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陳珍,女,本科,護師。
【摘要】? 目的? ?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 ? 選取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2019年
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n=32)和研究組(n=30)。2組患者均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規組予以傳統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對2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比較2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護理前后28關節疾病活動評分、健康狀況評定量表(HAQ)總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評定量表(SDS)評分。結果? ? 2組患者護理前,臨床護理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護理后,研究組患者類風濕因子(RF)水平、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指數均低于常規組(P<0.05);2組患者經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護理前,2組患者28關節疾病活動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各項評分較護理前均呈下降趨勢,且研究組28關節疾病活動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炎癥指數等指標水平,使得關節功能恢復速度加快,緩解負性情緒,全面提升生活質量,利于患者身體功能恢復,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 優質護理模式;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0-009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0.032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非化膿性關節炎疾病,常因小關節受累起病,多為對稱性[1-2]。隨著病情的發展,可以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組織的損壞,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喪失,可能損害心臟、肺臟、腎臟、神經系統等器官[3-4]。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飲食結構的不當,每年患類風濕關節炎的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類風濕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給患者造成諸多不良影響以及心理負擔,以往多采取西醫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理想,影響患者預后。
隨著中醫的發展以及成熟,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在此基礎上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以及生活質量。本研究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F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臨床資料? ? 選取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2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常規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56~71歲,平均年齡(63.09±7.23)歲,病程4~15個月,平均(7.64±2.19)個月。研究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65~73歲,平均年齡(69.17±4.17)歲,病程4~15個月,平均(7.93±2.16)個月。2組患者基線資料中性別比例、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 納入及排除標準? ? 納入標準:納入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28關節活動評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
5.1分,疾病均處于活動期;患者思維無任何異常,可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工作;清楚本次研究方案,并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患者臨床資料不全者;中途退出治療、護理者;免疫系統存在缺陷者。
1.3? ? 方法? ? 2組患者均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規組予以傳統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
1.3.1? ? 中西醫結合治療? ? 患者均服用艾拉莫德片(海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84,
25 mg×14片),口服,飯后服用,1片/次,2次/d。治療周期為1年。中藥熏蒸護理干預:患者進行中藥熏蒸護理之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治療目的以及意義,操作方式等、消除患者顧慮,促使治療順利進行;選用熏蒸方劑為川芎30 g、羌青 30 g、蒼術 20 g、藥曲草30 g、秦艽20 g、益母草 30 g、當歸 20 g、桂枝 20 g、桑枝 20 g、山雞血藤 30 g等,將上述中藥材加入2 000 mL清水浸泡0.5 h后,進行煎煮,把煮好的中藥放入熏蒸床,充分暴露患者需要熏蒸的部分,治療時間為0.5 h/次,2 次/d,治療周期為1年。
1.3.2? ? 傳統護理模式? ? 護理人員予以患者心理干預,飲食干預,用藥指導等。
1.3.3? ? 優質護理模式? ? (1)護理人員可以采取書面形式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向患者介紹該病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在患者出院的第1 天,護理人員應制定出院計劃,并向患者講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如何進行康復運動。(2)護理人員予以患者飲食干預,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幫患者量身定制1份以蛋白質、維生素、高纖維等食物為主的膳食表,囑咐患者多飲水,有助于血液的稀釋以及循環。(3)護理人員將患者病床調整至合適的高度,促進其下肢血液循環流暢,避免血管堵塞。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以及予以按摩護理,定時翻身,避免血液循環不暢以及繼發褥瘡等。(4)予以患者溫馨安靜的治療環境,保證病房定期通風,室內溫濕度適宜,陽光充足,可以在室內擺放綠植,有助于舒緩患者壓抑情緒,進一步提高護理效率。
1.4? ? 觀察指標? ? (1)2組患者臨床治療比較情況,包括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清晨,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4 mL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后獲取血清,放置-20 ℃的環境中待檢。采用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與配套試劑盒和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CRP、RF,采用全自動動態ESR分析儀對ESR予以測定,3項指數越低說明臨床治療效果越顯著。(2)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健康調查簡表 (36-item short form, SF 36) 是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普適量表,用于評估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測評得分與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程度呈正相關。其內容包括生理機能、生理活動、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態、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等,采取百分制。(3)2組患者護理前后DAS28、健康狀況評定量表(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較。其中28關節疾病活動評分是對患者腕部、肘部、肩部等28個關節評估疼痛程度,DSA28<2.6為緩解,DSA28在2.6~3.2為輕微疾病活動,DSA28在3.2~5.1為中度疾病活動,DSA28>5.1為重度疾病活動。健康狀況評定量表總共有4個維度20個問題,每個問題賦值為0~3分,0分代表毫無困難,1分為有些難,2分為很難或需要幫助,3分為無法完成,分數越高則功能越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 和焦慮自評量表(SAS) 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上2種量表各20個評分項目,采取4級評分制度,SAS、SDS分值越低,心理狀態越好,則表示臨床護理效果良好。
