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研究進展與展望

2023-11-29 10:04:38吳建興吳茂英郭英之李秋成
旅游學刊 2023年11期
關鍵詞:旅游環境影響

吳建興,吳茂英,郭英之,李秋成

(1.中國計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2.復旦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上海 200433;3.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浙江杭州 310058;4.復旦大學旅游學系,上海 200433;5.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

引言

生態環境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1-7]。現實中,利益相關者不負責任的環境行為是導致旅游地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1-3]。培育利益相關者的環境責任行為(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ERB)可從源頭上保護旅游地生態環境,推動目的地綠色低碳發展[1-5]。利益相關者環境責任行為研究大多聚焦旅游者[2-7],較少關注旅游地居民[8]。然而,居民是旅游地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利益主體,對旅游地生態環境影響更為深遠持久[8-9]。一方面,鄉村、古鎮、民族村寨等諸多旅游地具有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特點,相較于游客,居民在目的地工作、生活時間更長,涉入目的地層面更廣[8,10]。另一方面,在江南古鎮、民族村寨等“熟人社會”里,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不僅對社區居民具有示范效應,還會在主客互動中塑造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多層次延伸游客綠色低碳消費的社區場景[6-8]。因此,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不僅直接關乎目的地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更能影響旅游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近年來,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研究日益凸顯成為重點議題。學者們從不同理論視角對其驅動因素與作用機制展開研究[8-19]。但整體而言,有關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研究仍滯后于實踐需求,制約著其培育政策的創新發展[10,20],且較少有研究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為更好追蹤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研究動態,本文系統整理了近20年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相關文獻,梳理其概念內涵、測量量表、影響因素與形成機理。本研究結合旅游地居民傳統文化與社會互動特點,闡明未來研究方向,并為旅游地管理部門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推動目的地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1 文獻檢索與分析

1.1 文獻檢索方案

本文應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 等數據庫平臺檢索英文文獻。英文文獻依照Han[6]旅游者環境行為研究綜述的方法對兩組關鍵詞進行組合式檢索:第一組為“tourism residents”“destination residents”“tourism community”“destination community”,第二組為“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由于學術界對環境責任行為存在多種表述,第二組關鍵詞擴展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environmental behavior”“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ly behavior”“ecofriendly behavior”“sustainable behavior”“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ecological behavior”“green behavio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havior”等。中文文獻檢索應用中國知網數據庫,依照何學歡等[2]、邱宏亮等[3]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檢索方案,從兩組中各選一個關鍵詞進行檢索。一組關鍵詞為“旅游地居民”“目的地居民”“旅游社區”等,另一組關鍵詞為“環境責任行為”“環境友好行為”“環境保護行為”“生態友好行為”“綠色行為”“可持續行為”等,并對檢索到的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逐一評估后搜索相關文獻展開滾雪球式反復追溯。截至2021 年12 月31日,共檢索并整理336 篇中英文期刊文獻。通過研讀期刊文獻的摘要與關鍵詞,最終篩選中文核心期刊來源文獻33篇[8-40]、英文文獻45篇[41-85]。

1.2 文獻概況

時間分布上,中文文獻較早關注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20,32](圖1)。例如楊桂紅在2001 年發現碧塔海景區居民在旅游經濟利益驅動下,不僅根除了砍伐樹木、偷獵動物等破壞行為,還主動開展環保活動[20]。中文文獻發表時間主要集中在2012—2016 年,共14 篇,占中文文獻總量的42.4%。英文文獻發表時間主要集中于2017—2021 年,共37 篇,占英文文獻總量的82.2%,這表明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正成為國際旅游研究的熱點議題。

圖1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中英文文獻統計圖Fig.1 Statistics of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destination residents’ERB

期刊分布上,英文文獻主要發表在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6 篇)、Tourism Management(4篇)、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 篇)三大公認旅游領域頂級期刊,共占英文文獻總量的28.9%。中國(含港澳臺)學者占據了國際研究的主陣地,其以第一作者身份共發表30 篇英文文獻,占比66.7%。中文文獻主要發表在《旅游學刊》(5 篇)、《經濟地理》(4 篇)、《旅游科學》(2 篇)等旅游、地理領域學術期刊。中英文期刊的高產學者主要有:張玉玲(7篇)、張捷(6篇)、郭永銳(5篇)、粟路軍(4篇)、劉靜艷(4篇)等。

