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大型字書《詳校篇海》釋義研究

2023-11-29 07:37:04
現(xiàn)代語文 2023年10期

楊 琦

(太原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山西 晉中 030619)

由明代學(xué)者趙欽湯、李登編著的《重刊詳校篇海》(以下簡稱《詳校篇海》)[1],是“篇海系”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上承《四聲篇海》而下啟《字匯》,在中國辭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該書是在金代韓孝彥、韓道昭的《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以下簡稱《四聲篇海》)[2]的基礎(chǔ)上刪字增注而成,兩書具有直接傳承關(guān)系,其中,《詳校篇海》對《四聲篇海》的釋義進行了大量增補。我們在逐條分析《詳校篇海》釋義的基礎(chǔ)上,探究其來源,總結(jié)其特點,指出其問題,以期進一步推動《詳校篇海》的本體研究。需要說明的是,本文語料凡是出自《重刊詳校篇海》《改并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的,均不再一一標(biāo)注頁碼。

一、《詳校篇海》釋義的來源

關(guān)于《詳校篇海》釋義的來源,我們可以從李登的序言中找到線索。李登《重刊詳校篇海序》云:“于是取《篇海》舊本為藁草,而參考者自《正韻》而下,如《韻會》、如《集韻》、如《集成》等書,悉采而輯之。”[1](序,P1)從序言可知,作者在編纂此書時,除了底本《四聲篇海》之外,主要參照了《正韻》《韻會》《集韻》和《集成》等書。同時,《詳校篇海》釋義中也出現(xiàn)了明確引用上述書目的情況。我們首先對《詳校篇海》和《四聲篇海》的主要引書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詳校篇海》和《四聲篇海》引書情況統(tǒng)計

然后,再對其所引主要書目予以簡要介紹。《集韻》是由宋代丁度、賈昌朝、宋祁等人奉詔在《廣韻》的基礎(chǔ)上增廣修訂而成的一部官修韻書[3],成書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集韻》收字廣博、訓(xùn)釋簡明,對后代字書韻書的編纂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韻會》全稱《古今韻會舉要》[4],由宋末黃公紹創(chuàng)作初稿,元代熊忠增刪補訂而成,成書于元大德元年(1297)。明清兩代學(xué)者對它在文字訓(xùn)詁方面取得的成就稱贊有加。《正韻》全稱《洪武正韻》[5],是明代宋濂、樂韶鳳等人奉詔所編纂的官方韻書,成書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由于是官修韻書,因此,該書在明代具有重要地位,正如寧忌浮所指出的:“明代有一些韻書字書在卷首,或凡例、或序文,寫上幾句尊崇《洪武正韻》的話。”[6](P492)《集成》全稱《并音連聲韻學(xué)集成》[7],由明代學(xué)者章黼編纂而成,成書于明天順?biāo)哪辏?460)。此書與章黼的另一部字書《直音篇》并行,書中“又音”情況繁多復(fù)雜,對音韻學(xué)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實際上,這四部韻書本來就存在著密切的傳承關(guān)系。從時間關(guān)系來看,《廣韻》《集韻》等韻書最早,影響力也大,因此,《韻會》等不可避免地會有所參考。同時,《韻會》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王進安指出:“《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和《古今韻會舉要》兩部韻書是《洪武正韻》和《韻學(xué)集成》兩部韻書在編排體例和韻字歸類等方面?zhèn)鞒泻蛥⒆玫闹饕崟!盵8](P64)也有學(xué)者指出,“章黼表明該書‘依《洪武正韻》’而定例”,這主要是指《韻學(xué)集成》的韻部類依據(jù)《洪武正韻》;而釋字體例、七音清濁等,則更多來源于元代熊忠、黃公紹編撰的《古今韻會舉要》[9](P187)。相較而言,《廣韻》《集韻》這兩部官修韻書的釋義簡潔明了,而《韻會》的釋義更為豐富詳盡,正如張健所說:“注釋詳盡、征引宏富是《韻會》的一個鮮明的特色。無論增設(shè)或刪并訓(xùn)釋項,大都是有理據(jù)的,同時盡量為每一個訓(xùn)釋找到文獻用例。”[10](P3)因此,從源流角度來看,《廣韻》《集韻》等應(yīng)為《詳校篇海》釋義的源頭,《韻會》應(yīng)為主流,《正韻》《集成》應(yīng)為支流。請看以下例證:

1.【斸】

《集韻·燭韻》:斸/钃,《說文》:“斫也。”或從金。

《韻會·燭韻》:斸,《說文》:“斫也。從斤屬聲。”《爾雅》:“斪、斸謂之定。”郭曰:“鋤屬。”又:“斫謂之?dāng)帷!惫唬骸帮阋病!薄都崱坊蜃麒摗!盾髯印罚骸耙院钢觇撆J浮!?/p>

《四聲篇海·斤部》:斸,竹足切。斫也。或作钃。

《洪武正韻·屋韻》:斸,斫也。又镢也。《爾雅》:“斪、斸謂之定。”郭曰:“鋤屬。”又曰:“斫謂之鐯。”郭曰:“镢也。”《說文》:“镢大鉏”,則斸為小鉏。又藥韻。

《詳校篇海·斤部》:斸,之六切,音竹。斫也。又鋤屬。或作钃。又音卓。

按:例1中,“斸”字各書訓(xùn)釋按照時代先后排列。可以看出,《韻會》在《集韻》的基礎(chǔ)上補充了大量書證,《四聲篇海》的訓(xùn)釋并未依據(jù)《韻會》;而到了《洪武正韻》,從它所引文例來看,其訓(xùn)釋多承襲于《韻會》;而之后的《詳校篇海》,則在此基礎(chǔ)上刪掉了書證引文,只保留了郭璞注中對“斸”的解釋“鋤屬”。

2.【錯】

《集韻·鐸韻》:錯/?,倉各切。《說文》:“金涂也。”一曰雜也。乖也。鑢也。亦姓。古作?。

《韻會·藥韻》:錯,清各切。金涂也。從金昔聲。引《詩》:“約軝錯衡。”一曰雜也。《廣雅》:“廁也。”言相間廁也。又鑢也。又乖也。《增韻》又舛也。誤也。又交錯。《詩傳》:“東西為交,邪行為錯。”通作厝。《漢地理志》:“五方雜厝。”又姓。

《韻會·暮韻》:措,倉故切。《說文》:“置也。從手昔聲。”《廣韻》:“舉也,投也。”《增韻》:“安著也,施布也。”或作厝。《前·賈誼傳》:“抱火厝之積薪之上。”通作錯。《史·秦紀(jì)》:“舉錯必當(dāng)。”

《洪武正韻·藥韻》:七各切。鑢也。又厲石也。雜也。摩也。舛也。誤也。《詩傳》:“東西為交,邪行為錯。”《說文》:“金涂也。”

《四聲篇海·金部》:錯,七各切。爐也。雜也。《說文》曰:“金涂也。”又音厝。

《詳校篇海·金部》:錯,七各切,音倉入聲。鑢也。雜也。摩也。舛誤也。又交錯。《詩傳》:“東西為交,邪行為錯。”又姓。又倉故切,音醋。《秦紀(jì)》:“舉錯必當(dāng)。”又同措、厝。

按:在例2中,各字書/韻書關(guān)于“錯”字的訓(xùn)釋,體現(xiàn)出比較清晰的傳承關(guān)系。《韻會》在《集韻》訓(xùn)釋的基礎(chǔ)上增補了義項和文例,《洪武正韻》則直接承襲《韻會》;而《詳校篇海》在承襲《洪武正韻》的同時,又根據(jù)《韻會》字際關(guān)系的線索,從“措”字條里節(jié)選文獻用例轉(zhuǎn)移至“錯”字條。

從表1可以看出,《詳校篇海》引用數(shù)量最多的韻書為《韻會》。寧忌浮在《漢語韻書史》中指出:“若把韻書看作按韻編排的字典,《韻會》的注釋,在韻書中是上乘的,放在字典里也不遜色。《韻會》對韻字的解釋,很有值得肯定和研究的地方……《韻會》為后世字書的注釋提供了成功的模式。”[11](P180)寧先生對《韻會》在釋義方面的成就給予了很高評價,而《韻會》也的確配得上這樣的褒獎。正因為《韻會》的釋義屬于上乘,所以后代字書才會將它作為模板。在我們的具體考證過程中,確實發(fā)現(xiàn)了《詳校篇海》所增補的義項有來自《韻會》的,與此同時,《詳校篇海》在引《韻會》釋義時也具有自身特點,它并不是將《韻會》訓(xùn)釋全部照搬,而是把關(guān)鍵的詞義信息提取出來,對文獻例證等其他內(nèi)容則予以刪除。

