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態旅游中實現游客幸福感的主客體契合模式
——以錢江源國家公園為例

2023-11-29 10:31:42唐承財
旅游學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主體旅游研究

孫 琨,唐承財,侯 兵

(1.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2.揚州大學旅游文化研究所,江蘇揚州 225127;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北京 100024;4.北京旅游發展研究基地,北京 100024)

引言

幸福既可源自物質消費,也可源于人們接觸和欣賞自然[1]。生態旅游是人們接觸和欣賞自然的重要方式,也是當前旅游發展的重要趨勢[2],但目前專門針對生態旅游中游客幸福感的研究較少。幸福感包括快樂幸福感和實現幸福感兩個維度,生態旅游不僅帶給游客快樂,還可使游客實現認知提升、自我賦能和人際關系的增進等[3],但相關研究對游客快樂幸福感探討得較多,對其實現幸福感涉及較少[4]。研究者不宜忽略旅游使游客產生的實現感,而過多強調快樂[5]。另外,幸福感形成于主客體相互作用中[6],由主體自身狀況及外部客體條件共同決定[7]。游客游中幸福感也同樣在主客體結合中產生[8]。在生態旅游區進行主體狀態塑造及客體優化配置有助于增強主客體契合程度,進而提升游客幸福感,而目前此方面研究同樣不多。基于此,本文以錢江源國家公園為例,分析主體在研究區進行生態旅游的客體條件、形成的各種體驗感受,及其在主客體因素影響下獲得的快樂幸福感及實現幸福感,并探討如何以較好的主客體契合模式來提升主體游中幸福感總體水平,從為游客創造更多幸福感的角度為生態旅游區建設運營提供參考。

1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1.1 幸福感相關概念及構成

幸福感指個體最理想的心理作用和感受,分為快樂幸福感和實現幸福感兩種[9]。快樂幸福論與實現幸福論均源于古希臘哲學,前者視快樂為幸福的源泉,后者主張個體通過自我實現獲得幸福[10]。許多研究表明,幸福感最佳狀態應為快樂幸福感與實現幸福感最大化的復合[11]。綜合相關觀點,快樂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和消極情緒的平衡[12],是主體在獲得積極情緒、規避消極情緒中,積極情緒占優勢時[13]形成的愉悅、享樂和舒適體驗[14]。實現幸福感則被界定為,個體在追求本質上對人有價值的事物過程中形成的實現感、目標感和意義感等更深層次、更高程度的幸福感受[15];或個體在契合其價值觀念、體現真實自我條件下發揮和促進自身優勢所形成的心理感受[14];或個體在發展自身潛能、提升生活目標與意義,進而實現自我過程中產生的感受[16]。這些概念體現了實現幸福感的3 個核心內容,即自我提升、自我展現和生活意義感。

游客旅游中幸福感是其游中產生的美好感覺和由此形成的深度認知[17]。旅游不只為游客帶來快樂,還可使其產生認同、成長、有意義等自我實現感[18]。如觀鯨旅游除使游客快樂外,還可使其實現內心安寧[19],度假旅游可使游客產生實現自我的感受[20]。雖然快樂感和實現感均是主體游中幸福感的構成部分[4],但游客對二者的追求常不均衡[14],如實踐學習型背包客主要目的是充分參與當地活動,對實現幸福感訴求強烈,而休閑型背包客有更突出的快樂主義傾向[21]。另外,許多旅游活動產生快樂幸福感和實現幸福感的作用不均衡,研學、探險、紅色及志愿者旅游等雖然也會為游客帶來快樂,但其核心效益是使游客產生實現幸福感[18],如在志愿者旅游中,雖然跟意氣相投者相處也會使參與者快樂,但這種旅游主要滿足其實現探索及體驗真實的愿望[22]。絕大部分旅游活動都可使主體感到快樂,而僅那些可帶來意義、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旅游活動會使主體產生實現幸福感[23]。盡管游客快樂和實現幸福感會存在不均衡,但二者并不互相排斥[14]:其或由同一旅游活動同時產生[24],或由不同旅游活動分別產生;個體或同時追求二者,或在追求某一種幸福感時并不刻意排斥另一種[14]。快樂感和實現感追求對游客游中幸福感提升均有重要作用[22],旅游中快樂和實現感均得到顯著提升者所獲得幸福感的水平也最高[24]。因此,應通過二者共同反映游客游中幸福感整體水平[18]。

1.2 幸福感評價

學者常基于積極與消極情緒平衡的基本觀點[12]來構建快樂幸福感評價指標。不同學者用于評價主體積極和消極情緒的指標有所不同(表1),體現了主體情緒的多元性。主體情緒雖多元,但最終都可被歸為積極和消極兩種[35]。因此,研究者可直接用積極和消極情緒這兩個指標來評價主體快樂幸福感[36],在具體評價時可考慮相應情緒的強度和出現頻率[35]。

表1 代表性研究中所使用的幸福感評價指標Tab.1 Evaluation indexes of well-being in related representative researches