1.5? ? 統計分析? ?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 ? 2組患者護理前,臨床護理各項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護理后,研究組患者RF水平、ESR、CRP指數均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 2組患者經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護理前后DAS28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比較? ? 護理前,2組患者DAS28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各項評分較護理前均呈下降趨勢,且研究組DAS28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滑膜炎為特征的系統性疾病。目前,有研究發現該病發病機制可能與遺傳、環境等因素有關[5]。該病具有晨僵、多關節受累以及關節變形三大顯著臨床表現,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痛苦,影響生活質量,增加患者負性情緒。臨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緩解患者關節疼痛、提高肌肉功能為治療目的。艾拉莫德是治療此病的常用藥物,具有良好抗感染和鎮痛的功效,能夠改善骨結構,緩解病情。中醫理論學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疼痛是由于肝腎不足、痰瘀互阻、氣滯血瘀等引起,可分為虛、實、寒、熱證[6-7],因此需要添加熏蒸方劑輔佐治療,它是由川芎、羌青、蒼術、藥曲草等組成,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效,可有效減少骨質破壞,改善不良病癥,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8-9]。為了確保病情加速好轉,在治療過程中需予以患者優質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該護理模式主張“以人為本”,對患者展開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過對患者心理以及生理的雙重保障來加速患者康復。
本研究顯示,護理后,研究組患者RF水平、ESR、CRP指數均優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知,在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指數,提高護理效果。中西醫結合治療選擇的藥物為艾拉莫德及熏蒸方劑,能夠有效抑制紅細胞沉降率以及巨噬細胞分泌功能,維持C-反應蛋白水平正常,減輕機體炎癥反應[10]。經過優質護理的全面護理,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保障預后。在護理過程中向患者予以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普及,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認知,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加快患者康復速度;予以患者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信賴;在飲食上予以患者干預,可以促進其疾病恢復,避免不良飲食造成病情加重;在護理過程中予以患者安靜溫馨的護理環境,有助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進一步提高疾病治療效率,抑制炎癥反應,提高骨吸收能力,加速骨關節功能的好轉。
護理前,2組患者DAS28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各項評分較護理前均呈下降趨勢,且研究組DAS28評分、HAQ總分、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優質護理模式依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心理狀態等予以針對性的護理,通過一系列護理干預,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環境護理等,讓患者在心理上接納治療,緩解患者病情以及降低再次患病風險,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使其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緩解痛苦,消除負性情緒,利于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工作,保障其身心健康。該護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豐富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扎實的臨床業務水平,利于醫院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炎癥指數等指標水平,使得關節功能恢復速度加快,緩解負性情緒,全面提升生活質量,利于患者身體功能恢復,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翟春艷,柴麗娟.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患者遠期免疫功能的影響和通路機制研究[J].河北醫藥,2019, 41(12):1842-1845.
[2] 田燕妮.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繼發骨質疏松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7):184-185.
[3] 陳琪,王玉潔,李世超,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活動期療效觀察及免疫機制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6(12):1875-1881.
[4] 謝志敏,吳德鴻,劉東洋,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37(2):290-296.
[5] 阿雯婷.疼痛護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癥狀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163-165.
[6] 趙莉.中醫內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220-223.
[7] 高倩.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探討[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19(7):164.
[8] 伍邦翠,張靜,韋蕓,等.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糖皮質激素治療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護理效果[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21,38(2):87.
[9] 楊柳.臨床路徑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康復護理中的效果觀
察[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20,43(增刊1):241-242.
[10]? ? 王婷婷.功能鍛煉結合延續性護理干預對類風濕性關節
炎患者的影響探析[J/CD].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4):18-23.(收稿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