二、《詳校篇海》釋義的特點

《詳校篇海》以《四聲篇海》為藍本刪字增注而成,與《四聲篇海》相比,《詳校篇海》的釋義具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增補義項,博采眾說

與《四聲篇海》相比,《詳校篇海》的釋義義項明顯增多,對詞義的說解也更為全面,而這些義項大都節(jié)選自上文所提到的參考書目。李登《重刊詳校篇海序》云:“《篇海》舊本之載者傷于濫,而注則傷于疏。濫者思以損之,疏者思以益之。”[1](序,P1)秦鐘震的后序又補充說:“舊之漏注者增其十之七,濫收者損其十之五。”[1](后序,P389)可見,與《四聲篇海》相較而言,《詳校篇海》釋義的最大特點就是“增注”。通過對二書釋義的逐條對比,《詳校篇海》的義項確實是更為豐富、詳細。

3.【鉏】

《詳校篇海·金部》:鉏,床濁,床魚切,音鋤。亦作鋤。鋤田器也。去穢除草也。又誅也。又舂鉏鷺也。又姓。又上,床呂切,音齟。鉏铻,不相當(dāng)。又去,床祚切,音助。鋤藉,稅也。

按:“鉏”字,《四聲篇海》只有兩音一義。《詳校篇海》較《四聲篇海》新增四個義項以及一個多音多義,并將《四聲篇海》中有音無義的訓(xùn)釋補充完整。

4.【凹】

《四聲篇海·凵部》:凹,烏交切。

《詳校篇海·凵部》:凹,於交切,聲同腰。凹凸之對。又窊也。又烏合切,音姶。注同。又烏甲切,音鴨。下也。凸,迭、突二音,高起也。姶音諳,入聲。美好貌。

按:“凹”字,《四聲篇海》有音無義。《詳校篇海》增補釋義以及多音多義,同時,對訓(xùn)釋中重要的字詞“姶”“凸”注明音義,非常詳盡周全。

(二)刪除引例,力求簡明

在對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詳校篇海》在義項增多的同時,對每個義項的說明則力求簡要明了。具體來說,就是將底本《四聲篇海》中的引例,包括出處、文獻用例等內(nèi)容予以刪除,只保留其詞義說解。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刪出處,如例5、例6所示;二是刪文例,如例7、例8所示;三是刪人名、地名說解,如例9、例10所示。

5.【幰】

《四聲篇海·巾部》:幰,虛偃切。《蒼頡篇》云:“帛張車上為幰。”

《詳校篇海·巾部》:幰,虛偃切,音顯。帛張車上為幰。

6.【幀】

《四聲篇海·巾部》:幀,豬孟切。開張畫繒也,出《文字指歸》。

《詳校篇海·巾部》:幀,豬孟切,音諍。開張畫繒。

8.【久】

《四聲篇海·久部》:久,居柳切。遠也,長也。《易》曰:“有親則可久。”

《詳校篇海·久部》:久,舉有切,音九。遠也,長也。

又音救。以蓋塞鬲口。

9.【所】

《四聲篇海·斤部》:所,師呂切。伐木聲。亦姓,漢有諫議大夫所忠。

《詳校篇海·斤部》:所,踈五切,音踈上聲。伐木聲。又處所。又譬辭“予所否者”。《左傳》:“所不與舅氏同心。”又姓。或作。

10.【光】

《四聲篇海·光部》:光,居黃切。明也。亦州名,漢西陽縣,地屬汝夏郡,梁置光州,因浮光仙人為名。又姓,田光之后,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為氏,晉有樂安光。

《詳校篇海·光部》:光,姑黃切,音洸。輝光,明耀,華彩也。又州名。又姓。又朱光日也。《類辭》:“杲杲朱光。”又太歲在辛曰重光。本作灮。古作炗。俗作炚。又去古曠切。《廣韻》:“上色。”或作。炗,古文。

需要指出的是,《詳校篇海》盡管對《四聲篇海》的引書和文例進行了刪除,但對于該書新增補的內(nèi)容,往往又會指明出處,補充文例。可見,編撰者雖然具備了“刪除引例,力求簡明”的意識,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并未完全貫徹。

11.【革】

《韻會·麥韻》:革,《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徐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廣韻》:“改也。獸皮也。”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為韋者也。”又《詩》:“鞗革沖沖。”注:“轡首也。”疏云:“馬轡所靶之外有余而垂角謂之革,鞗皮為之。”又軍旅曰:“兵革。”又卦名。又姓。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四聲篇海·革部》:革,居核切。猶皮也。去毛也。老也。古文。