2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研究進展

2.1 概念辨析

環境責任行為的概念源自環境心理學,是指個體為了改善目的地生態環境而主動實施的環保活動[2-3]。除了環境責任行為外[8,45],學者還使用親環境行為[43,57]、生態保護行為[23,73]、環境行為[53]、環境友好行為[11,24]、環境保護行為[80]等術語(表1)。盡管這些術語的學科視角有所不同,概念表述略有差異,但核心內涵基本一致[8]。

表1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相關術語Tab.1 Relative terms of destination residents’ERB

2.2 結構維度與測量量表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量表大多改編自不同的學科視角下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量表。已有文獻量表在結構維度和問項表述上存在較大差異。Confente和Scarpi[47]、Liu等[57]、Lee和Oh[60]、Xu和Hu[71]等學者采用單維度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量表。例如Lee 和Oh[60]的量表源自Smith-Sebasto 和D’Costa[86]的大學生環境責任行為量表,將24個問項改為8個問項。Confente 和Scarpi[47]的量表源自Cheng 等[87]的旅游者ERB量表,將8個問項改為“我會和他人討論環境保護議題”“我勸說身邊人實施積極環保活動”等4個問項。

何學歡等[8]、Zhang等[41]、Cheng等[45]學者采用兩維度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量表。例如Zhang等[41]的量表將其分為保守行為(conservative behavior)與進取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兩個維度,選擇了“參與公開的生態保護活動”“舉報非法開采活動”等6 個問項。何學歡等[8]沿用并改寫Cheng 等[87]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量表為一般行為(general behavior)與特別行為(specific behavior)兩個維度的8 個問項,結合研究情境選擇了“您將遵守相關規定,不對鼓浪嶼環境造成破壞”“如果鼓浪嶼有清潔環境的參與活動,您是否愿意參加”等6個問項。

此外,一些學者采用六維度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量表。Safshekan 等[61]借鑒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量表,將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劃分為親環境行為、可持續行為、身體行為、勸說行為、環境教育和法律行為6個維度,構建了“我會選擇生態標簽的產品和服務”“離開房間10分鐘以上我就會關燈”等19個問項。

2.3 影響因素

已有研究依據環境心理學的研究范式,將個體行為視作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分析環境的心理和社會意義對環境責任行為的作用機制[6]。基于經典理論模型構建影響因素和環境責任行為間的假設關系,并應用定量研究方法展開實證檢驗[7]。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環境認知因素、人際關系因素、人地關系因素等[8-35]。

環境認知因素認為,環境責任行為是個體環保心理表征的函數,主要包含理性認知因素和非理性認知因素[6]。理性認知因素基于理性人的假設,認為個人對生態環境的理性認知會影響行為決策,進而作用于環境責任行為。這些因素主要有環境態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45,48-49,52]、環境知識(environmental knowledge)[11,21,25]、環境感知利益(environmental perceived benefits)[16-17,22,45,60]、環境感知成本(environmental cost consciousness)[42,45,76]、環境敏 感(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11,25,47]、環 境 識 別(environmental identification)[64,69,78]、環 境 關 心(environmental concern)[51,55,60,69-70]、結果認知(awareness of consequences)[12-13,25,47,70,79]、環保信念(environmental belief)[11-12,44]、環境價值觀(environmental values)[10,12,79]等。例如范香花等[11]發現,生態旅游地居民環境知識顯著正向影響環境信念和環境敏感度,環境信念和環境敏感度對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都有正向的驅動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個體對環境保護的情感、意志等要素,主要包括環境情感(environmental emotion)[55]、環境依戀(environmental attachment)[70]、環境承諾(environmental commitment)[64,69]、責任歸屬(ascribed responsibility)[47,79]、個人規范(personal norm)[12-13,42,69-70]等。例如Lalicic和Garaus發現,阿姆斯特丹居民會因為地方依戀而對旅游發展引起的環境變化產生情緒回應,進而影響其環境責任行為[55]。

