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蓉 石利平 謝蘇黔 陳艷麗 張金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層醫院神經外科重癥單元(NICU)病房開展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22年7月- 2023年2月入住如東縣人民醫院NICU病房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對比性的原則分為對照組(50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采取監護病房全封閉式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檢測兩組NICU患者病房內空氣環境中細菌數量,調查評估兩組患者家屬的抑郁、焦慮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留置針拔管率及住院時間。結果? 采取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后,觀察組NICU病房內空氣環境中細菌數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留置針拔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對兩組患者家屬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家屬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層醫院NICU病房在新冠肺炎后疫情時代通過開展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病房內空氣環境中細菌數量,促進患者恢復,同時消除家屬焦慮、抑郁等不良心態,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關鍵詞】? 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基層醫院;神經外科重癥單元
中圖分類號? R4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23--04
隨著目前重癥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備受重視,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心理需求同樣值得醫護人員的關注。護理理念以由最初的“以患者為核心”逐漸向“以患者及家屬為核心”的方向轉變[1]。在基層醫院神經外科重癥單元(NICU)病房內,因多數患者病情危急,醫護人員往往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患者的救護工作中,忽視對患者及家屬心理方面的關注。而對于患者家屬來講,同樣間接影響患者康復質量。美國重癥醫學學院于2007年提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概念,認為患者和家庭的參與對NICU病房臨床決策及患者結局均存在影響[2]。本研究針對醫院NICU病房內患者開展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觀察臨床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2年7月- 2023年2月入住如東縣人民醫院NICU病房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則進行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18~70歲,平均42.13±3.54歲。觀察組年齡18~70歲,平均42.21±3.57歲。納入標準:住院時間均≥7d;文化程度均在小學以上;患者家屬身體健康,符合探陪要求。排除標準:即將死亡;患者或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取得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配合本次研究。
1.2? 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
對照組采取監護病房全封閉式管理模式,允許患者及家屬用視頻通話方式進行線上交流。觀察組實施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建立固定一陪護管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主任級醫師以及多名高級護師共同商議下,制定NICU內家屬陪護管理方案,在此基礎上制作相應的宣教手冊或音頻。在管理方案執行前,需建立固定一陪護管理小組,由護士長作為監督者和顧問,根據彈性排班制劃分護理小組,由臨床工作經驗至少在3年以上的高級護師作為小組長,負責臨床指導基層護理人員的工作。待患者進入到NICU后,委派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包括年齡、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肌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評分、壓瘡風險評估量表(Braden)評分、導管評分等,以判斷符合陪護標準的群體。
(2)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的實施:①第一階段。在符合標準的患者進入NICU后,需立即按照規定對病房進行封閉式管理,每天需在固定時間利用視頻通話方式詢問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屏幕觀察其變化程度。②第二階段。由責任護理人員和家屬進行溝通,僅選擇1名進入隔離病房內進行陪護。該名家屬進入病區后,需嚴格按照護理人員的指導穿戴一次性的隔離服,并佩戴專業的衛生帽、醫用口罩、醫用手套等。在接觸患者前,需按照護理人員指導按照七步洗手法對手套外側進行清潔,需使用專用無色無味的消毒制劑。如患者本身年齡過大,或合并呼吸道感染、嚴重慢性疾病者,則嚴格禁止陪護。在家屬進入到隔離室內后,只允許在親屬病床周圍活動,不可隨意走動,也不能發出過大的聲音,與護理人員的交流只能通過視頻電話,不得拍擊病房內墻壁、玻璃等結構,以免造成交叉污染。日常可進行常規對話,但洗漱、更換衣物、皮膚按摩、肢體按摩等操作時,需嚴格遵照護理人員指導進行,禁止任何調整導管、輸液管、呼吸管等的操作,開展吸痰、鼻飼、更換注射藥物等操作時均需由護理人員完成。晨間巡房、交接班時需由家屬直接參與,由護理人員詢問,家屬根據實際情況作答,如發現患者存在任何異常情況,需第一時間通知護理人員,并幫助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
1.3? 觀察指標
(1)NICU病房空氣監測:每月第4周周二9:00-10:00通過標本采集器采集NICU病房內空氣樣本,利用血瓊脂進行細菌培養,檢測各組患者NICU病房空氣質量。
