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亮 郭麗娟 郭效宏
結合內蒙古包頭市民政福利園區和殘疾人綜合服務基地的老年福利院,從功能布局、交通組織及建筑形體3 個方面總結內蒙古地區機構養老設施的空間模式特征,發掘其內部空間現存問題,為后續設計提供依據,并提升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機構養老;養老設施;空間模式
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滯后的問題日益突出。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的養老觀念和養老模式已發生轉變,即從居家養老模式逐步轉向機構養老模式,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導致養老設施存在問題較多,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設施數量不足及空間模式單一,其次還有配套功能不完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高,缺乏地域特色以及人文關懷等問題。
內蒙古屬于邊疆地區,地域廣袤,氣候特征獨特,冬季漫長、寒冷,大風、沙塵暴等天氣經常出現,上述氣候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空間模式,加之其中主要使用者是老年人,養老設施又有特殊的規范要求,故而內蒙古地區機構養老設施空間模式較為單一。內蒙古包頭市民政福利園區和殘疾人綜合服務基地的老年福利院(以下簡稱包頭市老年福利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受氣候條件影響,考慮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節約經濟成本的訴求,內蒙古地區機構養老設施多為集中式布局,眾多功能空間圍繞核心居住功能空間向外展開。此種布局方式使關系緊密的功能空間緊湊布置在一起,難免會出現流線交叉及功能干擾。與分散式布局相比較,集中式布局的養老設施在外部缺少與建筑相結合的戶外活動場所,如露臺、內庭院等,在內部缺少從私密空間到公共空間的過渡空間,景觀效果不佳,采光、通風條件較差,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大大降低。在豎向布局上,通常會將公共性較強的對外服務功能及娛樂活動功能安排在較低樓層,而將私密性較強的功能空間安排在較高樓層;在水平布局上,將老年人主要使用的居住功能安排在南向,在北向布置配套服務功能。
如圖1所示,包頭市老年福利院就是典型的集中式布局,坐北朝南,沿東西向基本呈“一”字形展開。建筑共3層,雖然規模較小,建筑面積僅有8748.14m2,但容納了204張床位,床均面積僅為42.9m2,配套服務功能較少。在豎向布局上,將需要對外服務的入住登記、健康評估以及休閑會見等功能空間布置在首層門廳周圍,廚房和庫房由于需要單獨對外的出入口,置于首層兩端,資料室、會議室、檔案室等相對安靜的功能空間置于3層。在水平布局上,東西向內走廊將空間一分為二,南向全部用來布置老年人居室,北向布置配套的活動室、淋浴更衣室及護理站,1、2層分別設置餐廳、手工藝制作區以及視聽區,在此基礎上,在3層配備多功能廳。包頭市老年福利院整體空間布置十分緊湊,僅通過走廊進行分區無法避免娛樂區、視聽區對老年人居室的干擾,同時配套服務功能過于單一,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之間缺乏過渡空間。

1 包頭市老年福利院平面(圖片來源:作者自繪)1a1層1b2層1c3層
基于北方氣候特點,建筑對防寒保溫的要求較高,內蒙古地區機構養老設施的交通體系以直線形內廊式為主,雖能提高走道使用率、節約交通面積、有利于保溫節能,但也存在弊端。一方面是建筑內部的采光條件和通風條件相對較差;另一方面,減少了老年人與室外環境接觸的機會,讓其產生沉悶感和封閉感。
機構養老設施的交通空間往往承擔很多其他功能,如老年人走出居室門后在走廊相遇,會駐足停留交談,此時其承擔著交流、交往的功能;當老年人為了解悶或鍛煉身體在走廊內來回走動時,其承擔著休閑健身的功能;當老年人體力不支,在行走過程中需在走廊中休息時,其承擔著休憩功能。交通空間除承擔交通功能外,還具有其他功能屬性,故整體設計應對其予以重視并靈活設置。內蒙古地區養老設施內部交通空間僅關注建筑寬度、建筑材料及無障礙設計,多為又長又直、毫無生氣的直線形走道。分析包頭市老年福利院交通空間可看出:在豎向交通體系中,建筑3個出入口附近各設置1部樓梯,并在主入口處設置1部電梯進行豎向聯系;在水平交通體系中,設置直線形內走廊,除門廳及電梯廳的尺度放寬外,其他部分走廊寬度保持一致,即使在走廊的交點或盡端處也并無特殊處理。如能適當放大局部空間,營造多樣化小型交流活動空間,使交通空間更具趣味性,可避免功能單一、形式單調。
內蒙古地區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冬三季多風,且在冬季盛行北風,直接關系到冬季的防寒保溫及夏季的通風散熱,對建筑室內環境的舒適度有很大影響。建筑形體組織既要考慮夏季的通風降溫,又要考慮冬季屏蔽凜冽的北風,同時養老設施對室內空間舒適度有著較高要求,故內蒙古地區養老設施的形態組織均十分緊湊集中,形體設置簡單規則,沒有過多凹凸變化,此種形體特征減小了建筑外表面面積,有效控制了體形系數,降低了建筑能耗。此外,養老設施的建筑形體多為“一”字形或半圍合形。如包頭市老年福利院的建筑形體就是在整體呈“一”字形的基礎上,兩端略向前凸出,最終呈現一種半圍合形態。
結合實例分析內蒙古地區機構養老設施的空間模式特征,為當前以及未來養老設施的內部空間設計提供參考,在促進養老設施更好、更快發展的同時,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產生積極影響,滿足老年人對安全感、歸屬感的需求,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