不同游客旅游目的、偏好各異,會對游中實現幸福感形成不同判斷[37],使實現幸福感評價指標較為多樣。但許多指標在內涵上相似,不同學者所使用指標也基本都與自我提升、自我展現和生活意義感這3 個核心內容相關。如表1 中個人成長、潛能開發、自我調控能力、啟智和環境控制等指標均體現自我提升;自主性、自我發現、樂于自我表現、好的人品、探索的興趣和品德表現等都是自我展現的具體形式;自我認可、生活目標及意義感、受尊敬、歸屬感和成就感等均反映了生活意義感。

1.3 生態旅游體驗中主客體因素對游客幸福感的影響

生態旅游是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依托游客可體驗和了解的生態環境,進行環境教育,使游客獲得幸福的一種旅游模式[38]。生態旅游主體為生態旅游實踐活動從事者,其客體是相應實踐活動所指向的同主體有聯系的客觀存在[39]。生態旅游的特點可體現在其客體方面,如許多國家公園內旅游客體生態魅力突出[40]。生態旅游資源是生態旅游的重要客體條件,是由生態旅游景觀和環境構成的一種特殊旅游資源類型[41]。由于許多生態旅游區內生態景觀和環境具有遍在性,很難將生態旅游資源與一般旅游資源明顯區分開,因此,一些研究便直接以適用于一般旅游資源的《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作為調查分析生態旅游資源的依據[42]。生態旅游的特點還體現在其體驗主體的意愿和偏好方面,如大部分到訪者學習了解傾向突出,以欣賞特色生物、接觸自然、享受優質環境為主要目的[43]。游客生態旅游中幸福感則在相應主客體相互作用下形成[6]。

許多研究基于訪談[19,34,44]、游記[45]、書籍及博客[24,46]等質性材料來識別生態旅游客體條件及主體感受。在各種生態旅游中,不同客體因素既為主體帶來快樂幸福感[19,24,44-46],也從如下方面使主體形成實現幸福感。在自我提升方面,其使游客提升潛能[20]、自我反思和覺醒[22],進行體能激活、精神升華[45],以及獲得平靜心態、提升自我表現、改善工作狀態[47]等;在自我展現方面,其可使游客展現出敬畏感[19]、身心投入感[24]、努力與堅持[44]、生活自主性[46]等;在增強生活意義感方面,其使游客形成有意義的銘刻性記憶[19]、實現自我[21]、感受到自身價值[22]、獲得自我認同[44]和價值認同[45]、追求生活意義[46]等。影響游客生態旅游中快樂幸福感及實現幸福感的主體因素包括其旅游目的[20]、體驗主動性[24]、心念集中度[48]、品位及所處環境[49]、仁慈及博愛狀況[8]、旅游時長[50]等。不同客體使游客形成的幸福感不同,相同客體條件下游客幸福感又常由主體因素決定[7],主客體因素共同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生態旅游中主客體形成良好契合關系,可提升游客幸福感,而此方面研究尚較少。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區域及其生態旅游客體條件與主體體驗感受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的錢江源國家公園為研究區,其面積252 km2,是我國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包括4A級景區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彩長虹及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3個保護地,以及連接以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區域。研究區有如下生態旅游特色。(1)秉持為全民創造福祉的公益化運營理念。全部旅游區(點)星期一至星期五免費,并設有3處科普公益場館。這種公益性突出、利于人身心的游憩空間有助于各相關主體從中獲得幸福感[51]。(2)親生態性及環境教育功能突出。與其他旅游區比,其標牌、標本及展館等環境教育設施非常充分。這既營造出濃厚的生態旅游氛圍,也有助于游客通過了解自然知識而實現自我提升。(3)游客自然沉浸感強。園內生態環境佳,游憩空間點多面大;游客很少擁擠,在體驗中受干擾少、沉浸感突出,可在充分接觸自然中展現自我、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研究區游記可反映影響游客幸福感的客體因素及主體感受。首先,筆者從攜程、美篇、馬蜂窩等網站上的125 篇相關游記(每篇平均1200 字以上)中摘錄與旅游客體因素及主體體驗有關的內容。其次,基于扎根理論,用NVivo 12 Plus 軟件,分別以提煉生態旅游客體條件、主體體驗感受相關概念為目的,對其中110 份游記摘錄內容進行編碼(表2)。根據前文對生態旅游客體的闡述,參照相關研究[42],本文在提煉生態旅游客體條件概念節點時,參考了《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中的概念術語,并根據研究區實際進行了擴展。第三,用預留的15 份材料進行編碼飽和度檢驗。筆者對這15份材料繼續編碼時,發現其內容可被已提煉出的概念所涵蓋,而無需新增概念節點。所摘錄材料通過飽和度檢驗,此15份材料所形成編碼也被用于整個分析中。

表2 游記編碼結果Tab.2 Coding result of travel notes

(1)生態旅游客體條件。本文歸納出研究區影響游客體驗的14 種主要客體因素(表2)。其中,景觀綜合體、水域景觀、建筑與設施、生物景觀、生態環境的影響最突出,平均被提及236.40 次;空間氛圍、地方美食、天象與氣候、民風人情、地文景觀平均被提及92.40次;休閑項目、歷史遺跡、人文活動、旅游購品的影響最弱,平均僅被提及46.50次。