《詳校篇海·革部》:革,各頟切,音格。牛皮去毛也。皮熟曰韋,生曰革。又改也。更易也。又《詩》:“鞗革沖沖。”注:“轡首。”又卦名。又訖逆切,音激。急也。凡束物之急莫若革。古作。

按:例(11)中,《詳校篇海》的訓(xùn)釋明顯承襲于《韻會》,同時,刪除了大量書證文例,在順序上也略作調(diào)整。在《韻會》中,“改也”之義雜糅在本義“皮革”義中;《詳校篇海》則將其區(qū)分開來,另立義項。“革”的第三個義項“轡首”,《韻會》直接引《詩經(jīng)》原文、注文和疏文;《詳校篇海》雖刪其疏,但仍照搬并非詞義的文獻用例,而缺乏必要的考證和提煉。其實,從注疏中就可以看出,“鞗革”之“革”仍是表示皮革之義,“鞗革”是用皮革制成的馬絡(luò)頭裝飾物,鄭玄之注乃文意訓(xùn)釋,而非詞義訓(xùn)釋。

(三)調(diào)整排序,不拘《說文》之訓(xùn)

在《詳校篇海》中,釋義排序并不拘泥于以《說文解字》本義為首義,當(dāng)常用義和本義不是同一義項時,往往將常用義排在首位,后面的義項一般遵照這樣的順序進行排列:本義——引申義——更為抽象的引申義/假借義——地(國)名/姓氏。

12.【斤】

《四聲篇海·斤部》:斤,居銀切。斫木也。又舉新切。十六兩也。又栩斤切。斤斤仕也。又居欣切。斤斤,察也。

《詳校篇海·斤部》:斤,居銀切,音巾。十六兩為斤。又斧斤。亦作釿。又去音靳。斤斤,察也。《詩》:“斤斤其明。”又斤斤,謹(jǐn)質(zhì)形于體之貌。

按:《說文解字·斤部》:“斤,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從斤。”[12](P299)《四聲篇海》中,首個義項遵循《說文》原訓(xùn),第二個義項為其常用義項。《詳校篇海》則將作為計量單位的“十六兩為斤”這個常用義項列為首位,第二個義項列其本義“斧斤”,其后所列“察也”之義為計量義之引申。

13.【斯】

《四聲篇海·斤部》:斯,思移切。析也。又此也。

《詳校篇海·斤部》:斯,相咨切,音思。此也,則也,即也。又語已辭。又析也。《詩》:“斧以斯之。”又波斯,西域國。又姓。古作。

按:《說文解字·斤部》:“斯,析也。從斤其聲。《詩》曰:‘斧以斯之。’”[12](P300)《四聲篇海》中,首個義項遵循《說文》原訓(xùn)。“斯”多用于古代書面語中,通常作指示代詞和語氣詞,因此,《詳校篇海》將其列為前兩個義項,而將其本義“伐木”之“析”義列為第三個義項。

在《詳校篇海》中,除了義項順序的排列不拘泥于《說文》本義之外,對于詞義的說解也不拘泥于《說文》原文。

14.【甘】

《四聲篇海·甘部》:甘,古三切。甘心快意也。樂也。《說文》:“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

《詳校篇海·甘部》:甘,古三切,音柑。物之甘美。又樂也。又湛嗜。又地名。又姓。

按:對比二書釋義,可以發(fā)現(xiàn),《詳校篇海》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刪除了“甘心快意”這一義項;二是將《說文》原訓(xùn)改為“物之甘美”;三是增加了“湛嗜”“地名”“姓”三個義項。

《說文解字·甘部》:“甘,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12](P100)段玉裁注:“《羊部》曰:‘美,甘也。’五味可口者皆曰甘,甘乃五味之一也。”[13](P202)“甘”與“美”互訓(xùn),二者皆為味道之美。《漢武洞冥記》卷三:“有五味草,初生味甘,花時味酸,食之使人不眠。”《四聲篇海》引《說文》本義無誤,《詳校篇海》則將原訓(xùn)改為“物之甘美”,此訓(xùn)見于徐鍇《說文系傳》:“甘,味道之腴,物之甘美也。”[14](P90)《詳校篇海》從“物之甘美”而不從《說文》“美也”之訓(xùn),蓋因“美”所指已擴大到人景物等更廣的范圍,獨言“美也”不夠準(zhǔn)確嚴(yán)密。甘美之物為人之所愛,眾人皆愿嘗試,“甘”遂由“味道之美”而引申出“樂意、情愿”之義,三國魏嵇康《家誡》:“鬻貨徼歡,施而求報,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惡也。”喜愛到更深程度便成為嗜好,“甘”于是由“樂意”進而引申為“湛嗜”之義。《韓非子·十過》:“嗜酒而甘之,弗能絕于口。”

