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博
(江西省南昌市樂活知行幼兒園,江西 南昌 523750)
社區管理是居民治理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城鎮化發展與建設的重要環節。伴隨中國經濟與社會文化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社區管理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社區管理旨在通過合理規劃和管理社區內資源、規范社區內居民的行為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在社區管理中個體的行為選擇會直接影響社區的運行和居民的福利。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作為社會科學中的重要理論之一,認為個體在面對各種選擇時會根據自身的利益和目標進行理性決策。從理性決策的角度探究居民行為與社區管理的關系,理解個體的理性選擇行為對于社區管理具有重要意義[1]。
社區管理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社區管理的職責主要包括環境衛生、社區安全、居民服務等方面,對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有重要的作用。社區管理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目前我國社區管理的組織結構已基本形成社區居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為核心的管理結構。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社區管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
居民對社區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缺乏認識。一些居民認為社區管理與自己的生活利益關系不大,因此對社區事務不感興趣,缺乏主動參與的動力。他們抱著“有事找管理辦公室,沒事不理會”的態度,對社區事務缺乏關注和了解。社區管理部門在宣傳教育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未能向居民普及社區管理的理念、任務和成果,這就造成了居民對社區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認同。
此外,一些居民對于社區工作的效果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自己的聲音和意見很難被聽到和采納,覺得自己的參與沒有實際意義,因此也不愿意參與進來。他們認為社區管理部門不注重居民意見的反饋和落實,導致居民對社區管理的參與充滿了不確定性。
現階段我國社區管理的模式較為單一,主要依靠居委會或物業公司等單一管理機構,而缺乏多元化和專業化的管理方式。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社區管理的理念滯后。長期以來我國社區管理主要強調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業管理,對于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參與傾向的重視程度有限。缺乏對社區居民的需求和多元化管理方式的理解。
其次,相關管理機構的專業化程度不夠。社區管理涉及居民服務、社區規劃、社區文化活動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和團隊來進行具體操作。然而目前許多社區管理機構的管理人員并沒有接受系統的管理培訓和專業知識的積累。
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提供了居民與社區管理部門之間直接交流的渠道,使得信息的傳遞更為及時和高效。居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社區管理部門則可以通過社會化網絡平臺發布公告和政策來收集民意和解決問題。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我國社區管理部門對于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的運用仍然較為有限[2]。
首先,許多社區管理部門對于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了解不足,缺乏相關技術和資源支持。這使得社區管理部門在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的運用上面臨著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難題。
其次,社區管理部門對于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的認識和意識還不夠強烈。一些社區管理部門認為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只是年輕人的玩具,對于社區管理沒有太大的用處。這種觀念的存在導致了對于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運用的忽視,缺乏對其潛力的認識。
最后,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在社區管理中存在著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社區管理部門對于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擔憂使得他們對于社交媒體和社會化網絡平臺的使用保持謹慎態度。
基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本文提出了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該模型包括個體特征、社區環境、社會網絡以及行為激勵4 個維度。
個體特征是指個體在參與社區管理行為時所具有的個人屬性和特點。個體特征在影響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過程中有較大的作用。本文將個體特征分為年齡、教育水平和經濟狀況3 個方面進行分析[3]。
首先,個體年齡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年齡較高的個體更傾向于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個體對社區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也會增強,樂于為社區發展和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個體的教育水平也對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產生顯著影響。教育水平較高的個體更有可能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這可能是因為教育水平較高的個體具有更廣泛的知識和能力,更能夠理解社區管理的重要性,并為社區提供專業的建議和幫助。
最后,個體的經濟狀況也會對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產生影響。通過研究發現經濟狀況較好的個體更愿意參與社區管理行為。這可能是因為經濟狀況較好的個體更有能力和資源來支持社區管理工作,同時也更有積極的動力參與社區事務。
社區環境是指社區的治安狀況、公共設施狀況等因素顯著影響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社區的治安狀況指的是社區內部的安全狀況,包括犯罪率、治安事件發生率等。公共設施狀況則指的是社區內部的公共設施建設和服務水平等方面,包括社區公園、娛樂設施、健身設施、醫療設施等的數量和質量。
首先,研究結果表明社區環境對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首先,治安狀況良好的社區往往能夠提供安全、穩定的社區環境,居民在這樣的環境下更愿意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相反治安狀況較差的社區容易導致居民的不安全感和恐懼,從而抑制了個體參與社區管理的意愿。因此提升社區的治安水平是促進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公共設施狀況的好壞也會對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公共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便利程度。如果社區內部的公共設施建設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對居民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意愿將產生影響。相反如果社區的公共設施建設齊全,居民會更樂于參與到社區管理中來。
