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吳金 胡晨曦
■ 策劃人語
曾幾何時,考古、文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專業是“冷門絕學”的代名詞,冷門絕學的傳承出現后繼乏人的困境曾引發輿論關注。
如今,隨著國家持續加大對冷門絕學的扶持力度,專家學者積極傳播冷門學科的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越來越多人堅定信念、投身其間。他們遠離浮華,與傳世“遺珠”相伴,告訴世人:“冷門”或“小眾”的專業看似是一條窄路,實則也是寬廣大道。
如果說冷門絕學令許多人望而卻步,那么這群人就像星火,最初只是細微的光,然后逐漸閃耀、蔓延,溫暖、明亮。冷門不冷,絕學未絕的謎底就蘊藏在此間——他們擁有深厚的積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重啟了那些被世人遺忘的“語言”,打開了歷史的秘密。他們傳承瀕臨消失的技藝,守護民族文化的“根與魂”。他們與沙塵、寒雪作伴,以“土炕旅館”為家,甘于寂寞,堅守初心,讓“破碎的文明”璀璨重生……滄海桑田,記錄匠人匠心。歲月長軸,觀照學人之志。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虔誠的目光在仰望,不息的腳步在追隨。為國家、為人民、為文明、為創新,冷門絕學的傳承與發展在后浪與前浪交替、新人和前輩接力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活力。(胡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