由此看來,《詳校篇海》義項的設(shè)立是有一定規(guī)則的,從本義到引申義再到更為抽象的引申之義,最后又列出地名和姓氏。可見,作者具有了比較清晰明確的編纂理念。

(四)沿用漢唐舊注,亦補錄宋人注疏

《詳校篇海》凡例第九條云:“字書多祖漢唐人注疏,因襲至今。若宋儒所注經(jīng)書多未收載。觀者因右漢唐而左宋,殆非也。漢儒附會,唐人蹈襲,從來矣。宋儒悉從前人注疏而訂正之,如‘籧篨’‘戚施’‘體仁’‘執(zhí)中’之解,此豈得循古注而置今注耶?本書所錄多沿舊注,而亦常錄用今注云。”[1](凡例,P3)可見,作者對傳統(tǒng)字書“右漢唐而左宋”的做法是不以為然的,因此,對于宋儒校改訂正的一些注疏,作者亦將其收錄于《詳校篇海》中。

15.【籧篨】

《四聲篇海·竹部》:籧,距于切。籧篨,竹席也。江東人呼?也。

《詳校篇海·竹部》:籧,群濁,求于切,音渠。籧篨,麄竹席,即蘆廢。又籧篨,丑疾名。《晉語》:“籧篨不可使俯”,蓋編席為囤,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之。舊注“口柔者為籧篨”殆非也。

按:通過對兩書義項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籧篨”一詞,它們的共同義項為“竹席”。《詳校篇海》較《四聲篇海》新增表示“丑疾名”這一義項,屬于增補舊詞新義。這個義項中的“舊注”,實出于唐代孔穎達之正義。《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燕婉之求,籧篨不鮮。”孔穎達正義曰:“籧篨、戚施,本人疾之名,……但人口柔者,必仰面觀人之顏色而為辭,似籧篨不能俯之人,因名口柔者為籧篨。”[15](P196)而《詳校篇海》增補的新注,乃出于宋代朱熹的《詩集傳》。朱熹注曰:“籧篨,不能俯,疾之丑者也。蓋籧篨本竹席之名,人或編以為囷,其狀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者,故又因以名此疾也。”[16](P29)《詳校篇海》認(rèn)為,“宋儒悉從前人注疏而訂正之”,因此,宋人的解釋相對更為可靠,遂采納了朱熹的見解。

三、《詳校篇海》釋義的不足

徐時儀指出:“辭書的基本功能是闡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釋義是語文辭書編纂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決定辭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17](P130)可見,釋義的好壞對整個字書質(zhì)量的優(yōu)劣起著決定性作用。總體來看,《詳校篇海》對《四聲篇海》進行修訂后,其釋義無疑更為合理、精確,毋庸諱言,其中亦存在一定問題。

(一)只引文獻用例,不釋詞義

文獻例證有助于讀者更透徹地理解詞義,但引書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手段,而釋義才是讀者了解詞義、解決疑惑的最主要的方式。在《詳校篇海》中,出現(xiàn)了大量只有書證和文例卻無明確釋義的現(xiàn)象,讀者查檢之后,仍不能了解該詞是何意義。例如:

17.《詳校篇海·火部》:爥,之六切,音竹。又陟慮切,音注。《文選·東都賦》:“散皇明以爥幽。”

19.《詳校篇海·廴部》:回,匣濁,胡隈切,音回。《鄒陽傳》:“墨子回車。”

20.《詳校篇海·巾部》:帑,他曩切,音倘。藏金帛府。又農(nóng)都切,音奴。注同。又《詩》:“樂爾妻帑。”又鳥尾曰帑。

21.《詳校篇海·金部》:鈯,定濁,沱骨切,音突。鈍也。小刃也。又群濁,其月切,音闕。《荀子》:“無鈯墳?zāi)埂!?/p>

按:例16~例19,只有出處或書證,卻無釋義。在例20中,“《詩》:‘樂爾妻帑。’”一句,并非“帑”的釋義;在例21中,“《荀子》:‘無鈯墳?zāi)埂!币痪洌膊皇恰扳姟钡尼屃x。這兩例均是引文獻用例作為訓(xùn)釋,實屬不妥。

