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衍磊
(棗莊市城鄉水務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棗莊 277100)
棗莊市農村供水逐步實現由分散式供水向集中化、規模化、一體化供水轉變。截至2021 年年底,全市農村供水自然村數量3 224 個,農村人口288.22 萬,自然村通水數量3 070 個,其中24 h 供水自然村2 698 個,全市農村飲用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49%。2022 年6 月,政府出臺《棗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到2025 年全市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到8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4%、集中供水率達到99.2%、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70%以上。
1)明確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明確由各區(市)人民政府、棗莊高新區管委會承擔農村供水保障主體責任,負責農村供水組織領導,統籌落實管理機構和人員、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經費。鎮(街)人民政府承擔供水工程管護主體責任,負責做好工程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協助供水單位做好轄區內供水設施維護。村委會承擔具體責任,負責配合供水單位做好村內供水工程管理維護工作。
2)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水務部門負責農村供水工程行業監管和業務指導,加強績效管理和項目監督檢查。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負責規劃統籌和農村供水水價核定。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補助、衛生監督和水質監測等經費,并加強資金監管。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范圍)劃定,對農村水源環境保護工作予以指導。衛生健康部門負責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監督和末梢水質監測,建立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要配合水務部門推動農村供水有關政策落實。
3)明確供水單位日常管理責任。明確各供水單位是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做好水源巡查、設施檢查、日常維護等,持續向用戶提供符合水質、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務;建立信息公開制度,逐步公開水質、水價、水費收支等情況;建立投訴處理、應急保障等優質高效服務機制,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職。
1)強化機構保障。以區(市)為單元,組建區(市)供水公司和鎮級服務公司,推行“區(市)公司直管到戶”或“‘1+N’區(市)公司+鎮級服務公司”模式,成立專業服務隊伍,提升運行管理和技術服務能力,力爭年底前實現區(市)統管服務人口比例達到85%以上。
2)強化資金保障。通過水費計提、財政補助等方式,設立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市財政每年列出1 000 萬元預算資金,各區(市)、棗莊高新區財政按照1∶1 比例進行配套,專項用于工程維修養護和消毒設施配套。
3)強化人員保障。借助公益崗落實2 728 名農村水管員,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對水管員的聘用、考核、管理、培訓。
4)強化監督保障。建立市級、區(市)農村飲水監督電話舉報制度,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成立1名縣級干部掛帥、5 名業務骨干為成員的農村供水工作專班,專職專責承擔農村供水保障工作。
優先實施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重點規劃實施“四個一批”,即延伸一批城市供水管網工程、新建一批規模化供水工程、擴建一批集中供水工程、淘汰一批“低小散差”農村供水工程,構建以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和規模化供水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為輔、分散式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工程體系。
按照規劃,2025 年年底前,市中區、薛城區、臺兒莊區將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全覆蓋,嶧城區將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85%以上;山亭區實施4 處規模化水廠和城市管網延伸等工程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將達到70%以上;滕州市投資1.3 億元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提質改造工程已納入地方專項債項目庫;高新區實施張范片區產城融合發展,張范境內村莊并入城市供水管網。
市城鄉水務局負牽頭落實和督導農村供水水質保障工作;市財政局負責落實衛生監督和水質監測等經費,并加強資金監管;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對城鄉供水水源開展環境狀況監測、調查評估和環境監察等工作;市衛健委負責集中式供水單位、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建立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
加強與生態環境、衛健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科學選取水樣采集點,有效采集有代表性水樣,加強水樣采集管理和數據質量監控。
遇供水問題迅速搶修或處置,確保24 h 內恢復供水。因村內管網改造導致停水,提前告知群眾施工計劃、預計停水時間,并采取應急供水措施,保障群眾飲水需求。
2022 年度惠民實事項目267 個村自來水管網升級改造順利實施。通過實施水廠管網延伸、村內管網改造、消毒設施配套、水源工程建設等,切實提升薛城區100 個村、山亭區68 個村、滕州市60 個村、嶧城區25 個村、臺兒莊區14 個村267 個村19 萬農村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
制定《棗莊市農村供水保障工作監督檢查方案》,成立2 個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狀況和農村居民飲水狀況進行排查,已排查1 836 個自然村(村莊占比56.9%),共入戶調查9 000 余戶,持續提升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通過城市管網延伸、新擴建農村供水廠,不斷加大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提高供水水質保障水平。對未配套消毒設施的455 處單村或小型聯村供水工程,按規范要求配足消毒設施,規范設施設備使用和運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市城鄉水務、財政、生態環境、衛健等部門水質保障工作職責,建立規范、高效的供水水質保障工作溝通協作推進機制。
通過城市管網延伸、新擴建農村千噸萬人供水工程等形式,擴大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重點推進山亭區西部水廠建設,實現山亭區農村千噸萬人工程由無到有的新突破,提升山亭區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率。
持續開展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狀況和農村居民飲水狀況的監督檢查工作,對群眾反映問題進行核查,及時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