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學校,江蘇盱眙 211700)
中職教師在實施財會專業教學時,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在未來人才競爭中占據更高優勢,實現學生實踐經驗的合理豐富,提升學生專業素質。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學習,實現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中職教師需要合理優化財會專業教學,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培養自身素養。中職教師在具體實施課程教學時,要對學生的理論素養加強重視,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中職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指導,使學生更為高效地參與學習,提升學生整體素質[1]。
例如,中職教師在開展財會教學時,需要在學生了解基礎知識之后再進行專業教學,以此讓學生對專業會計知識有更為充分的理解。通過該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熱情。同時,中職教師還可以運用相關軟件或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向學生形象地展示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增強,使學生更為高效地參與學習。
中職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其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相對有限,對財務會計知識缺乏充分的認識。此時,中職教師如果只通過口述的方式講授財務會計相關業務知識,容易導致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工作需求,學生無法充分理解財務會計相關業務知識,在未來工作中,學生也很難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尋找一些校外資源,科學應用模擬道具,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得到有效轉變,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密切聯系,最終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充分理解,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合理應用各項技能,強化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2]。
中職教師在進行理論課程的教學時,對實踐教學部分要加強重視,讓學生更為高效地參與學習,確保學生在未來的崗位工作中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
例如,在學生畢業之前,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訓。學校要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引導學生共同參與企業建設。教師要對學生的工作情況進行仔細觀察,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該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財會職業具有更為全面的認知,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相關內容[3],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和發展優勢。通過該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參與學習中具有更高的目的性,明確未來事業規劃,進而得到更大發展。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學習,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踐進行有效引導。再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暑假或寒假等空余時間進行崗位實習,使學生在實習中理解更多財會知識,同時,可以強化學生的操作能力,使學生對不同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有更為充分的認知。
中職教師在開展財會專業教學時,需要對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合理應用,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對校內實驗條件與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應用,針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創新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會計模擬實驗和社會實踐,確保財會專業學生具有較高的技能意識,實現學生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在開展仿真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熟練地操作計算機設備,合理使用會計軟件;強化學生財務處理能力和報表編制能力,使學生具有更高的成本核算能力,充分掌握與財務工作相關的各項政策;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學生財務審計能力、報稅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有效應用各種財會政策,使中職財務教學具有更高的實用性[4]。
教師在具體落實實踐教學時,需要進行審計、出納、稅務會計、會計核算等會計崗位的科學設置,組織學生輪流負責相關崗位,進行崗位實踐模擬,確保學生在未來實踐中能夠高度適應崗位需求,使學生對各崗位有更為清晰的認識,確保學生對崗位工作內容有更為充分的了解,可以合理劃分崗位職責,明確崗位工作的操作技巧。
在財務教育的理論化教程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演示相關案例,但對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并沒有多大的效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及時找出自身不足,在業務能力學習方面缺乏積極性。如果財務專業的學生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對實踐操作的學習缺乏重視,就無法提升自身的業務技能。與此同時,當學生在學校中參與實踐操作時,教師給予學生的寬容度較高,導致學生無法深刻理解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相比較而言,企業對財務人員的寬容度相對較小,不會容忍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和操作失誤。
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財務教學時,需要和相關企業有效合作,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訓練,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使現代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得到高度滿足[5]。
例如,學校可以和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組織財務專業學生利用假期時間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踐工作。此時,教師需要進行實習期的科學設定,組織學生在各個協作企業參與工作,使學生在企業環境中得到有效鍛煉,明確自身財務業務方面的不足。在實習期滿之后,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業務情況進行深入學習,使自身業務層面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提升業務能力,更為高效地提升自身職業能力。
在財務人員參與具體工作時,嚴格遵守職業操守是其個人品質與個人修養的重要保障。財務人員的專業度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資金安全,并進一步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如果想要嚴格堅守職業操守,財務人員就需要充分了解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法律法規[6]。雖然在我國現代中職院校教育中,財務法律法規是財務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部分學生在學習財務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并沒有把法律法規牢記于心。
因此,財務專業的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時,不僅需要針對學生財務業務技能設置相關課程,而且需要針對相關法律規定設置課程。與此同時,財務管理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財務法律知識,不斷強化自身職業素養,為財務專業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對學生進行職業操守的科學構建,確保學生可以在未來的崗位中嚴格遵守職業操守,滿足現代社會的專業人才需求[7]。
例如,財會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財務法律法規時,需要引入真實的違法案例和守法案例,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掌握相關法律法規,使學生對違法操作的惡劣影響具有更為直觀的認識。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財務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社會上立足,還可以使學生的個人價值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職業規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注重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的科學培養,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此時,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職業規劃而改進對該生的考核方式,以對學生的財會知識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督促,使其財務專業素質能夠高度滿足企業需求。
因此,中職院校在具體實施財務專業考核時,在對學生理論知識進行嚴格考核的同時,還需要綜合評價企業需求和學生的業務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修養與個人業務能力[8]。
例如,中職院校在針對財務專業實施學期考核時,不僅需要利用專業試卷和日常完成度進行嚴格考核,而且需要對職業技能證書和實習評定考核加強重視,強化綜合性考核,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先向學生告知考核方法,使學生產生一定的約束力和緊迫感,進而保證學生在未來學習中具有更高的針對性。學校通過科學應用相關舉措,可以培養更多的財務專業高技能人才,提升學生的職業操守、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使社會人才儲備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在現階段,經濟市場發展對人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院校在開展財會專業教學時,需要與現代社會形勢有效結合,針對社會人才需求制定教學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基于基礎理論教學強化教學實踐,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時,需要結合理論講解,融入課堂互動環節,使其課堂教學實踐理論結合實際。
但現階段,部分學校并沒有根據新時代的要求進行教學改革,無法滿足企業人才需求,使現代社會缺乏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9]。針對該情況,教育機構需要針對新的人才需求出臺教學機制,確保財會專業教師可以主動提升教學質量,并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和科學改進,更新課堂教學理念,使專業技能操作與基本理論有效結合,通過一體化教學進行高技能人才的科學培養。當行業出現新的法規與政策時,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內容,讓理論知識的教學能夠有效結合企業實際。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優秀教師可以對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對財會專業產生更強的興趣。在該種狀況下,為了使教師具有更高的專業能力,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學校需要定期引進教育專家或優秀授課教師,組織開展專業講座,使教師專業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學校要組織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操作,確保實現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中職院校還需要和其他學校進行學術交流,對教師教學中的不足和發展優勢進行綜合分析,使教師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具有更高的教學水平[10]。
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中,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專業技能,使自身具有更高的業務能力,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學習。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時,要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優化師生關系,為社會培養更多綜合型人才,使教育事業得到更大發展。
中職教師在開展財務專業教學時,要通過科學改變教學觀念,強化理論結合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針對教學需求制定實訓計劃,實施仿真教學。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多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教師要對專業考核方式進行合理應用,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獲得更高的專業技能,對學生業務素養進行有效培養,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業務技能,提升學生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