(二)同義義項之間的分隔設(shè)置混亂

古代辭書通過對詞義的說解,力圖做到名實基本相符,訓(xùn)釋與其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相吻合。不過,客觀的詞義和主觀的訓(xùn)釋之間必定會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因此,在描述和表達同一個詞義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的訓(xùn)釋,從而造成“同義異訓(xùn)”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反映在字書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多個義項,而實際上表達的卻是同一個意義。從有利的方面來講,不同的訓(xùn)釋會豐富讀者對詞義的認(rèn)識;從不利的方面來講,這種現(xiàn)象則屬于義項的重復(fù)設(shè)置。如果字書編纂者的體例設(shè)置不夠嚴(yán)密的話,就會造成誤將相同意義的訓(xùn)釋分列為不同的義項,從而給讀者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困惑。

在《詳校篇海》中,凡是多義詞或一詞多義者,通常用“又”字來分列義項,這是該書義項設(shè)置的普遍體例。不過,在同義義項分隔時,“又”字的使用并不規(guī)范、統(tǒng)一,給讀者的閱讀、理解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例如:

22.《詳校篇海·木部》:杙,夷益切,音弋。橜也。亦作弋。又木名。又果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

24.《詳校篇海·巾部》:襕,盧甘切,音闌。襕衫,襕裙。又裳連衣。

25.《詳校篇海·口部》:吸,呼及切,音翕。入息也。飲也。亦引也。

按:《說文解字·木部》:“杙,劉,劉杙也。從木弋聲。”[12](P116)《爾雅·釋木》:“劉,劉杙。”邢昺疏:“釋曰:劉,一名劉杙,其子可食。郭云:‘劉子生山中,實如梨,酢甜,核堅,出交趾。’”[18](P242)可見,“杙”的本義是指內(nèi)核堅、味酸甜的一種果樹,其果實也可稱為“杙”,釋為“木名”“果名”只是所指不同。在《詳校篇海》中,“又木名。又果如梨……”,后一項其實是對前一項的補充說明,不宜分作二義。例23、例24中,“拭物巾”和“大巾”,“襕衫、襕裙”和“裳連衣”實乃一物,卻用“又”隔開,使人誤以為它們是表達不同的意義。例25中,所列“吸”的三個義項是不同的意義,這時應(yīng)采用“又”來分列,作者卻未用“又”間隔。

(三)援引字書斷章取義,致使意義不明

在編撰過程中,《詳校篇海》參考了多部字書,作者在增補義項時,通常是有所選取而非照搬原文,這就難免會出現(xiàn)斷章取義的現(xiàn)象;同時,作者在援引字書的相關(guān)釋義時,往往缺乏必要的考證過程而只取結(jié)論,這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訛誤。

26.【?】

《四聲篇海·巾部》:?,於驚切。鮮明貌。《詩》:“旌旗央央也。”

《詳校篇海·巾部》:?,余京切,音英。鮮明貌。旌旗貌。

按:《詳校篇海》所增“旌旗貌”,乃據(jù)《詩經(jīng)·小雅·出車》“旌旗央央”而來,此義不確。《詩經(jīng)》原文為:“出車彭彭,旗旐央央。”“旗旐”,字書作“旌旗”。

27.【矤】

《四聲篇海·弓部》:矤,尸忍切。況也。

《詳校篇海·弓部》:矤,失忍切,聲同審。況也,詞也。又笑貌。《禮記》:“笑不至矤。”注:“齒本曰矤,大笑則見。”亦作。

按:《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至詈。”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19](P64)《詳校篇海》所增“笑貌”,乃據(jù)此而來,實誤。

