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森其其格
(作者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衛視節目制作傳播中心)
在文化強國戰略下,越來越多的電視音樂節目以文化為內核,豐富節目內容表達,如《經典詠流傳》以獨特的形式將古典詩詞、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1]。相比之下,民族地區打造的電視音樂節目反響較平,鮮有人關注。本研究以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天籟北疆》節目為例,從已有電視音樂節目的文化傳承經驗出發,分析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在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并迎合時代發展特征,提出有效的創新策略。
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通過展示和傳承民族音樂作品,發揮著保護與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2]。第一,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收集整理了傳統歌曲、器樂演奏等各類民族音樂作品,還通過紀錄片、訪談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展示民族音樂的背后故事與文化內涵,將民族音樂與地方歷史、傳統習俗、民間故事等相結合,讓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民族音樂的深意[3]。第二,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為年輕一代的音樂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節目組織選拔賽、音樂比賽等活動,為新一代的藝術家提供展示和推廣自己作品的機會,不僅激發了更多人對傳統音樂的興趣,還有助于培養新的民族音樂人才。
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通過展示本地區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地區的文化自信。第一,藝術家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展示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人魅力。他們用音樂傳遞出自己對家鄉、對民族的熱愛和自豪感,通過優雅動人的演唱和器樂演奏,讓觀眾感受到民族地區的獨特魅力。第二,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為民族地區年輕音樂人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參加這些節目,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和創作能力,從而獲得大眾的認可和贊賞。這種認可和贊賞不僅帶給他們信心和自豪感,也激發了其他年輕人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為不同民族地區的藝術家和音樂人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打破了地域的界限,發揮出促進不同民族地區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第一,藝術家們可以通過演唱、合作等形式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探索民族音樂的發展方向。他們將各自的音樂元素和表演風格融入節目中,展示著多元文化的面貌[4]。第二,民族地區電視音樂節目還通過展示活動和演出的地方特色,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此類節目會組織專題演出、巡回展等活動,將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進行整合和呈現。觀眾通過這些節目,了解到了其他地區豐富多樣的音樂文化,增長了眼界,也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天籟北疆》是一檔以音樂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主要內容為展示內蒙古與北方地區的音樂文化、音樂人物、音樂故事、音樂生活等。該節目通過音樂的形式,促進內蒙古與北方地區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增進觀眾對內蒙古和北方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在節目形式上,《天籟北疆》分為多個版塊,每個版塊均針對不同的音樂類型和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介紹。以下是幾個主要版塊的介紹:第一,“內蒙古的音樂傳承”。該版塊主要介紹了內蒙古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以及內蒙古的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的融合與發展。同時,還挖掘了很多內蒙古本土的音樂人才和音樂故事,讓觀眾更加深入了解內蒙古音樂的魅力和內涵。第二,“草原之歌”。該版塊主要聚焦于內蒙古的草原音樂文化,邀請了眾多草原歌手和樂手,通過演唱、訪談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內蒙古草原音樂的優美旋律和深刻內涵。同時,還介紹了草原音樂與蒙古族文化、歷史、民俗等方面的關系。第三,“北疆長調”。該版塊主要介紹了內蒙古長調音樂文化,邀請了眾多長調歌手和樂手,通過演唱、訪談等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內蒙古長調音樂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同時,還介紹了長調音樂的歷史淵源、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的內容。第四,“經典回顧”。該版塊主要回顧內蒙古音樂的經典作品和背后的故事,通過邀請老一輩音樂人和新一代音樂人共同回顧經典作品,分享創作心得和背后的感人故事,使觀眾更加深入了解內蒙古音樂的歷史和傳承。
