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奇
(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3)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屬于魯北平原,總面積9 660 km2,境內共有河湖544 條(個),總長度4 900 km,其中農村河湖330 條(個),總長度1 542 km。濱州市河湖水系豐富,黃河以北為徒駭馬頰河水系,黃河以南為小清河水系,大都位于諸河下游。
近年來,濱州市大力實施河流綜合治理,完成了重點水利工程49 項,治理骨干河道260 km,河道防洪除澇標準得到加強,河道引調水能力及攔蓄水能力有了較大改善,但是對流域面積較小的農村河湖尚未開展大范圍的綜合治理,80%以上的農村河湖基礎條件差,水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農村水環境日益呈現出綜合功能弱化、水質退化的趨勢,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亟須加快推進農村河湖綜合整治工作。
濱州市河道淤塞嚴重,很多河道成為竹節溝、斷頭河,甚至湮滅消失,河道防洪能力普遍偏低,一旦大汛來臨,村莊及田間的積水匯入排水溝后,不能夠及時匯入主河道,極易造成區域性的澇洼積水,形成洪澇災害。
主要原因:一是濱州市地勢低平,大部分農村河道為平原河道,河道坡降小、流速低,斷面窄、水流淺,水動力不足,導致泥沙沉積嚴重。二是濱州位于黃河下游,為沖積平原,河道多為土質邊坡,土質疏松,受雨水沖蝕,大面積岸坡坍塌,造成河道淤塞。三是部分河道被人為阻斷或填平,嚴重破壞了原有的河湖水系,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不足[1]。
濱州市大部分農村河湖水域岸線空間遭受擠占,河湖岸線自然形態被嚴重破壞,圍墾岸線、非法取土、占用岸線搭建房屋、亂堆生活物品等現象較為普遍。
主要原因:一是農村河湖管護力量薄弱,管護人員責任心缺失,日常巡查流于形式,水域岸線管理乏力,管理保護力度不夠。二是部分地方為追逐短期利益盲目侵占河道,鄉村旅游開發緊鄰河道建設房屋、游樂場等。三是河湖保護宣傳力度不夠,沿河老百姓河道保護意識淡薄。
濱州市的農村河道依然存在水體黑臭、富營養化、藻類繁殖等問題,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對周邊鄉村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主要原因:一是沿河的農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部分村鎮小作坊、非法小企業、畜禽養殖場的污水違規排放。二是農民自建房屋規劃不到位,居住分散,沒有真正意義的排水管網,無法形成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較低。三是污水收集困難,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容量遠高于居民實際污水排放量,導致后續運行進水不足,污水處理廠運行起來成本過高而閑置[2]。
截至2021 年底,濱州市已建成了30 條(段)246 km 的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其中鎮村級河道僅8 條。濱州市大部分農村河道維持了自然原狀,整體面貌一般,景觀功能不足。鄉村振興戰略沒有形成點面結合、輻射全域的效果,農村河湖的整體面貌沒達到景觀標準。
主要原因:一是對農村河湖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二是常規水利行業的河道治理項目以河道清淤為主,對景觀功能開發力度不足。
以鄉鎮為治理單元,集中連片統籌推進農村河道綜合治理,加快水系連通建設,改善農村水生態環境。以河長制“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實施為抓手,針對農村水系割裂、河道淤塞、連通不暢等問題,實施河道清淤、水污染防治、美麗河湖建設;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結合全市水土保持規劃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啟動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實施生態護岸、植樹造林、岸坡綠化,改善水土流失狀況;打通斷頭河和竹節溝,新建連通水道和連通樞紐,逐步恢復、重建、優化農村河湖水系布局,盤活農村河湖水體。
深入推進河湖長制,進一步提升河湖管護能力,健全完善河湖管護長效機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專業機構運營、城鄉環衛一體化、護河公益崗設置等形式,強化河管員管理,選優選聘素質過硬、責任心強、勤勞肯干的河管員,建立健全獎懲考評機制,完善獎懲機制,充分調動河湖專管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規范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和監管,對河道管理范圍內規劃的特色休閑建筑、鄉村游樂設施、農家樂、民俗度假村、生態園等項目,嚴格做好防洪影響評價,確保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和其他有關的技術要求,并加強項目建設的事中、事后監管;加大河湖管理保護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開展愛護河湖志愿服務活動,鼓勵群眾利用“碧水積分”公眾護水平臺參與護河活動,在社會范圍內評選護河標兵,引導市民參與河湖保護工作。
加大對上爭取資金力度,加大市、縣級財政配套支持力度,同時用好融資平臺,拓寬資金渠道,廣泛引入社會資本,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充足。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村莊的總體布局,合理規劃供排水系統建設,以縣域為單元開展整縣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選取資金充足、治理效果好、治理標準高的縣區為樣板,打造綜合性典型,以點帶面,復制推廣成功的治理模式。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探索嘗試采用第三方專業管理機構進行運行維護,同時吸納社會力量通過投資、合作、捐贈等方式,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和更新改造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奮斗目標,重點錨定環境品質更美目標,加大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力度。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在每個村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河道開展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美麗庭院建設等工作,在河道設置水文化廣場,布置景觀小品、主題雕像、科普宣傳,挖掘人文歷史,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一村一示范一河一美景”的農村河湖景觀品牌。進一步打通河道堵點,暢通水流通道,集成示范節點,深入全面地推進美麗幸福達標河湖建設,分批分期對全市所有河流進行提標改造,徹底提升農村水系環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