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在學生人生發展的軌跡中,中學階段至關重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架構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從世界觀到方法論,中學階段是學生迎接身心蛻變的關鍵時刻,而語文學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關鍵、不可替代的。語文教學不僅重視知識的講授,更重視的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審美的積累。如在魯迅的作品中感受家國情懷,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這樣的語文學習中,給學生營造更加和諧的成長環境,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嚴峻的、責任是重大的。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注入時代精神,樹立人生理想
新時代語文教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教材來看,中學語文教材將時代精神注入單元主題、文章內容、研討探究等各方面。以部編人教七年級教材為例,第四單元的主題為關于人生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單元主題,在實際教學之前明確主題指向,向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重點,把握價值取向。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則需要提取不同文章中的共同主題,把握其不同側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時代精神的不同側面。
以《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把握文章的總體思想,這是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一篇悼念性質的議論文,發掘創作背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理解毛澤東對白求恩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跟學生講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泛泛介紹他的經歷,以使學生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學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來學習這篇文章,態度上會更端正,而且他們有了感性的認識,理解上也會更容易。同時,要將白求恩精神與新時代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白求恩甘于奉獻的精神與新時代“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十年如一日的勤勞奮斗精神相輔相成。在講解此類課文時,要注重文章背后的故事,通過聯系生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白求恩的無私奉獻,同時從新時代精神中汲取營養,并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力量。
同時,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是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突出綜合性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真知。同樣以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為例,“少年正是讀書時”的學習主題,突出少年抱負、人生理想,而如何避免學生出現“假大空”的應付性學習,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難點。結合教材安排,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可以運用問卷調查法,真正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經歷說明讀書的優勢,身體力行引導學生養成讀書習慣,明確讀書目標,使其在不斷豐富自我的過程中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樹立未來的發展目標。
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學,是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資源,在挖掘教材潛藏價值的同時結合當下實際,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真正感悟語文學習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樹立遠大理想,找到人生發展的正確方向。
二、整合教學任務,鍛煉實際本領
在初中教學中,語文學科是最為特殊的。與數學教學不同的是,基于母語環境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并不多,教學也多以日常積累為主,這就造成了一些家長和學生忽視語文學習。實際上,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學習貫通古今,滲透在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好語文這門學科,知識面必須廣,研究程度必須深。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新教學方法,整合教學任務,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與傳統語文教學不同,整合語文學習任務群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以單元為主體,區別于以往依次學習篇目的教學方法,將整個單元的學習任務重新整合,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相融合,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
以部編人教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為描寫動物,包括《貓》《狼》《動物笑談》,其中包括中外散文以及文言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按照文言文和現代文兩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分別從字詞、結構、主旨等方面設計教學環節。而這樣的教學過程往往會枯燥、乏味,沒有新意,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整合學習任務群,就能夠將這三篇文章聯系起來,比較其中描寫動物的異同點、側重點,聯系已有知識,總結描寫手法等,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從聽、說、讀、寫以及感悟等方面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式,整合學習任務群要求教師有精細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例如:如何將文言文的描寫方法與現代文聯系起來而不突兀,同時還要求教學任務的多樣化,在布置教學任務時,要兼顧聽、說、讀、寫等不同任務,在文言文方面重視疏通文義,在現代文方面重視感情的抒發,在布置寫作任務時生動具體,引導學生有感而發,將所學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此外,還要利用好綜合性學習資源,如第五單元“寫作突出中心”,就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注作者描寫動物的方法,總結作者是如何突出動物這一主題,圍繞其描寫方法進行學習并實踐,融會貫通,在實踐中掌握真本領,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挖掘紅色資源,激發報國擔當
立足新時代精神,挖掘教材中的紅色資源,激發學生報國熱情,培養有擔當的新青年,是新時代語文教師的責任。統編版中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篇目,如《鄧稼先》《黃河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對于這些篇目的教學,教師應善于挖掘其背后的紅色資源,深入理解創作背景,帶領學生走進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使其在精神洗禮中激發報國擔當。
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濃厚的愛國情懷感召學生,如在講授《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消息時,要善于挖掘消息的來源及產生背景。傳統的教學中,針對消息的講授往往更加關注這種文體的特征以及行文特點,如其凝練、準確的用詞,雄偉、嚴謹的行文,其中對數字的應用也襯托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時的雄偉氣勢。但這樣的講授往往會流于表面,略顯枯燥。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解放軍的艱苦奮斗,是新時代語文教師需要進一步提高的能力。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充分感受到解放軍的愛國情懷,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多搜尋一些影像資料或視頻講解,教學中穿插一些渡江戰役的作戰背景以及作戰過程介紹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厚植愛國情懷,讓學生在感受解放軍英勇奮斗的精神中產生報國擔當。
同時,教師也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紅色資源,讓學生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自覺養成愛國情懷。如在講述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時,不僅重點強調聞一多在講演時的義憤填膺,也應該聯系到其人物事跡,讓學生感受到聞一多以身作則、甘于奉獻的精神,認識到聞一多除了是現代詩人、學者,更是以一位民主戰士的身份來進行這次講演的。愛國熱情需要培養,報國擔當需要實踐。中學語文教學中,實踐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要在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開展紅色基地參觀培訓、小組展演、分享心得以及競賽等多種活動。在這樣的實踐中,真正鍛煉學生的能力,感受集體的力量,勇于擔當責任,實踐愛國主義情懷。
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科,是提高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以及審美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做好中學語文教學工作,是國家教育的要求,也是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充分提高思想水平和教學能力,在思想上給予學生積極引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真實本領,挖掘紅色資源,盡職盡責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吳?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