章進行了較多綜述,這里專對8篇有管理工作者參與寫作的文章進行簡述。
葉國禎 (2008)工作于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結合其自身30多年的管理工作實踐經驗以及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的認識,針對自己對管理實質的深化認識展開了闡述,認為 “實踐、平衡、責任、品質、溝通、創新”是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保證;高秀云 (2010)等三位共同作者分別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工作學習,對德魯克目標管理理論在農業科研所辦公室中的具體運用展開研究,從目標設定、目標分解與實施、目標追蹤與監控、目標考核與反饋等4個維度論述了農業科研所辦公室采用目標管理的應有策略;閆紅軍 (2011)在長慶油田分公司基建工程部工作,關注了油氣田地面建設場站工程 “36911”工期的目標管理體系建立,分析該工程項目中所踐行的管理過程中蘊含的德魯克目標管理法,體現了該工程工期目標管理體系建立中所追求的 “公正、公平、以人為本”思想與 “多勞多得”分配原則;金曙 (2012)就職于南通電視臺,指出德魯克目標管理思想應用于民生類新聞的欄目管理對于工作的目標分級、過程控制、組織管理、積極性調動均能夠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從而達成欄目組與員工個人的雙贏目標;鄭偉 (2013)、鄭春岐分別工作于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中材集團,在解析德魯克目標管理思想的同時指出了目標管理在實踐中存在的10個不足,結合德國博世公司、巴西SEMCO公司、中國海底撈公司等實例闡述了管理者比起目標管理思想更需要能夠提供全新企業理念、鼓勵創新、為員工發展創造空間的 “無目標管理”方式;藍燕 (2017)、丁福同就職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于采用目標管理法來預防住院患者跌倒情況的可行性和管理效果展開研究,在實踐目標管理的過程中定期評價管理效果、及時進行措施改進;朱劍利等人均就職于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對所研究指標進行了目標管理模型構建與結果反饋;劉晟[6](2019)等人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體規劃管理處工作,對目標管理視角下上海市近期建設規劃定位研究以及城市規劃的思路進行深度探討,為提升該市的發展規劃質量獻策。
自1992年我國開始有核心期刊文章涉足德魯克目標管理理論至今的30年間,有幾位作者深度研究了 “德魯克”“目標管理”這一主題,并對此發表了核刊文章。例如,兩篇文章分別發表于2005年、2006年的吳中超針對 “目標管理是否過時了”這一命題進行了研究;羅珉在2007年、2009年獨自發表了三篇文章對德魯克的人本主義范式、實踐性思想解讀、目標管理后現代思想解讀展開論述;杜鵬程于2009年、2010年兩次與趙曙明共同發文對德魯克管理思想研討會進行了綜述;趙曙明在之后的2014、2020年還分別與其他作者聯合發表了兩篇深度挖掘德魯克管理思想理論的文章,在此領域共有4篇文章。
三、結束語
目標管理理論在海內外多個企業與組織中被實踐后,成為許多團隊規章制度或員工手冊中的核心要義。而目前在我國已有的研究德魯克目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專著、學位論文或是期刊類文獻中,都罕見有藝術領域的學者、工作者對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我國高校的藝術管理學科專業作為依托于現代管理理念與管理理論且在近十幾年來不斷發展成熟的專業,更需要一批真正具備管理理論專業知識、了解管理理論發展脈絡、懂得管理理論實踐運用的藝術管理專業師生與從業者,來實現建設藝術管理中國學派的抱負。目標管理研究對于探索我國藝術學理論學科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提升我國藝術管理專業的辦學成熟度、拓寬藝術管理者的思維閾值等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也為國內外管理學學者對于目標管理理論的多維交流角度提供了更多可行平臺。
參考文獻:
[1] 齊喜串.目標管理法:操作與案例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 2002.
[2] 何淵.目標管理法在新宜公司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6.
[3] 張朝.基于目標管理的北京焦化廠地塊污染治理修復項目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學,2018.
[4] 蔡玉升.目標管理在軍隊領導機關管理中的運用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5.
[5] 鐘一民.地方政府目標管理工作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2008.
[6] 康劍.昆明市黨政機關目標管理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