(2)主體體驗內容。研究區客體使主體形成的主要體驗有12 種(表2),平均被提及161.25 次。這12種體驗感受的程度在下文依次用X1,X2,…,X12表示。主體感悟及思考、對人員服務感受、旅游收獲感等9 個方面體驗(被提及次數僅占各種體驗被提及總次數的4.08%,平均僅被提及9.22 次),以及若干編碼節點體現的個別主體旅游感受被提及得較少,不構成游客的主要體驗內容。

(3)主體對客體體驗可形成的幸福感。上述體驗可使主體增加積極情緒、減少消極情緒,形成快樂幸福感,也可使主體從前文提及的3 個核心方面產生實現幸福感。①實現自我提升。游客在研究區增長知識見聞的體驗有助于其實現自我完善與提升;感受自然生態有助于其實現體能激活[52]及心態平靜[47]等。②得到自我展現。這主要包括展現真實自我和個性[23]。Filep 將實現在場體驗也視為實現幸福感構成要素[5]。在身心投入的在場體驗中,游客將主體意識賦予客觀世界,使真實自我得以展現,從而獲得實現幸福感[53]。游客感受當地文化與美食、享受愜意環境、體驗原生態背景下住宿等,均會使其通過在場體驗展現自我。③獲得生活意義感。這包括主體通過實現活動參與[31]、社會認同[54]、情感體驗[24]、生活滿足感[44]等來實現有意義的生活。研究區游客體驗休閑項目可使其實現活動參與;便捷設施、較低的支出可使游客產生獲得感,而這又會使主體產生社會認同,感到個人生活得到了社會環境支持,進而形成生活意義感[55];淳樸民風、生態美食可分別為游客帶來有助于形成生活意義感的情感體驗和旅游生活滿足等。

2.2 生態旅游客體條件下主體體驗形成的幸福感

(1)主體快樂幸福感調查分析。如前文,主體快樂幸福感受其積極和消極情緒影響[25-26,28]。Diener等認為,快樂幸福感是個體在較多時間呈現積極情緒而在較少時間呈現消極情緒的一種狀態,其既與主體積極和消極情緒強度有關,又與主體這兩種情緒持續時長有關[36]。個體追求快樂幸福感就是在追求積極情緒及其持續時間最大化[56]。相關研究強調了旅游時長重要性,認為其如同藥物劑量[50],時間太短不能對游客產生足夠影響;而當前大部分個體旅游時間有限且不集中,游中獲得的快樂幸福感不充分[57]。更充足的旅游時間可使游客形成更深入和豐富的體驗[58],感受更多快樂誘發因素。有學者發現,若游客旅游時長不足5天,則其體驗不充分;當游客旅游時長超過6 天后,其旅游期間情緒狀態均值才會下降[59]。而調查顯示,研究區游客平均旅游時長僅2.5 天(表3)。本文研究區面積大、客體內容多,延長游客旅游時長,有助于其在更充分的體驗中獲得更多積極情緒。因此,在評價游客快樂幸福感時也需考慮其旅游時長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根據奧卡姆剃刀簡約原則(對現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復雜的解釋更正確)[60],采用問卷詢問主體在研究區的旅游時長、其游中積極/消極情緒強度及持續時間狀況,通過式(1)評價游客的快樂幸福感,并對評價結果在0~9 數值區間進行歸一化處理,以使其與下文實現幸福感評價值分布區間一致。

表3 主體幸福感評價指標相關值Tab.3 Relevant values of indexes for evaluating subjects’well-being

式(1)中,H為被調查者快樂幸福感;P、N分別為其游中積極、消極情緒綜合強度評價值;Pt、Nt分別為其在研究區整個旅游時長中的積極及消極情緒持續時間占比評價值;T為用天數所表示的游客在研究區旅游體驗時長系數。

(2)主體實現幸福感調查分析。不同主體對同一客體體驗感受不同[37],這也造成了游客實現幸福感衡量標準的不統一。但相關概念[14-16]體現了實現幸福感的核心內容,即自我提升、自我展現、生活意義感;相關評價量表也都反映出這3 點是實現幸福感的核心(表1)。本文遵循“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簡約化要求[60],以自我提升、自我展現、生活意義感為指標(分別用E1、E2、E3表示)來評價游客實現幸福感;并參照相關研究[29],用指標平均值來衡量主體實現幸福感綜合水平(用E表示)。

2.3 生態旅游中主體體驗特征對其幸福感的影響

上文總結了主體對客體的12種主要體驗內容。游客對相應內容的體驗意愿強度會影響其游中幸福感[61]。由于主體意愿是引發動機的內因[62],而旅游動機會影響主體旅游投入程度,進而影響其游中獲得的幸福感[63]。本文通過問卷進一步調查游客對每種體驗內容的體驗意愿強度(分別用X'1,X'2,…,X'12表示),并調查其旅游時長、游中情緒狀態、不同情緒持續時間等主體旅游體驗特征數據;并基于比較及相關性分析,剖析主體體驗特征對其游中幸福感的影響。