28.【鏞】

《四聲篇海·金部》:鏞,弋鐘切,大鐘也。

《詳校篇海·金部》:鏞,以中切,音庸。大鐘深長之聲。

按:《詩經(jīng)·大雅·靈臺》:“賁鼓維鏞。”孫炎注:“鏞,深長之聲。”[18](P149)《詳校篇海》所改釋義,乃據(jù)此而來,實誤。

29.【銚】

《四聲篇海·金部》:銚,弋昭、他吊、徒吊三切。溫器也。又吐凋切,田器也。

《詳校篇海·金部》:銚,余招切,音姚。又定濁,徒吊切,音調(diào)。義俱燒器。又長銚利兵。又他凋切,音挑。田器。

按:“長銚利兵”出自《呂氏春秋·簡選》。《詳校篇海》所增這一義項當(dāng)來自《五音集韻·宵韻》:“銚,長矛也。《呂氏春秋》:‘長銚利兵。’”[20](P82)《詳校篇海》在轉(zhuǎn)引《五音集韻》時未加辨析,實為不妥。

(四)承襲前代失誤,致使錯誤遞增

楊寶忠指出:“前出字書一旦出現(xiàn)失誤,往往被后世字書所承襲。一部字書問世,后人競相抄寫刻印,在抄寫刻印過程中,難免魯魚帝虎,輾轉(zhuǎn)傳抄刻印,錯誤遞相增加。以上現(xiàn)象稱作錯誤遞增律。”[21](P775)在《詳校篇海》中,有些釋義亦承襲了前代字書的失誤,產(chǎn)生了錯誤遞增的現(xiàn)象。

30.【?】

《四聲篇海·革部》:?,禹慍、況萬二切。作鼓工也。或作韗。

《詳校篇海·革部》:?,禹慍切,音運。攻皮治鼓工。又平音云,又音絢,注同。又法也。亦作韗。

按:《詳校篇海》這里新增“法也”義,乃據(jù)《五音集韻》而來。《五音集韻·愿韻》:“憲/?,法也。又姓,出《姓苑》。”[20](P247)該書誤將“?”“憲”判定為異體字,從而以“憲”之義作“?”之訓(xùn)。《詳校篇海》未加考證而襲之,實為不妥。

31.【革】

《四聲篇海·革部》:革,居核切。猶皮也。去毛也。老也。古文。

《詳校篇海·革部》:革,各頟切,音格。牛皮去毛也。皮熟曰韋,生曰革。又改也。更易也。又《詩》:“鞗革沖沖。”注:“轡首。”又卦名。又訖逆切,音激。急也。凡束物之急莫若革。古作。

按:《詳校篇海》較《四聲篇海》所增補的內(nèi)容,大都節(jié)選自前代字書《韻會》,此處可參見例11。《韻會·亟韻》又云:“革,《說文》:‘急也。本作?。從革亟聲。’徐曰:‘束物之急莫若革。’今文省作革。《禮記》:‘夫子之病革矣。’又夏革,人名。見《莊子》。又兵也。《史記·始皇紀(jì)》:‘不用兵革。’音棘。又陌韻。”《洪武正韻·客韻》:“革,皮熟曰韋,生曰革。又更易也,變也。卦名。”《洪武正韻·戟韻》:“《禮記》:‘夫子之病革矣。’言急也,變也。又夏革,人名。”

需要指出的是,《韻會》將“革”作為一個多音多義字列于字書不同韻部之下,但其“音激,急也”之“革”乃“?”之假借,并非“革”之音義。《說文解字·革部》:“?,急也。從革亟聲。”[12](P62)徐鍇《說文系傳》:“?,急也。從革亟聲。臣鍇曰:‘束物之急莫若革也。’已力反。”[14](P54)徐鍇以“革”言“急”,是解釋“?”為何從“急”,并非指“革”有“急”義。《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請敬易之。”鄭玄注:“革,急也。”[19](P124)此“革”當(dāng)為“?”之假借。《韻會》誤將“?”之音義作為“革”之音義,但在訓(xùn)釋中溝通了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而《洪武正韻》斷章取義,完全賦予“革”之“激音急義”。《詳校篇海》則以訛傳訛,有失考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從釋義來源、釋義特點和釋義不足三個方面,對《詳校篇海》的釋義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使學(xué)界在宏觀層面上,能對該書的釋義具有全面的了解。同時,在逐條釋義對比的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具體到每一條目的微觀釋義中,《詳校篇海》對《四聲篇海》的釋義亦進行了頗多改省,編者改省的目的、動因以及結(jié)果如何,都是值得關(guān)注的課題。因此,目前學(xué)界對于兩書釋義的比較考證,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色在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91精品国产丝袜|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精品一线天|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人妻|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91系列在线观看| 欧美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另类|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91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日韩高清欧美|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丝袜国产一区|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香蕉|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18在线|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国产新AV天堂|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成人小视频网| 99福利视频导航|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