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龐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標,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思維能力和更全面的知識體系,在現有的高中語文教材條件下,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方式進行革新。
本文認為使用大單元教學策略能夠貼近性地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大單元教學的核心在于用一個宏大的框架設定教學主題,將主題分成小單元任務,進行組織和整合,可以讓學生在系統化的組織教學下逐步掌握語文知識技能,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教師可以設計不同主題的大單元教學課程,實現高中生語文的全面素養培養。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及方式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學習語文提出了新的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通過廣泛閱讀、寫作訓練、口頭表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和溝通能力。
第二,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提高其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理解能力。通過學習和欣賞名著、名篇,讓學生感受美的力量,提高文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鑒賞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包括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通過解讀文本、分析問題、提出觀點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其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素養,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人文修養和文化底蘊。通過學習和研究經典文化,了解時代背景,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培養學生對世界文化的包容性。
第五,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語文素質,通過讓學生參與多學科領域知識的課堂討論、組織演講、展開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目標不僅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大單元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語文教學也迎來了新的變革和挑戰,采用大單元教學成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某個主題或目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將一系列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概念組織在一起,通過深入研究和探索,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理解和能力。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作用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高中語文學科內容繁多,分布較為分散,但綜合來看,各個知識點之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的,通過大單元教學,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讓學生看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第二,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作用是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在傳統的小單元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大單元教學的核心作用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大單元教學中,語文學科的各個層面都可以得到發展。比如,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還可以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等。通過綜合素養的培養,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具備更強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單元教學將相關知識組織在一起,提供了更好的學習機會和環境,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和應用大單元教學,以實現新課程教育要求。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策略
(一)提煉相近內容設計大單元主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開展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課程可以根據高中課本的相近內容進行篩選,設計具體的大單元主題,使高中語文課程內容更加系統化,教師要圍繞大單元主題打通課本內容之間的關聯,并依此設定大單元教學目標,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核心是對新課程要求進行清晰地分析后,對高中語文課本內容的深度提煉和把握,實現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有效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將幾篇相關的文學作品或類似的話題作為大單元內容,以提升學生對專題類內容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以人教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和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單元主題“家國情懷”,在高一上冊課本中選取《沁園春·長沙》《短歌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在高一下冊課本選取《阿房宮賦》《六國論》,這些都是抒發對國家熱愛的名篇,有對國家命運的責任、有對國家統一的雄心壯志、有對家國關注的情懷、有對故國之思的哀嘆,還有對國家興亡的警示,這些詩詞集中反映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心,體現了中國人的家國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這一單元主題下開展語文詩詞的學習,品讀詩詞中的語句思想及情感表達。這五首詩詞有著類似的表達,即通過自然景觀、歷史人物或情節寄托詩人心中的情感,在大單元主題教學中,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詩人的感情,對詩詞語句的意象表達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徹。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需要注重提煉相近內容設計主題,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好地理解語文學科的內容。
(二)設計鑒賞類大單元教學課程,培養學生語文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學生具備語文鑒賞能力,由于課本中文學藝術較高的內容分布較為零散,教師可以將這些部分進行提煉,設計以文學鑒賞為主的大單元教學課程,培養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使其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品讀其中的美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語文課程中能夠顯著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內容多為名家作品的經典片段,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以及古代和現代的作品,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文體風格和語言表達方式,培養學生對不同層次和風格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以人教部編版高二語文必修中冊為例,其中有較多關于人文生活的經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人文主義文學鑒賞”大單元主題,以“人文主義”作為鑒賞的基調,選取《荷花淀》《小二黑結婚》《玩偶之家》《燕歌行并序》《李憑箜篌引》五篇文章,分別為報告文學、小說、古體詩三種類型,不僅體現了深刻的社會文化,還呈現了較高的文學水平,教師可以在大單元主題設定下指導學生品鑒文章的人文表現手法、故事情節描述的經典用詞等方式,讓學生對不同作家在人物性格、社會狀況的描寫手法上進行比較,指出文章語言表達方式、語句結構運用的特點,從而獲得語文鑒賞能力的提升。
(三)開展任務式大單元教學課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為了符合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語文思維能力提升的要求,教師可以采取任務式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策略。任務式教學是以任務作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習任務融入大單元設計中,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思維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設計任務式大單元教學課程時,教師可以設計單元主題“閱讀之道”,以閱讀方法作為任務主題,引導學生展開任務式學習。以人教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為例,教師梳理課本內容,摘選經典文學名著《竇娥冤》《雷雨》《祝福》《紅樓夢》(是整本書閱讀,沒有單篇課文)四篇經典文學作品,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單元學習要求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其次,教師設計一個閱讀思維路線圖,包括閱讀的基本信息、閱讀理解、閱讀體會三個步驟,要求學生開創性地自主設計每個步驟,以五個內容來描述自己的閱讀方法,闡述自己是如何開展閱讀的,教師指導學生體會閱讀的各個角度和思維。最后,要求學生制定閱讀方法的演講材料,分享閱讀方法,總結閱讀經驗和心得,教師據此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評估和打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鼓勵其發揮個性創造力,評價可以包括學生在任務解決中的表現、學習成果的呈現和評析以及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反思等。反饋可以通過個別指導、小組討論和班級評議等形式進行,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和發展。
(四)設計歷史文化類大單元課程,培育學生的中華價值觀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認同,為了培育學生的中華價值觀,教師可以重點選擇歷史文化類內容作為大單元課程主題,選擇與中華價值觀密切相關的經典文化、歷史事件和名人事跡作為教學材料。
以人教部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大單元主題“儒家經典”,選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莊子》《燭之武退秦師/左傳》等經典文化著作,讓學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如仁、義、禮、智等,以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在講授經典文化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促進學生對中華價值觀的理解。
教師還可以選取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偉大人物,以人教部編版高二語文必修上冊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單元主題“歷史經典”,選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大戰中的插曲/聶榮臻》《秦風·無衣》,通過深入剖析歷史背景和人物背后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華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在歷史事件和名人事跡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共同發掘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中蘊含的中華價值觀,并形成自己的見解。
設計歷史文化類大單元教學課程時,應注重選材,采用多種探討方式,以培育學生的中華價值觀。這樣的課程設計有助于學生在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對中華價值觀的認同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
(五)構建跨學科大單元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語文學習實行跨學科教學,跨學科教學能夠有效幫助高中生拓寬知識領域,擴大語文應用范圍,提升語文實踐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中設計跨學科領域主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圍繞語文知識點展開,忽視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將歷史、哲學、文學等相關學科內容融入語文教學,構建跨學科的大單元。以人教部編版高二語文必修上冊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大單元主題“文學與其他學科”,選取《運用有效的推理方式》一章內容,融入數學學科、自然學科、歷史學科等知識,引導學生了解科學原理、自然原理和歷史知識與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在文學閱讀中獲取其他學科知識,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分析歷史背景、了解當時社會環境等方式提高語文素養,拓展跨學科知識。
在跨學科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評價,通過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的作品創作,如寫一篇議論文、拍攝一部微電影等,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構建跨學科大單元課程設計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的關鍵策略,這些策略的運用有助于塑造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提高其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
三、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程使用大單元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夠為國家培育具有語文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綜合素養的高中生。在此教育目標下,教師要考慮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課程設計策略,通過提煉課程內容設計大單元主題,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通過設計文學鑒賞主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運用任務式模式開展大單元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設計歷史文化類大單元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構建跨學科的大單元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