人際關系因素則基于社會人的假設,將環境責任行為視作嵌入在社會結構與人際網絡中的活動[44-45,52]。已有人際因素研究主要聚焦居民-社區關系,包括社區依戀(community attachment)[44,49,61]、社 區 支 持(community support)[54,72]、社 區 增 權(community empowerment)[29,54,71]、社區資本(community capital)[57]、社 區 參 與(community involvement/participation)[45,49,61,68,71-72,76]、社區滿意(community satisfaction)[8,65]、社區認同(community identification)[8]、社區信任(community trust)[52]、社區歸屬感(community belongings)[52]、社區評價(community evaluation)[52]、感知公平(perceived justice)[8,29,58]等。例如Hua 等分析了居民的社區信任、社區參與、社區歸屬感以及社區評價對垃圾分類行為的影響路徑,并比較了不同年齡段與職業背景居民的效應差異[52]。

人地關系因素是指居民環境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反饋作用而形成的影響要素。已有研究主要從居民-目的地關系層面研究人地因素影響,主要包括地方形象(place image)[43,63,78]、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10,44,47,60]、目 的 地 認 同(destination identification)[13,51]、目 的 地 聲 譽(destination reputation)[64]、目 的 地 責 任 感(destination responsibility)[46,65]、目的地心理所有權(destination psychological ownership)[58,77]等。例如Zhang 和Xu的實證研究發現,居民對目的地的心理所有權能夠正向影響地方依戀,進而影響居民實施環境責任行為[77]。

2.4 理論分析視角

已有文獻主要基于地方依戀理論[44,47,55,60]、規范激活理論[12-13,47,70,79]、社會交換理論[23,29,41,65,71]、社會資本理論[22,52,57]、公平理論[44,58]等來構建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分析框架。規范激活理論解釋了個人規范是如何被激活進而驅動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例如Confente和Scarpi應用規范激活理論解釋了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形成機理,發現居民對旅游消極結果認知正向影響環境責任行為以及責任歸屬,責任歸屬會正向激活環境責任行為[47]。

地方依戀理論認為,地方依戀能提高居民對特定地方的責任感,進而正向影響居民針對特定地方實施環保行為的決策。地方依戀是指個人與地方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情感聯結。大部分學者認為,地方依戀直接正向影響環境責任行為,并且作為中介變量在社區依戀-環境責任行為[44]、目的地心理所有權-環境責任行為[77]、地方形象-環境責任行為[63]等關系中起到了連接作用。也有研究認為,地方依戀是調節變量,正向影響責任感知與環境責任行為間的關系,即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戀程度越高,居民責任感知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就越強[47]。

公平理論認為,個人將自己的投入-產出和他人的投入-產出比較來感知公平,進而影響個人環保態度與行為。例如何學歡等基于公平理論和關系質量理論,驗證了以旅游地居民感知公平為前因變量、關系質量為中介變量的環境責任行為研究模型[8]。Liu 等基于公平理論構造并實證檢驗了以感知公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動公平)為前因變量,心理所有權為中介變量、環境責任行為作結果變量的研究模型[58]。

社會交換理論是目的地居民旅游支持態度和行為研究領域應用最廣泛的理論框架。該理論認為,居民環保態度與行為取決于他們如何權衡社會交換中的收益與成本。例如Zhang等分析了6類資本(自然資本、實物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的感知影響對不同生計類型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影響的差異,發現對以旅游為生計的居民的影響顯著地高于以農業為生計的居民[41]。

社會資本理論認為,嵌入在社會網絡中的“軟性資本”是塑造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49,57]。該理論指出,個人并非獨立決策的個體,而是嵌入流動性的社會關系之中,并受社會資本影響。例如Liu 等應用社會資本理論,分析生態旅游社區居民社會資本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發現認知社會資本(而非結構社會資本)在感知旅游經濟效益對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驅動關系中起到中介效應[57]。

2.5 研究方法

本部分梳理78篇文獻的研究方法,選擇典型性的文獻進行分析(表2),概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數據搜集與數據分析方法。