2.4 生態旅游中客體使主體所產生的體驗感受對主體幸福感的影響

(1)提煉主體體驗感受核心維度。特定客體會使主體同時形成不同感受(如“享受愜意環境”與“愉悅放松心情”的體驗感受可能同時產生),這會使主體一些體驗感受指標高度相關,進而干擾準確揭示主體每種體驗感受對其游中幸福感的獨立影響作用,因此,需從主體體驗感受指標中提煉相互獨立的因子。本文基于反映被調查者12 種體驗感受程度的數據,用SPSS 26.0進行因子分析,通過最大方差旋轉法,基于特征值(>1)提取主因子,以之作為研究區主體生態旅游體驗感受的核心維度,并采用回歸法計算主因子得分。

(2)分析主體游中各維度體驗感受對其幸福感的影響。本文以體現被調查者各維度體驗感受程度的主因子得分為自變量,分別以其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評價值為因變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歸(式(2)、式(5))及分位數回歸(式(3)~式(4)、式(6)~式(7)),探究各維度體驗感受對主體快樂及實現幸福感的影響。分位數回歸以0.1,0.2,…,0.9 為9個分位點。相應回歸分析通過SPSSAU完成。

式(2)與式(5)中,Hi、Ei分別為樣本i的快樂、實現幸福感;Ch、Ce分別為以樣本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模型常數項,λh1,λh2,…,λhn、λe1,λe2,…,λen分別為上述兩個回歸模型中各待估計變量系數;F1i,F2i,…,Fni為針對游客旅游體驗感受的n個核心維度(即n個主因子),樣本i在每個維度上的得分值;εhi、εei為回歸模型中隨機擾動項。

式(3)~式(4)及式(6)~式(7)中,Quantθ(Hi|Xi)、Quantθ(Ei|Xi)分別為在給定自變量Xi情況下因變量Hi、Ei在θ分位數上的值;Xi=(F1i,F2i,…,Fni),即為解釋變量集合;βhθ、βeθ分別為以樣本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模型中,在θ分位數上的回歸系數向量(n×1行向量)。

2.5 數據獲取

筆者針對主體基本特征、各種主要體驗的意愿強度及感受程度、游中幸福感評價指標設計問卷,分別對應6 個、8 個、24 個問項。Preston 和Colman發現,被調查者對10 級量表接受度最高,且相應量表有較高可靠性;并提出構建兩端分別表示程度最弱、最強,中間用等距數值表示程度變化的線性數值量表的方法[64]。Cummins 和Gullone 也建議在評價自我主觀狀態時使用這種10級量表[65]。據此,筆者以0~9 劃分等級,采用這種10 級量表開展調查。2021 年8 月4—6 日在研究區入口針對40 名游客進行了預調查,發現3 個實現幸福感評價指標有些抽象。為此,筆者從游記中總結游客可在研究區獲得的實現感,據此在問卷相應題項中增加了簡短提示。筆者也根據預調查所反映的問題修改問卷中表述,調整調查內容順序。問卷調查中就調查內容向被調查者進行說明是必要的[66],因此在正式調查前根據預調查情況擬定了做簡要補充說明的預案,在調查中因人而異地對相應問項含義進行說明;向被調查者提示研究區與特定體驗相對應的主要客體內容,以使其快速回顧游中各種體驗意愿及感受。

研究者分別于2021 年8 月10—17 日、9 月30日—10月6日、10月28日—11月2日在研究區棲心民宿、依然農莊、心舍客棧、廳后人家等接待點,以及在森林公園、仁宗坑、臺回山、高田坑等片區入口附近,經初步溝通識別已基本在研究區結束行程的游客為調查對象,累計發放500份問卷;以內容不完整、邏輯不自洽、賦值趨于一致等為剔除標準,遴選出有效問卷445份。被調查者中,男性、女性分別占49.44%、50.56%;職業為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職員、大企業職員、中小企業職員、私營業主、自由職業者、農民、學生和其他,分別占18.65%、11.91%、25.62%、11.91%、11.01%、4.72%、7.42%、8.76%;年齡≥65歲、55~64 歲、45~54 歲、35~44 歲、25~34 歲、15~24 歲者分別占12.58%、10.34%、20.00%、23.82%、20.90%、12.36%;個人月收入≥20 000元、15 000元~19 999元、10 000元~14 999元、5000元~9999元、<5000元者分別占3.82%、7.41%、22.25%、38.43%、28.09%。筆者用SPSS 26.0對問卷中主觀問項調查結果進行檢驗,其α值為0.907,KMO檢驗值為0.895,Bartlett球形檢驗的p值<0.001。問卷調查通過信度、效度檢驗。

3 結果及分析

3.1 生態旅游客體條件下主體體驗形成的幸福感

(1)主體對客體體驗所形成幸福感總體水平。第一,研究區主體對客體體驗意愿、客體使主體形成的體驗感受尚不突出,相應均值分別為6.10、5.48。調查發現,研究區客體激發主體體驗意愿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巨瀑、瀑布群、獨特天象等精華吸引物未得到充分宣傳與呈現。這使許多游客未能在面積較大的研究區到訪精華游憩點,使研究區未很好地以其客體優勢來契合主體體驗,進而影響了主體獲得的幸福感。第二,主體對客體體驗狀況(表3)使其形成的快樂幸福感均值僅3.77,H值較低者(<4.5)占比達59.55%,且相應H均值只為1.64;其實現幸福感均值為4.95,且48.76%的E值較低者(<4.5)的E均值僅2.22,同樣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第三,快樂與實現感雙高型/雙低型(H和E均≥4.5/H和E均<4.5)、快樂/實現幸福感滯后型(H<4.5 且E≥4.5/H≥4.5 且E<4.5)主體(依次被表示為S1、S2、S3、S4)分別占34.38%、42.70%、16.85%、6.07%。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均處于很低水平者(雙低型)占比最多。這說明需增強主體體驗與客體條件契合度以提升游客游中幸福感。

