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王明晶 譚霜 付洪英
(新疆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課題,推進鄉村的全面振興,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動農村綜合生產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關鍵在于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部門轉移,增加農民非農就業。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提到,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農村居民的非農收入是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提高農民的非農就業率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關鍵[1]。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在轉型升級,第一產業所占的經濟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的經濟比重逐年上升,與此同時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人數在逐年上升,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國農村勞動力中,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例已經低于45%,從事非農就業的比例已經上升至55%以上[2],非農收入比重上升至40%以上[3]。但一些地區仍然存在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比例偏低的問題,從而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長期以來新疆地區存在剩余勞動力基數大、人均財富差距大等現實情況,成為阻礙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阿勒泰地區城鎮化水平滯后,大量勞動力擁擠在低效低質低能的傳統農牧產業中,且受制于農牧民資本稟賦欠缺、區位偏遠且交通不便等因素,促進農牧民非農就業的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應密切結合地區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策略,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緩解城市勞動力短缺,開拓更大的消費市場,對阿勒泰地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于資本稟賦對非農就業的影響研究,最初學者主要從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角度出發,對金融資本和自然資本的關注度較低。李萍通過對湖南省幾個市的240名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擇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社會資本、擇業觀念和就業環境對擇業機會、職業選擇和職業適應的影響程度[4]。楊云彥和石智雷對湖北省和河南省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農戶家庭稟賦對成員外出務工決策有顯著影響,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越豐富,外出可能性越大,家庭條件較差和較好的更傾向于外出務工[5]。薛福根和石智雷對河南、湖北的調查數據構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選擇是受到個人素質和家庭稟賦的雙重影響[6]。楊曉軍和陳浩對湖北省武漢市的調查樣本進行計量分析發現,人力資本對農民工非農就業的職業選擇和工資收入存在明顯的制約[7]。謝勇通過計量模型分析了南京市農民工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對就業境況的影響[8]。宋山梅等以資本稟賦為研究視角分析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行為,認為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自然資本高于第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的具體就業行為受資本稟賦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方式受金融資本的影響較大,而老一代農民工的就業行業及方式受個人特征、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影響較大[9]。不同學者對非農就業與資本稟賦關系的分析,明確了在非農就業中資本稟賦發揮著較為明顯的作用。
阿勒泰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北部的阿勒泰地區,地處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西北與布爾津縣相鄰,西南與吉木乃縣交界,東部與蒙古國接壤,市境南北長146km,東西寬84km,總面積1.15萬km2。阿勒泰市總人口19.62萬人,是傳統的多民族聚居區,聚居著漢、哈、回、維、蒙等33個民族。阿勒泰地區農村勞動力214371人,農村富余勞動力78430人。其中,常年富余農村勞動力27321人,占總富余人數的35%。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始終把促進勞動力非農就業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督促各縣市把勞動力向非農轉移作為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于2022年6—8月進行的實地調研,采用問卷發放的形式在阿勒泰市及各個鄉鎮進行了調研,在每個鄉鎮隨機選擇2~3個村,在每個村選擇10個以上的農戶進行問卷調查,回收農戶樣本431份,及時將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對問卷數據做初步的錄入,在這個過程中,去除掉空填、漏填等信息不全的問卷后,共獲得有效樣本403份。
根據表1的統計結果,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216名男性,占總樣本的比例為53.60%,有187名女性,占總樣本的比例為46.40%,可知調查對象中的男性數量多于女性;受訪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6~60歲和36~45歲2個區間,在調查總人數中的占比分別為41.69%和31.02%,年齡位于26~35歲的人數較少,占樣本總量的19.60%,年齡處于18~25歲的受訪者最少,僅占了受訪者總量的7.69%,通過這些信息可以看出受訪農戶的年齡較大,這體現出農村明顯的老齡化現象;受訪者的婚姻狀況以已婚及其他情況為主,占樣本總量的88.09%,未婚人數較少,僅占11.91%;參與調查的農戶中哈薩克族占樣本數的大部分,占比為53.60%,其次是漢族,占比35.98%,維吾爾族和其他民族的受訪者較少,分別占比1.24%和9.18%,這與阿勒泰市是以漢族和哈薩克族為主的民族特點相關。

表1 調查對象個人特征情況
3.2.1 非農就業的收入普遍偏低,就業地點以本地縣市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圖1可以看出,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比達到了樣本總量的51.23%,收入在2000~4000元區間的占比為38.89%,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不足10%,可見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的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從農民非農就業的地區可以看出,農民非農就業主要集中在就近的縣市,其中選擇在本市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占比最大,占到樣本總量的38.27%,其次是在本地縣城就業的占比為21.60%,在本地鄉鎮和省內就業的人數也比較少,占比分別為15.74%和13.58%,只有10.80%的農村勞動力選擇遠赴省外就業,可以看出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在進行非農就業時,選擇的半徑比較小,表現出了顯著的本地化特征。