表2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研究方法分析Tab.2 Research methods of destination residents’ERB

2.5.1 數據搜集

已有研究數據搜集主要采用問卷法[8,13,22,41-42,44,57]。少數研究也會輔以半結構化訪談、參與式觀察等定性研究方法[16,41]。主流研究通過自我報告式的Likert 等級量表,測量尺度以Likert 5 級量表或7 級量表為主[8,45]。這些研究要求受訪居民從問卷中選擇符合要求等級選項來評估自身環境責任行為。根據旅游地居民的分布特點,通過留置發放、隨機抽樣、便利抽樣、普查抽樣等方式進行數據搜集。除混合研究外,絕大部分文獻的有效問卷數量介于300~700 份之間。已有研究大多依托截面問卷數據,數據搜集時間跨度較小。

近年來,一些多輪問卷調研的研究開始出現。如趙敏燕等調研了北京676位參與活動的公眾環境責任行為,分別對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進行3 次追蹤調研,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居民活動前、中、后期不同階段環境責任行為的差異[33]。此外,一些學者運用自我民族志、案例分析法對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演變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50]。例如Wang 等以居民身份進入鄉村民宿場景中,通過自身主客互動經歷觀察與反省,收集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對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影響動機及措施[50]。

2.5.2 數據分析

早期研究(2001—2010 年)的數據分析方式較為簡單,大多基于問卷數據的簡單分析(均值、方差等)研究旅游地居民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例如Amuquandoh在2010年應用均值與方差等參數解釋加納旅游地居民環境態度[88]。近期研究(2011 年至今)偏重規范的定量研究范式,應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8,23,44,46,49,51]、多層線性回歸(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41-42,47]等統計技術對問卷數據系統分析,解構環境責任行為形成機制中的主導變量、中介變量或調節變量。例如劉靜艷等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了362 份有效問卷,發現旅游經濟收益并不能對居民的環保意向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正面的旅游影響感知這一中介變量激發居民的環保行為[23]。此外,一些學者使用博弈論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16,19]。例如王克軍應用博弈論分析了政府、旅游地居民、旅游企業、旅游者在互動博弈中的環境行為變遷,指出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博弈[16]。

3 文獻評析與研究展望

3.1 測量指標多源自游客環境責任行為量表,需從居民視角設計主觀和客觀相統一指標體系

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量表大多源于Smith-Sebasto和D’Costa[86]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開發的環境責任行為量表。該量表包含公民行為、個人行為、教導行為、經濟行為、法律行為和勸說行為等維度,內含環保游行示威、綠色政策選票等測量指標[61]。盡管這些量表在研究中都經過信度和效度檢驗,一些學者質疑旅游地居民日常環保活動與測量問項存在偏差[2,43]。Wang等指出,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嵌入旅游地經濟關系、政策法律、社會結構、文化觀念中,居民與旅游地的關系和游客與旅游地的關系存在本質差異[50]。旅游地不僅是居民的工作地,也是其居住地,因此,套用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量表難以真實、全面地表征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另外,“參與環保立法活動”“爭取綠色政策選票”等題項明顯不符合我國國情。此外,在“雙碳”目標時代背景下,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內涵也有了新的拓展(如垃圾分類行為、綠色低碳服務等)。而現有量表問項中不僅缺少安全處理廢棄口罩、綠色志愿服務意愿等主觀測項,也缺少戶均水電使用量、燃氣使用量等客觀指標。未來研究應立足居民日常生活與工作情境,厘清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維度結構,開發出符合時代背景、具有旅游地居民特征意義、主觀感知與客觀實際相結合的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測度方案。

3.2 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統計分析方法為主,需以多元方法探究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演化機制