(2)主體對客體體驗所形成幸福感結構狀況。第一,研究區客體為主體創造實現幸福感的功能更突出:被調查者E均值比H均值高1.18,75.51%的被調查者E值更高(平均比其H值高2.17)。這是由于國家公園具有生態旅游客體優勢,而生態旅游可使主體一些自我展現訴求得到較好的實現,尤其可使主體展現真實自我[67]。在被調查者實現幸福感構成中,其自我展現感也最突出(表3)。第二,H值和E值雙高型/雙低型主體(S1/S2)的體驗意愿均值、客體使其形成的體驗感受均值在4類主體中均為最高/最低,二者差值最小/最大(圖1),反映出對于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水平均較高者,研究區客體與主體體驗的契合度較好。第三,分別有16.85%、6.07%的被調查者有明顯實現和快樂傾向,前者E值平均是其H值的2.31 倍,后者H值平均達E值的3.66 倍。這兩類主體的訴求存在片面性,影響了研究區客體功能的全面實現,削弱了主體獲得的幸福感綜合水平。

圖1 被調查者旅游中體驗及幸福感分類比較Fig.1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feelings and well-beings in touring

3.2 主體體驗特征對其所獲得幸福感的影響

(1)主體對客體體驗廣度與深度正向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第一,主體體驗意愿越廣泛,對不同客體內容的體驗動機越平衡,越利于其游中獲得較多幸福感:被調查者各種體驗意愿強度間離散系數同其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相關系數(r值)分別為-0.37、-0.41(p值均<0.01)。這由于研究區范圍大,客體種類及數量多,主體需對客體廣泛和充分接觸來感受其魅力;主體較大的體驗廣度與深度可較好地契合客體特征。第二,在較短時間內,主體不能對客體進行廣泛和深入體驗,使其游中對快樂感和實現感的獲得程度不夠:被調查者在研究區停留時間與其H值及E值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43、0.36(p值均<0.01)。如前文,游客在研究區旅游時間總體較短,使主體體驗與客體條件契合狀況欠佳。延長停留時間較短者旅游時長有助于使主體體驗更好地契合研究區客體種類多、數量豐的特征,可提升其游中幸福感。

(2)主體對客體體驗的積極主動性正向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第一,被調查者對客體體驗意愿強度與其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明顯正相關(r值分別為0.55、0.54,p值均<0.01)。主體強烈的體驗意愿會引發其游中主動尋獲幸福感的強烈動機,且同其在研究區旅游時長也明顯正相關(r=0.25,p<0.01),有助于主體花較多時間更加積極地在客體中發現更多快樂與實現因素。研究區主體體驗意愿(表4)尚需被進一步提升,以更好契合客體需被主動探察和感受的特征。第二,大部分被調查者快樂幸福感較低,旅游中主動探尋及體驗激發其積極情緒的客體因素的傾向相對較弱,但對誘發主體消極情緒的客體因素較敏感:H值較低者的P均值、Pt均值(分別為4.62、0.52)均低于H值較高者(分別為6.31、0.70),而前者的N均值、Nt均值(分別為3.05、0.26)均高于后者(分別為2.29、0.16)。研究區有大量誘發主體積極情緒的客體因素,也存在誘發其消極情緒的因素,如游道較長較陡,因此有必要引導主體形成積極的體驗狀態。第三,快樂感與實現感雙低型主體在旅游中具有內在動力不足、對客體中正向刺激敏感性偏弱的雙重特征:其體驗意愿強度最低、與實際體驗感受差值最大(圖1);快樂感與實現感雙高型主體則相反。因此,有必要在研究區開展游客教育,對生態旅游原則、要求及優質客體內容做預先介紹,使主體體驗更主動、更契合生態旅游特征。

在1621秋季,他們收獲了大量的玉米、大麥、豆類和南瓜。殖民者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事情,所以計劃了一次宴會。他們邀請了當地印第安酋長和90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把鹿和火雞及殖民者提供的其他野生動物一起烤制。殖民者學會了如何烹調蔓越莓和不同種類的玉米和南瓜。在這第一次的感恩節,印第安人甚至帶來了爆米花。

表4 客體使主體形成的體驗感受相關指標值Tab.4 Values of relevant indexes of subject’s experience feelings caused by objects

