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三小學 漆淑榮
小組合作學習是集體精神傳承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結合分析可知,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對小學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的有機統一和落實,更是對小學“雙減”提質增效的有效貫徹。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平等性、主體性和互動性原則,對如何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1.促進學生之間合作交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被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任務或解決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相互交流、協商和合作,共同思考和解決問題。通過與組員的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
2.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共同協作完成任務,這要求他們不僅要運用語文知識,還要運用其他學科或課外的知識技能。例如,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語文、科學、歷史等學科知識,從而提高綜合能力。同時,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學生還要運用課外的生活經驗或者情感體驗來理解這些知識,如此,共情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此外,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些都是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共同閱讀和討論文本材料,通過與組員的交流,理解和分析文本的內容。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和補充,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共同完成寫作任務,通過與組員的交流,互相提供意見和建議,改進自己的作品,從而學會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1.提高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組織和管理學生的小組活動,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合作,同時保證整個課堂的秩序。通過實踐,教師可以逐步提高課堂管理能力,學會靈活應對各種情況,確保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在以后的教學中更熟練地組織和管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2.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和溝通。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密切互動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困難,針對性地給予其指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饋和建議,從而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這樣的互動和溝通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其更加了解學生,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拓展交流合作的范圍。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合作,教師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教學策略,拓寬教學視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專業培訓和研討會等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這樣的專業發展和學習可以使教師更加專業化,提升其綜合教學能力。
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合理應用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幫助學生奠基語文學習情緒的作用,能夠為后續小組教學的開展提供助力。基于此,教師應該重視合作學習小組的有效構建。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以下幾點: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否符合學生學情,包括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興趣、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等;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否符合教學要求;合作學習小組是否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適應;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否與現代化教學理念相符合。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海上日出》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以上節點出發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教學內容的難度和目標。分析教材可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日出景象,教學難度一般,因此可以確定小組成員數量為4人左右。
其次,通過線上教育平臺調查學生的學習興趣,統計學生的學習基礎,明確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為小組組建奠定基礎。通過分析可知,有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寫作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基于此,教師最終可以確定組建合格、一般、優秀三個層次的小組。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語文學習基礎相當,學習興趣和關系都不會有太大沖突。
最后,教師還可以考慮學生的性格,將外向和內向性格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學生之間的關系過于親密或者過于疏離,以避免影響學生小組討論任務的有效完成。通過以上分析組建的語文學習小組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為學生語文思維和語言應用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幫助。
小組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指導學生學習方向的作用。以學習任務為導向,學生的學習內驅動力能夠被有效激發,從而構建更高效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小組學習任務的科學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小組任務數量是否與教學內容相符合,是否與學生學情相符合;小組學習任務是否與教學重點相適應;小組學習任務是否符合當前學生的認知;小組學習任務是否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學習任務是否更具有科學性和綜合性。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墨梅》一課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從以上幾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確定小組學習任務。結合學生學情,將小組任務分為合格、一般、優秀三個層次,可以設計以下內容。
合格小組學習任務:
1.正確朗讀古詩,劃分古詩詞朗讀節奏。
2.掌握古詩詞中的必會生字詞,如“乾坤”等。
3.了解作者王冕的生平,記住其代表作。
一般小組學習任務:
1.掌握詩的朗讀節奏,背誦古詩。
2.結合古詩,自主思考“洗硯池”等詞的含義以及所表達的情感。
3.理解作者在《墨梅》中表達的高風亮節的情感,體會作者的人生態度與高尚情操。
4.用自己的話表達學習這首詩歌的感受。
優秀小組學習任務:
1.在完成以上任務的基礎上,對古詩詞中經典用“字”和“詞”進行分析。
2.結合寫作背景,深入理解詩的每一句話和表達的含義。
3.自主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拓展類似詩歌的閱讀,加深自身對此類詩歌的認識。
4.選擇多樣的朗讀形式,感受詩人對墨梅的贊賞之情。
5.搜集作者王冕的其他古詩,了解其寫作特色。
通過以上分層的小組任務,學生不僅能夠減輕與自己實力不匹配而造成的學習壓力,還能夠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實現學習的螺旋式上升。此外,這些小組學習任務也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引導和教學實踐開展奠定了基礎。
多形式的教學不僅能夠推動教師綜合教學實力的提升,還能夠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公平性、互動性和主體性的有效落實。此外,開展多形式的教學能夠將學生從傳統枯燥的教學中解放出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基于此,教師應該結合小組任務開展豐富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小組任務完成的環境是否合理;小組任務教學指導是否更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小組任務教學指導實踐是否能夠提升小組學習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示兒》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以上幾點開展多形式的小組教學指導。在正式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前,教師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播放有關《示兒》的動漫視頻,幫助學生初步了解教學方向。在視頻中,學生能夠整體感受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可以播放與《示兒》相關的音頻素材,如自然聲音、古琴演奏或朗讀錄音,通過聽覺感受,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體會詩歌中的韻律和情感。
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小組給予不同的實踐引導。對合格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問題引導其思考,如“詩中的‘示兒’是什么意思?作者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了對兒子的思念之情?”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討詩歌的內涵,提高對詩歌的理解能力。對一般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分句朗讀詩歌,通過朗讀來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同時,教師可以引導這一小組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一步感受詩歌表達的情感。如此,學生就能夠從抽象的描述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詩句的意思,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對優秀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寫一篇關于《示兒》的讀后感,或者創作一首類似風格的詩歌,這樣的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其文學欣賞水平。
在整個小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所有學生結合自身學情進行創作,如寫一篇與《示兒》相關的短文或詩歌。每個小組可以分享自己的創作,并進行互評。通過小組內的創作分享,學生相互借鑒,提高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多元的教學指導和幫助,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小組學習任務的理解。
教學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能夠給予小組成員及時的教學反饋。基于此,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從評價標準確定、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反饋等方面出發開展教學評價。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愛之舟》一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上幾點出發給予學生科學、客觀的評價。結合教材分析,教師可以制定以下評價標準:學生是否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細節和隱含意義;學生是否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課文中的生詞和短語;學生是否能夠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學生是否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并進行合理分析。
確定標準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以下多元的評價方式確定評價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讓學生分享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評價他們的參與度和貢獻;布置一些個人作業,如閱讀理解題、詞匯填空題等,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詞匯運用能力;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完成一個與課文相關的項目,如演講、劇本創作等,評價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學生進行個人口頭報告,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評價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
結合以上綜合評價方式和科學評價標準指導,教師可以選擇多元反饋方式給予學生對應的評價。
首先,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書面反饋,指出他們在閱讀理解、詞匯運用等方面的優點和不足。例如,對學生的作業,教師寫道:“你對課文的理解很深入,但在詞匯運用方面還需要加強。”
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口頭反饋,及時指出他們的優點和改進的方向。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在小組討論中提出了很有見地的觀點,但需要更多的例子來支持你的觀點。”
再次,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討論其學習進展和目標,并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例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共同,詢問其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如閱讀更多的材料來擴展詞匯量。
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同伴評價,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小組合作項目完成后互相評價對方的貢獻和表現。
通過系統的教學評價,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及時改善學習方式,實現持續學習的目的。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熟,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文聽說讀寫等綜合技能,還能推動學生合作交流等綜合能力的培養。本文從組建小組、明確小組任務、開展多形式教學實踐、給予學生多元教學評價等方面,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進行研究,為學生融入社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