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小砂
我是2022 年8 月開始準備出國,然后用1 年的時間考雅思和申請學校,目前在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讀數字人文與文化(Digital Humanities and Culture)專業。
我對數字藏品、數據分析和科技批判方向很感興趣,圣三一大學無疑給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環境。但落地都柏林以來,因為文化的差異,我時常有一些復雜的感受。
我在國內是音樂節、話劇、電影節的常客,但到都柏林后,我還在學習怎么融入這里的流行文化。舉個例子,我室友都是歐洲人,其中好幾個是愛爾蘭本地的年輕人,所以他們經常會在廚房放音樂開Party。有時候,他們聽的不是歐美主流的音樂,而是一些本土的流行歌,或者Alternative Rock(另類搖滾),他們都能跟著唱,只有我不行,這時我就會有一種被隔離在外的失落感。
看話劇的時候我也會有相似的感受。我雖然能看懂話劇的劇情,但是里面涉及的很多笑話,帶有很明顯的文化烙印,需要對本土文化有一些了解才能領會。我基本只能聽懂類似嘲笑愛爾蘭一直下雨這種比較生活體驗流的,很多地方別人都笑了,但我不理解,就像有一個無形的透明罩將我和周圍人隔離開來。
在日常生活方面,因為不懂當地文化,也難免會鬧笑話。在國內,我們買東西累了,可能會在商場外面找個地方坐一下,但在都柏林,只有Homeless(無家可歸的人)會席地坐在商場門口,因為他們要乞討。有一天,我和朋友從一個商場出來,因為逛得很累,就靠在商場門口的石墩子旁邊坐下了。不一會兒,好幾個本地中年人圍過來,奇怪地看著我們手里的購物袋,調侃道:“你們是真的需要錢嗎?”雖然他們沒有惡意,但我和朋友仍然覺得有些尷尬。
中西文化的差異好像一條條的罅隙,密布在我的留學生活當中。而想要彌合這些罅隙,明顯需要不短的時間和不少的努力。不知道,在海外的你們,是否也會面臨這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