3.3 客體使主體所產生旅游體驗感受對其幸福感的影響

3.3.1 客體條件下主體體驗感受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的感受維度分異

客體使主體所形成12種主要體驗感受評價結果的KMO 值0.857、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0.001,說明這些指標相互不獨立。筆者按前文所述方法從中提取出3 個相互獨立的主因子,其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3.48%。根據實用主義體驗觀,旅游體驗分主體在環境中主動體驗、被動經歷兩種[68]。主因子1、主因子2 所載荷主要指標信息(表4)分別有突出的主動體驗和被動經歷特征,分別反映游客“接觸與了解生態環境”及“享受環境與設施帶來的舒適與放松”之感受。但根據建構主義[69],其他關聯拓展性因素會使游客獲得更豐富的價值及感受,如經營者在環境中植入的功能要素和管理服務。主因子3主要體現這些因素對主體感受的建構作用。因此,本文將上述主因子分別命名為主體“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拓展與豐獲”體驗感受,依次用F1、F2、F3表示,并以之為衡量主體生態旅游體驗感受的核心維度。

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s)回歸結果表明(表5),客體使主體形成的接觸與了解體驗感受(F1)對主體游中幸福感貢獻最突出,其次是沉浸與享受體驗感受(F2)的貢獻,而其他使游客體驗得到拓展與豐獲的客體因素為主體帶來感受(F3)對其游中幸福感的建構效應較弱。因此,研究區應依次優先契合主體的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拓展與豐獲體驗意愿。生態環境是研究區的優勢客體內容。當前研究區向主體提供的生態環境接觸面及沉浸性體驗空間尚不充分,需進一步為其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體驗創造客體條件。

3.3.2 客體條件下主體體驗感受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的影響變化分異

分位數回歸結果(圖2)顯示,當被調查者快樂幸福感與實現幸福感水平均較低、均較高時,主體的體驗感受分別對其快樂幸福感、實現幸福感正影響更大。這體現了在主體游中幸福感提升中,其首先側重獲得快樂幸福感,然后更側重獲得實現幸福感的特征。研究區快樂感與實現感雙低型主體占比較大,因而運營者需重視消除影響主體快樂幸福感的負面客體因素(如游道沿線內容單調、標識易讀性不夠)。當主體快樂幸福感及實現幸福感提升到較高水平時,其實現幸福感進一步提升潛力更大。在游程后段,當主體已獲得一定快樂感和實現感后,應加大配置更有助于主體獲得實現感的客體因素,如增設更利于主體展現真實自我的低密度游憩空間、可引起反思的解說素材等,但這在研究區尚未得到體現。在主體快樂幸福感和實現幸福感提升中,常數項代表的其他因素(如主體價值觀念[14]、品位[49]、博愛[8]等)所起作用越來越重要。這說明,若要將主體游中幸福感提升至很高水平,還需設置引導其觀念、品位、心態等的客體內容。

圖2 不同分位點上的解釋變量系數Fig.2 Explanatory variable coefficients on different quantiles

3.3.3 客體條件下主體體驗感受影響其游中幸福感的主體類型分異

(1)如圖1,快樂感與實現感雙高型主體的主客體契合狀況最好,其F1、F2、F3 得分值也均最高。客體使該類主體形成的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體驗最充分,也使其獲得最多幸福感。(2)快樂感與實現感雙低型主體在研究區占比最高,其主客體契合狀況最不理想,致其F1、F2得分值均最小。該類主體對客體的體驗意愿強度均值最小,在研究區旅游時長最短(表3),以致相應主體的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體驗感受很不充分,使其獲得的幸福感水平很低。(3)快樂感滯后型主體的主客體契合狀況欠佳。該類主體對客體接觸與了解、在客體中沉浸與享受意愿強度值相近(分別為6.10、6.19),但客體使其形成的接觸與了解體驗感受很不充分,使其F1得分均值低于F2 許多,致其游中幸福感綜合水平偏低。該類主體旅游時間偏短,且對客體中消極情緒誘發因素最敏感(表3)。這制約和干擾了其對客體的接觸與了解,減少了其在客體中形成的積極情緒。(4)實現感滯后型主體F1得分值較高,且與其H值正相關(r=0.47,p<0.05),而與其E值無明顯相關性。該類主體有快樂傾向,但如前文,研究區在為主體創造實現感方面更具優勢。因此,其偏好與研究區客體特征未形成理想契合關系。另外,該類主體旅游閱歷相對豐富(其年均出游頻次評價均值為2.96,而其他3類主體相應值平均為2.09),可能較難從一般生態旅游中形成新的實現感。研究區有必要挖掘新客體內容(如新科學發現形成的教育素材)來契合主體獲取新的實現感的訴求。

4 對生態旅游中提升游客幸福感實踐模式的啟示

圖3 互為優化參照的主客體契合模式Fig.3 The mutually adapting mode between subjects and objects referring to the opposite side for promoting each other