圖1 非農就業收入分布

圖2 非農就業地區分布
3.2.2 非農就業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業,親戚朋友介紹是最主要途徑
從圖3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行業分布中可以看出,阿勒泰市的農村勞動力在進行非農就業時,選擇建筑行業的人數最多,占到調查樣本總量的25.62%,制造業占比18.21%,其他行業占比16.67%,說明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在進行非農就業時主要以進入門檻較低的行業,多半以體力勞動為主。從圖4非農就業途徑分布中可以看出,36.42%的農村勞動力是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的,說明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途徑主要是以親朋好友帶動為主,非農就業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圖3 非農就業行業分布

圖4 非農就業途徑分布
因變量“農村勞動力是否參與非農就業”分為“參與”和“不參與”2種不同的情況,即0-1模型,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為“1”,不參與為“0”。
根據現有研究,本文主要從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自然資本4方面選擇自變量,在人力資本層面選取了文化程度、健康狀況、技能水平、培訓次數,共計4個變量;在社會資本層面選取過節拜訪戶數、經常聯系親友個數、城市戶籍親友個數等5個變量;在金融資本層面選取了年收入、借貸款總額、借款來源、借款難度4個變量;在自然資本層面中選擇住房面積、人均耕地面積、耕地質量、機耕條件和距離最近鄉鎮距離共計5個變量。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變量及說明見表2。

表2 變量說明
利用卡方檢驗對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人力資本交叉分析結果
利用卡方檢驗對農戶人力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后,可知健康狀況和培訓次數沒有表現出顯著性,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2項呈現出顯著性。
利用卡方測驗對社會資本與農戶參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見表4。
通過卡方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過節拜訪的親友戶數、經常聯系的親友數量與親友間的信任程度呈現出了顯著性。
利用卡方檢驗對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見表5。
利用卡方檢驗對之后對農戶金融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后,可以看出借款來源和信用借貸難度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另外對于年總收入和貸款總額呈現出顯著性。
通過卡方檢驗對農戶的自然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進行交叉分析,結果見表6。
通過卡方檢驗對之后對農戶自然資本變量與非農就業意愿進行交叉分析后,可以看出耕地質量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另外對于住房面積、人均耕地面積、機耕條件和距離最近的鄉鎮的距離呈現出顯著性。

表4 社會資本交叉分析結果

表5 金融資本交叉分析結果

表6 自然資本交叉分析結果
通過交叉分析,初步判斷了各個資本稟賦因素對農村勞動力參加非農就業的影響,但是,由于交叉分析中存在變量干擾的情況,需要進一步分析探討。
由于農戶的非農就業分為參與和不參與2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較為合適。模型的具體形式:
式中,p代表概率;α為模型常數項;βi為自變量的系數;μ為干擾項。
本文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對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除去剔除變量外,結果如下。
人力資本方面,文化程度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數值為1.102,說明文化程度與其參與非農就業呈正向影響關系。農戶技能水平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在5%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0.588,通過回歸系數發現,農戶的技能水平與其參與非農就業呈正向影響關系。另外,由OR值可以看出人力資本方面各因素對農戶非農就業影響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序為文化程度(3.011)>技能水平(1.800)。

表7 模型分析結果
社會資本方面,農戶過節拜訪親友的戶數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1.774,通過回歸系數發現農戶過節拜訪親友戶數與其參與非農就業呈正向影響關系,過節拜訪的戶數越多,參加非農就業的可能就越大。
金融資本方面,借貸款總額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其回歸系數為0.635,可知借貸款總額對非農就業產生正向的影響關系,借款總額越多,參與非農就業的可能性就越大。
自然資本方面,農戶距離最近鄉鎮的遠近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回歸系數為-0.362,說明距離最近鄉鎮的遠近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的影響是負向的,距離最近的鄉鎮越遠,參加非農就業的可能性就越小。
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參加非農就業以就近就地就業為主,跨省流動少且收入整體不高,非農就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業,參加非農就業的途徑單一以親朋好友的介紹為主,目前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各類資本與非農就業進行單因素分析,剔除掉不顯著的因素后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得出,在人力資本方面,文化程度、掌握的技能數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文化程度越高、掌握的技能越多參加非農就業的概率越大。在社會資本方面,過節拜訪親友的戶數,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過節拜訪的親友越多參加非農就業的概率越大。在金融資本方面,借貸款總額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即借款越多的農戶更傾向于參加非農就業。在自然資本方面,農戶與最近鄉鎮的距離對農村勞動力參與非農就業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農戶距離最近的鄉鎮越遠,參加非農就業的概率越低。
根據上述阿勒泰市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的研究結果,本文建議,阿勒泰市要重視農村的教育和培訓,增加農民的人力資本積累。具體來說,阿勒泰市政府應當給予積極的財政支持,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和培訓的投入,完善現有培訓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一批服務于阿勒泰市特色產業的技能型勞動力,同時農戶要轉變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非農就業能力。要充分拓展和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既要加強村民之間的溝通、親戚之間的交往又要加強與城市的溝通,不斷開發社會資本,在現有社會資本的基礎上廣泛收集非農就業信息,從而真正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發展農村勞動力金融資本,加強金融支持。采用多種渠道為有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提供服務,鼓勵其參與非農就業,增加收入,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金融信貸支持,拓寬農村勞動力獲得金融資本的渠道。加強農村地區自然資本管理。增加政府對農村地區自然資本的財政投入與管理投入,不斷優化農村地區設施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