已有研究大多應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居民的認知、情感、人際、地理等驅動因素影響機制[2-7]。這些研究構建了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理論研究的基礎框架與循證依據,但在方法論層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者建構的自我報告式量表能否準確測量受訪者的感知[2,50]?靜態時間截面數據能否反應不同時空中同一個體的行為差異[2-6]?一些學者提出,旅游活動的本質是社會互動,個體行為不是在個人理性或情感的“真空”中實施的,個體環境責任行為實際上嵌入廣博的社會互動之中[50]。因而,即使同一個體也可能在不同互動場景中表現出環境態度與行為的差異,而這很難在一次性截面數據中得以呈現。多元互動不僅能影響環境責任行為的驅動因素,也能直接塑造環境責任行為[6,50]。因此,未來亟須采用多元研究方法探索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在時間序列中的演化軌跡與底層機制[6-7]。

未來研究可借鑒相關學科,綜合運用現場實驗法[89]、自我民族志[50]、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90]、博弈論[16,27]等多元方法深入探究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演化機制。尤其是現場實驗法、自我民族志等質性研究方法能突破靜態時間橫向調查的局限,對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變化展開縱向追蹤調查。Wang等應用自我民族志長期追蹤研究了農家樂中主客互動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機制,探究了面子文化在主客互動中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方式[50]。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能應用小樣本的案例來分配和計算環境責任行為的條件變量與結果變量,識別潛在的不對稱因果關系或解釋關系,適合于探索環境責任行為領域新變量的因果關系。例如Olya 和Akhshik應用fsQCA方法探索了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的形成機制[90]。

3.3 研究視角多以環境心理學居民視角為主,需考慮多元主體的社會互動影響

已有研究發現,日常社會互動會影響個體的環保認知、情感等驅動因素,進而塑造環境責任行為。就互動頻繁的旅游地居民而言,環境責任行為不但受到“熟人社會”中地方管理者與社區居民的影響,也面臨“陌生人社會”中旅游者的影響。而且,建立在利益相關者互動之上的環境責任行為培育機制往往更為穩健、長效[1,50]。然而,現有文獻局限于對居民-社區層面影響因素探討,尚未針對居民-地方管理者、居民-旅游者等層面互動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展開探究。

居民-地方管理者關系是驅動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重要力量。政府干預是不少國家地區培育居民環保行為(如垃圾分類、節約水電等)的有效途徑。目前,在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培育實踐中,地方政府是主要的設計者與推動者。地方管理者不僅實施宣傳教育和環境整治,而且主導了利益相關者(志愿者、社區、企業)協同參與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因此,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識別居民-地方管理者層面關鍵因素(如環保宣傳、環保監管、環境整治等),探究地方管理者主導利益相關者協同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作用機制。

居民-旅游者互動層面的影響也是現有研究的薄弱環節。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和行為不僅會改變旅游地居民的生計結構,也會影響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知識結構和行為模式。Eusébio等發現,居民與旅游者交朋友會顯著提升居民對旅游正面影響的感知,進而驅動其實施有利于社區環境資源保護的行為[48]。未來可進一步深化對東道主凝視、環保文化學習、綠色價值共創、生態消費模式等居民-旅游者層面變量的探索研究,在主客價值共創、符號互動理論等分析框架中重新審視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形成機理,開拓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新路徑。

數字化社區互動也是未來居民-社區層面影響因素研究的重要方向。微信朋友圈、社區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已成為不少旅游地居民虛擬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互動元素,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數字化社區生活空間。這些新媒體平臺讓目的地年輕居民擁有了更多話語權,也重塑了傳統社區權力架構與知識傳播路徑。尤其在垃圾分類、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宣傳教育上,數字化社區互動對社區居民的影響更為明顯。未來研究可以探究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虛擬社區影響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關鍵因子與作用機制。

3.4 影響因素多以西方經典理論模型變量為主,需立足中國國情剖析文化因素作用

已有研究的影響因素大多源自西方經典理論模型,但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是嵌入在地文化場景中的習得性行為。從“生活者”視角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應重視并激活傳統文化的環境智慧[50,78]。例如面子意識、風水觀念、宗教信仰、村規民約等都會對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產生影響。對這些本土文化因素影響機理與作用路徑的研究極具學術價值。

