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鄭妍妍畢洪文李楊劉克寶
(1.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遙感與信息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2.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后工作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蔬菜產業發展對我國農業發展意義重大,蔬菜價格的波動與農民和城鄉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蔬菜價格高漲、波動頻繁和質量安全等問題困擾廣大農民和城鎮居民。改革開放以來,蔬菜生產中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分散性及區域性特征,其鮮活農產品性質致使其生產風險性較高,“勤勞不致富,豐產不豐收”的現象突出。消費方面,蔬菜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蔬菜零售價格日益升高、波動頻繁,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市民買菜的貨幣成本、精神成本等快速上升,再加上蔬菜易腐不耐儲存的特點導致消費者成為價格上漲的直接承擔者。在改革和政策的支持下,包括蔬菜產業在內的農業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同時蔬菜價格的劇烈波動已成為城鄉居民關注的問題。在“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的矛盾中,蔬菜價格的穩定關系到農民收入、農業生產安全和居民生活秩序。本文以中國農產品監測預警系統監測的蔬菜價格數據為研究對象,從不同市場類型和不同時間蔬菜價格角度,分析黑龍江省近年來蔬菜價格變化趨勢及生產現狀,為黑龍江省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研發的“農信采”設備,對黑龍江哈爾濱市南崗區哈達批發市場(批發市場)、黑龍江哈爾濱市平房區家樂福樂松店(超市)、黑龍江哈爾濱市平房區蔬菜零售市場(零售市場)和黑龍江雙城市市場(田頭市場)的蔬菜價格進行采集。數據采集年份為2017—2021年,采集時間為每年的5—10月,具體包括白菜類的白菜和甘藍,瓜類的黃瓜和西葫蘆,茄果類的番茄和茄子,葉菜類的菠菜和芹菜。
白菜類蔬菜中,白菜和甘藍年變化趨勢一致性較強,表現為前期相對穩定,后期略有增長,特別是2019—2020年價格明顯上升,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均高于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白菜價格變化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0.42~0.60元·kg-1和0.62~0.90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為0.93~1.48元·kg-1。甘藍價格變化中,各年度均價均表現為田頭市場<批發市場<超市<零售市場,田頭市場、批發市場、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0.53~0.75元·kg-1、0.84~1.36元·kg-1、1.18~1.79元·kg-1和1.39~2.47元·kg-1。
瓜類蔬菜價格整體表現為升高趨勢,2019—2020年變化較小,各級市場價格變化趨勢一致性較強,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均低于超市和零售市場蔬菜價格,同時田頭市場價格低于批發市場價格。黃瓜價格研究中,各年度價格均表現為零售市場>超市>批發市場>田頭市場,田頭市場、批發市場、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1.09~1.70元·kg-1、1.80~2.71元·kg-1、2.47~3.25元·kg-1和2.50~3.99元·kg-1。西葫蘆價格研究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1.06~1.73元·kg-1和1.55~2.37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為2.19~3.77元·kg-1。
茄果類蔬菜價格中,近5年均價穩中有升,各級市場蔬菜價格變化趨勢相對一致,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蔬菜價格均低于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且批發市場蔬菜均價持續高于田頭市場。番茄價格研究發現,各年度均價均表現為零售市場>超市>批發市場>田頭市場,田頭市場、批發市場、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1.19~1.67元·kg-1、2.31~3.04元·kg-1、3.05~3.66元·kg-1和3.20~4.36元·kg-1。茄子價格研究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區間分別為1.12~1.78元·kg-1和2.14~3.02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區間為3.12~4.49元·kg-1。
葉菜類蔬菜的菠菜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各級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均高于超市和零售市場,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年均價交替最低,而超市和零售市場年均價交替最高。菠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61~3.37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3.47~5.79元·kg-1。芹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90~1.86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87~3.00元·kg-1。