《天籟北疆》節目在內蒙古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該節目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節目內容上,從《經典詠流傳》等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此類節目均非常注重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與二次創作,而相比之下,《天籟北疆》在此方面不足。第一,《天籟北疆》在注重呈現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的同時,存在對文化內涵的挖掘力度小的問題,較少涉及民族文化的深層次內涵與歷史背景,對非本地區觀眾而言,難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知內蒙古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精神內涵。第二,該節目并沒有同《經典詠流傳》那般與年輕受眾較為喜愛的流行音樂等表達形式相結合,導致節目的觀賞性與吸引力不足,難以更好地滿足觀眾對內蒙古民族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在舞美呈現上,《經典詠流傳》等節目的成功離不開美輪美奐的舞美布景,舞美呈現與好聽的音樂相得益彰,可以更清晰地展示音樂描繪的場景。《天籟北疆》在舞美布景上過于注重視覺效果,忽視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合理融入,物美呈現雖然華麗,但缺乏文化底蘊,而且融入的傳統文化元素與音樂內容之間相割裂,反而影響了觀眾的視聽體驗。另外,現代技術在舞美呈現中的應用與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注重營造更為真實的舞臺效果,然而《天籟北疆》在此方面存在不足,節目仍然沿用傳統的舞美呈現形式,舞臺設計較為單調,音效缺乏立體感與深度感,觀眾體驗不佳。
在推廣方式上,《天籟北疆》缺乏創新,目前其推廣方式主要依賴傳統的媒體渠道,如電視廣告、海報等,忽視了短視頻等平臺新媒體的作用。此外,該節目在推廣時忽視了觀眾的互動體驗,媒體技術為觀眾與節目之間的實時交流互動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包括點贊投票、直播互動、嘉賓陪看等形式,而該節目目前缺少此類的交流互動渠道,因為缺乏參與感,觀眾對節目的興趣逐漸減弱,逐漸不再關注節目。
廣播電視音樂節目可以借鑒《經典詠流傳》等節目的成功經驗,將傳統文化資源有效融入節目中。《天籟北疆》節目需要尊重內蒙古地區的本土文化,在將獨具特色的內蒙古地區音樂元素融入節目的同時,注重對本土文化內核的深入挖掘,深入了解傳統音樂的源起,尤其注重歷史文獻、民間傳說及文化傳承人等元素,從不同視角展示傳統音樂的起源與發展,通過“內蒙古的音樂傳承”版塊,讓觀眾了解傳統音樂背后的故事與內涵。并且,節目也要注重圍繞文化元素選擇與演繹歌曲,即選擇可以反映歷史或文化傳承的本土歌曲,歌手在演唱時需要注重表達歌曲的獨特情感與文化內涵。另外,可以圍繞歌曲進行故事敘述,透過歌曲講述歌手隱于創作之后的人生經歷,以訪談的形式挖掘歌手的內心世界,使觀眾可以形成情感共鳴,了解內蒙古地區音樂文化土壤孕育的個體真實故事。在此基礎上,為了拓展受眾群體,節目需要進行本土文化資源的二次創作,適應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如可以通過現代音樂制作技術進行傳統音樂再演繹,以及融入嘻哈音樂、電子音樂等時下較為流行的音樂風格。還可嘗試跨文化交流,將內蒙古民族音樂與街舞、動漫、游戲等潮流文化元素相結合,拓展受眾群體,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形式,使更多的年輕人透過音樂了解本土文化。
針對舞美呈現問題,廣播電視音樂節目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需要適應時代發展特征,打造更具互動化、立體感、人文化的舞美布景,為觀眾提供更加優質的觀賞體驗。一方面,節目在舞美布景上可以充分融入本土的自然風光與文化元素,打造與音樂表演相匹配的舞美場景。首先,節目可以在舞臺上設計蒙古包、馬頭墻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建筑模型,傳達本土地區獨特的建筑風格,并使觀眾感受到隱于本土建筑內部的傳統文化。其次,節目還可以運用本土地區的民族服飾進行布景,如蒙古族的長袍、哈達、火鐮等元素,并在表演中加入馬頭琴等本土特色樂器,增強表演的視覺效果。最后,節目還可以運用本土地區的刺繡、剪紙、泥塑等傳統手工藝品進行布景,同時可以在舞臺設置一個展示區,用于展示上述文化物品,并通過視頻的方式介紹本土建筑與民族服飾的相關歷史及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另一方面,節目在舞美布景時還應打造立體化觀賞體驗。節目在舞臺上應注重現代技術的運用,積極引入虛擬現實技術、全息投影技術等,在舞臺上呈現草原、山脈等北疆風光,為觀眾呈現極具人文性的真實舞臺效果。還可以運用現代音樂制作軟件和音頻處理技術,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再現,使傳統文化在廣播電視音樂節目中得到更加真實、生動的呈現。此外,節目還需要綜合運用燈光、音效等設備,在表演中通過燈光的明暗變化呈現夜幕降臨的音樂環境氛圍,借助音效模擬出北疆地區的凜冽風聲與潺潺流水等,使觀眾更真實地感受北疆的獨特自然風光。
廣播電視音樂節目需要適應媒體融合趨勢,與各類媒體平臺達成合作,實現跨平臺的多元推廣模式,并注重與觀眾間的互動交流。一方面,節目在推廣上不能僅依賴傳統的大屏傳播方式,需要以大屏聯動小屏,增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真正實現在文化傳承上的守正創新。這一點可以借鑒《經典詠流傳》的“1+4”跨屏傳播模式,在提升音樂節目品質的同時,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1+4”跨屏傳播模式中的“1”是指電視大屏的一首歌曲,“4”是指由出品方為歌曲量身定制4 種不同的新媒體產品,包括一段視頻、一段音頻、一個H5 界面、一篇微信文章[5]。節目還可以聚焦年輕群體受眾最廣的抖音短視頻平臺,將節目的亮點剪成短視頻,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同時,節目可以與文旅產業、影視產業進行合作,打造音樂文化旅游路線,推出音樂主題電影、書籍等衍生品,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另一方面,節目在推廣上還應注重與觀眾間的互動交流。首先,節目在播出期間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渠道發布話題和互動游戲,設置觀眾最喜愛的音樂投票。并且,還可以在節目中設置專門的“觀眾留言”環節,讓觀眾可以在觀看過程中留言、發表觀點和意見,使節目更加貼近觀眾。其次,節目可以通過直播平臺進行在線直播,邀請知名歌手、音樂家及專家進行現場演唱和講解,與觀眾共同欣賞節目,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節目的魅力。最后,為了實現與觀眾的長期互動和溝通,節目可以建立粉絲社群和觀眾俱樂部,也可以通過設立官方網站、論壇、微信公眾號等,為觀眾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臺,讓觀眾結交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共同探討音樂文化。
當前,民族地區廣播電視音樂節目在發展過程中愈發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筆者認為,《天籟北疆》等音樂節目既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深入理解,又需要在創新方面有新的思路和實踐,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文化傳承作用,引領更多的受眾群體去感受和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