面子意識是社會互動中的良知覺察,對內反省自身行為,產生自律作用,對外施加社會壓力,形成他律影響[50]。已有研究表明,面子意識對環境責任行為具有重要影響[50]。Zhang 等將儒家文化因子作為調節變量融入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模型中,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了面子觀念的U形調節效應[78]。然而,這些研究僅將面子融入西方理論模型,構建面子與已知變量間新的聯系。尚未有文獻探索旅游地居民的面子意識如何在多元社會互動(主客互動、居民互動、官民互動等)中影響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面子意識是居民主觀性的感知體驗,因此,未來研究需從旅游地居民視角把握、分析面子意識的維度結構,探索其對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機制。

風水觀念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哲學理念,塑造了居民環境審美觀與生活美學,賦予環保集體共識與信念,巧妙避免了環境破壞的“公地悲劇”。盡管風水觀念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一些學者發現,風水觀念能通過重塑環保信念,促使文化程度較低的村民主動參與環保行動。例如Wang 等發現,浙北鄉村旅游地居民格外重視保護村落水源地,堅信代代相傳的“村內溪流河道不僅是食品衛生安全的保障,也是村落興旺發達的源泉”的風水觀念[50]。在主客互動中,村民會主動向游客講解水源地的重要性,引導游客共同參與水源地環境保護[50]。未來研究可以探索旅游地居民風水觀念對環境責任行為影響機制與作用路徑,以及如何去蕪存菁地利用風水觀念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

宗教信仰也會對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產生影響。已有研究發現,宗教會激發個體的敬畏情緒,進而影響個體的環保價值觀、環保態度與環保行為[31]。目前,有關旅游地居民宗教信仰對環境責任行為影響機制的研究很少,但已有學者注意到宗教信仰在旅游地環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例如劉相軍等基于文化持有者內部眼界的方法對藏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識對居民環保實踐的過程、效應與機制展開分析,發現藏傳佛教和神山崇拜嵌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塑造居民環保活動[31]。未來研究可以對宗教信仰如何影響居民-環境關系(環境態度、環保信念、環境情感等)、居民-目的地關系(地方依戀、地方認同等)、居民-社區關系(社區參與、社區評價等),進而影響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展開更深入研究。

3.5 研究對象多聚焦居民或旅游者單一主體,需比較主客行為,并分析其差異與聯系

居民和游客環境責任行為的比較研究也是近年來學者關注的重要議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形成機制的差異研究[47,53],二是互動機制的影響研究[50-51]。主客環境責任行為形成機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同一理論模型比較居民和游客環境責任行為驅動因素與路徑的差異。例如Imran和Alam基于新生態范式,應用混合研究方法比較了巴基斯坦國家公園旅游企業、管理部門、旅游地居民、游客4類利益主體環境責任行為驅動因素的差異[53]。Confente和Scarpi基于規范激活理論,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比較了水城威尼斯游客和居民感知結果、感知責任等驅動因素對環境責任行為影響的差異[47]。未來研究可基于環境責任行為經典理論(如計劃行為理論、地方依戀理論等)比較分析不同類型旅游地居民和游客環境責任行為驅動因的素與作用機制,也可對不同旅游場景中居民和游客環境責任行為對旅游地生態環境的作用效應展開對比分析。

互動機制的影響研究主要是分析主客互動對彼此環境責任行為影響。例如Wang等應用自我民族志研究了鄉村旅游地居民對游客行為的塑造效應,發現居民在主客互動中會有效提升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50]。Hu 等基于刺激-機體-反應理論研究了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對旅游者綠色消費的影響,發現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通過促進環境關注、目的地識別,對游客環境責任行為產生顯著驅動作用[51]。上述研究體察到環境責任行為實際上表征著以生態環境為媒介的人際關系,因而培育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可從生活者的日常互動中尋求治理之策。未來研究可基于博弈論、民族志等研究方法,縱向追蹤主客互動對居民和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機制。

3.6 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大多以結果變量為主,需增加其作為前因變量的影響效應分析