通過對月平均價的研究發現各級市場白菜類蔬菜價格變化趨勢整體一致,且表現為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明顯高于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田頭市場各月份均價均低于其他市場;甘藍價格中,零售市場價格各月份均高于其他市場,價格變化趨勢表現為先降低后升高。白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40~0.84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0.79~1.32元·kg-1。甘藍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40~1.02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0.91~1.55元·kg-1。
各級市場瓜類蔬菜月均價變化趨勢整體一致,黃瓜和西葫蘆價格表現為先降低后升高,南瓜和冬瓜價格表現為前期降低后期相對穩定趨勢;各級市場比較發現,超市和零售市場蔬菜價格高于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黃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82~2.22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67~3.27元·kg-1。西葫蘆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73~2.12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58~3.27元·kg-1。
茄果類蔬菜中的番茄、茄子價格變化趨勢整體一致,表現為前期降低后期升高趨勢;各級市場比較發現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均高于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番茄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1.13~2.18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91~3.49元·kg-1。茄子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1.09~2.00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80~3.45元·kg-1。
葉菜類的菠菜和芹菜價格變化趨勢中,菠菜和芹菜價格整體表現為前期上升后期降低趨勢,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高于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菠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1.13~3.40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2.56~6.33元·kg-1。芹菜價格中,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為0.87~1.52元·kg-1,超市和零售市場價格為1.93~2.65元·kg-1。
蔬菜生育期短、保存期短,其價格受環境的影響較大,蔬菜價格的變化易受到市民和農民的關注,為此關于蔬菜價格研究、報道的文章常出現在學術圈、報刊和網絡。蔬菜屬于鮮活農產品,其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變化受年度、季節、市場類型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以蔬菜中的黃瓜為例,根據農業與農村部信息中心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數據,比較發現黃瓜價格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趨勢,批發市場價格明顯低于超市和集市價格,各級市場整體變化趨勢一致性較強,黃瓜價格的變化受年度、季節、市場類型因素的共同影響。
從生產角度出發,蔬菜生產中的成本與蔬菜價格關系密切,同時影響農民收入。以黃瓜為例,根據農業與農村部信息中心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數據,大棚黃瓜和露地黃瓜生產中化肥和農家肥費用均明顯高于租賃作業和種子秧苗費,一定程度說明我國現有黃瓜生產模式機械化、現代化和規模化程度的不足,尚不能實現良種、良法、智能化和機械化生產,仍然將農家肥和化肥的投入作為保障產量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露地黃瓜家庭用工折價費用的升高和雇工費用的降低一定程度說明勞動力市場的短缺,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城鎮化推進致使勞動力市場短缺,特別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勞動人員,露地黃瓜生產機械作業程度相對較低,種植戶將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投入農業生產中。
從供求關系來看,居民消費需求的增加,是導致蔬菜價格上漲的因素之一。蔬菜價格與供求關系密切相關,供不應求時蔬菜價格上漲,供大于求時蔬菜價格下降。與此同時,蔬菜價格變化主要是由氣候條件、生產成本、前期價格、調控政策、宏觀經濟背景引起的供求關系變化而導致的。近年來,蔬菜產品價格波動明顯,“賣難”問題的出現與種植結構、產品質量、消費銜接等因素有關。目前,各地區蔬菜生產者仍以個體農民為主,以分散經營模式進入市場,受到信息流通不暢的影響,容易產生盲目生產、從眾銷售等問題,加劇市場價格波動。
市場信息的獲得能夠為農產品生產經營提供參考,農產品市場信息化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蔬菜屬于生鮮類農產品,蔬菜的種類、價格、供應量、保質期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時效性,通過控制購銷管等市場營銷手段,才能促進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此外,生產成本的提高,宏觀經濟的增長等也是導致黑龍江省蔬菜整體價格走勢向上增長的原因。但是蔬菜價格與宏觀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分析,才能判斷出蔬菜價格走勢變化的真正原因。
