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平

新課標倡導學生實踐,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得到充分鍛煉。小學英語教師基于綜合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與策略進行探索,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聯系現實生活,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小組合作,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活動評價,為學生提供了多元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有了表達的動力和豐富的學習資源,突出了學生的個性,強化了信心。
一、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具有綜合性、自主性、靈活性等特點,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使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來綜合運用知識,屬于實踐性課程。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更重視的是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自然而然就能熟練運用知識了,輕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教育教學內容匱乏,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教師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想通過組織綜合實踐活動來加強對學生的鍛煉,補齊學生的短板,讓學生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能在實踐鍛煉中提升自己。可以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在使用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更系統地學習英語、理解英語。
(二)鍛煉學生的自主性
相較于其他課程來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使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完善學習機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目標、搜集綜合實踐活動材料、思考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綜合實踐探索等,凸顯自己的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綜合實踐任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只有積極投入其中,才能獲得學習的自信心,清晰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進而做出合理規劃,在自我調整中進步,掌握更多的綜合實踐技巧。
二、小學生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一)小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喜歡接觸新鮮事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對英語了解有限,因此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融入英語學習活動,阻礙了對英語知識的積累和對英語技能的應用。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對英語的科學認識,不知道學習英語對現實生活的影響,無法從內心認可英語,就無法找到英語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消極,在英語實踐活動中通過逃避、拖延等方式來避免參與英語學習,導致英語學習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端正學生的態度,讓學生了解英語,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主動參與英語各項活動。
(二)小學生缺乏英語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能夠體現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突破課堂的局限,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活動銜接起來,加強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等的聯系,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英語,運用英語知識和技巧。但是,部分學生缺乏英語實踐能力,一味地關注對英語知識的積累,沒有積極運用英語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使得學生在面對英語的時候喜歡依賴他人,無法獨立完成英語探索任務,難以在實踐中證明自己,發掘個性。長此以往,學生就喪失了英語實踐的自信心,不知道如何應用課堂所學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不知道如何運用英語來表達,與人溝通,完成閱讀和寫作等任務,需要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變得自信。
三、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組織策略
(一)了解學生想法,創設多元活動
小學英語教師組織實踐活動要從學生出發,積極圍繞學生展開實踐活動設計。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互動、交流對話等增加對學生的認識,依據學生的想法來創設多元活動。例如,在教學“The king's new clothes”時,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的好奇心,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在調查中了解學生對英語的認知程度、學習“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故事的基礎、喜歡的學習方式、想在活動中得到怎樣的鍛煉等。根據調查問卷發現,大部分學生對“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故事的認識有限,對故事中出現的新單詞、新短語并不了解,英語基礎不一,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且學生多喜歡實踐性強、開放程度高的活動。同時,筆者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在對話中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想法,知道學生更喜歡動態、有趣的活動內容。基于此,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舞臺劇表演、分角色朗讀、寫讀后感、分層練練看等活動,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愛的活動進行“闖關”,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練習中熟悉課文內容,完整地講述故事。
(二)聯系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表達
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銜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使學生意識到英語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改變學生對英語的認知。例如,在教學“Our dreams”時,為了使學生熟悉不同的職業,擁有自己的理想,掌握句型want to be的用法,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以“My dream”為主題的演講活動,鼓勵學生了解醫生、教師、建筑師、舞蹈演員、足球運動員等職業,知道他們肩負的責任和工作內容等,然后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說一說自己未來想要變成什么樣的人,完成演講稿的創作。
首先,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不同的職業,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了解了不同職業的特點,以及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等,在分析中找到理想的目標。其次,學生圍繞自己理想的職業展開描述,構思演講稿的大綱,講述這一職業的工作內容,并重點剖析了該職業的社會價值,表明了自己想要成為這樣的人的原因。最后,學生圍繞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展開討論,明確了自己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對不認識的詞語,學生通過翻閱英語詞典、請教教師等方式進行學習,完善了演講稿內容,適應了用英語表達。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實踐資源