(2)患者家屬心態評估: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每戶患者選擇一名家屬作為代表,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家屬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其中SAS總計100分,50分為臨界值,50分以下為無焦慮情況;50~60分為輕度焦慮情況;61~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總分為100分,53分為臨界值,評分越高,患者家屬抑郁心態越強烈,相反得分低則程度輕。
(3)患者住院時間及留置針拔管率。
1.4? 數據分析方法
運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NICU病房空氣監測
采取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后,觀察組NICU病房內空氣環境中細菌數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住院時間及患者家屬心態評估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0.34±1.19d,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5.02±1.23d,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336,P<0.05)。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對兩組患者家屬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家屬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留置針拔管率比較
采取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后,觀察組患者留置針拔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NICU是用于收治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病房,能夠實現對該類病變患者的集中監看和治療,患者通常包括中重型急性腦血管病變、重癥顱腦損傷、急性脊髓損傷、中樞神經感染、持續性癲癇等患者,該類患者共同的特點為病情發作頻率較高,且發作后病情較急、較重,需要借助外界機械設備來維持各生理指標的穩定[3]。同時NICU內患者發病后還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機體的活動能力喪失、免疫功能下降也會使其成為院內交叉感染的主要對象,因此需要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進行治療,NICU便應運而生。而為了更好地確保該類患者病情穩定,也為了進一步降低各病區間病毒、細菌的流竄概率,NICU內均實施封閉式無陪護管理辦法,僅在每天固定時間提供家屬的探視,但如非必要可使用視頻通話的方法在病房外完成,極大程度上杜絕了院內感染的問題[4]。
NICU內患者需長時間受到各種搶救器材、設備等的束縛,且無法下床活動,加之疾病、疼痛感、死亡感等對心理的折磨,導致其更需要家人的陪護。加之NICU中多數操作均為侵入性,患者的心理還會產生自卑感、焦慮感,長時間住院產生的醫療成本也給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會使患者產生自責感、負罪感等,更需要家屬從旁安慰和關愛[5]。因此,固定一陪護管理制度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需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并在家屬進入NCIU前完成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相關規范和標準。進入時需嚴格佩戴隔離用衣物,包括隔離服、衛生帽、手套、口罩等,經過專業消毒后方可在NICU中陪護患者[6-7]。陪護過程中需減少走動,如病房內非單獨患者,則不得與非親屬進行溝通,以最大程度控制交叉感染問題。陪護期間除和護理人員對話外,不得觸碰任何設備或器械,也不得更換注射藥物,所有專業操作均只能由護理人員完成。陪護家屬只需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其心理安慰,并代替護理人員嚴密監看其病情變化[8-10]。
總之,基層醫院NICU病房通過開展固定一陪護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房內不良事件的出現,促進患者恢復,同時消除家屬焦慮、抑郁等不良心態,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4? 參考文獻
[1] 包蓉,席惠君,邱景,等.基于互聯網的電子陪護證在后疫情時代醫院陪護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22,22(9):687-691.
[2] 李琪,蘇晴晴,張瑤瑤,等.后疫情時代醫院病區陪護人員智能化管理平臺的臨床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2022,48(5):360-362.
[3] 魏俊吉,康德智.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專家共識(2020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0,100(19):1443-1458.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0,18(2):100-105.
[5] 顧晶雯,周麗平.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患者及陪護防護意識[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9):818-820,829.
[6] 周金平,岳麗青.多部門網格化管理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綜合醫院陪護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20,27(14):49-53.
[7] 王紅霞,吳婷婷,魏憐恤,等.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病區陪護人員閉環管理探討[J].醫院管理論壇,2021,38(12):68-70.
[8] 黃伶智,李亞敏,柴湘平,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下綜合醫院探視陪護管理[J].護理學雜志,2021,36(12):62-65.
[9] 黃李華,毛燕君,李靜,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肺部腫瘤內科病房的護理管理策略[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z1):309-312.
[10] 李海燕,蘇晴晴,王磊,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病房人員的精準防控管理[J].精準醫學雜志,2022, 37(5):458-461.
[2023-05-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