由于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已有研究大多將居民環境責任行為視作結果變量,應用不同的理論框架解釋其形成機制,忽略了以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作為前因變量的影響效應分析。國外開始出現以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為自變量,以旅游地生態品牌形象[43,50]、游客的綠色消費行為[51]等為因變量的研究。例如Bilynets 等指出,居民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環境責任行為能夠正向影響游客對目的地生態品牌形象的感知,游客能夠清晰回憶他們所觀察到的居民環保活動,改變對目的地初始的生態品牌形象的認知[43]。Hu 等發現,旅游地居民的環境責任行為通過旅游地認同和環境關注的中介作用,正向驅動游客綠色消費行為[51]。這些研究表明,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是鮮活的、有影響力的“移動廣告”[43],有益于提升目的地生態品牌形象[43,50],有助于促進旅游者的綠色消費[51]。未來的研究需進一步探究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如何提升目的地旅游商品生態價值,影響“雙碳”戰略的成效。

3.7 研究貢獻多以理論創新為主,需要分類研究不同背景居民強化實踐指導作用

已有研究大多強調理論貢獻,弱化實踐指導意義[2-5],并且將研究結論無差別泛化,缺少對不同背景居民響應機制的分析。已有文獻僅表明了部分背景因素的統計分布情況,包括性別[52,54]、收入[52,54,56]、受教育程度[52,54,56]、年齡[52,54,56,58,61]、職業[56,70-71]、居住年限等[70-71]。其中,僅有少數學者分析了性別因素在不同研究模型中的影響效應與作用路徑的差異[25,73]。例如Yang和Zhang應用刺激-機體-反應理論框架,以性別作為調節變量,比較了不同性別居民綠色購買行為的動機-行為的差異[73]。尚未有研究對職業、學歷、收入、年齡等傳統背景變量進行不同理論模型的比較分析。

此外,中國本土背景因素,如宗族文化、宗教信仰、黨員身份等,也是政策設計與執行中需考量的重要議題,尤其在鄉村旅游、民族旅游等場景中,這些因素往往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劉相軍等發現,民族旅游地環保村規民約的解釋、維持和實施都離不開藏區村莊非正式權力機構和宗教組織的支持,如伙頭和村眾會(即家長會)權力的公信力保障了環境治理的成功[31]。另一些研究發現,浙江鄉村旅游地共產黨員老娘舅、婦聯等組織積極參與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節約水電等環保志愿活動[1],在環境維護和治理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然而,尚未有研究對旅游地居民人口統計因素展開系統的定量分析與比較。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究旅游地居民背景因素對環境責任行為的作用機制,識別不同背景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決策的差異,為地方政府精準定位、對癥下藥、分類施策、完善環境責任行為長效培育機制提供知識基礎與循證依據。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系統梳理了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國內外文獻,從概念內涵、測量量表、影響因素與理論視角等方面概述了已有文獻,評析與展望了未來研究在指標體系、研究方法、研究視角和政策創新等方面的拓展空間。最新研究表明,傳染風險感知、疫情疾病體驗、旅游經濟損失、生態破壞反省等新因素會顯著影響旅游者環境責任行為[89]。然而,尚未有研究分析這些因素對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旅游地居民如何認識環境責任行為,如何反思自身行為的環境影響,如何自組織改變社區居民環境責任行為,這些問題值得未來研究重點關注。

此外,國內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培育中的“中國好故事”為理論拓展和政策創新提供了重要素材[91-92]。例如浙江湖州鄉鎮政府在旅游地宣傳欄公布環保行為紅黑榜,通過公開表揚先進以增加居民及家庭的社會面子,進而促進環境責任行為的實施[91]。另外,宗教文化、宗族觀念等在塑造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上也具有重要作用。未來研究需從典型案例中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生態智慧,將符合中國國情與鄉土文化的研究結果應用于環保政策制定與環境教育實施,依據居民文化心理認知特點,因勢利導地培育旅游地居民環境責任行為。

猜你喜歡
旅游環境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旅游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影院久久|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秋霞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网址|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激情99| AV色爱天堂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a级毛片免费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性一区| JIZZ亚洲国产| 伊人久久婷婷|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99ri国产在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99在线视频网站|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亚洲人在线|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三级|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久久女人网| AV熟女乱|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丁香婷婷| 毛片在线播放a|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久久人体视频| 亚洲另类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