4.1 實行與客體功能特征相契合的主體優化體驗模式

(1)體驗內容契合。除使游客產生快樂感外,研究區更具使其形成實現感的客體優勢;且在將游客幸福感提升至較高水平時,實現感提升潛力更大。但48.77%的被調查者追求實現感的意愿偏弱,獲得的實現感很低,需通過引導誘發主體實現動機。第一,鑒于許多游客未充分認知研究區客體特征,可在入口以生動解說展現其客體優勢及使主體產生實現感的功能,以圖片及影像進行深生態體驗示范,以使最有助于主體產生幸福感的客體內容成為游客重點體驗對象。第二,通過解說系統宣揚實現主義游憩理念,如認識自然、回歸原真、見證保護等,以使主體體驗更好地契合客體特點。第三,優質生態是研究區游客幸福感最重要來源,但一些游客被其他娛樂內容(如親水娛樂)吸引而未能廣泛感受生態環境,因此,需通過針對性導覽系統引導主體優化選擇體驗對象。

(2)體驗方式契合。對客體體驗主動性不夠致使許多主體游中幸福感偏低。研究區優勢客體需主體經一定徒步后方可感受;其生態知識、珍稀生物需主體在主動探索中發現。因此,游客需踐行以主動探索為主的主客體互動體驗方式。但游道較長較陡,大部分游客或只走完全程1/3左右,或走馬觀花地快游一圈,與客體互動不足。有必要以探測負氧離子、植物精氣及樹木年齡等趣味化體驗方式激發主體的探察主動性;增強主體主動親生態行為可實現性,如增設更易于徒步的小道以促進怕走陡峭步道者的親生態意愿向現實動機轉化;設解說介質揭示自然價值,引導主體主動形成深生態主義非人類中心體驗立場[70],減少其以自我為中心所誘發的消極情緒,以使主體體驗方式與充分發揮客體功能的需要相契合。

(3)體驗深度契合。研究區主體對客體體驗的廣泛與深入與其幸福感密切正相關。但如下因素對主體深度體驗意愿有負向影響:各片區只展現自身客體內容,使許多主體不能對研究區客體形成全面認知;不同時段與片區的游憩特色未被凸顯導致主體有明顯體驗同質感。為充分發揮多元客體誘發主體廣泛和深入體驗動機的功能,各區塊需全面介紹整個國家公園主要旅游客體,并使游客充分認知客體中體驗內容在不同時段與不同區塊的變換,如可清晨觀鳥、午間親水和夜間觀星,以及可分別在神龍飛瀑、蓮花塘、涵煦亭賞彩虹、品甘泉、進行森林浴等。另外,有深度的生態體驗更有助于主體產生實現感[45]。因此,研究區不應使游客只停留于淺層觀光游,而需基于慢行系統(如親水步道、林地漫步道)、趣味性解說牌、親生態體驗點和珍稀花木觀賞點等形成深度游激發體系,以引導主體深度契合客體的體驗功能。

4.2 實行與主體幸福感形成特征相契合的客體優化配置模式

(1)分維度契合。根據主體各維度體驗對其幸福感的不同貢獻,需依次優先為其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拓展與豐獲體驗設置客體條件。首先,研究區需增加主體對客體的接觸面及沉浸性體驗空間,如將設置較大較集中休憩點的做法改為分設若干較小的休憩點,在直線主游道旁適當拓展彎曲輔道。其次,在配置主體拓展與豐獲體驗客體內容時,應有節制地植入人為因素,以避免干擾主體對生態環境接觸與了解、在其中沉浸與享受。再次,不同主體對客體進行各維度體驗所形成的幸福感不同。有必要通過解說系統呈現不同客體與主體各維度體驗的契合狀況(如三疊瀑、負氧離子富集區、滑道分別在契合主體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拓展與豐獲之體驗方面更有優勢),為主體優化其體驗選擇提供客體特征依據。

(2)分階段契合。研究區S2 型主體偏多,其快樂幸福感提升速度會更快。現階段需更重視快樂因素的配置,以及對主體快樂感有負向影響的客體因素的消除。如針對登山費力、體驗單調易使游客出現消極情緒的問題,可豐富山下平緩步道沿線親水、賞花、看鳥等快樂因素。主體既有觀念對其游中幸福感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游程初始階段,需設置有深生態價值觀教育、自然情感渲染作用的解說性客體內容。針對主體先側重滿足其快樂訴求,然后逐漸側重追求實現感的特征,可將游道較短較平、更益于快樂感形成的大峽谷作為首游區;將游道較長較陡、更適于深度體驗、實現感因素更突出的森林公園作為中后段游程體驗區;在主體游程后段,需突出實現感客體內容的配置,如設有教育意義的植物辨識點、揭示人與自然關系的感悟點。

(3)分主體契合。為進一步提高S1型主體游中幸福感,研究區需對游線進行內涵化建設,使主體在相同時間內接觸與了解更多客體內容,獲得更好的沉浸與享受感,如在沿線設各種珍稀生物模型、聽覺或嗅覺體驗點。占比較高的S2 型主體體驗主動性偏弱。當前研究區未通過充分介紹有效調動相應主體到訪精華區點的積極性;同時,精華內容分布在山地游憩環線后段,使許多主動性不強者未能到訪。因此,需加大對精華內容的宣傳,改變游線方向,以提高游客對精華區點的到訪率。為提升S3型、S4 型主體游中幸福感,研究區需加大配置快樂感與實現感要素共生性突出的客體內容,如增設可分別兼顧快樂與增知、自我展現、康體的觀星點、擺拍點、森林浴體驗區等,使相應主體既進行契合其訴求的體驗,又盡可能同時獲得更多快樂和實現感。