小學英語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資源,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嘗試運用信息技術來完成實踐任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生成新的學習資源。例如,在教學“Protect the Earth”時,為了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我是地球小衛士”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地球環境,知道節約用水、節約能源、保護動植物資源、不亂扔垃圾等。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首先,筆者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有關地球環境的紀錄片,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意識到地球的重要性,知道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需要人類積極參與保護行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筆者鼓勵學生自主搜集并制作有關保護地球環境的PPT,借助圖片、文字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保護環境的看法,使學生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制作PPT,并利用互聯網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從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后,應用到PPT中,為保護地球環境這一觀點提供支撐,豐富了PPT的內容。最后,學生完成PPT制作后,筆者將其上傳至網絡,生成新的學習資源,供學生反復觀看、借鑒,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開展小組合作,營造積極氛圍
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為學生設置合作任務,使學生在合作中養成互相學習、積極溝通的好習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Chinese New Year”時,為了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學生熟悉傳統節日,筆者為學生設計了“傳統節日”這一活動主題,并按照學生最喜歡的節日將其分成不同的小組,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探討自己所了解的傳統節日,以及傳統節日具有的慶祝意義和慶祝活動等,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會互相幫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合作中,部分學生圍繞端午節進行了互動,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有關端午節的故事,介紹了賽龍舟、包粽子等慶祝活動,熟悉了相關的英語表達,增加了詞匯積累。然后圍繞如何展示傳統節日的魅力進行思考與討論,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在圖片上標注文字、制作工藝品等方式突出傳統節日的特征,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五)鼓勵學生自主挖掘實踐個性
新課標倡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展示學生的個性。小學英語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為學生創設自主的機會,使學生在探索中發掘個性,讓學生活躍起來,變得開朗。例如,在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夠結合圖片復述故事,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我會講故事”實踐活動。首先,筆者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然后挑選自己喜愛的場景進行描繪。其次,筆者將學生完成的繪畫作品收集起來,整理后形成完整的圖片冊,掃描到電子屏幕上,讓學生按照圖片內容來講故事,說一說圖畫還可以如何完善,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短文記憶能力。最后,在學生完成講述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故事續寫,讓學生想一想獅子和老鼠之間還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使學生在創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自己心中的童話故事。在講故事和續寫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融入故事中,凸顯了自身的個性。
(六)銜接活動評價,增強實踐信心
小學英語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中科學提升自己,贏得實踐的信心。例如,在教學“Keep our city clean”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學生懂得從自身做起,筆者設計了“化身小記者,調查污染城市環境的主要因素”這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了解城市環境現狀,思考如何改善城市環境。在學生完成調查后,筆者將學生制作的調查報告收集起來,上傳至互聯網,組織學生互相學習,圍繞調查報告設計、詞匯使用是否恰當、給出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鍛煉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學生發現值得學習的地方,進而為己所用。在學生互評結束后,筆者將學生的評價上傳至互聯網,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立足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的表現、對英語知識的運用情況、實踐效果等加以指導,讓學生了解在調查報告中還可以加入哪些內容、怎樣對詞匯進行優化等,肯定學生的付出,增強學生的實踐信心。
四、結語
小學生的成長不僅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進行實踐活動鍛煉,缺一不可。開展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改善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讓學生對英語有更科學的認識,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在教師的積極引領下,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展開豐富的實踐活動,不斷發掘自身潛力,凸顯個性,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人才。針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足、缺少學習興趣、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熟練運用英語知識、對英語的理解和應用不夠深入、英語實踐自信心不足等問題,教師積極探索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組織策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展開有效互動,熟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學生需求創設多元化的實踐活動。
首先,教師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向學生展示英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意識,能夠運用英語來表達內心的想法。其次,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依據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實踐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有了更多想法。再次,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為學生制定合作任務,使其在合作討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營造互幫互助的合作氛圍。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探索中展示自己的個性,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綜合學生的表現對其進行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信心。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