蔬菜的供應以產量為基礎,目前我國蔬菜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以分散式生產經營為主。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全國和省級主要指標匯總數據,各省份中,山東、河南、河北和湖北的普通農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業經營單位數量相對較多,海南、北京、天津、寧夏、青海、上海、西藏相對較少。黑龍江、吉林和新疆均出現了規模農業經營戶數量相對較多,而普通農戶數量較少的趨勢,一定程度上說明上述地區農業具有集中經營的基礎。黑龍江省的蔬菜播種面積和蔬菜產量均不高,但集中經營基礎較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020年黑龍江蔬菜播種面積為152.38千hm2,蔬菜產量為674.3萬t,在全國范圍內占比較低。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數據顯示,全國各省份包括葉菜、根菜類、瓜類、茄果類、蔥蒜類、鮮豆類和菌類的蔬菜產量情況中,河南、廣西、貴州、山東、江蘇、廣東、湖南、湖北、云南、河北,在蔬菜播種面積和蔬菜產量上均占有優勢地位。蔬菜產業發展受氣候和地理位置影響明顯,山東、河南、江蘇、河北在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這些地區位于我國重要的種植業基地的黃淮海地區,上述4個省份蔬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1/3[1]。
公開數據顯示,黑龍江省黃瓜播種面積由2005年的23399hm2減至2020年的12937hm2,播種面積降低44.71%;產量由2005年的777779t減至2020年的577063t,產量降低25.81%。2005—2020年黃瓜播種面積和產量整體表現為波動下降趨勢,其中2005—2010年、2014—2020年整體表現為下降趨勢,2010—2014年呈現升高趨勢。黑龍江省各地區黃瓜播種面積和產量統計發現,2020年哈爾濱市黃瓜播種面積3480hm2,產量143831t,均占黑龍江省各地區首位,播種面積占全省總播種面積的26.90%,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24.92%,其他地區中播種面積和產量較高的包括牡丹江、綏化、大慶和齊齊哈爾。
隨著社會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我國蔬菜產業已成為大多數地區的支柱產業,更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大力推進北方設施蔬菜、南菜北運基地建設,提高蔬菜應急保供能力。黑龍江是全國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其中玉米種植面積占比巨大,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黑龍江省玉米價格連年下跌,農民豐產不豐收現象頻繁發生。在此背景下,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迫在眉睫。近年來,黑龍江省蔬菜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發展蔬菜產業是關系城鄉居民生活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民生工程,也是改造傳統農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更是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舉措。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優化,由高速發展向中高速發展轉變,由注重數量向要求質量和品質方向轉變,蔬菜產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和調整,近些年蔬菜生產面積、產量、產能突飛猛進。黑龍江省土地集中連片、耕地平坦,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良生態環境,是我國3大冷涼蔬菜生產基地之一,也是綠色有機特色蔬菜生產大省和全國季節性外調大宗蔬菜優勢產區,獨具特色的黑龍江冷涼蔬菜具有綠色天然無污染和口感好品質佳的突出特點。雖然蔬菜周年供應能力不足,但優良的口感和商品性狀使之成為北京、上海以及海南省夏季蔬菜的重要來源。隨著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和品牌戰略的深入實施,蔬菜產業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價格和檔期優勢為黑龍江省蔬菜“北菜南運”提供有利契機。
針對黑龍江省蔬菜產業發展,全產業鏈質量風險水平方面研究發現,黑龍江省蔬菜發展形勢穩定向好,但在流通運輸、產品管控和市場道德3個維度存在一定風險,可通過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蔬菜品牌建設;強化龍頭企業責任意識,鼓勵消費者參與質量安全共治;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優化物流運輸網絡布局,促進蔬菜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2]。針對黑龍江省蔬菜市場泡沫風險,可通過建立有效的預警和響應機制、根據不同品種有針對性地制定監控手段和調控措施等方法,保障黑龍江省蔬菜市場健康平穩運行[3]。
本研究發現,黑龍江省不同市場蔬菜價格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為田頭市場和批發市場價格低于超市和零售市場蔬菜價格,耐儲存蔬菜價格年度間變化幅度相對較小,葉菜類中的菠菜價格變化幅度較大。蔬菜屬于鮮活農產品,其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變化受年度、季節、市場類型等因素的共同影響。黑龍江省蔬菜產業發展方面,現階段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范圍內占比較低,但具有較好的集中經營基礎,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