5 結論與討論

5.1 結論

(1)游客生態旅游中所獲得幸福感的理想狀態是其快樂幸福感和實現幸福感均較高[11]。雖然國家公園有為游客創造幸福感的客體優勢,且在創造實現幸福感方面優勢更突出,但在主客體因素共同影響下,研究區游客獲得的幸福感總體偏低,快樂感及實現感雙低型主體偏多。

(2)主體體驗未很好契合生態旅游客體特征是導致游客幸福感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首先,國家公園客體多樣、富于變換,能持續影響游客身心,主體需在其中充分、深入地進行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來獲得較多幸福感。但許多游客積極主動性及與客體互動不夠,未充分從客體中發現與感受各種正向刺激。其次,部分主體對快樂感及實現感存在較片面追求,對客體的體驗不夠全面。再次,生態環境是國家公園向游客創造幸福感的優勢客體條件,但部分主體對相應客體的體驗訴求不夠,而側重其他關聯拓展性體驗內容,使客體優勢未得到充分體現。

(3)生態旅游客體配置未很好契合主體幸福感形成特征是導致游客幸福感不理想的另一原因。首先,接觸與了解客體的感受在主體幸福感形成中貢獻最大,其次依次為沉浸與享受、拓展與豐獲體驗感受,但研究區為主體創造的接觸與了解、沉浸與享受條件不充分。其次,游客在幸福感提升中,有先側重獲得快樂感、然后更側重獲得實現感的特征,但研究區快樂感及實現感客體因素配置未體現這種差異。再次,各主體偏好及游憩時長不同,使其幸福感形成特征也不同。對客體按典型性、功能差異、片區變化有區別地呈現,有助于不同主體做出契合自身的選擇,但研究區缺乏對客體區別化展示的解說載體。

(4)國家公園需實行“互為優化參照的主客體契合模式”,以使主體在對客體體驗中獲得更多幸福感:根據客體特征,通過引導、激發,對主體體驗內容、方式及深度進行調適,使客體為主體創造幸福感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根據主體幸福感形成特征,通過優化客體利用方式、展現內容,從不同維度、分不同階段、針對不同主體進行客體因素優化配置。

5.2 討論

游客游中幸福感在其快樂感和實現感共同支撐下形成[24],但旅游常被描述為快樂產業[71],其實現意義受關注較少[18]。本文針對生態旅游這一重要旅游形式,在評價游客游中幸福感時對其快樂感和實現感進行了綜合考慮,有助于較全面揭示生態旅游在促進主體幸福感方面的作用。本文對影響生態旅游者幸福感的主客體因素的探究,可為促進主客體契合提供依據。研究發現,在生態旅游主體獲得的幸福感中,快樂感與實現感均不可或缺,且主體接觸與感受自然對其實現幸福感正影響更大,這與Ryff的研究結論[72]一致。生態旅游中游客幸福感主要源于其與生態環境的互動,在相應互動中主體對客體缺乏體驗主動性是造成其游中幸福感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需增強主體的體驗主動性[24]。本文發現,在生態旅游中增強主體體驗意愿是增加其體驗主動性,進而提升主體游中幸福感的有效途徑。這與降低主體意愿以提高其意愿被滿足程度,從而提升主體幸福感[73]的觀點并不一致。生態環境是生態旅游的客體優勢,是游客幸福感最主要來源。因此,盡可能創造客體條件使主體親近生態環境[15]、了解生態知識[45]應為生態旅游建設重點,且運營者需倡導實現主義游憩理念,以通過使主體體驗契合客體優勢來增加游客幸福感。生態環境中不同客體條件為各類主體創造幸福感的作用不同,如實現性因素對志愿者旅游主體[74]、實踐學習型背包客[21]更有意義,有些游客甚至會通過不愉悅體驗來獲得實現感[45],過多的快樂因素并不利于這些主體實現幸福感的形成。這對生態旅游運營同樣有參考意義,運營者需根據主體特征提供若干種客體因素配置方案,以使旅游客體因人而異地為主體創造更多幸福感。可見,生態旅游中主客體契合模式在提升主體幸福感方面有較好的適用性。

游客幸福感構成復雜[28,30-31,34]。對于研學、探險、健身等動機各異的生態旅游者,以及對于城郊綠地、偏遠荒野、鄉村田園等客體條件不同的生態旅游區游客,其幸福感形成中的主客體作用機制也不能一概而論,后續研究需進一步探討不同生態旅游形態中主客體契合關系對游客幸福感的影響。另外,也需選擇游客量更大、更典型生態旅游區開展研究,以進一步探究在影響力不同的客體條件下,主客體契合狀況對游客游中幸福感影響的差異。

猜你喜歡
主體旅游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旅游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久久毛片基地|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无线视频|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亚洲无码电影|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毛片卡一卡二|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草热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理论精品|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青青操国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色综合日本|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一个色综合久久|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在线小视频|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性欧美精品xxxx| 在线播放国产99re| 91高清在线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视频 第一页|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 99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91精品牛牛| 伊人色婷婷| 四虎综合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午夜影院a级片|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9性视频|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jizz|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