社會網絡作為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提供信息獲取和交流渠道、合作和支持平臺,以及影響個體的行為態度和行為規范,對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具體而言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3 個方面。
首先,社會網絡提供了信息獲取和交流的渠道。個體通過社會網絡可以獲取到社區管理相關的信息和資源,了解社區管理的需求和問題。例如,個體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社區組織或鄰居之間的交流,獲得關于社區活動、政策和項目的信息。這些信息的獲取可以激發個體的興趣和參與意愿,促使其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
其次,社會網絡提供了合作和支持的平臺。個體可以借助社會網絡與他人建立互惠關系,共同合作解決社區管理的問題。例如,個體可以通過社交網絡與其他志愿者、社區組織或政府機構合作,共同參與社區管理項目的策劃和執行。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網絡提供了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和支持的渠道,增強了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最后,社會網絡還影響個體的行為態度和行為規范。個體在社會網絡中接受到他人的認同和評價,進而影響其對社區管理行為的態度和行為規范。例如,當個體的社會網絡中有其他人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并得到認可時,個體受這種行為影響的可能性較大,傾向于參與社區管理行為。
在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中,行為激勵是一個重要的維度。行為激勵指的是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所得到的激勵或回報。行為激勵與個體對參與社區管理行為帶來的成本和收益之間的比較相關。如果個體認為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他們更有可能參與這些行為[4]。
個體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激勵可以分為內部激勵和外部激勵。內部激勵是指個體出于自身興趣和價值觀,主動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獲取滿足感和自我實現的動機。個體可能認為參與社區管理行為可以帶來一種社區認同感和責任感,進而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
外部激勵是指個體通過參與社區管理行為可以獲得來自他人和社區的獎勵和認可。個體可能期望通過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獲得他人的贊許和尊重,進而提升自己在社區中的地位和形象。這些外部激勵可以激發個體的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行為的動機。
在社區環境維護方面,個體的理性選擇會受到環境維護的收益影響。如果居民能夠從環境維護中得到實際利益,他們更傾向于積極參與和支持社區環境的維護工作。
首先,加強環境監管是社區環境維護的核心措施之一。社區管理者應建立健全的環境監測機制,定期對社區環境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環境問題。同時加大力度處罰環境違法行為,在社區居民中形成共同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的自覺性。
其次,提高環境維護的收益對居民的理性選擇行為具有重要影響。社區管理者應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增強居民對環境維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讓居民明白環境良好對他們個人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可以適當給予環境維護的積極行為一些獎勵或榮譽,激發居民參與維護環境的熱情。
最后,加強社區居民與環境的互動和參與也是社區環境維護的重要策略之一。管理者可以組織開展各種環境公益活動,如環保宣傳講座、垃圾分類指導等,增加居民與環境的接觸和參與度。同時建立居民參與環境維護的機制,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共同參與社區環境的改善。
根據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通過優化社區居民的個體素質可以提升居民對社區管理的參與度。社區管理者應該通過以下的策略提升社區居民的素質水平。
首先,為社區居民提供培訓機會和發展空間,增強其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同時也要提供發展空間,激勵他們在社區管理中積極參與和創新。
其次,社區要加強人才引進和選拔。社區管理者應該積極引進外部人才,注重選拔具備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員。同時要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確保選聘到合適的人才。
最后,社區管理要為人才的成長制定激勵機制。社區管理者應該制定激勵機制,獎勵那些在社區管理中表現出色的員工。這樣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使員工的工作效益和滿意度得到提高。
基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通過提升社區經濟水平,在堅實的經濟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社區管理信息化應用能力。這樣可以提升社區管理的效率,從而使得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個人收益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提升社區的管理水平[5]。
首先,社區管理者應積極改善營商環境、簡化審批程序、提供優惠政策等吸引更多企業入駐社區,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資源和優勢。社區管理者應根據社區自身情況發展具有本土特色和競爭力的行業。社區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可以形成自己的經濟品牌,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居民,社區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創業之基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會根據自身利益和預期收益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身的行為,可以激發其更多的創業動力,推動社區經濟的發展。
其次,政府要在社區管理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推動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同時社區管理人員也需要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新技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最后,社區管理部門應該積極開展社會化網絡的應用。通過建立社交媒體賬號、組織在線討論和調查等方式加強與居民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熱情。
社區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多個參與主體的利益和行為選擇。個體在社區管理中的行為決策往往基于自身的利益和單元收益。同時個體會受到社會規范、個人價值觀和社區經濟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約。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是能夠有效運用于優化社區管理的社科理論,在我國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